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姓[姓氏]

單姓[姓氏]

單姓,Shàn xìng,中國姓氏之一。源出有二:1.出自姬姓,以邑名為氏。2.北方少數民族複姓改單姓而來。單氏來源:三千零五十年前,周成王封其少子臻封地於單邑以地名為姓氏(今河南孟津)。 單氏來源:根據2003年1月19日陝西省寶雞市眉縣常興鎮楊家村出土的西周逨盤銘文顯示,單氏高祖為周文王族弟。 舊百家姓排名:172 單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當今姓氏人口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五十一位,人口約一百零一萬人,200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口總數為13.21億人,占全國人口的0.076%。

基本信息

簡介

單姓姓氏排名第八十八名 單姓姓氏排名第八十八名
單姓[姓氏] 單姓[姓氏]

單:shàn(ㄕㄢˋ),不讀dān(ㄉㄢ)。

起源

單姓[姓氏] 單姓[姓氏]

單(Shàn)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於姬姓,出自周朝時期周成王給小兒子臻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據史籍《元和姓纂》、《路史》、《通志·氏族略》等史料記載,先秦西周時,周成王姬誦封少子姬臻於單邑(今河南孟津),為甸內侯,因氏焉。其的子孫後代便以封地為氏,世代相傳姓單至今。

單氏一族於周襄公、周穆公、周靖公二十餘代為周卿氏。

源流二

源於姬姓,出自周文王姬昌族弟,姓氏來源不明,可能是以地名為姓。據2003年1月19日陝西省寶雞市眉縣常興鎮楊家村出土的西周逨盤銘文顯示,單高祖曾輔佐文王、武王伐紂,建立周朝,為周朝王室成員。在整個周王朝期間,單氏均為重要的公侯成員,並於東周期間一度把握周室大權,成為周王室的實際統治者,史稱單氏取周。

源流三

單姓[姓氏] 單姓[姓氏]

源於姬姓,出自遠古堯、舜時期商賢哲單卷的後裔,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單父者,在遠古時期人名。單,即單卷,亦稱善卷。父,即古人對長輩男子的尊稱,是古人對單卷的尊稱。相傳,單卷為遠古後期遊牧於菏澤四澤六水之地的東夷民族中影響很大的政治領袖、氏族首領,因善道術,有德行,被時人尊稱為單父,曾居於單父之地(今山東單縣)。

古人為紀念這位先哲,把單卷所居之地稱為單父,在夏、商時期為單父邑,在秦朝時期置單父縣,直到明朝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去其父字而稱為單縣。單父城是山東菏澤地區具有四千餘年歷史的文化古城之一,與菏澤牡丹一起名揚天下。

源流四

源於姬族,出自春秋時期魯國大夫羽父單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據史籍《姓源》記載:“春秋時魯大夫羽父單之後。”

春秋時期,魯國有大夫羽父單,其支庶後裔子孫一分位二,一支稱羽父氏,一支稱單氏。

源流五

源於姬姓,出自東周時期卿大夫單伯之後,屬於以先祖諡號為氏。 單伯,全名姬朝,是著名的具有“先見之明”的單襄公之孫、單頃公之子,是姬姓單國的第三位君主。單國,是東周王朝京畿內的一個特殊地名,只有單伯家族,因以為“國”,伯爵。史書記載:“單伯,天子之卿,世仕三朝,從單文公之世皆稱單伯,單成公以下常稱單子。”

單伯逝世後,西周王朝賜其諡號為“靖”,史稱單靖公。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單氏;也有以先祖諡號為姓氏者,稱靖氏。

源流六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孔子弟子鄡單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鄡單,字子家,為春秋末期孔子的弟子,後世稱為孔子七十二賢弟子之一,在《史記·孔子世家》中有記載,不過,在《孔子家語》中沒有記載。唐朝開元年間,鄡單被唐玄宗李隆基敕封為聊城侯。

在鄡單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單氏。

源流七

源於古匈奴孿鞮氏,出自匈奴王族首領的“撐犁孤塗單于”稱謂,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姓氏尋源》、《漢書·匈奴傳》的記載,單于氏源自少數民族匈奴。匈奴民族的先祖是夏後氏的後裔,名叫淳維。淳維就是夏王朝末代君主桀之子,成湯滅夏,將夏桀監禁在巢邑(今安徽巢湖),其子淳維後成為匈奴民族部落聯盟的首領,部族主要以突厥-吐火羅混血居多。單于氏複姓出自秦漢時期匈奴部落王族貴胄世家,原本為孿鞮氏。在歷史上,匈奴民族部落聯盟的最高首領稱為“撐犁孤塗單于”,漢義“天子廣大”,稱頌其首領的權力是神授的,應擁有天子廣大遼闊的尊敬及勢力,漢譯的簡稱才叫作“單于”。

在歷代匈奴王族的後裔子孫中,凡是為王者,便可以“單于”為姓氏,漢史以其諧音漢字稱之為“單于氏”,後其族亦因之,世代相傳,後有融入漢族者,省文簡改為漢字單姓單氏、于氏者,其單氏正確讀音作chán(ㄔㄢˊ),不與姬姓單氏讀音shàn(ㄕㄢˋ)混淆。

源流八

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拔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魏書·官氏志》記載,南北朝時期,北魏鮮卑拓拔部中有可單氏、阿單氏、渴單氏等部落。

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於太和十九~二十年(公元495~496年)遷都洛陽入中原後,大力推行漢化改革政策,一併將這些部落氏族的姓氏改為漢字單姓為單氏,逐漸融入漢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九

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蒙古族斡魯徳氏,亦稱斡魯朵氏,實際上源出古契丹族人的姓氏,是古契丹族人夫妻聯名為孩子起的名字,後成為姓氏。在古代,北方少數民族中有一種“妻連夫名”的姓氏、部落構名形式,為當時漢族的夫權封建社會中所沒有的姓氏性狀。

