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漢語漢字]

鹽[漢語漢字]

鹽是指一類金屬離子或銨根離子(NH4)與酸根離子或非金屬離子結合的化合物。如氯化鈉,硝酸鈣,硫酸亞鐵和乙酸銨硫酸鈣,氯化銅,醋酸鈉等,一般來說鹽是複分解反應的生成物,鹽與鹽反應生成新鹽與新鹽,鹽與鹼反應生成新鹽與新鹼,鹽與酸反應生成新鹽與新酸,如硫酸與氫氧化鈉生成硫酸鈉和水,氯化鈉與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與硝酸鈉等。也有其他的反應可生成鹽,例如置換反應。可溶性鹽的溶液有導電性,是因為溶液中有可自由遊動的離子,故此可作為電解質。鹽酸既是鹽化工的重要產品,又是生產矽材料的重要原料。鹽是晶體的一種。

基本信息

定義

鹽[漢語漢字] 鹽[漢語漢字]

鹽分為單鹽和合鹽,單鹽分為正鹽、酸式鹽、鹼式鹽,合鹽分為復鹽和絡鹽。其中酸式鹽除含有金屬離子與酸根離子外還含有氫離子,鹼式鹽除含有金屬離子與酸根離子外還含有氫氧根離子,復鹽溶於水時,可生成與原鹽相同離子的合鹽;絡鹽溶於水時,可生成與原鹽不相同的複雜離子的合鹽-絡合物。

強鹼弱酸鹽是強鹼和弱酸反應的鹽,溶於水顯鹼性,如碳酸鈉。而強酸弱鹼鹽是強酸和弱鹼反應的鹽,溶於水顯酸性,如氯化鐵。

鹽的拼音:yán

【名詞】

詳細解釋:鹽,形聲字,從鹵,監聲。本義:一種鹹的物質。

同本義〖salt〗

若作和羹,爾惟鹽梅。——《書·說命下》

魯鹽漆絲。——《史記·貨殖列傳》

又如:鹽醬口(說不吉利的話,且得到應驗);鹽梟(私販食鹽的人);鹽斤(宋代官鹽以百斤、千斤為計算單位,故稱“鹽”為“鹽斤”);鹽捕分府(知府下面專管鹽務的同知);鹽鈔法(宋代實行的商人憑鹽鈔運銷食鹽的法規,即食鹽專賣法);鹽呆子(蔑稱鹽商);鹽官(今浙江海寧);鹽院(鹽政衙門。鹽政是管理地區鹽務的官員,清代由省的總督或巡撫兼任);鹽丁(在鹽田工作的人);鹽引(政府授予商人運銷官鹽的憑證);鹽車(運鹽的車)。

