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族

啃老族

啃老族,也叫“吃老族”或“傍老族”。他們並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動放棄了就業的機會,賦閒在家,不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銷往往不菲。“啃老族”年齡都在23-30歲之間,並有謀生能力,卻仍未“斷奶”,得靠父母供養的年輕人。社會學家稱之為“新失業群體”。最早使用於英國,之後漸漸的使用在其他國家;它是指一些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或參加就業輔導,終日無所事事的族群。在英國,尼特族指的是16~18歲年輕族群;在日本,則指的是15~34歲年輕族群。

基本信息

特徵人群

啃老族
啃老族
在城市裡,有30﹪的年輕人靠“啃老”過活,65﹪的家庭存在“啃老”問題。“啃老族”很可能成為影響未來家庭生活的“第一殺手”。

據中國媒體調查,目前“啃老族”主要有以下六類人:

一是大學畢業生,因就業挑剔而找不到滿意的工作,約占20﹪;

二是以工作太累太緊張、不適應為由,自動離崗離職的,他們覺得在家裡很舒服。占10﹪左右;

三是“創業幻想型”青年,他們有強烈的創業願望,卻沒有目標,缺乏真才實學,總是不成功,而又不願“寄人籬下”當個打工者。占20﹪;

四是頻繁跳槽,最後找不到工作,靠父母養活著。占10﹪;

五是下崗的年輕人,他們習慣於用過去輕鬆的工作與如今緊張繁忙的工作相比,越比越不如意,乾脆就離職,約占10﹪;

六是文化低、技能差,只能在中低端勞動力市場上找苦髒累工作,因怕苦怕累索性呆在家中,占30﹪。

父母大寵愛和觀念偏差也是造就“啃老族”的原因之五。

社會特性

可分為四類“追求夢想型、喪失自信型、自閉型和家庭溺愛型”。
追求夢想型
對於自己的現實工作有理想,非要達理想才能滿足自己所需,會有一直轉換工作的情形。
喪失自信型
因一次的工作經驗失敗,對往後就業會有挫折感,信心遭受打擊,不敢再面對就業。
自閉型
從小與社會接觸環境自然隔閡造成。
家庭溺愛型
從小受到家人的期待,認真讀書只為了滿足家人的期待,擁有高學歷卻不懂自己將來打算,遂成米蟲的心態。

原因剖析

啃老族
啃老族
專家認為,“啃老族”的行為與他們在6歲前受到的不當育兒方式有關。父母對6歲以下兒童不當的教育方式,導致他們成年以後缺乏獨立意識和獨立能力,“啃老族”就是鮮活的例子。成年以後,在經濟、心理、生活等方面缺乏獨立意識和獨立能力,依然依靠父母的人被形象地稱為“啃老族”。

中國園長發展論壇主席、幼兒教育專家李俊傑說:“就拿吃飯來說,孩子都好幾歲了,父母還給孩子餵飯;或者當孩子自己吃飯把飯灑出來時,一些父母不是耐心提醒、糾正動作,而是對孩子大聲呵斥,這對孩子的獨立精神和自信心都是一種打擊。”

致力於幼兒教育科學普及工作的學前教育碩士李俊傑說:“對兒童正常行為的壓制和約束,不利於培養孩子獨立、自信的品格。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變得依賴父母,做事情畏首畏尾。”

專家認為,讓孩子自己吃飯,不僅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和自信心,還有利於培養孩子的手眼協調性,對以後孩子學寫字、學畫畫以及培養動手能力都很有幫助。

根據學前教育理論,正常情況下,一個人的個性和心理素質在6歲以前基本定型,如果兒童6歲以前養成過多依賴父母的習慣,那么以後再培養他獨立、自信、頑強的品格就會相當困難。

中國男幼兒教師聯盟網站負責人說,現在人們對中國小教育已經十分重視,但是對於幼兒教育關注不夠。實際上,父母對6歲以下兒童的教育方式,會直接影響成年以後的行為方式。6歲以前不當教育方式的後果,是難以挽回的。

