簡介
傷寒著作。簡稱《傷寒標本》 。二卷。舊題金·劉完素撰。為論述傷寒證治專著。上卷敘述病證,自傷風、傷寒、中暑、中濕、至食復、勞復共44則;下卷則載所用64方,其中仲景方約占半數。本書卷上有傳染一則,以示傷寒與疫癘的區別;在治法上用雙解散、益元散等方以補充仲景治法之未備。本書或認為出於託名,非劉氏原著。後編入《醫統正脈》中。現存明清刻本,1949年後出排印本。作者
劉完素,字守真,別號宗真子,居於金代的河間(河北河間市),故又名劉河間。號河間居士,又號通元處士。生於公元1120年(金·天輔四年),卒於公元1200年(金·承安五年)左右,享年80歲。劉完素是金代著名醫學家,為金元四大家之一。在學術上有創新精神,對後世有很深遠的影響。劉完素,幼時聰慧好學,尤其好讀醫書。在醫書中,他對《素問》一書情有獨鍾,朝夕研讀,愛不釋手,幾乎達到廢寢忘食的程度。經過數年後,對《素問》的研讀有了很多心得和體會,並據此撰寫了許多醫書發行於世。代表作有《素問要旨論》 、 《宣明論方》 、 《三消論》 、《傷寒標本心法類萃》等。
書籍介紹
成書於公元1186年。
該書是劉氏研究《傷寒論》與臨證實踐所得的記實。其中“傷寒標本”,蓋指傷寒病之先後、表里等辨證施治綱領;“心法類萃”,乃是劉氏治傷寒病中的獨到精萃之方匯集。全書共分二卷。上卷,論傷風、傷寒、中暑、中濕至勞復、食復共46種時病和雜證。下卷,完全載其方藥,集麻、桂、青龍、柴胡等52方,包括用藥70多種,又有無憂丸、蘆薈丸共13方,涉及內、外、兒諸科。最後附“寒傷用藥加減賦”一篇。該書學術特點,依然較突出地反映了劉氏“六氣皆從火化”的發病觀,治療上亦體現了以寒涼為善道的觀點。如書中在論述外感病中,除重點敘述其各自有關病狀外,較多地發揮了自己治療熱病的方法。他提出治外感熱病當從表、里兩途分治,倡用辛涼解表、表里雙解、苦寒清里等法。他提出表證固當汗解,但陽熱郁遏於表,絕非熱藥所宜,主張用石膏、滑石、甘草、蔥白、豆豉等具有涼而能散,透表解肌之功的藥組合成方,如涼膈散、天水散、益元散等作為治外感熱病表證的常用方,開創了辛涼解表法之先河。若表證未解兼有內熱者,劉氏則自製新方,用雙解散、防風通聖散等表里同治,這些方藥味雖多,但組方嚴謹,配伍適當,療效卓著,為後世公認的傳世名方。若熱毒深入,表證消失,證見咽乾或痛,腹滿實痛,或悶亂喘息,陽厥陰傷的里證,劉氏主張用黃連解毒湯、三一承氣湯等方,苦寒清熱,攻下熱毒。總之,該書對熱病治療,創見頗多,突破了《傷寒論》溫藥發表,先表后里的成規,把解表法從辛溫轉為辛涼,並且為後世溫病學派的形成奠定了理論基礎。該書還專列“傳染”一節,指出“傷寒”與“疫癘”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疾病,其病因、症狀、治法各異。認為“疫癘”具有傳染性。本書下卷全載方藥,所治病證除傷寒外感病外,涉及臨床各科。劉氏並將常用方藥寫成韻語,其中精選藥物50味,利於誦記,便於掌握。此書雖僅二卷,但不墨守成規,不因循守舊,不拘泥古人提出的理論、原則和方劑,而是從客觀實際出發,對外感病進行了新的探索,並提出了辛涼解表、雙解表里等方法,彌補了傷寒學之不足,開創了治療傷寒病的新途徑。
書評
《傷寒標本心法類萃》上卷分別表里,辨其緩急,下卷則載所用之方。其中傳染一條,稱雙解散、益元散皆為神方。二方即完素所制,不應自譽至此。考完素《原病式》序稱,集傷寒雜病脈證方論之文,目曰《醫方精要宣明論》。今檢《宣明論》中已有《傷寒》二卷,則完素治傷寒法已在《宣明論》中,不別為書。二書恐出於依託。然流傳已久,姑存之以備參考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