遼國被金國所滅後,該部契丹族人被融併入蒙古,遂成蒙古姓氏,後在明朝時期即冠漢姓為單氏、王氏等。

源流十

源於回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單氏為回族姓氏之一,實際源出女真族徒單氏。徒單氏,是金國時期遼王完顏·宗乾(完顏·斡本)的正室亨妃,沒有子嗣。完顏·宗乾的次妃李氏生長子完顏·充,後封鄭王,三妃大氏生三個兒子,長子就是海陵王完顏·亮。

為了與察合台汗國的回族在世繫上有所區別,一部分徒單氏回族將已經漢化的單氏加“門”部首改為“闡”,稱闡氏,以示先入為回,早就在教,讀音仍為shàn(ㄕㄢˋ),是姓氏字增加筆畫後讀音不改的特例之一。當今單氏、闡氏回族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北地區。

源流十一

源於達斡爾族,達斡爾族敖拉氏,亦稱鄂拉氏、傲雷氏,世居烏喇(今吉林永吉烏拉街至輝發河口、拉發河流域、雙陽縣境)、黑龍江多金城(今黑龍江上游俄羅斯境阿爾巴津)、拉夫凱(今黑龍江上游俄羅斯境阿爾巴津以西一帶)、呼倫貝爾(今內蒙古呼倫貝爾)、布特哈(今嫩江流域和大小興安嶺)等地。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Aora Hala,漢義“山”。

清朝中葉以後,達斡爾族、滿族敖拉氏多冠漢姓為單氏、敖氏、山氏、閻氏、蘇氏、鄂氏等。

源流十二

源於滿族,

⑴.滿族都善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徒單氏,滿語為Dusan Hala,世居黑龍江流域,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後多冠漢姓為單氏、杜氏、沈氏等。

⑵.滿族圖克坦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禿丹氏,以及金國時期女真徒單部,以部為氏,滿語為Tuktan Hala,漢義“初始”,世居烏喇(今吉林永吉)、蘇完(今吉林雙陽雙陽河流域)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後多冠漢姓為單氏、都氏、圖氏、杜氏等。

⑶.滿族額木特理氏,滿語為Emutri Hala,漢義“孤單、單個”,世居黑龍江沿岸地區,所冠漢姓即為單氏。

始祖

單逨、單卷、單公、姬臻、單靖公、鄡單、單于。

遷徙

單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當今姓氏人口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五十一位,人口大約101萬左右,約占全國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七六。

歷史上單姓的分布與遷徙

先秦時期,單姓一直活動於河南。宋朝時期,單姓大約4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05%,分布主要集中於江蘇、山東、山西、浙江、河南等,少數在湖南南部。明朝時期,單姓大約有5萬6千人,占全國人口的0.06%,全國單姓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山東、江蘇、浙江,這三省單姓大約占全國單姓人口的65%,江蘇為單姓第一大省,約占單姓總人口的29%,其次分布於河北、廣東、安徽、湖南、山東等。

當代單姓的分布與圖譜

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單姓人口增加率與全國的平均值一致。當代單姓的第一大城市為上海,大約占全國單姓人口的13%。單姓主要分布於江蘇、山東、安徽、吉林、黑龍江,這五省集中了單姓人口的59%!其次分布於河南、河北、遼寧,這三省又集中了單姓人口的20%。全國形成了以東蘇魯皖、北黑為中心的兩塊單姓分布區。在蘇滬、魯皖浙大部、黑吉遼、內蒙甘肅中部、新疆西北、雲南中部、廣東珠江口地區,單姓在當地人群中1%以上,中心地區可以達到0.4%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占了,居住了大約61.5%的單姓人群。在粵桂湘贛鄂大部、皖浙西南、福四川北段和南部、雲南大部、豫陝、甘肅南部、寧夏北部、青海東部、山西南部、內蒙古中部、河北大部、京津、山東西部,單姓在當地人群中分布頻率大約在0.05%一o.1%之間,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占了全國總面積的31.6%,居住了大約29%的單姓人群。彭州、資州本木本。前十卷等,類皆絳帖之別也。

郡望

河南郡:秦朝時期名為三川郡。西漢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為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南黃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雙洎河、賈魯河上游地區及黃河北部原陽縣一帶地區,轄二十二縣,大致相當於今河南省孟津、偃師、鞏義、滎陽、原陽、中牟、鄭州、新鄭、新密、臨汝、汝陽、伊川、洛陽等縣市。東漢時期既都洛陽,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長吏不稱太守而稱尹。隋朝初年被廢黜,後又復為豫州河南郡。唐朝時期為洛州河南府,其轄境都遠小於漢朝時期的河南郡。元朝時期為河南路,明、清兩朝時期均為河南府。民國時期建為河南省。

南安郡:西漢時期置縣,治所在狄道(今甘肅隴西)。東漢朝中平五年(戊辰,公元188年)分漢陽郡再置郡,治所亦在狄道(今甘肅隴西渭水南岸),其時轄地在甘肅隴西縣東部及定西、武山縣一帶地區。南北朝時期的梁國天監年間(公元502~519年)亦置南安郡,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西部各縣,為全省三郡之一,轄興、泉、漳三地。隋朝開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改郡為縣。

2014年6月,由單姓族員發起成立的(中華單氏宗親聯誼會)。主要職責是負責聯絡全球的單姓宗親。並定期舉辦單姓宗親聯誼活動。定期舉辦單姓祭祖活動。

堂號

南陽堂:以望立堂。

南安堂:以望立堂,源出自周成王之三子,曰名孝鏞氏字單,封單叔為南安郡王,“南安郡”取南疆長治久安之意,單叔之後以字號賜封地為姓,後代遂成為單氏。

仁孝堂:待完善(單氏族譜三十一卷,首一卷,清宣統辛亥年仁孝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孝友堂:待完善(有單氏宗譜十卷,(民國)單宗朴纂修,民國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孝友堂鉛印本十冊。現被收藏在江蘇省南京市圖書館。)