立法

《山東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已經實施15年,對其進行“大修”,其中,“有獨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要求老年人經濟資助的,老年人有權拒絕。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親屬不得以無業或者其他理由索取老年人的財物。”這一特別禁止成年子女“啃老”的條款,把這部條例的“大修”工作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有人認為,父母對於是否繼續資助成年子女本身就有決定權,立法實在沒有必要;有人認為,針對“啃老”立法有助於彌補法律空白,對“啃老族”起到警示作用。

生活狀態

曾有一謎語形象生動地刻畫出這幫“啃老族”的生活狀態,說的是“一直無業,二老啃光,三餐飽食,四肢無力,五官端正,六親不認,七分任性,八方逍遙,九(久)坐不動,十分無用”,而謎底就是“啃老族”。
在城市裡,年輕人靠“啃老”過活,家庭存在“啃老”問題。“啃老族”的現象隨著人口壓力的增多,經濟水平高速發展,物價的升高,將會愈加普遍。

事例

啃老族啃老族

啃老族生活現狀調查:啃一口書本啃一口父母。
他從復旦大學某文科類專業本科畢業。
如今,當年的同窗好友,或順利完成研究生學業,或在事業上小有成就。而他,考了4次研,都以慘敗告終,無奈的“啃”了3年老。
劉文彪(化名),27歲,熟悉的朋友都叫他“彪哥”。
為創大業想考研
在大學時,劉文彪是校團委調研部副部長,曾以精彩的競選演說當選學院團學聯主席;在全國大專辯論賽上,他是復旦大學辯論隊主力隊員。在學校里,他是風雲人物,“彪哥”的名號也隨之流傳開來。
大三第二學期,他決定不找工作,專心考研。“我想在中國政壇上乾一番大事業。考研是第一步,因為在我看來,學歷意味著話語權,本科生說話的分量顯然比不上博士。”
劉文彪直到大學畢業都沒通過英語四級考試,難度更高的考研英語成了他面前最難的一道坎。第一次考研,他準備了8個月,其間每天至少學習12小時。大學最後一學期開學時,他看到了考研成績:全部不及格,英語只有36分。“彪哥”隨後開始漫長的考研“苦行僧”生涯。
4次落榜漸孤獨
畢業後近3年的時間內,劉文彪沒有找過工作。
第一年,由於長期坐著看書,他的體重從87公斤猛增到99公斤,英語考分則從36分增加到40分。另外,總算有一門專業課及格了。
第二年,他雖每天堅持鍛鍊2小時,體重始終維持在100公斤以上,同樣停滯不前的還有考研成績。
年初,他第4次走進考場,總分卻是4次考研中最低的一次。
3年內,他每天晚上11時睡覺,早上6時起床,其他時間要么在看書,要么在去看書的路上。一次次努力換來的,卻是一次次揮之不去的失敗和一絲絲日漸增多的白髮。
伴隨失敗的還有孤獨。“整天就盼著手機響,但這3年來它就沒響過幾次。”曾經的好友都在忙著各自的學業和事業,他沒有可以傾訴的夥伴。他漸漸忘了“彪哥”這個名號,因為已經太久沒人這么叫過他了。

調查分析

社會科學家認為,在當前就業壓力日增,獨生子壯大的前提下,“啃老族”有擴大的跡象。當中國進入老年社會的時候,“啃老族”必將帶來更多的社會問題。“襁褓青年”的獨立,除了依靠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社會也應為其創造適合的工作機會。與其讓父母養活“啃老族”,不如給他們工作崗位,讓他們成為有能力養活父母的“養老族”。
有一則調查報告總結“啃老族”6類常見人群:第一類是高校畢業生,對就業過於挑剔;第二類以工作太累、太緊張為由自動離崗離職;第三類屬於“創業幻想型”,雖有強烈的創業願望,但沒有目標,又不願當個打工者;第四類是頻頻跳槽者;第五類用過去輕鬆的工作與如今的緊張繁忙相對比,越比越不如意,乾脆不就業;最後一類人文化低、技能差,只能在中低端勞動力市場上工作,但因怕苦怕累索性躲在家中。
劉文彪屬於第七類,與他境遇類似的大學畢業生還有不少。他們對辛勞的父母,懷著發自內心的愧疚;對遠大的理想,又有著不切實際的執著。矛盾交織之下,他們邊“啃”書本,邊“啃”父母。陶醉在對未來的種種構想之中,他們連心理“斷奶期”都還沒過。
“啃老族”指既沒有上學也沒有就業或接受職業技能培訓,必須依靠父母養活的青年人。在英國英語中,“NEET”指啃老族的一員,“NEETgroup”指啃老族群體。“NEET”是“NotCurrentlyEngagedinEducation,EmploymentorTraining”或“NotinEducation,EmploymentorTraining”的縮略語。美國英語則稱之為“boomerangchild/kid”。

