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狂想曲》

《威尼斯狂想曲》

狂想曲(Rhapsody)這個名詞源於古希臘的史詩詠吟者,他們用樂器伴奏歌唱或朗誦,後來在專業創作中是指以民歌曲調為主題而發展的器樂幻想曲。大多數“狂想曲”是以緩慢的民歌曲調為基礎進行變奏,又與宣敘調式的段落和快速的民間舞曲段落相對比,音樂富於民間特色。《威尼斯狂想曲》是尼科羅·帕格尼尼最得意的一個作品之一狂想曲中的佼佼者.對義大利的音樂起大翻天覆地的變化。

作者簡介

尼科羅·帕格尼尼 (Niccolo Paganini,1782-1840),偉大的義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音樂史上最傑出的演奏家之一。幼年即學琴,後去熱那亞和帕爾馬學習,九歲首次登台演奏自己的作品,十三歲旅行演出,足跡遍及維也納、德國、巴黎和英國,還會演奏吉他和中提琴。在他的《二十四首隨想曲》中,顯示出驚人的才華。

《威尼斯狂想曲》《威尼斯狂想曲》

他的演奏將小提琴的技巧達到了無與倫比的地步,為小提琴演奏藝術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不僅影響了後來的小提琴作品,也影響了鋼琴的技巧和作品。他還將吉它的技巧用於小提琴的演奏,大大豐富了小提琴的表現力。由於技巧保密,生前出版作品極少,絕大部分系去世後出版。作品有《bE大調協奏曲》、《二十四首隨想曲》、《女巫之舞》、《無窮動》、《威尼斯狂歡節》等。

相關作品

《威尼斯狂想曲》《威尼斯狂想曲》

D大調第一小提琴協奏曲

《D大調 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 號稱小提琴鬼才的帕格尼尼,一共寫了十數首以小提琴主奏,並加入管弦樂的樂曲,其中小提琴協奏曲至少也有六首以上,但經印刷出版的小提琴協奏曲則只有兩首,至今仍常被演奏的只有一首《D大調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本曲原來是用降E大調寫成,但為了減少小提琴演奏的難度,顯現特殊效果,所以將樂器調高半音,並使用D大調樂譜,如同使用移調樂器一般。而如今無論是管弦樂或主奏小提琴,一般都是以D大調演奏。

作品作於1811年。這首樂曲充分發揮了帕格尼尼獨特的二重泛音或跳弓等艱難的技巧,是一首具有巨匠風格的精品協奏曲,曲中充滿了義大利民間音樂的風格,展現出如歌般優美的鏇律。但音樂本身並不特別深奧,沒有複雜的和聲,形式非常單純。

《威尼斯狂想曲》《威尼斯狂想曲》

全曲共分三個樂章:

第一樂章,莊嚴的快板,D大調,4/4拍子,奏鳴曲形式。音樂華麗而富於變化,使聽者沒有絲毫倦怠之感。管弦樂序奏之後,主奏小提琴立即展現出輕快、活潑的主題(片段1)。此後小提琴的各種技巧發揮得淋漓盡致,把聽眾引入浪漫而充滿夢幻的境界。此樂章規模宏偉,主奏小提琴華麗而飄逸,經常被提出來單獨演奏。

《威尼斯狂想曲》《威尼斯狂想曲》

第二樂章,富有表情的慢板,b小調,4/4拍子,三段體。以管弦樂持續強而有力地呈現的和弦開始,音樂非常生動精彩。在管弦樂沉默之後,主奏小提琴即奏出如小抒情曲般熱情洋溢而又悠緩深沉的娓婉鏇律(片段2)。緊帕格尼尼接著是管弦樂再度奏出強烈的和弦,直接進入第三樂章。

第三樂章,精神抖擻的快板,D大調,2/4拍子,迴旋曲形式,曲中主奏小提琴輕快而詼諧的主題,如跳躍般的斷奏奏法,在當時的小提琴作品中尚屬罕見(片段3)。本樂章中,各種複雜而華美的小提琴技巧構成絕妙的效果,最後在管弦樂齊奏的熱烈氣氛中結束全曲。

古典音樂精品

如果用“下里巴人”來形容當代的流行音樂,那么古典音樂便是當之無愧的“陽春白雪”。無論是“秦箏吐絕調 玉柱揚清曲”的古琴聲,還是“嘈嘈切切錯雜談 大珠小珠落玉盤”的琵琶都讓人魂牽夢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