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鋼琴

古鋼琴

古鋼琴英文:clavichord,古鋼琴是鋼琴的前身,它是16世紀拂羅倫薩的樂器師發明的。和鋼琴一樣都是通過蹦緊的金屬絲弦的震動發音。但不同的是,鋼琴是用錘子敲擊一股(一般是三跟金屬絲弦)金屬絲弦發音,而古鋼琴卻是通過羽毛管制作的撥子撥動一跟金屬絲弦發音,所以有稱作“羽管鍵琴”“撥弦古鋼琴”。所以古鋼琴的音色纖細而鋼琴的音色混厚。

古鋼琴古鋼琴
古鋼琴英文:clavichord,古鋼琴是鋼琴的前身,它是16世紀拂羅倫薩的樂器師發明的。和鋼琴一樣都是通過蹦緊的金屬絲弦的震動發音。但不同的是,鋼琴是用錘子敲擊一股(一般是三跟金屬絲弦)金屬絲弦發音,而古鋼琴卻是通過羽毛管制作的撥子撥動一跟金屬絲弦發音,所以有稱作“羽管鍵琴”“撥弦古鋼琴”。所以古鋼琴的音色纖細而鋼琴的音色混厚。

樂器概述

古鋼琴古鋼琴
古鋼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由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獨弦琴,(這兩種樂器對於後世古鋼琴和鋼琴的製作都有直接影響是畢達哥拉斯製作的),中世紀的波斯地區出現了索爾特里琴(撥弦)和杜西瑪琴(擊弦),這兩種樂器雖然在結構上很相似,卻在演奏方式上完全不同。杜希瑪琴在18世紀傳入中國,成為揚琴。在文藝復興巴洛克時期興盛的古鋼琴家族樂器中,按照發音方式,就分有擊弦和撥弦兩大類。即:楔槌鍵琴羽管鍵琴。然而,其中最具影響力的還是被作曲家們所鍾愛的撥弦古鋼琴,也稱羽管鍵琴。羽管鍵琴的結構原理和翼琴相似,只是撥弦的是鳥類的羽毛管。因為羽管鍵琴的琴鍵比較大,所以又稱大鍵琴

由於在巴洛克時期,古鋼琴是僅次於管風琴最大的鍵盤樂器,所以也稱為“大鍵琴”。18世紀後期,由於音色的古板,表現力的狹窄,最重要的是很難象鋼琴那樣隨心所欲的彈出對比強烈的強弱音,所以逐漸被鋼琴取代在整個19世紀幾乎被遺忘。但20世紀,在歐洲大鍵琴卻逐漸復甦。著名的蘭朵夫斯卡(20世紀早期巴赫平均律的權威演繹者)就是大鍵琴的極力推崇者。

分類

1、擊弦古鋼琴

古鋼琴古鋼琴
擊弦古鋼琴稱為科拉維科德(Clavichard),它無論從音源、演奏形式、激發琴弦的方式都更接近現代鋼琴。但是由於它的結構過於簡單,一沒有三級槓桿的傳動方式;二沒有擊弦後立即脫離琴弦的裝置;三不能快速連續彈奏;四沒有現代鋼琴所具有“軟中硬”的弦槌。以上4個方面正是現代鋼琴擊弦機鍵盤的主要特徵。

由於上述原因,擊弦古鋼琴的音量小而纖細,具有一種恬淡的金屬音色,有些像敲擊鋼片琴的聲音特色,聽起來也有其迷人之處。在小範圍的室內樂作品中有著其它樂器所難以替代的聲音效果,乃至在1709年現代鋼琴問世後仍在歐洲樂壇上活躍了100多年。隨著現代鋼琴的不斷完善、社會生活的快節奏而出現的爵士樂、搖滾樂的需要,古鋼琴——似柔弱纖細而又羞澀的貴婦人——也只能歸隱於現代社會舞台的大幕之後了。

