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常見疾病小兒流行性感冒 | 新生兒肺炎 | 手足口病 | 小兒驚厥 | 小兒高熱 | 腦性癱瘓綜合徵 |
維生素A缺乏病 | 疝氣 | 弱智 | 小兒多動症 | 小兒急性喉炎 | 兒童抽動障礙 |
所有疾病
川崎病 | 腸梨形鞭毛蟲病 | 出血性休克和腦 | 大量羊水吸入 | 多種抽動綜合徵 | 兒童急性良性肌炎 |
兒童口吃 | 兒童睡眠障礙 | 兒童遺糞症 | 兒童遺尿症 | 鵝口瘡 | |
兒童精神分裂症 | 兒童期情緒障礙 | 過期產兒 | 何杰金病 | 巨細胞病毒感染症 | 結節性硬化 |
巨大兒 | 朗格漢斯細胞組 | 母乳性黃疸 | 母兒血型不合溶 | 腦性癱瘓綜合徵 | 尼曼-匹克氏病 |
奶癬 | 尿布疹 | 缺血缺氧性腦病 | 溶血尿毒綜合徵 | 弱智 | 手足口病 |
疝氣 | 吞氣症 | 胎兒宮內窘迫 | 糖原累積病 | 同型胱氨酸尿症 | 維生素A缺乏病 |
維生素A中毒症 | 維生素B6依賴綜 | 維生素C缺乏病 | 維生素D中毒症 | 維生素D缺乏性 | 小兒流行性感冒 |
新生兒肺炎 | 小兒腦癱 | 小兒驚厥 | 小兒高熱 | 新生兒缺氧缺血 | 新生兒敗血症 |
新生兒膽紅素腦病 | 新生兒窒息 | 小兒結核性腦膜炎 | 先天性風疹 | 先天性巨細胞包 | 小兒急性胰腺炎 |
小兒急性膽囊炎 | 小兒風濕熱 | 小兒高血壓 | 小兒過敏性紫瘢 | 小兒急性闌尾炎 | 小兒急性腎功能衰竭 |
小兒急性支氣管炎 | 小兒結核病 | 小兒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 | 小兒慢性腎功能衰竭 | 小兒尿感 | 小兒缺鐵性貧血 |
小兒燒傷 | 小兒先天性巨結腸 | 小兒先天性巨結腸 | 小兒消化性潰瘍 | 小兒原發性腎病 | 小兒支原體肺炎 |
心內膜彈性纖維增生症 | 鋅缺乏病 | 新生兒低鈣血症 | 新生兒低血糖症 | 新生兒肝炎綜合徵 |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徵 |
新生兒呼吸暫停 | 新生兒顱內出血 | 新生兒膿皰病 | 新生兒嘔吐 | 新生兒溶血病 | 新生兒硬腫症 |
新生兒肺不張 | 小兒厭食症 | 新生兒皮下壞疽 | 小兒感冒 | 小兒多動症 | 小兒充血性心力衰竭 |
小兒哮喘 | 小兒麻痹症 | 新生兒淚囊炎 | 小兒急性喉炎 | 小兒肺炎 | 先天性膽道閉鎖 |
新生兒黃疸 | 小兒肥胖 | 小兒營養不良 | 小兒腎小管性酸 | 新生兒濕肺 | 新生兒驚厥 |
嬰兒猝死綜合徵 | 羊水與胎糞吸入 | 嬰兒骨皮質增生症 | 嬰幼兒腹瀉 | 嬰幼兒上頜骨骨髓炎 | 嬰幼兒外陰炎 |
嬰幼兒陰道炎 | 嬰兒玫瑰疹 | 幼年型類風濕病 | 嬰兒腸痙攣 | 兒童孤獨症 | 嬰兒手足搐搦症 |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 | 足月小樣兒 | 組織細胞增殖症 | 早產兒 |
學科分布
兒科學是臨床醫學的二級學科(小兒外科學則為外科學下的三級學科),其三級學科分支類似內科學,但實質不同。
主治
兒科醫院是指綜合性兒童專科醫院,主要負責兒童疾病的診斷、治療、預防保健和康復、開展保健門診、隨訪門診、預防接種、智慧型測定、營養諮詢、心理諮詢、弱視斜視訓練等工作。
系統劃分
兒童主要以系統劃分呼吸、消化、循環、神經、血液、腎髒、內分泌、遺傳代謝、免疫及新生兒醫學等。此外還有傳染病和急救醫學等,雖然在分類上與內科相似,但是其研究內容及內在規律與成人差別頗大,不能混淆或替代。
科室
主要科室包括兒內科(新生兒、呼吸、消化、血液、腎臟、神經、內分泌、免疫、遺傳等)、兒外科(普外、泌尿、骨科、新生兒外科、腫瘤、神經外科)、心血管中心、傳染科、急救科、麻醉科、中醫科、耳鼻喉科、眼科、皮膚科、口腔科和兒童保健及康復科等。
兒科學的特點
兒童是一個處於不斷生長發育的機體。
高新技術在兒科疾病套用案例