忠孝堂:祖居山東單縣及周邊地區。

燕詒堂:待完善(浙江蕭山西河單氏家譜,(清)單輪等修,清朝年間燕詒堂木刻活字印本兩冊,如今僅存第二卷、第十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浙江蕭山單氏家譜七卷,(明)單金初撰,清乾隆年間燕詒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冊。如今被收藏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

培心堂:江蘇阜寧縣大漠公後裔一支堂號。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自蘇州遷移至阜寧。

字輩

江蘇阜寧單氏字輩:大廣在仲,五兆爾永,玉芝惟於,宗克連遐,寶如懷正,國學元華,其英曰步,可秀言嘉,觀光尚廷,開啟文章,基有以立,同本得長。

蚌埠固鎮縣湖溝鎮單氏字輩:忠學欽玉(鳳)桂 永乃祖訓傳家寶······

湖南平江單氏南安堂字輩:心樹長榮茂楩楠國乾楨動名紀青史詩禮振家聲。

裕昆公房舊派:“士功年季乾勝信宗德萬志伏啟嘉報說禹夢仲士功良文寇希天有拱玉慶惟士功九時宗文萬福文升昭開本大用世楚希以為興顯達光明遠攸隆福蔭深衡應鳳大世元文龍祖希邦永攸隆福蔭深”;

峰侖兩房舊派:“啟嘉報說禹夢雄士功建立必昌隆壯志升霄漢玉友琢秀豪添仁仕顯勝世代學歸朝理道傅先聖心源繼古賢”;

新合派:“心樹長榮茂楩楠國乾楨動名紀青史詩禮振家聲”。

湖南湘陰單氏字輩:“開本大用世楚希以為興顯達光明遠攸隆福蔭深”。

浙江蕭山西河單氏仁孝堂字輩:

原派:“休嘉築鈞錫夢雄士功建立必昌隆”;

續派:“壯志升霄漢玉友琢秀豪添仁仕顯勝世□學歸朝”;

新派:“理道傳先聖心源繼古賢國家培植厚發達自珠聊”。

浙江湖州單氏字輩:“楚君涵克士朝林喜志明家學忠和厚功成育秀梁揚發前才美輝朗長兆延吉祥興隆盛榮華富貴根”。

浙江溫州單氏字輩:“華明君子道德良存榮祖亦可以正肇乾山世林忠光士文宗殿嘉永茂國定獻金聖賢豪傑官員功勳”。

河南鄧州單氏字輩:“仕福明清建振德豐化元興仁世界昌”。

山東禹城單氏字輩:“樹傳兆吉玉”。

山東東明雙井村單街單氏字輩:“大忠思琳克章美國文綱鳴世昭全德才寬惠澤長振家延富庶天道錫純良廣建志宏偉開進運吉祥”。

山東單縣單氏字輩:“永懷繼宗志 紹承衍世長 法正聯同德 緒乃兆延祥 恩譽仰師敬 吉盛慶恆揚 千秋傳孝義 和睦繁榮昌 開來鴻康泰 隆運生曉光 文武家振遠 禮智化萬方”。開始的“永”字輩是117世。

山東高密單氏:“祜傳昭際亦既聯葆體徯餘人具旃胥今慕式心於茲彌睦與協勿自施原引普肖亘由而”。

山東滕州大塢鎮東洋汶村單氏十五世起字輩:“孝若群榮家 祥之兆慶遠 賢紹宜永長”

江蘇鹽城南安堂單氏字輩:

馬鹿垛祠堂十六世起字派:“楚君涵克士朝林喜志明家學忠和厚功成育秀深揚發前才美耀朗長兆延吉祥興隆盛榮華富貴根”;

馬鹿垛祠堂二十二世起字派:“守同保眉春長寶兆玉昌”;

馬鹿垛祠堂二十三世起字派:“全福鳳堂涌公”;

馬鹿垛祠堂二十四世起字派:“恆永佩堂”;

馬鹿垛祠堂二十五世起字派:“九如金山玉勝長年慶”;

馬鹿垛祠堂二十六世起字派:“洪觀國有中根成俊”;

馬鹿垛祠堂二十七世起字派:“乾根彬玉春忠彩愛建軍喜紹正秋東龍聖小金秀大芹蘭鳳銀傑巧霞慧成招愛阿玉翠林洪漢燕兄娟婷建忠飛玢景海留友瑩彩蓮娣艷曉書珍靚雷臘琴”。

吉林德惠單氏字輩:“有永文國成魁(奎)清(青)亞宇”。

安徽單氏一支字輩:“玉永言孝……”

安徽潁上單莊單氏一字輩:“玄士德華家紅......."

貴州單氏一支字輩:“嘉升周魯培……”

單氏一支字輩:“起克守寶”。

單氏一支字輩:“可洪爾言之普克大明學廣有維士功勤茂思治佩”。

單氏一支字輩:“銘瀚楦肇雲敦應分建文永月維谷開華恆元岳福”。

山東濟南商河縣單元村字輩:“文長傳金祥天桂榮慶昌經濟召梅林建鳳世家梁”。

單氏一支字輩:“紀國正其禮兵新”。

湖南衡山單氏字輩:詩禮彰庭訓,家聲周魯培,洪昌謨自遠,湘岳緒常恢,祖以初封顯,系承可見來,本音原作善,忠厚啟賢才。

安徽定遠單氏字輩:宏良學友廷,國正其新順。

河南柘城以單橋為主遷居的字輩:從二十二世為:廣修文德 傳 繼 恭 良 仁 義 禮 智 興 國 其 昌

河南省鄧州市劉集鎮單坡村字輩:國進培魁金玉長洪天子貴宗政萬書衡德明立奇功 同興振家庭

江蘇鹽城響水單氏字輩:敬錄前譜列序 秉體年以立金峰本正東 春山懷秀士 德兆達朝中  續修列序 玉宇甲蘇寧華章冠連通 高潔顯宏志 楚雲耀江彤

江蘇沭陽馬廠鎮大單莊村單氏字輩:久可義士 步振兆順 永懷明愛 華喜得祥("愛華喜得祥"是村里長輩後續...)