自19世紀中、末葉歐洲又興起了復古之風,歐洲各大中城市保存完好的輝煌古建築群落、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美術音樂……等古典文化藝術長久的生命力使古鋼琴又再著盛裝,走上舞台。這正是我們人類在快速前進的路途之中回首望去所發現的不該丟棄的寶貴財富。於是巴洛克時期的音樂重新奏響,古鋼琴又翻開了新的篇章。誠然它不占據現代音樂舞台的主流,但是我們相信,它將為我們的精神生活增添晚霞的壯美。這些古老的文化遺產當然不應被遺棄,因為它不僅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夕陽的壯美,使我們看到人類的先祖們所創造的文化,同時我們也更清醒地看到了現代樂器之豐富,現代樂器之王者——鋼琴,那如日中天的輝煌。

2、撥弦古鋼琴
撥弦古鋼琴,也叫羽管鍵琴。是一種裝有撥弦裝置的樂器,它的套用範圍廣泛,主要用在當時的貴族家庭中演奏。17世紀18世紀間,撥弦古鋼琴在當時的音樂生活中有著相當顯赫的位置,可以說是它的全盛時代。至18世紀初,歐洲大陸音樂迅速發展,音量弱小的撥弦古鋼琴已不能滿足當時音樂家們的需要,因而逐漸被音量洪大的鋼琴所取代。

發展歷史

古鋼琴古鋼琴
鋼琴樂器的發展與鋼琴音樂創作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每一時代鋼琴音樂的成就都與鋼琴樂器的發展緊密聯繫著。追溯鋼琴樂器發展的歷史,能夠使我們更好地了解和理解鋼琴音樂作品的發展脈絡,從而有益於我們準確地演繹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鋼琴藝術作品。

擊弦古鋼琴和撥弦古鋼琴是流行於十五至十八世紀西方音樂世界的早期鍵盤樂器,是現代鋼琴的前身。與今天的鋼琴相比,人們稱它們為“古鋼琴”。擊弦古鋼琴又叫楔槌鍵琴,在所有西方古樂器中是鍵盤及弦鳴樂器中最簡單同時又是最微妙敏感和極富表情的。

所謂的古鋼琴是一個很業餘也很不負責任的翻譯方法——這只能怪上上一代音樂工作者,在西文中本沒有這樣一個稱謂。古鋼琴主要指的是這樣兩種樂器:一種是Harpsichord,被翻譯成:“哈普西科得”(音譯)、“大健琴”或羽管鍵琴——標準的翻譯是羽管鍵琴(現在學術界在提倡音樂術語的標準譯稱,希望廣大愛樂者也積極回響),它的觸弦裝置是禽類的羽毛(尖端),靠羽尖來撥弦,所以聲音偏於金屬的泛音,且延音消失的很快,而且無法通過觸健來控制聲音的大小強弱;另一種是Clavichord,琴身比羽管鍵琴小,觸弦裝置是楔形的金屬,靠它來擊打琴弦,音量很小,但可以作微弱的聲音強弱變化,只是由於楔頭觸弦後,只要手指不離鍵,它也不離弦,所以聲音也沒有延續。


古鋼琴古鋼琴
在此基礎上,另一種樂器產生了,它就是鋼琴,鋼琴的全稱是“Pianoforte”,正如學過義大利語的朋友知道的,piano是弱的意思,forte是強的意思,Pianoforte之稱最早得自1710年左右巴托羅繆•克里斯托福里佛羅倫斯製造的樂器,他稱之為“gravicembalocolplaneforte”,意即:“能發出弱音和強音的羽管鍵琴”。他為這架琴製造了全新的琴槌和擊縱裝置,並申請的專利,至今,在大三角鋼琴上還在使用他的絞鏈橫檔技術。