新生兒:頭顱B超、磁共振和CT檢查早產兒腦室周圍-腦室內出血已廣泛套用於臨床,最大度序列(MIS)腦幹聽覺電位可更敏感地檢測窒息後腦功能障礙。浙江大學兒童醫院使用肺力學監測指導正確套用呼吸機,治療110例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徵獲得成功。
心血管疾病: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和安貞醫院用射頻消融(RFCA)治療快速性心律失常451例,成功率達98%。一些單位用可回收彈簧圈及國產蘑菇傘雙盤閉合器(Amplatzer)治療動脈導管未閉321例、球囊擴張法治療主動脈縮窄18例均獲得成功。
神經系統疾病:動態腦電圖(AEEG)和視頻腦電圖(VEEG)不僅有助於確立癲癇的診斷,還可提供發作類型,缺點為易出現記錄偽跡。
消化系統疾病:杭州大學兒童醫院採用消化道內鏡切除食管、胃、大腸息肉,治療出血性消化性潰瘍和食管胃底靜脈破裂出血,消化道異物等取得初步成效。
血液系統疾病:杭州大學兒童醫院套用多色流式細胞儀對222例兒童急性白血病進行免疫分型,對治療方案選擇及預後判斷具有重要意義。我國小兒白血病的預後已得到改善: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ALL)的3年無病生存率為60%~75%,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ANLL)為53.4%~67.4%。
第一軍醫大學採用同胞骨髓、外周血和臍血造血乾細胞移植治療重型地中海貧血,成功率89%,治癒率83%。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新華醫院使用CD34+細胞治療SLE取得療效。胚胎幹細胞(ESC)和間充質幹細胞(MSC)的體外研究在廣州、上海、重慶等地進行。由於MSC缺乏HLA標記,不引起T細胞的識別,不易發生排斥反應,可作為組織細胞工程的材料,中山大學附二醫院在MSC體外擴增方面積累了一定經驗,現正在實驗室水平進行MSC的神經、心肌等組織重建的研究。
遺傳代謝病:研究人員採用氣相色譜儀/質譜儀/胺基酸分析儀篩查尿有機酸,可發現以往無法診斷的病種,如甲基丙二酸血症,丙酸、α-酮戊二酸尿症,酪、賴、焦谷氨酸尿症,半乳糖血症,複合羧化酶缺乏症,生物素酶缺乏症等。這類疾病的共同臨床表現為智慧型低下、驚厥、肌張力異常、黃疸、肝脾大、毛髮異常、特殊氣味和特殊面容等。
感染性疾病:是最常見的疾病,耐藥菌已成為各地研究的主要課題。有關耐藥基因的研究已有報導,如耐喹諾酮類大腸桿菌與QRDR 83/87胺基酸密碼子發生突變相關。
首都兒科研究所用RT-PCR法對2002年11月至2003年3月的247份不明病因的呼吸道感染患兒的鼻咽洗液標本進行了人類偏肺病毒(hMPV)篩查,74份(30%)為陽性。其中10份與基因庫中已報導的多株hMPV的同源性為87%~99%,標本間同源性為90%~100%。在SARS流行期間,該所還用RT-PCR法從疑似患兒鼻咽分泌物中檢測到了SARS冠狀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仍然是嬰幼兒最主要的呼吸道感染原,重慶醫科大學兒童醫院正在研製特異性抗呼吸道合胞病毒脫氧核酶,能有效抑制病毒在小鼠體內的複製和保護肺組織損傷。
輪狀病毒仍然是嬰兒腹瀉的主要病原體,以G1和P4型多見;在6個月以內的嬰兒腹瀉中,星狀病毒引起者占9%,其餘為諾瓦克病毒和扎幌病毒。
HIV感染和愛滋病在我國已進入快速傳播期。兒童病例曾經主要以血液和血製品(VIII因子)為傳播途徑,現已得到有效控制。武漢大學的資料表明,37例兒童HIV感染中89.3%為母嬰垂直傳播為今後兒童HIV感染的防治工作重點提供了依據。
中醫兒科現狀及展望
中醫兒科學,是中醫學臨床分支學科之一,它淵源於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薈萃了中華民族千萬年來小兒養育和疾病防治的豐富經驗,形成了獨特的理論和實踐體系。中醫兒科學在歷史上對於我們這個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在即將跨人21世紀之時,總結過去,展望未來,加快學科發展