山東龍口市東萊街道單家村及鄒家村是單姓的主要居住地,現居住人口大約兩千多人。現有排輩用字是:復丕基用汝世承德篤宗人福履宜常延。

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周營鎮單樓村(原山東嶧縣單家樓)單姓字輩:“邦芳楷潤純 文秉永茂成;立德紹先業 守世慶吉祥;孝宗重道恆,堯景興紀長;志義傳珍寶,舜化兆福強;”

湖北黃梅縣單洲村單姓自輩:天地貽澤家升仕正,成前啟後。

祠聯

四言

源自周代;

望居河南。

——佚名撰單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單姓的源流和郡望。

勇推飛將;

藝號花師。

——佚名撰單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初濟陰人單雄信,李密的勇將,善於馬上用槍,軍中號稱“飛將”。後降王世充,為大將。下聯典指宋代人單父,字仲孺,善種牡丹,能變易千種,人們稱他為“花師”。

鄉稱孝子;

人號花師。

——佚名撰單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元·單仲升,奉母至孝,母卒,蔬食水飲,廬於墓側三年。下聯典指宋·單父,善種牡丹,能變易千種,人呼為“花師”。

五言

增江分派遠;

周邑受封長。

——佚名撰單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廣東省東莞市石碣鎮單屋村單氏宗祠聯。單屋村單氏宗祠是東莞現存大宗祠之一,建於明正德甲戌年(1514年),到如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了。宗祠占地1368平方米,為大三開三進式結構,有前門、儀門、寢堂、正堂及東西步廊,深78米,寬24.2米,大方石鋪地,硬山頂,磚木結構,祠堂正前方乃一畝方塘,視野開闊,正是“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的意境。正門鐫有這一副對聯,橫批“單氏十世祖祠”。這副對聯,上聯典指東莞單氏發源於增城縣石灘第十代的衍派。下聯典指單氏起源於河南,祖宗乃東周姬氏。高高的大門、牌樓及柱子均為紅木,據傳是從越南、日本購進的。“文革”時,有居民拆掉祠堂牌樓後兩側的雕花壁當柴燒,當時還有人想拆掉牌樓主機板,在村中長者的再三勸阻下才得以保全,但祠堂里供奉的四五百塊單氏牌位,在“文革”中被付之一炬。祠內仍存萬曆元年所立碑石,碑高164公分,寬80公分,文字清晰可鑑。單氏宗祠整體建築以中路為主線,布局嚴謹對稱,空間寬敞,主次分明,院廊穿插,廊廡秀美,庭院幽雅。祠內建築裝飾無處不在,木雕、磚雕、石雕、陶塑、灰塑、彩繪等嶺南風格的裝飾工藝,造型生動,巧奪天工,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是典型的嶺南民間宗祠式藝術建築。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單氏宗祠改成國小,乃石碣最早的完全國小,直到2000年新學校建好後,單屋國小才從祠堂中搬出。半個多世紀以來,一千多單屋子弟在祠堂學習成才。為保護好單氏宗祠,當地人可謂不遺餘力。1993年,單屋村專門請梅州市梅縣區工匠“修復如舊”,保持統一的風格。

卿士廿余世;

侯爵七代人。

——佚名撰單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西周成王以後二十幾代君主執政時,都有單姓人在朝廷任卿仕等要職。下聯典指東漢桓帝時,有中侍單超,河南人,善謀略,助帝有功,封新豐侯,所拜車騎將軍,七代榮獲侯爵。

居官教墾種;

為民創名車。

——佚名撰單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代乾隆龍門知縣單麇,字耀靈,高密人。進士,在任知縣進,勸民墾種,改變專事第畜牧之俗。累官銅仁府,有政聲。下聯典指明代發明家單俊良,蕭山人。以踏車灌田之勞,創造牛車,以機輪轉之,天下法之。

吟詩讚甜雪;

填詞推竹香。

——佚名撰單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詩人單思恭,字惠仍,揚州人。有《甜雪齋訂》。下聯典指明代詞人單恂,松江華亭人。崇禎進士,知麻城縣。工詞,有《竹香庵詞》。

七言

車騎將軍謀略好;

馬上飛將武藝高。

——佚名撰單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桓帝中侍單超事典。下聯典指唐代大將軍單雄信,濟陰人。能馬上用槍,軍中號“飛將”。

十一言

矢志匡扶,直言擊飲非君事;

刻意經史,留存顧問在朝端。

——佚名撰單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殿中侍御史單時,乾道中,上疏諫擊毬,為孝宗喜納,除有諫議大夫。下聯典指明代學者單佑的事典。

鼻祖定茶神,無怪殊榮邀杖國;

頭銜書菊隱,正拈好句怕催租。

——佚名撰單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單孝廉撰題聯。見《中國對聯大辭典》867頁。

家譜

“詩禮彰庭訓,家聲周魯培,洪昌謨自遠,湘岳緒常恢,祖以初封顯,系承可見來,本音原作善,忠厚啟賢才。”