擊弦古鋼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十五世紀。早在1404年的一首名為《戀詩歌手的規則》的詩歌中就提到了它。1425年德國西北部一個叫名頓的地方,在祭壇背後的雕畫中有它的圖像。約1440年。在阿勞特的手稿及德國音樂家菲爾東的論著《音樂精義》里,有它的結構圖示和說明。現存的最早的擊弦古鋼琴,製造於1537年,保存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裡;另一架琴是1543由多美尼科製造,現存在萊比錫卡爾•馬克思大學樂器博物館里。

結構特點

古鋼琴古鋼琴
與擊弦古鋼琴同時代的另一類古鋼琴就是上面提到的撥弦古鋼琴,它又被稱為羽管鍵琴。這類樂器由一個很大的家族組成,它們的形制不一,名稱也很多。撥弦古鋼琴有許多歷史記載。最早的撥弦古鋼琴是1397年在義大利東北部城市帕度亞,由一個名叫赫爾曼的手工匠人製造的。

在製造原理方面,擊弦古鋼琴是根據測弦器的原理髮展而成的。其發聲機構主要由琴碼弦軸琴弦齒軌、楔槌、全弦固定制音結、銷釘、琴鍵、平衡軌等部分組成。其中,全弦固定制音結是擊弦古鋼琴的制音裝置。這種制音結是用布條編織並固定在每一根琴弦上。由於制音結的作用,使得擊弦古鋼琴無論怎樣擊弦,琴弦都不是全段都發音的。

擊弦古鋼琴的發音特點在於:若要使琴弦發音,就必須使全弦固定制音結與琴弦之間被隔斷才能完成。而根據其構造,如要隔斷全弦固定制音結,琴弦就被分隔成為發音和不發音的兩段。只有不包含制音結的那段才能發音。因此,為了完成發音的過程,就必須藉助楔槌這一發音工具。在楔槌敲擊琴弦的瞬間,它首先會楔入琴弦,使得琴弦的一部分與全弦固定制音結之間被隔斷。這時的楔槌同時相當於一個琴碼或品的功能。之後,楔槌又在卡住琴弦的剎那,槌擊琴弦。使琴弦上與制音結相對的那一段發生震動,發出琴音。

羽管鍵類樂器是由撥弦鍵結構的索爾特里琴再加上精巧的鍵盤機構後演化而成的。羽管鍵琴的發聲原理與擊弦古鋼琴完全不同。其發聲機構主要由琴碼、琴弦、頂桿、頂桿滑動桿、低層導軌、琴鍵、琴鍵平衡軌等裝置組成。在頂桿上又有制音器、撥子、舌片、鬃毛彈簧、和樞軸等精細結構。

羽管鍵琴的機械核心是“頂桿”。即一根固定在琴鍵末端的細長木條。在頂桿的上端有一個開口。在開口處的樞軸上安裝著能上下活動的木製舌片。羽管或皮革材質的撥子就固定在舌片上。當琴鍵被按動時。撥子隨頂桿上升而去撥擊琴弦,在撥擊的剎那。制音器打開,使琴弦震動發音。當鬆開琴鍵時,頂桿下降,順勢而落的撥子迫使舌片繞樞軸向後轉動直到它能通過琴弦。之後,緊貼舌片的鬃毛彈簧將舌片彈回原處。與此同時,位於頂桿上端開口處的制音器也與琴弦發生緊密接觸,在制音的同時,也制止了頂桿的繼續向下滑動。這時,頂桿復歸原位,等待下一次擊鍵。

演奏風格

古鋼琴古鋼琴演奏
在漫長的歷史沿革中,擊弦古鋼琴主要是作為一種音樂教學和學習用的樂器。它具有金屬般的音色.在聲音的變化上具有多樣性,同時,可以非常容易地彈奏出如歌的效果。由於擊弦古鋼琴的音調變化多,許多作曲家發現它對於親切的室內樂是一種得體的樂器。擊弦古鋼琴適於演奏序曲奏鳴曲托卡塔組曲J•S巴赫於1723年創作的二部和三部《創意曲集》 ,便是能夠體現擊弦古鋼琴演奏風格的重要文獻。人們在演奏中對歌唱風格的強調以及對力度細微變化的要求,推動了擊弦古鋼琴曲目的創作。適於擊弦古鋼琴演奏的曲目,在結構上通常是兩段體;類型上以歌曲改編曲小型舞曲田園曲迴旋曲練習曲居多;在情緒和風格上強調甜美和柔和。