日本一族

解決啃老族衍生問題的方法。
1、啃老族大多數是青年人,屬於適齡於工作的中堅性人口,因此造成的勞動資源浪費是不容忽視的。政府與社會資源為了降低社會因此一族群而造成的社會問題,會用各種方案去試圖解決,如擴張就業、職業訓練等。然而當經濟情況長期未見好轉時,啃老族對社會秩序的壓力會與日俱增,衝突也會激化。有證據顯示,為了解決青年勞動力過剩的問題,國家會透過公共建設、強制就業或募兵等方式來消除此問題,但如果經濟本身不能改善,政府的強制性作為會使事件變得更糟,甚至引發內亂或戰爭。日本與德國皆曾面對青壯年人口在經濟蕭條期大量失業的情況,亦使用強制手段來解決,結果卻演變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因此除了以經濟層面解決外,別無他法以治本。
2、根據日本內田樹教授的分析,可啃老族之所以成為啃老族,是因為他們認為世間冷漠,所以應傳達出世間還是有溫暖的訊息,讓他們了解生命的意義是與他人的連結及付出,並知道自己的存在價值,想辦法找出適合自己的性向及能勝任的工作。
25歲的小劉雖然娶妻生子,但由於他和妻子都沒有固定工作和收入,因此生活依然完全靠父母。人們把小劉這樣一群人稱為“啃老族”。之後,遼寧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張思寧指出:“啃老族這個群體的出現,值得獨生子女家庭思考,它的不斷壯大將會帶來一系列問題。”
“啃老族”占三成
小劉5月喜得千金,撫養孩子卻成了問題。由於他近幾年一直沒有工作,而妻子也經常換工作,月收入只有五六百元。有了孩子後,小兩口便這個月住娘家,下個月住婆家,經濟上全依靠兩邊的老人。
採訪中,遼寧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張思寧向記者介紹:“根據我們的調研,瀋陽有30%左右的成年人還在靠父母供養,本該自立和贍養老人的這些成年人卻成了仍未‘斷奶’的‘啃老’族,贍養老人更談不上。”
獨生子女是“啃老族”主力
張思寧認為,這些年輕的“啃老族”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而且多數是年齡在20歲至30歲之間的第一代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就備受家長溺愛,適應環境的能力較弱。他們成年後,有的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不得不仍然依靠著父母。這一類人主觀上就想依靠父母,在父母身邊才有安全感;有的雖然有獨立的能力,但是父母仍然將其留在身邊,讓其繼續與父母一起生活。令人嘆息的是,多數“啃老族”都認為吃父母的、花父母的是天經地義,父母為子女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
張思寧還希望通過記者提醒家長們:過於溺愛和捨不得孩子離開自己是錯誤的,人不要為了孩子而活著,應該有自己的生活。

當今社會的新族類

你知道“洞穴族”、“飛魚族”、“草莓族”是指哪一類人嗎?這可不是某個民族的簡稱,是一個對當下社會,對某一類人的別稱。本任務讓我們一起去了解身邊的新族吧。

盤點職場中的新族群

社會經濟變遷,職場中各種“族群”也越來越多。因為這些“族群”,我們的職場顯得豐富多樣;這一年,也因為這些“族群”,我們的職場分外鮮活。職場中每一年都有新的“族群”出現,每一個職場人都有可能成為“族員”。你是哪個“族群”的“組員”呢?