源流·派語:1938年(衡山)《單氏十修族譜》"源流序"稱"吾族源流自周成王封少子臻為侯,賜姓單,則其音為善。厥然以有功王室進封公。而襄公、穆公皆其苗裔。"遞傳至南宋,"尚志官郎署,世居東魯,上書論韓侂胄敗,蔭其子積慶知南昌,故以南昌家焉。積慶子流芳,鄉進士,居南昌。至祖曰電,行小三郎,鄉貢士,才優學博,隨荊湖制置使趙范至衡山,足跡大都會,獨有意于衡攸兩境,於淳祐三年攜家擇里以居。此由吳之楚蓋自電祖始也。二世傳榮黻,三世祖仁昭,舉進士,官重慶府同知,四世傳汝城,五世祖曰國賓,仕元為武德將軍,六世祖惟寅,七世祖萬鍾 。鍾子四:長景南,派分東粵。次景明,子二:長侯孫,籍名堯佐,當明初分居攸之大旺田;次仁孫,籍名堯英,分居攸之淥田湖頭。鍾三子景真,子添孫,生子九:長葛政,當明初分居衡之螺岩村;次葛用,分住衡之旱塘;三葛華,分住衡之義塘;四葛琦,分住衡之三眼塘、鐵塘;五葛琳,分住衡之龍塘、三眼塘;六葛瑞,分住衡之馬口壠;七葛隆,分住衡之冬茅嶺;八葛富,分住衡之柘塘;九葛貴,分住衡之木塘。鍾四子景誠,子四:長瑚孫,籍名公石,當明初分住攸之江口、石湖頭;次囗孫,籍名公勝,分住衡之大洲;三球孫,籍名公興,分住安(仁)之南湖塘;四珍孫,籍名公瑞,分住攸之唐公渡。自是而支分派衍,人文鼎盛。"是譜即為衡山、攸縣、安仁三邑單姓合修譜。又據1948年(衡山)《單姓氏族源流》云:開基祖電,字月朗,迄今遞傳29代,男女丁口11000多人。人口聚居最多之處在衡山縣南市鄉草市。分布於衡山、衡陽、攸縣、茶陵、安仁、湘潭、醴陵、祁陽、邵陽、湘鄉、益陽及江西萍鄉等處。

天津寶坻單氏家乘,著者待考,(清)單崐修,清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河北大學圖書館。

江蘇南通通州單氏族譜八卷,(清)單思恭編,單嘉居等增訂,清道光年間刻版,清光緒年間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江蘇省南通市圖書館。

浙江蕭山單氏家譜七卷,(明)單金初撰,清乾隆年間燕詒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

浙江蕭山西河單氏家譜十六卷,(民國)單世雄等修,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現被收藏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浙江鄞縣四明同道單氏宗譜四卷,著者待考,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鄞縣古林鄉。

浙江鄞縣鄞西古林單氏宗譜四卷,著者待考,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鄞縣古林鄉。

浙江奉化晦溪單氏宗譜四卷,(民國)王靜修,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奉化縣文物管理局。

浙江奉化晦溪單氏宗譜五卷,(民國)竺子侃重修,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奉化縣文物管理局。

山東高密單氏家乘,著者待考,(清)單嵩齡續修,清宣統二年(公元1913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冊。現被收藏在河北大學圖書館。

湖北新洲單氏宗譜首一卷,(民國)單恩富、單恩棠等續修,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湖北新洲縣單崗鄉單崗村。

湖南攸縣單氏十修族譜,著者待考,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鉛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廣東東莞嶺南單氏十修族譜一卷,(清)單廣仁編輯,清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廣東東莞星江單氏宗譜十五卷,首一卷,(民國)單紹圭纂修,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卷首、第一~四卷、第七~十五卷。現被收藏在江蘇省蘇州市圖書館。

單氏宗譜十卷,(民國)單宗朴纂修,民國三十七年孝友堂鉛印本十冊。現被收藏在江蘇省南京市圖書館。

遼寧本溪關氏譜單一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遼寧本溪東營坊鄉東營坊村。

遼寧本溪詹氏家譜單一卷,(清)詹恆悅纂,清光緒年間手寫本一冊。現被收藏在遼寧本漢市草河城滿族鄉沙河溝村。

單氏族譜三十一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清宣統辛亥年(公元1911年)仁孝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單氏六修族譜,著者待考,1994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冊,今僅存卷首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山陰單氏宗譜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手抄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東陽荷塘單氏重修宗譜二十卷,(清)單式梅等重修,清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冊,今僅存第一~五卷、第七~十二卷、第十四~十五卷、第十七卷、第二十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上海崇明崇川鎮場單氏宗譜十二卷,(清)單國寵等主修,單國華等編輯,清末民初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蘇無錫錫山單氏宗譜六卷,(清)單蓉坡纂修,清光緒三年(公元1876年)孝友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湖南單氏宗譜不分卷,著者待考,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南安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殘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湖南單氏十修族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南陽堂鉛印本七冊,今僅存第十八卷、第二十二卷、第二十五卷、第二十八卷、第三十一~三十三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蕭山西河單氏家譜,(清)單輪等修,清朝年間燕詒堂木刻活字印本兩冊,今僅存第二卷、第十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名人