中醫兒科學近50年來在基礎醫學、預防醫學、臨證醫學的發展現狀和成就,作者認為中醫兒科學發展的戰略目標是現代化。今後若干年內,仍將要大力引進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在中醫兒科學基礎方面,加強對小兒生理病理特點、四診客觀化、巨觀辨證與微觀辨證相結合、藥物劑型改革及藥效學等研究;在臨證方面,發揮中醫藥優勢,深入對病毒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營養性疾病、新生兒疾病等的研究,提高療效積累資料,醞釀學科現代化的變革。
西醫兒科的傳入和發展
歐美的兒科學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才成為獨立的學科。我國兒科學建立更晚。1926年協和醫院從內科分設了兒科。我國兒科奠基人諸福棠於1927年畢業於協和醫學院,畢業後即留在兒科工作,於1936年任該院兒科主任,與上海的祝慎之、富文壽、高鏡朗等人籌建中華醫學會兒科學會。
兒科學會於1937年在上海成立,高鏡朗任首屆主任委員,積極推動和促進兒科學的發展。後來在上海、廣州、成都、武漢、濟南、天津、瀋陽等地較普通地設立了兒科,與內外婦科並列為四大科室。
自1938年開始,中華醫學雜誌每1至2年有一期兒科專號,1947年在南京召開了第一屆全國兒科學術交流會。《中華兒科雜誌》於1950年在上海創刊,陳翠貞任首屆主編。
1943年諸福棠主編的《實用兒科學》出版我國才有了自著較完整的兒科參考書,在此之前兒科參考書大多譯自歐美和日本。本書介紹了兒科近代各種疾病的發展過程包括我國的科研成就和臨床經驗,沿用至今,是我國西醫兒科學的經典著作。
西醫兒科學是在l9世紀末才成為獨立學科的,中國兒科學起步更晚,1949年前只有大城市中的少數醫院才有兒科,兒科力量極為薄弱,處於萌芽階段,當時經濟貧困,缺醫少藥,兒童保健工作尚未開展,各種疫病流行,兒童發病率和死亡率極高。1948年衛生署中央衛生實驗院婦嬰衛生組程美玉的報導,歷年我國各地嬰兒死亡率為150~200‰,較歐美高34倍。自40年代起在全國大城市中部分醫院設立了兒科,1943年由中華醫學會開辦第一屆兒科研習班,促進了近代兒科學重要原理、臨床知識技能的普及,兒科專業隊伍逐漸壯大,兒科學開始有了較明顯地發展。
兒科保健常識
一、觀察保健
①口氣②大小便③驚哭④胃口⑤流涎⑥皮膚
二、家庭衛生保健
①消毒碗筷,用品及衣服,環境清潔。
②不要到公共場所太多,不要接觸公共物品。
③家庭環境空氣流通,保暖。
④經常接觸適宜的陽光照射。
⑤餵養不能過飢過飽。
⑥營養要均衡,食品要新鮮、熟透。
三、按摩保健
在背部來回按壓20~30次,早、晚各一次。
四、常用保健方案
脾虛——健旺脾胃——白朮防風粉穴位敷貼脾俞、胃俞
肝火——清泄肝火——白芍燈芯煲瘦肉
熱後——滋養陰津——石斛煲瘦肉
積滯——消積開胃——小兒積滯湯
促發育——補腦益智——白朮防風粉穴位貼肺
尿黃:可用淡竹葉5克、燈芯花5扎煲水飲。
驚哭:可飲小兒積滯湯
流涎:可健脾,炒白朮5克煮粥或飯。連吃兩周。
皮膚乾燥:可吃燕窩或太子參煲瘦肉、太子參煲鴨腎、太子參煲豬橫利或百合、沙參、玉竹煲湯飲。太子參3歲以下用5克,3歲至6歲用10克。
小兒積滯湯(註:用量3歲以下用5克,3歲至6歲用10克)
太子參5~10克、伏苓5~10克、白朮5~10克、甘草2~3克
如果想讓小孩開胃些可另加谷芽、麥芽各5克。更開胃可再加山楂5~10克。
去肝火可加雞內金2克。(3歲以下2克,3歲以上3~5克)。夏季預防中暑可加淡竹葉3~5克。
秋冬季可加防風3~5克。
預防感冒在沒有發燒的情況下,秋冬季可以沖小柴胡沖劑作保健藥物,3歲以下服三分之一包,一日三次。
兒科學的特點
兒童是一個處於不斷生長發育的機體。
基礎醫學方面
解剖:身體各部分比例,器官大小和位置等隨年齡增長而改變
生理生化:各系統、器官的功能隨年齡增長而成熟
免疫功能:較年長兒和成人差,易被感染,故預防重要
病理:對同一致病因素的反應隨年齡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