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定義
“尼特族”一詞源自英國,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定義,是指15至29歲,未在學、未就業的青年 。世界性問題
尼特族是世界性的社會問題。主要在已開發國家和人力資源嚴重過剩、經濟高增長、生活水平高國家的青年階層中產生。在香港則稱之為雙失青年(失學兼失業的青年);在美國稱為歸巢族,意指孩子畢業又回到家庭,繼續依靠父母的照顧及經濟支援;在中國被稱為啃老族,靠啃食父母老本生活。在台灣亦間有被稱為米蟲或者家裡蹲 。
由於實際上尼特族與家裡蹲所指的群體有所區別,故此現時多仿效日本直接以尼特族稱之 。
成因
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學畢業人數逐漸增加,因為高學歷的心態以及受到近年經濟不景氣的影響,有不少人求職困難四處碰壁,也不願低就高勞動低薪資的工作,造成心理受挫或不平衡;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現代部分被稱為草莓族的青年吃不了苦,不願去從事太辛勞的工作,還常常不切合當下社會現實的反覆訴諸類似於工作報酬均等的渺茫意願,並要求自己也能像國內有門路且因之而受到過高層次培訓的官商子弟一樣工作輕鬆錢又多,常以參加國考等各項考試為拖延藉口,對親友假裝為全職考生,呈現空等狀態,沒工作也沒升學進修。
對於家庭生活的依賴和對於社會生活的不習慣,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尼特族亦可以說是“自願性失業”的一種。
中國社會上流傳這樣一段對尼特族的形容:“一直無業,二老啃光,三餐飽食,四肢無力,五官端正,六親不認,七分任性,八方逍遙,九(久)坐不動,十分無用。”
類型
可分為四類“眼高手低型、喪失自信型、自我封閉型和家庭溺愛型”。眼高手低型
對於自己的現實工作有著超出能力的待遇要求,導致好的工作找不到,差的工作又不願意做。喪失自信型
因工作經驗失敗,對往後就業心存挫折,信心遭受打擊,不敢再面對就業。自我封閉型
從小與社會接觸環境自然隔閡造成。家庭溺愛型
從小受到家人的期待,升學只為了滿足家人的期待,擁有學歷卻不就業,有自己的想法,追求自由。各國情況
英國
截至2013年:在英國,18歲至24歲的青年中,有1/5無工作,倫敦有12萬名16歲至24歲的尼特族,平均每4名年青人中就有1人失業,是30年來最高紀錄 。台灣
截至2013年:在台灣,15歲到24歲的失業率為12.38%,是2003年的1.12倍。《聯合報》分析指出,造成台灣年輕人失業、就業意願低落的原因各式各樣。有人是技能不足根本擠不進就業市場,有人是因父母保護太過,求職變成消遣活動 。日本
2002年日本“NEET”人口為48萬人,2003年增至52萬人,2004年15-34歲的“NEET”人數大幅躍升到75萬,這一數字是10年前的10倍 。影響
家庭影響
尼特族依附家人而不就業,除了本身沒有自行謀生能力外,也造成家人的負擔;而家人的生活供應,並不能長久養到生命結束那天,會加速家庭經濟的危機。家庭氣氛也會連帶受影響,成天不做事的尼特族賴在家中,家人會擔心自己兒女的未來,除非是有錢人,有足夠的經濟能力養活下一代;不然,多數家庭會產生爭吵,家庭不美滿,人的心理也會有改變。
社會影響
不就業的人口增加,相對的社會上要救濟的人數也會增加,整個社會經濟曲線亦會呈現向下的趨勢。持續“尼特”的結果,往往惡化成“三不”——不結婚、不生育子女、不供養父母並依賴父母存活。原本應屬社會中流砥柱的十五到三十四歲一代,失去了活力,不但不肩負社會生產的主力,反成社會的負累。
解決辦法
改善經濟局面尼特族由於大多數是青年人,且屬於適齡於工作的中堅性人口,因此造成的勞動資源浪費是不容忽視的。政府與社會資源為了降低社會因此一族群而造成的社會問題,會用各種方案去試圖解決,如擴張就業、職業訓練等 。然而當經濟情況長期未見好轉時,尼特族造成對社會秩序的壓力會與日俱增,衝突也會激化。有證據顯示,為了解決青年勞動力過剩的問題,國家會透過公共建設、強制就業或募兵等方式來消除此問題,但如果經濟本身不能改善,以吸收失業人口,在資源不足下,政府的強制性作為會使事件變得更糟,甚至引發內亂或戰爭。日本與德國皆曾面對青壯年人口在經濟蕭條期大量失業的情況,亦使用強制手段來解決,結果卻演變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因此除了以經濟層面解決外,別無他法以治本 。
社會關懷
根據日本內田樹教授的分析,尼特族之所以成為尼特族,是因為他們認為世間冷漠,所以應傳達出世間還是有溫暖的訊息,讓尼特族了解生命的意義是與他人的連結及付出,並知道自己的存在價值,想辦法找出適合自己的性向及能勝任的工作。各國改善措施
英國
英國政府規定從2013年開始,16歲的英國人有義務每周接受至少16小時與工作相關的訓練,除非已經每周工作20小時或上課超過一整天。到2015年,同樣的義務要延伸到17歲青年,否則將被罰50英鎊(約750元人民幣),並留有不良記錄。
台灣
為避免台灣“尼特族”問題日益惡化,台灣有關方面宣布擴大推動“立即上工”計畫,即企業雇用初次尋職者,每人每月補助一萬元新台幣,期待藉此鼓勵“尼特族”外出工作。職場中最不受歡迎的人群
有句話叫做“父母無法選擇,但丈夫可以選擇”,把這句話套用到職場中,可以改成“職業可以選擇,但同事無法選擇”。當你過五關斬六將得到一個心儀的職位,充滿信心地準備大幹一場時,或許你會發現,天哪,我的辦公室里怎么會有這樣的同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