吾族姓氏源出於姬姓。周成王建設東部洛邑,稱為成周,封少子姬臻為單f在河南省濟源縣西南,伯,作為成周的甸內候。單伯世襲周朝卿士,後代稱為單氏。

東漢有車騎將軍單超,隋末有名將單雄信,宋代有水利家單鍔,明代有兵部尚書單安仁、詞人單恂。單氏家族,歷史悠久,老家在河南省中南部鄭國,後來定居在山東西南部春秋時屬魯邑、秦設定單縣,是吾族祖先發祥地,社會不斷發展,歷代封建王朝更迭與變遷,年深日久,族衍丁繁,遍及全國各地。洪武朝蘇州單氏一脈大謨公徙居阜寧北鄉單家港;大海公徙居響水縣境內;大來公徙居興化南鄉劉陸鄉古莊;大江公、大海公兄弟二人徙居鹽城南鄉大縱湖北、北任莊,大江公擇居北任莊,大海公分,居鹽城西鄉漕溝河南岸定名單家莊立足生根,並在單家莊東首建立一所宗祠,供奉列祖列宗,春秋祭祀。既可發揚祖先之豐功偉績,勤儉持家的光榮傳統,又可教育子孫敦厚和睦遵紀守法樹立優良文明新風。源遠則流長,根本盛大則葉枝茂。單家莊一脈又分三房,大房仍住家莊;二房分居小官莊人丁不旺,現住沿河鄉祁駱莊;三房分居馬鹿垛,奈因人丁旺盛難以集中同祭。一八七O年三房在馬鹿垛建立支,分支祭祀。孰料抗日戰爭時期即一九四三年單莊宗祠被毀,列祖列宗木主、牌位、插屏蕩然無存。民國初年先祖登祥公重修宗譜,化費心力,不惜代價,修成四本,分門頭保存。在十年動亂期間保存人駭然燒毀,實屬難以彌補之極大損失。由此祭祀停頓幾十年。毋怪少數—子 孫取名混淆,長晚班輩難分,有失莊重,豈非譜牒不修之過也。當今改革開放,國泰民安,鄉村各族,多數舉行祭祀修譜,吾族有識老人德錦、德寬、德生叔、上海啟權、鴻潮兄弟不遠千里,專程前來,共倡續修宗譜,為避免後世子孫數典忘祖。奈因族者老年凋零,事跡湮沒,無法順序,則有從十二世登字班輩起編成一簿簡譜,以便認祖歸宗。待後尋訪古蹟,尋根究底,正本清源,再行完善,防止今後取名再有混淆,族人共議,仍遵照先祖確定的二十個字,從十四世起用,“德啟紹鹹正,模維繼有光,漢章傳國志,濟世振宏昌。”作為今後排班順序、長晚班次。既無悖祖亂宗之弊,亦無犯上侵下之譏。

古代名人

單卷:相傳是原始社會後期東夷族中影響很大的氏族首領.有才德,受人擁戴,舜曾拜他為師,古人尊他為單父.舜誠心要把天下讓給他,堅辭不受,隱逸深山。
單究:西漢人。初以舍人從劉邦起兵,入漢為郎,定三秦,以郎騎將軍擊諸侯。高祖六年,封昌武侯。卒謚靖信。
單右車:西漢人。劉邦微時有急,右車以馬給之。後以卒從劉邦起事於沛。入漢,以郎擊英布。後封中牟侯,卒謚共。
單寧:西漢人。從劉邦起兵,任郎中,從定三秦,以功封昌武侯。

單經:東漢末期人物。公孫瓚部下,曾被公孫瓚封為兗州刺史。初平三年(192年)屯平原與劉備屯高唐聯合陶謙對抗袁紹曹操聯軍,被擊敗。
單超:河南(今洛陽)人,東漢顯宦。初為中常侍,後與桓帝共除專權之梁冀,封為新豐侯。恃寵驕縱,多行不法。後拜車騎將軍。
單太后(單淵之女):十六國時漢(前趙)人。劉淵稱漢帝,立為皇后。劉淵死後,劉聰即位,尊為皇太后。

單雄信:唐代濟陰郡人,為李密將,能馬上用槍,軍中號“飛將”。
單思遠:雄信孫,唐代官吏。玄宗時曾任魏州刺史,有善政。後任河南尹,官至岐州刺史。
單興、單旺、單茂、單盛:單雄信第十一代孫,唐末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的重要將領,為推翻唐王朝的腐朽統治作出了貢獻.

單錫:常州宜興(今屬江蘇)人,宋代學者。仁宗進士,累官知德興縣。博貫窮書,通陰陽圖緯星曆之學,蘇軾愛其賢,以姊蘇八姐之女嫁予他。
單鍔(1031-1110):字季隱,單錫弟,宋代學者。仁宗進士,不就官,獨留心吳中水利,經三十餘年,著成《吳中水利書》,又撰《詩》、《易》、《春秋》諸經義解。
單煒:辰州沅陵(今屬湖南)人,宋代學者。武舉得官,好古博雅,與姜夔友善。喜畫竹,書法得二王法度,尤善考訂法書。
單煦:字孟陽。宋朝平原人。中進士後,知洛陽縣。勤政為民,成績顯著,升任昌仆知州,累官光祿大夫。煦友愛,他15歲時,兄單熙毆人至死,他勸兄逃跑,願自己頂罪代死。當平原 知縣伍剛查明原因後,十分感動,免了單熙的死刑。
單父:宋代人。字仲儒。種牡丹,能變易千種,人呼為“花師”。

單時:宋代殿中侍御使,乾道中,上疏諫擊毬,為孝宗喜納.除諫議大夫。 
單仲升:元代廣東省增城人,奉母至孝。母卒,蔬時水飲,不事家業,廬墓三年,人稱孝子。

單安仁: 鳳陽府(今屬安徽)人,明初將領。嚴整軍伍,敵不敢犯。洪武元年擢工部尚書仍領將作事,諸所營造均稱帝意,後改兵部尚書。
單恂:松江府華亭(今屬上海)人,明代詩人。崇禎十三年進士,知麻城縣。工詩詞,力掃陳言。有《竹香庵詞》、《白燕庵詩集》。
單思恭:揚州人,清朝詩人,著有詩集<<甜雪齋集>>。
單俊良:蕭山人,以踏車灌田之勞,創造牛車,以機輪轉之,天下法之,事半功倍。