由金屬離子(或銨根離子NH4 )和酸根離子組成的化合物〖sali-;lalin-;salini-;salino-〗。

鹽

〖sali-;lalin-;salini-;salino-〗英文單詞如
鹽巴
yánbā
〖commonsalt〗[方言]∶食鹽
鹽槽,鹽坑
yáncāo,yánkēng 〖saltpit〗一種容納並蒸發海水的槽或坑
鹽場
yánchǎng
〖saltern;saltworks;saltfield〗出產鹽或配銷鹽的場所
鹽池
yánchí
〖saltpond〗生產食鹽的鹹水湖
鹽分
yánfèn
〖saltcontentinsidethebodies〗物體內所含的鹽量
鹽膚木
yánfūmù
〖sumac〗漆樹屬(Rhus)的一種灌木或喬木--通常是此屬的無毒的種類
鹽湖
yánhú
〖saltlake〗無通海出口的內陸鹹水水體
鹽花
yánhuā
〖alittlesalt〗∶極少量的鹽
〖finegrainsofsalt〗[方言]∶霜鹽;細鹽
鹽鹼土,鹽鹼地
yánjiǎntǔ,yánjiǎndì
〖saline-alkalisoil〗土壤里鹽分較高的土地,不適於植物生長
鹽井
yánjǐng
〖saltwell;brinepit〗為汲取含鹽質的地下水來制食鹽而挖的井
鹽滷
yánlǔ
〖bittern〗鹽結晶後在鹽池中留下的苦味母液,其中包含有其他的鹽(如氯化鎂、硫酸鎂、溴化物和碘化物)
鹽霾
yánmái
〖salthaze〗由於在空氣中存在很細的海鹽粒子所產生的霾。鹽粒通常來自海沫的蒸發
鹽民
yánmín
〖saltproducer〗舊時以生產鹽為業的人
鹽汽水
yánqìshuǐ
〖saltsodawater〗一種供在高溫條件下工作的人飲用的加了鹽的汽水
鹽泉
yánquán
〖brinespring〗有一定含鹽量的鹹水泉
鹽霜
yánshuāng
〖saltefflorescence〗含鹽分的東西乾燥後表面上呈現的白色細鹽粒
鹽水
yánshuǐ
〖salinewater;brine〗∶含鹽的水;尤指含氯化鈉、硫酸鈉和硫酸鎂的礦質水
〖marinade〗∶一種醃泡汁,通常含有醋或酒、油、香辛料與芳香藥草,用以浸漬食物(如肉或魚)以便加重味道
〖brine〗∶用普通食鹽飽和的或浸濃的水,由氯化氫溶於水生成
鹽酸
yánsuān
〖hydrochloricacid〗一種帶腐蝕性和刺激氣味的液體強酸HCl
鹽田
yántián
〖saltpan;saltern〗
不排水的天然的窪地,其中聚集水和蒸發後留下沉積鹽
藉助於蒸發製鹽的大鹽池
鹽坨子
yántuózi
〖saltheap〗露天的鹽堆
鹽梟
yánxiāo
〖saltsmuggler〗舊時指結夥私販食鹽的人
鹽業
yányè
〖saltindustry〗鹽的開採,加工和銷售行業

含有氫離子的鹽叫酸式鹽,如:碳酸氫銨(NHHCO);硫酸氫鈉(NaHSO);磷酸二氫鉀(KHPO)

含有氫氧根離子的鹽叫鹼式鹽,如:鹼式碳酸銅[Cu(OH)CO]

不含氫氧根離子和氫離子的鹽叫正鹽,如:氯化鈉(NaCl);碳酸鈉(NaCO)。此外還有復鹽(如明礬)等

鹽(NaCl)的相對密度為2.165g/cm³

通常所說的鹽為食鹽(NaCl,含有少量碘鹽)

出處

海水是鹽的“故鄉”,海水中含有各種鹽類,其中百分之90左右是氯化鈉,也就是食鹽。另外還含有氯化鎂、硫酸鎂、碳酸鎂及含鉀、碘、鈉、溴等各種元素的其他鹽類。氯化鎂是點豆腐用的滷水的主要成分,味道是苦的,因此,含鹽類比重很大的海水喝起來就又鹹又苦了。

如果把海水中的鹽全部提取出來平鋪在陸地上,陸地的高度可以增加153米;假如把世界海洋的水都蒸發乾了,海底就會積上60米厚的鹽層。

海水裡這么多的鹽是從哪兒來的呢?科學家們把海水和河水加以比較,研究了雨後的土壤和碎石,得知海水中的鹽是由陸地上的江河通過流水帶來的。當雨水降到地面,便向低處匯集,形成小河,流入江河,一部分水穿過各種地層滲入地下,然後又在其他地段冒出來,最後都流進大海。水在流動過程中,經過各種土壤和岩層,使其分解產生各種鹽類物質,這些物質隨水被帶進大海。海水經過不斷蒸發,鹽的濃度就越來越高,而海洋的形成經過了幾十億年,海水中含有這么多的鹽也就不奇怪了。

海水中的鹽類,來自於陸地的岩石和土壤,在46億年前,地球剛剛誕生,此時的海水卻是淡的,但是在岩石和土壤中卻含有著大量的鹽分。後來因為地殼經過了強烈的運動,火山噴發,形成了大量的水蒸氣,於是就不斷下雨。鹽在水裡會溶解,溶解在水裡的鹽被雨水沖刷到了河裡,然後跟著河水慢慢地流入海里。這樣,海水就變得有異味了。據科學家估算,每年經過江河流到大海里的鹽就高達19億多噸。

