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村[浙江省餘杭縣倉前鎮金星村]

金星村[浙江省餘杭縣倉前鎮金星村]

金星村位於浙江省餘杭縣的西端,古縣治餘杭鎮的東側,隸屬於倉前鎮。1992年全村649戶,2341人。水田2134畝,桑地184畝,山林833 畝;茶園40畝,竹地20畝,內塘37畝。地處平原與丘陵、農村與城鎮的結合部。在農業上,是一個糧、林、蠶、茶、蔬、果全面發展的大農業村。兩家村辦企業已初具規模。運輸業也已興起。金星村交通十分便利,村內公路南端與杭徽公路接壤,北與余良公路相連線,距倉前火車站6公里,距104國道16公里,東南離杭州市區25公里,通航能力達100噸位的餘杭塘河,在村區設有碼頭。

基本信息

經濟發展

金星村是一個農業先進單位,曾以糧食高產和向國家交售商品糧居餘杭縣第一而聞名。自1979年被餘杭縣革委會評為農業生產先進集體以來,歷年被評為縣級農業生產先進單位,1982年9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評為農業先進集體。其間,先後有日本、越南、斯里蘭卡、喀麥隆等13個國家的農業專家來村參觀考察。國家糧食部領導,曾來村考察儲備糧情況。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領導譚啟龍、沈祖倫、許行貫曾先後來村檢查和指導工作。1973年,南方十三省農業機械化試點現場會的收割機試驗在金星村舉行。糧食產量最高年份,畝產達1201公斤,總產238萬公斤,留有儲備糧、現糧85萬多公斤,票證37.5萬公斤。集體經濟不斷壯大。

80年代以來,在積極興辦工業的同時,金星村對農業同樣十分重視,他們向多元化的大農業進軍,創一優兩高,把農業和農民引向市場。村委會主任馮伯根兼任農業支部書記,直接抓農業,為創一優兩高農業東奔西忙。抓投入、進良種、搞好引導和服務。1991年投資9.2萬元,建造了大型翻水抗旱機埠,裝機 55千瓦。1992年又投資4.5萬元,建永久性渠道1000米,並進行了泵站改造。在基本穩定糧食麵積,最佳化糧食品種的同時,已劃出部分水田種植葡萄、草莓、甘蔗、蔬菜等經濟作物和養魚,還有部分農戶培殖牛蛙和養殖甲魚。1200多畝山地,全部種上杉樹、松樹和茶樹。1992年,糧食畝產1087公斤,總產214.79萬公斤,向國家交售商品糧118萬公斤。茶葉、蠶繭等收入也相當可觀。

致富靠工業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特別是近幾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金星村的幹部民眾,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觀念,認為過去單抓糧食生產,集體富得慢,村民生活提不高。必須抓住經濟建設這箇中心不放鬆,工、農、第三產業一起上,集體、個人一起富。金星村工業起步雖然較遲,但他們市場看得準,重點抓效益。1985 年與杭州毛巾被單廠聯營,籌建餘杭分廠,1986年投入生產,該廠機器設備先進,車間內全部裝有空調,一年四季基本保持恆溫,保證了產品質量。經科技人員精心指導,生產的雙鵲牌床單,1992年獲浙江省寬幅高支紗大提花新產品獎。1992年實現產值475.94萬元,年生產能力達100萬張床單。

杭州巨龍散裝水泥設備製造公司,是在1987年創辦的餘杭縣輸送設備廠的基礎上成立的。1992年產值880萬元,利潤44.88萬元,是國家散裝水泥協會第一批成員廠,浙江省計經委定點製造散裝水泥設備的骨幹廠。生產的2SQ-150A型無塵散裝裝車機,獲1992年浙江省特優產品獎。在杭州設有辦事處,在餘杭、上海等地設有商行。

金星村現有村辦企業兩家,職工400人,擁有固定資產800萬元,1992年計畫產值1500萬元,創利150萬元,上交國家稅金250萬元。為加強對工業的領導,村黨總支書記馮福坤兼任工業支部書記,親自抓工業。