新族人類

新新人類,為1980年代末期至1990年代初期的台灣流行語,最早的起源為1980年代末期。此類人群有“新潮”、“年輕”、“不同於舊時代的人們”的特徵。他們生活在物質及文化豐富的新時代,追求一切可觸及的新生事物,喜歡刺激與冒險,倡導新生活,新文化,新運動等。
HI族
99族
孤族
蠶繭族
趕巧族
炒車族
早退族
BT族
炒號族
草族
跪族
漂族
愛餓族
被迫族
無趣族
飆車族
標題族
暴走族
幫幫族
備胎族
背包族
奔奔族
不婚族
畢婚族
背車族
車床族
草莓族
友團族
車縫族
彩虹族
春困族
炒鳥族
抄號族
晨鳥族
簡訊族
考碗族
恐婚族
溜溜族
走穴族
流浪族
樂單族
賴班族
隱貸族
手娛族
藥盒族
典當族
代課族
蛋殼族
電腦族
洞穴族
電波族
代排族
代購族
定格族
飛人族
放氣族
飛魚族
飛特族
粉粉族
粉領族
國貨族
過勞族
哈哈族
號哭族
火腿族
合吃族
候鳥族
海蒂族
哈租族
哈韓族
喊山族
紅唇族
哈比族
倦鳥族
摳摳族
熱婚族
遊藝族
炒錢族
外食族
夜泳族
友團族
阿魯族
布波族
阿Q族
蛋殼族
海豚族
囤暖族
傍傍族
團拜族
曬愛族
挪窩一族
倚靠族
月光族
隱婚族
養卡族
御宅族
太陽族
跳蚤族
淘券族
討薪族
微量族
無性族
蝸居族
石人族
試藥族
曬黑族
燒包族
試考族
試吃族
伸手族
上班族
曬卡族
曬一族
剎那族
閃婚族
食利族
食泥族
試客族
急嫁族
摳門族
扣扣族
低碳族
懼上族
黑飛族
湊假族
拼居族
揭蓋族
海啃族
厭師族
蠶繭族
替課族
慳錢族
淘港族
短婚族
求生族
團居族
避年族
學租族
星光族
蝦米族
鹹魚族
藥丸族
坐班族
追風族
轉存族
裝窮族
蟄居族
追星族
智旅族
折客族
準婚族
職客族
宅內族
晚睡族
威客族
婚活族
捏捏族
陪拼族
學租族
準老族
走班族
透明族
脫光族
淘寶族
夾心族
簡易族
急婚族
酷摳族
回巢族
爬鋪族
管道族
花草族
擺婚族
密碼族
路憂族
辣奢族
周光族
淘婚族
庫索族
鼠族
穿青族
211蟻族
捧車族
陪拼族
龐克族
拼位族
窮忙族
潛水族
日光族
試衣族
刷刷族
閃電族
哇喔族
草莓族
慢活族
裝嫩族
洋漂族
賴校族
熬熬族
奶瓶族
年清族
泡泡族
榴槤族
樂和族
裸婚族
懶婚族
樂活族
獵婚族
麻豆族
蘑菇族
秒殺族
掏空族
歌特族
車震族
張三族
偽婚族
宅內族
快閃族
隱身族
叮飯族
蹭蹭族
恐假族
囤囤族
購硬族
海囤族
掏空族
鐵丁族
SOHO族
BOBO族
WINK族
YOYO族
NONO族
LATTE族
啃椅族
恐歸族
啃嫩族
啃小族
樂定族
零薪族
賣折族
漂一族
拼折族
棄檔族
搶票族
騎游族
悄婚族
時彩族
速配族
掃街族
拖粉族
臥學族
圍脖族
蝸牛族
虛客族
宅生族
做種族
剛需族
陪吃族
裝忙族
隱居族
戒駕族
研漂族
找罵族
曬密族
向日葵族
黃昏就業族
裸體上班族
下水道一族
月老族
跳早族
鐘擺族
4050族
99一族
yes族
紫E族
FUN族
地下族
裸光一族
淘券一族
網咖一族
螢火蟲族
胡蘿蔔族
新丁克族
90後帖族
90後潮男族
捷運娛樂族
網路理車族
網路廬舍族
文化創造族
帶客插隊族
網路曬衣族
奧運搶婚族
隱性就業族
網路曬衣族
馬扎排號族
白領擺攤族
白領練攤族
敗犬女一族
超市試吃族
國際自由族
上班帶飯族
無線蹭網族
打烊購物族
超市收票族
職場幽怨族
二手名牌族
文化啃老族
長三角通勤族
信用卡啃老族
職場動物族
課桌徵婚族
月光退休族
夕陽隱婚族
周末失蹤族
職場閃離族
都市種養族
未富先奢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