那河水為什麼不是鹹的呢,那是因為河水相對於大海一直都在運動著,並且,在河水中的鹽含量並不多。而河水在流入海里後,並無法像可以進入海洋那樣通過別的途徑稀釋鹽量,在經過陽光的照射,使得海水不斷蒸發,使得海水的鹽含量越來越多。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余廉切《正韻》移廉切,音閻。《說文》鹹也。古宿沙初作,煮海為鹽,河東鹽池,袤五十一里,廣七里,周百十六里。《周禮·天官·鹽人》掌鹽之政令,以共百事之鹽,祭祀共其苦鹽散鹽,賔客共其形鹽散鹽,王之膳羞共飴鹽。《注》苦鹽出於池,鹽為顆未鍊治,味鹹苦。散鹽卽末鹽,出於海及井,幷煑鹻而成者,鹽皆散末也。形鹽卽印鹽,積鹵所結,形如虎也。飴鹽以飴雜和,或雲生戎地,味甘美也。《禮·內則》卵鹽。《注》大鹽也。《正字通》鹽種類非一,或出於鹵地,或出於井,出於崖,或出於石,出於木。
又《史記·天官書》臯唐甘石,因時務論其書傳,故其占驗,凌雜米鹽。《正義曰》凌雜,交亂也。米鹽,細碎也。
又澤名。《史記·大宛傳》于闐之東,水注鹽澤,潛行地下,則河源出焉。
又白鹽,山名。在四川夔州,南連赤甲山。《杜甫詩》赤甲白鹽俱刺天。
又國名。《山海經》鹽長之國。
又無鹽,古國名。
又地名。鹽城,在蒲州安邑縣。一名司鹽城。《史記·秦本紀》昭襄王十一年,齊韓魏趙宋中山,五國共攻秦,至鹽氏而還。
又《前漢·地理志》無鹽縣,屬東平郡,海鹽縣,鹽官縣,屬會稽郡。
又牛兩膁上曰陽鹽。《甯戚相牛經》陽鹽欲得廣。
又金鹽五加皮別名。
又姓。《魯國先賢傳》有北海相鹽津。
又毋鹽,複姓。齊毋鹽邑大夫之後。
又無鹽,古之醜婦人。
又《廣韻》《集韻》《正韻》以贍切,音豔。《廣韻》以鹽醃物也。《禮·內則》屑桂與姜以灑諸上,而鹽之。
又同豔。《禮·郊特牲》君親誓社,以習軍旅,流示之禽,而鹽諸利,以觀其不犯命也。《注》流,猶行也。行田也。鹽,讀為豔,行田,示之以禽,使歆豔之,觀其用命不也。
又曲之別名。凡歌詩謂之鹽者,謂如吟行曲引之類也。《古樂府》有昔昔鹽,神雀鹽,黃帝鹽諸名。讀作鹽。○按鹽,卽古曲前之豔。但歌此曲,不定為曲前曲中,直如《九宮譜》之所謂慢詞也。 《字彙》俗作。

說文解字

【卷十二】【鹽部】鹽

鹹也。從鹵監聲。古者,宿沙初作煑海鹽。凡鹽之屬皆從鹽。余廉切

說文解字注

(鹽)鹵也。天生曰鹵。人生曰鹽。十字各本作鹹也二字。今正。鹽之味鹹。鹽不訓為鹹。玄應書三引說文天生曰鹵。人生曰鹽。當在此處。上冠以鹵也二字。則渾言、析言者備矣。周禮。鹽人掌鹽之政令。有出鹽直用不湅治者。有湅治者。從鹵。監聲。余廉切。古音在八部。古者夙沙初作䰞海鹽。夙大徐作宿。古宿夙通用。左傳有夙沙衞。呂覽注曰。夙沙、大庭氏之末世。困學紀聞引魯連子曰。古善漁者。宿沙瞿子。又曰。宿沙瞿子善煑鹽。許所說葢出世本作篇。所謂人生曰鹽也。凡鹽之屬皆從鹽。

中華字海

(1)yán

鹽[漢語漢字] 鹽[漢語漢字]

①食鹽:海~;井~;油~醬醋

②化學上指金屬元素或銨根和酸根反應生成的化合物

③姓

(2)yàn

①用食鹽醃魚肉等:布牛肉焉,屑桂與姜,以灑諸上而~之。——《禮記·內則》

②樂曲的引子。見《古今詞話·詞品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