單作哲:山東高密人,師從方苞,為桐城派主要代表。
單懋謙 :1802~1879)清朝官員。字仲亨,號地山。襄陽人。清代同治年間文淵閣大學士(正一品,即宰相)。祖父秉鑒,因行孝,有美名。 道光十二年(1832)進士,歷任編修、贊善、洗馬、工部侍郎、左都御史、工部尚書等。後因請籌軍餉會剿奉天"盜患"、創辦團練有功,深得朝廷賞識,先後管理戶部、吏部、國子監事務。後拜文淵閣大學士,兼管兵部。督廣東、江西學政時,革除陳規陋習,主考三次,識拔英才,尚書鄭敦謹和湖廣總督張之洞均為他所發現。在襄陽時,曾在鹿門書院講課,收入資助貧苦高才生。其舊居在襄陽古城北街,保存完好。
單毓華:字枚叔。江蘇省泰州人。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應縣、州、府童子試,均為第一名。光緒二十五年人南京實業學堂。光緒二十九年赴日本留學,入東京法政大學,獲法學士 學位。光緒三十四年回國,殿試中舉人。先後任清大理院推事、天津地方審判廳廳長,上海震旦大學,上海法政學院、上海法學院教授,上海三吳大學法學院院長,上海市律師。

近現代名人

單田芳:(1935.11—2018.09 )祖籍山東德平(曾祖父祖父輩)。原名單傳忠。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

單霽翔:1954年出生於北京市,祖籍江蘇江寧,1971年1月參加工作,1985年6月入黨,2002年起任文化部黨組成員,國家文物局局長、黨組書記。2003年入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城市規劃專業讀研究生,並獲工學博士,高級建築師,註冊規劃師。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12年1月初,單霽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現為中國文物學會會長、中國建築學會副理事長。2014年9月22日,單霽翔榮獲文物保護專業內最高學術榮譽“福布斯獎”。2016年1月6日,獲頒“2015中華文化人物”。

單之薔:《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執行總編。畢業於吉林大學,1985年任職《人民日報》(海外版)經濟部。後來到《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擔任編輯管理工作。現為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地理學會出版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自然辯證法學會科學傳播與科學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北京大學科學傳播中心特聘研究員等。

單聲:1929年出生在上海。中國僑聯海外顧問、南京大學客座教授。

單耀忠:中國教育部前國際司、北京國教集團顧問。

單平:1946年5月生,遼寧鞍山人,2000.02—2006.07 任天津大學校長(副部長級)、黨委常委。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後被罷免)。

單云:青島電視台《青島新聞》主播。

單偉:職業漫畫人,漫畫界領軍人物之一。

單仰萍:女,1962年6月生,浙江建德人。越劇一級演員,王派。上海越劇院當家花旦。

單國強:書畫專家,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中國世家鑑定委員會鑑定專家。

單小琳:台灣教育行政人員、國民健康操策劃人。

單慧珠:香港導演。
單立文:香港知名歌手、演員。

單偉豹:香港“路勁基建”的董事局主席。

單仲偕(1960年6月15日-):生於香港,籍貫廣東東莞、前香港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民主黨副主席,太平紳士,前任葵青區議員。他也是香港泛民主派的一員,2008 年12月14日,單仲偕成功連任民主黨副主席。

響水單氏

吾族始祖海公,為避明代兵燧之災,偕弟江公,辭姑蘇故土,植根淮地,躬耕育嗣,達數百年,支衍脈蕃,遍及江淮。為追本溯源,海江兩門先輩曾於明嘉慶廿年合修單氏族譜首卷,清光緒十七年海江兩門又各修次卷。後因列強寇境,卵羽紛爭,置吾民族於危亡之秋,吾氏族譜亦長期不得續摻,當前社會更新,民族興旺,宏圖已定,百業俱興,國建綱紀,民立新風。為效法先輩,使後世有綱可循,尊卑有序,經吾族各門熱心之士會商,決心繼先祖遺志續修吾氏族譜三卷。

此次續修,始於十三世,對首次兩卷未加複印。為使後世便於目覽吾族支脈,續修前附一至七世先祖序列總表,各門分譜前附本門四至十二世先輩序列分表。兩表均以前譜先祖序列為鑑。

事過時遷,已達百年,續修族譜,雖存千疑萬難,由於族人鼎力以赴,按門查考,逐戶登記,逝者補之,生者列之,遷徙外地者專人走訪,疑難問題會商決定。凡為民族解放事業而獻身之英傑及對社會和人民作出貢獻的族中賢達,皆列卷宗,以勵後世。歷經數月努力,續譜業已刊成,願吾族人眾,本傳統之倫理,沿社會之紀綱,行正德,避邪惡,繼先祖開拓精神,勤奮耕讀,銳意進取,為振興民族經濟,繁榮祖國文化,造福後代而立其志,盡其責。

嶺南單氏

據清朝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木版 《嶺南單氏十修族譜》記載:“吾族始祖通真公籍東魯,生大唐會昌五年。越鹹通。甫二十餘歲,登泰山,遇異人得修煉之術,思其祖道開公,修真羅浮化身石室,慨然欲從之,因南遊結廬其間,觀道開公香火祠像,戀戀不忍歸去,遂於增之石灘里而居之,東面羅浮望峰頭而仰止,取號羅峰。”

由此可見嶺南單氏始祖單通真,號羅峰,原籍山東,生於大唐會昌五年(公元845年)。唐朝鹹通(公元864年),20歲時,登泰山遇異人。教會修煉之術,且知道他的遠祖單道開(晉朝人),在廣東省羅浮山修煉得道高深,便從山東來廣東尋找,誰知單道開已羽化石室。他就在單道開的香火祠附近搭起草廬居住,不願回老家,後來在廣東增城石灘崗貝村安居,由於地理位置靠近增江河,東面可以仰望到羅浮山山脈,自己取號為羅峰,終年九十三歲(公元938年)。