十七世紀的歐洲,除德國以外的其它國家,特別是英國法國義大利,人們更傾向於喜愛羽管鍵類樂器。許多作曲家如D•斯卡拉蒂亨德爾等,都曾為羽管鍵音樂作曲。巴洛克時期的歐洲,羽管鍵琴不僅作為一種及其普遍的獨奏樂器,而且還被用於在室內樂中彈奏數字低音,以及為歌劇和清唱劇中的宣敘調作伴奏。在法國作曲家創作的音樂中,羽管鍵琴的最佳性能得以完全地、鮮明地體現。法國作曲家的音樂小品極具羽管鍵琴的特色。柔和、輕快而明晰,富有豐富變化的色彩,鏇律有大量的裝飾音,對演奏者的鋼琴技巧和藝術趣味要求很高。羽管鍵琴演奏家及作曲家D•斯卡拉蒂發展了雙音、兩手交叉、重複音、超過八度的琶音彈奏技術等等。

古鋼琴古鋼琴
撥弦古鋼琴和擊弦古鋼琴各自都有自己的優缺點
最初的擊弦古鋼琴音域有限,一般不超過二十個琴鍵,音量很弱。重擊琴鍵時,由於琴弦震動幅度過大,造成琴弦過大的張力,導致琴弦發音不準。此外,擊弦古鋼琴的琴弦較短,音域無法擴張,因此,演奏者多半只需用三個手指來演奏。但是,由於它自身特有的構造和發聲原理,使得擊弦古鋼琴具備獨特的音響效果和演奏特色。擊弦古鋼琴在擊弦發力時,由於著力點和震動點都在小巧的琴碼上,因而琴弦的震動幅度極小,發出的音量纖細微弱。但是,又由於擊弦發音的特點,使得手指觸鍵的力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鍥槌敲擊的力度,所以,使得擊弦古鋼琴即使在弱力度的音響範圍內也具有非常豐富的強弱變化。

羽管鍵琴則音量較大,聲音色彩明亮。但缺點是,用鍵盤機械通過羽管撥弦,難以實現強弱的音量變化,難以控制音樂的力度。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不得不增加羽管鍵琴構造上的複雜程度。增加頂桿、琴弦和琴鍵的數量。造成的結果是,羽管鍵琴通常有兩層鍵盤和數個音栓,通過轉換鍵盤和調節音栓而使頂桿於琴弦作多種結合,以達到改變力度與音響效果的作用。

總之,兩類古鋼琴所演奏的音樂,由於各自特有的聲音特點,表現出不同的風格和情緒。它們雖然在音域音量及演奏技巧上受到自身原理及構造上的限制,但它們特有的音色效果是巴洛克時期歐洲音樂風格特徵的體現。

對古鋼琴歷史資料的收集、整理和編譯工作是非常必要的。這一工作是進一步開展鋼琴藝術研究和推廣鋼琴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

主要人物

古鋼琴巴爾托洛•克里斯托福里
古鋼琴的發明者巴爾托洛•克里斯托福里,他是義大利佛羅倫斯美第奇家族的一位樂器製作師。1709年,他以撥弦古鋼琴為原形,製作出一架被稱為具“強弱音變化的古鋼琴”。他在古鋼琴上採用了以弦槌擊弦發音的機械裝置,代替了過撥弦古鋼琴用動物羽管波動琴弦發音的機械裝置。從而使琴聲更富有表現力,音響層次更豐富,並能通過手指觸鍵來直接控制聲音的變化。在克里斯福里的第一架古鋼琴出現後的一百年里,撥弦古鋼琴仍為人們所套用,但更多地是為演奏特定作品而使用。故以弦槌代撥弦發音就成為當時鍵盤樂器的主要特色,亦是鋼琴的標誌與象徵。