運輸業是金星村的又一特色。由於地理位置優越和交通便利,全村除集體擁有8輛汽車外,個人擁有汽車7輛、大拖和農用車10輛,手扶拖拉機74輛,三卡8輛。年運輸淨收入達160萬元。

生活狀況

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金星村的各項社會事業建設進展較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早年公路貫通全村南北的基礎上,1992年與朱廟公路相連線,加寬了通往各自然村的道路,戶戶用上了自來水,村里還每年拿出2.5萬元以上,補貼每戶50元水費。村建有衛生室,戶戶參加家財保險。在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基礎上,計畫將在1993年投資50萬元,重建村完小,改善辦學條件。所有農戶已建了新房,有的拆了二樓建三樓,室內搞裝潢,高檔家電進農家。全村社會穩定,鄰里和睦,文化生活活躍,村鎮建設有序。1986年起被中共餘杭縣委、縣人民政府命名為文明村。

肇慶行政區劃百科(二)

肇慶市位於廣東省中西部、西江的中游。土地總面積1.5萬平方公里,人口390多萬,下轄有端州區、鼎湖區和廣寧、德慶、封開、懷集4縣,代管高要、四會2個縣級市,設立了省級的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浙江名村

村是一個基層單位,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研究單位。1964年,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研究現代史,不能不去搞家史和村史。從研究最基層的家史、村史的微觀入手,這是進而研究整個巨觀社會歷史的基礎。無疑,這是很有見地的論斷。從不少村的形成、發展、變化中,可以看到整個社會生活、生產組合、家庭結構在發生變化。素稱"方誌之鄉"的浙江,歷史上修過的村志卻不多。
文昌村
村坑村
里商村
隱將村
三合村
大章村
中沙村
中秋村
龍門村
四聯村
民強村
場口村
昌東村
口村
峴口村
何雲村
南四村
城東村
城西村
望仙村
蔣家村
石門堂村
西湖村
里葉村
嶺後村
桐子源村
乾潭村
梅塘村
新安江村
新葉村
馬溪村
宮裡村
仇嶺塢村
孫家村
里湖村
城關村
深澳村
橫山村
梅蓉村
東恩村
尖山下村
杜家村
航民村
浦聯村
犁頭金村
湖山村
湘湖村
建設村
歡潭村
老虎洞村
龍虎村
鳳凰村
山一村
民豐村
向陽村
吳王村
金星村
姚家埭村
張堰村
唐公村
梧桐村
聯盟村
超山村
東河村
楊家村
相士地村
青雲村
黃賢村
舒前村
滕頭村
力洋村
長街村
瓦窯山村
西店村
南門村
峽山村
前童村
橋頭胡村
冠莊
黃壇楊村
梅林村
大徐村
東陳村
北門村
牆頭村
爵溪農村
爵溪漁村
上李家村
邱二村
三官村
上張村
小溪口村
馬家村
井村
五鶴村
長潭村
雙一村
古城村
石龍村
田垓村
老石坎村
西畝村
阮村
杭垓村
羅村
統里村
曉墅村
高二村
梅溪村
鄣吳村
鶴鹿溪村
長潮村
父子嶺村
月明村
牛步墩村
白米村
白峴村
白溪村
西峰壩村
訪賢村
沈灣村
青草塢村
香山村
俞家盪村
前途村
高家墩村
新莊村
雉城村
水產村
火星村
士林村
東衡村
北代舍村
楊墩村
陸家灣村
鍾管村
湖墩村
新豐村
新塘村
北港村
陳板橋村
輯里村
新華村
黃龍兜村
朝陽村
鎮西村
漾東村
小梅村
大利村
馬塔塘村
西滸村
南鹿村
陶莊村
古竇涇村
金魚橋村
馬厙村
中華村
楊溪村
新橋村
豐盪村
陳匠村
五豐村
東田村
東浜頭村
石山頭村
范家橋村
河山村
桃園村
羔羊村
越豐村
灣里村
翔厚村
黎明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