自此,單氏後人歷經八代傳承,才開枝散葉,先由石灘崗貝村、元洲村、塘面村、高門村、土江村、石頭單屋村、岳埔浦蘆氹、仙村沙頭村、新塘東洲村。三十代人後,繁衍至“番禺、寶安、龍門、從化、惠州博羅、連州、海豐、粵西、俱宗石灘”。

嶺南單氏在宋、元、明、清時期曾有過參知政事、進士、鄉舉等不少人才。如五世祖單永祥,字吉甫,為宋參知政事,諫議大夫。九世祖,單崔明,字德新。宋賜進士,朝請大夫,知惠州府兼理軍事。單有明,宋進士。單興詩,清道光乙未進士欽點戶部主事。鄉舉有十七人,翰林1人,其餘官職不枚勝舉。

祭祖文

維公元2009年已醜歲仲秋月上浣之五日,主祭36代裔孫單光根,率合族代表,謹以鮮果時饈香褚(木字旁)清酌不腆之儀,致祭於

南安堂上一脈先祖考之神主位前而祝曰: 遷平始祖,單氏啟公,跡發東魯,宦遊岳州,時在宋初,落籍平江,德配楊氏,子俱大夫,枸廬治西,安息回龍,時越千載,世代榮昌,公恩浩大,歷代景仰。 夫創業者道艱,繼之者任重,八千裔孫,敬業愛崗,承前啟後,矢志圖強,繼我祖德,愛我宗族,賢哲之士,層出不窮,皇封孝子,開單氏孝義之先河;教授博導,領現代科技之先鋒;著書立論,揚中華文明於舉世;新村建設,居廣廈而樂小康。心輿抗日,勳勞卓著,主席嘉獎授章;厚康傳奇老有作為,總理寄語表揚。 新中國成立,社會主義事業蓬勃發展;改革開放,神州大地正展翅飛翔。和諧之時潮興起,科技之運用日新。子孫守制,光宗耀祖。國重民本,政從民意,作田補錢,讀書免費,民享醫保,貧弱得濟。安居樂業,揚眉吐氣。 歲值已醜,祠堂重光,群賢雲集,謹懷忠貞繼世,孝義傳家之誠,敬祈吾公,佑我子 孫,萬代興隆,族裔不才謹以俎豆馨香,慰我先靈,聊表心意。伏惟尚饗,祖德永昌。

中國百家姓

安姓
巴姓
白姓
柏姓
班姓
包姓
鮑姓
暴姓
貝姓
賁姓
畢姓
卞姓
邴姓
卜姓
蔡姓
曹姓
岑姓
查姓
昌姓
常姓
車姓
陳姓
成姓
承姓
程姓
仇姓
儲姓
褚姓
揣姓
從姓
崔姓
戴姓
單姓
鄧姓
狄姓
刁姓
丁姓
董姓
雲姓
鈄姓
竇姓
杜姓
段姓
樊姓
范姓
方姓
房姓
費姓
封姓
酆姓
馮姓
鳳姓
伏姓
符姓
傅姓
富姓
乾姓
甘姓
高姓
郜姓
葛姓
弓姓
宮姓
龔姓
辜姓
谷姓
顧姓
管姓
郭姓
韓姓
杭姓
郝姓
何姓
和姓
賀姓
黑姓
洪姓
侯姓
胡姓
花姓
華姓
滑姓
懷姓
黃姓
惠姓
霍姓
姬姓
嵇姓
吉姓
汲姓
計姓
紀姓
季姓
薊姓
家姓
賈姓
兼名
鑑姓
江姓
姜姓
蔣姓
焦姓
解姓
金姓
靳姓
經姓
井姓
景姓
康姓
柯姓
孔姓
藍姓
郎姓
老姓
樂姓
雷姓
黎姓
李姓
厲姓
利姓
勵姓
酈姓
廉姓
練姓
梁姓
林姓
凌姓
劉姓
柳姓
龍姓
婁姓
盧姓
魯姓
陸姓
路姓
呂姓
欒姓
羅姓
駱姓
麻姓
馬姓
毛姓
茅姓
梅姓
孟姓
糜姓
米姓
宓姓
苗姓
閔姓
明姓
繆姓
莫姓
牟姓
木姓
牧姓
穆姓
倪姓
寧姓
牛姓
鈕姓
潘姓
龐姓
裴姓
彭姓
蓬姓
皮姓
平姓
蒲姓
溥姓
譜名
戚姓
祁姓
齊姓
錢姓
強姓
怯姓
秦姓
邱姓
秋姓
裘姓
曲姓
屈姓
全姓
任姓
戎姓
榮姓
阮姓
芮姓
山姓
韶姓
邵姓
沈姓
盛姓
施姓
石姓
時姓
史姓
舒姓
束姓
雙姓
水姓
司姓
松姓
宋姓
蘇姓
宿姓
隋姓
孫姓
邰姓
談姓
湯姓
唐姓
陶姓
滕姓
田姓
童姓
萬姓
汪姓
危姓
韋姓
隗姓
衛姓
魏姓
問姓
翁姓
烏姓
鄔姓
巫姓
吳姓
伍姓
武姓
郗姓
奚姓
習姓
席姓
夏姓
項姓
蕭姓
謝姓
邢姓
幸姓
熊姓
徐姓
許姓
宣姓
薛姓
荀姓
閆姓
嚴姓
顏姓
羊姓
楊姓
仰姓
姚姓
葉姓
伊姓
羿姓
殷姓
尹姓
印姓
應姓
尤姓
有姓
于姓
余姓
俞姓
虞姓
禹姓
郁姓
喻姓
元姓
袁姓
昝姓
臧姓
詹姓
湛姓
章姓
趙姓
甄姓
鄭姓
支姓
鍾姓
周姓
朱姓
諸姓
祝姓
宗姓
鄒姓
祖姓
左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