1709年,克里斯托福里又進一步改革了原來擊弦機的結構,他在這部機械中安裝了一種與現代擊弦機的復震槓桿系統近乎完全一致的起動槓桿,使擊弦速度比原來加快了10倍,而且可以快速連續彈奏,音域也增加為4組,可以說這就是現代鋼琴的雛形。他的這一發明為以後的古鋼琴製作事們打開了通往成功之路的大門。但遺憾的是,克里斯托福里的發明並沒有得到他的義大利同行們及當時演奏家們的注意,不過在異鄉得到了繼承和發展。

德國管風琴師、製作師戈特弗里德•西爾伯曼,在1730年根據一份繪製極不準確的義大利鋼琴草圖,借鑒克里斯托福里的發明,製造出德國第一架古鋼琴。他把這架琴送到音樂大師巴赫那鑑定,巴卻不屑一顧,只是說道:“觸鍵太重,高音音色太弱。”,但他還提出了一些建議。在採用了巴赫的建議之後,於1747年又加以革新。同年,巴赫在波茨坦進宮晉見腓特烈大帝時彈奏了西爾曼的新型古鋼琴。

西爾曼對古鋼琴改革的主要貢獻在於對鋼製音器的運用。他利用手動音拴使全部制音器離弦,以使古鋼琴的音響效果更豐富並具有一種神秘的色彩。對於今天的奏家來說,這種性能在現在鋼琴中是用腳迅速而敏捷地控制著,很難想像當時是用手來操作的。

古鋼琴雖誕生在義大利,卻在德國、奧地利和英國得以發展成長。至18世紀中葉,人們對古鋼琴的製作工藝實行革新,以使其演奏性能日益完善。這一時期,西爾伯曼及其子弟在古鋼琴的變革中起著主導作用。

西爾伯曼的名徒被稱為“十二弟子”,他們分別製造出兩種不同風格的古鋼琴,即“維也納式擊弦鋼琴”和“英國式擊弦機鋼琴”。他們具有不同的機械性能和不同的音響效果,由此形成兩大不同的古鋼琴製作流派。這兩種流派,也對當時的音樂家們產生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影響。

“維也納式擊弦機鋼琴”的鍵盤觸較輕,能夠彈出快速的音符,音色變化細微,在與管弦樂隊協奏時,音色對比清晰。這正符合莫扎特溫文爾雅又富有歌唱性的快板的音樂需要。

古鋼琴約翰內斯•楚姆佩
約翰內斯•楚姆佩是西爾伯曼的名徒之一,他於1760年來到英國,成為著名古鋼琴製作師,他的產品被稱為“英國式擊弦機鋼琴”。這種鋼琴觸鍵感覺較重,但聲音渾厚深沉,正適合於克萊門蒂那堅實有力的音樂風格。

莫扎特和克萊門蒂當時是明噪一時的鋼琴演奏家,由於他們演奏風格的不同,他們分別使用結構各異的維也納式和英國式鋼琴。1789年1月莫扎特克萊門蒂維也納奧國國王的王宮裡舉行了世界上第一次鋼琴演奏比賽,轟動一時。這次比賽對提高鋼琴在諸樂器中的地位起了重要的作用。

古鋼琴在它誕生的頭一個世紀中經歷了多次改良。雖然開始它被形容為是鍋爐工製造出的粗陋機械,有優雅之色,在表現細膩的情感上遜於撥弦古鋼琴和擊弦古鋼琴,但隨著時代的變遷,音樂由巴羅克風格古典主義演變,聲音尖銳、古板、缺乏生機的撥弦古鋼琴被音響豐富、細膩、洪亮的鋼琴所替代。到18世紀後期,到19世紀鋼琴已登上“樂器之王”的寶座。

相關詞條

西洋樂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