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新鎮

余新鎮

余新鎮位於中國共產黨誕生地——嘉興市南湖之濱,滬杭高速公路、乍嘉蘇高速公路在此交匯,設有互通樞紐和出入口,距離上海、杭州、蘇州車程均在1小時左右,省級航道海鹽塘貫穿整個鎮區,水陸交通便捷,是上海經濟開發區輻射前沿地,系嘉興城市南翼的衛星城鎮,南湖區的經濟重鎮之一。全鎮總面積79.98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4個社區居委會(其中2個由村託管),常住人口4.3萬人,外來人口近5萬人。2008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到80.7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達到76億元,農業總產值4.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657元。

基本信息

鄉鎮介紹

(圖)余新鎮余新鎮

余新鎮距嘉興市區7公里,滬杭高速公路和乍嘉蘇高速高路在余新鎮區西北角交叉開成互通式立交樞紐中心;投資5000萬無的嘉余公路已全線貫通,大大縮短了余新與嘉興中心城市的距離;已開工建設的南湖大道穿越余新鎮西側;鎮村公路全部按三級公路標準建成通車,公路網路已經建成;海鹽塘七級航道貫穿整個鎮城,水陸交通十分方便,余新將成為浙北地區的交通樞紐,具有非常優越的區位條件。全鎮總面積79.98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4個社區居委會(其中2個由村託管),常住人口4.3萬人,外來人口近5萬人。2008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到80.7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達到76億元,農業總產值4.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657元。

余新鎮經濟社會發展較快,已成為區位優、特色明、輻射廣、基礎設施完善、產業人口集聚度高、鎮容鎮貌整潔美觀、居民生活富裕美滿、兩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的現代化城鎮。

從1996年起,余新鎮相繼被命名為中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全國環境優美鎮、全國文明鎮、全國新農村建設明星鎮、全國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先進鄉鎮、全國鄉鎮管理先進單位、國家園林城鎮、全國生態示範鎮、浙江省文明城鎮、浙江省百強鄉鎮、浙江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浙江省星火科技示範鎮、浙江省綜合治理先進鎮、浙江省教育強鎮、浙江省衛生城鎮、浙江省綠色城鎮、浙江省科普示範鎮,是嘉興市的中心城鎮。

余新鎮經濟實力雄厚。2007年工農業總產值80.7億元,工業61.62億元,農業4.7億元,實現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15.03億元,外貿出口交貨值11.22億元,上交國家稅金總額1.93億元。

余新鎮工業門類齊全。現擁有各類企業1560多家,已形成針織、包裝、建材、機電、塑膠五金、木製分工藝、化工、食品等塊狀經濟。余新鎮產業優勢明顯。是中國最大的白玉蝸牛生產基地,華東地區最大的五金塑膠配件集散地,浙北最大的包裝生產基地,杭嘉湖平原最大繭絲綢生產基地,系南湖區最大的中心城鎮。

余新鎮人居環境怡人。注重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是中國全國環境優美鎮、全國園林鎮、全國生態文明示範鎮。

余新鎮區位優勢獨特。1小時交通圈內有虹橋、浦東、杭州三大國際空港。上海、乍浦二個海港。鎮內有三條高速公路,滬杭高速、乍嘉蘇高速、寧波跨海高速公路。

特色資源

(圖)“漁里之謠”文化節“漁里之謠”文化節

余新鎮,俗稱余賢埭,古名漁里,原為漁民歇閒聚散之地,清初才有集市,一里長街,漸成規模。改革開放以來,余新鎮經濟、社會長足發展,集鎮範圍擴大至6.7平方公里,商賈雲集,廠房林立,市場繁榮,百姓富足。

“漁里之謠”文化節是改革開放後,余新人民在勤勞致富奔小康路上,引吭高歌、寄託情感的文化載體,也是余新鎮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大舞台。自1989年首屆“漁里之謠”文化節舉辦,已歷十三屆。“漁里之謠”已深為全鎮人民所喜聞樂見,使“漁里之謠”成為余新鎮特有的鄉土文化流傳後世。通過舉辦“漁里之謠”文化節,該鎮的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升,全鎮精神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農民的業餘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

“漁里之謠”文化節搭建了農民文化生活的大舞台,成為余新鎮民眾真正喜愛、共同參與、雅俗共賞的文化節日。文化節內容豐富,主要包括文藝行街、各類文體項目比賽、蝸牛美食、文藝演出等。“漁里之謠”文化節帶動了余新鎮農村文化生活的繁榮。為實現“漁里之謠”文藝晚會全部用本鎮文藝團隊參與表演的目標,該鎮在興建一批鎮、村文化陣地的同時,大力組建和培育一批骨幹文體團隊。全鎮16個行政村與南湖街道10個社區結對,藉助社區文化資源培育了“一村一品”的文化表演隊。

余新鎮現有蝸牛養殖基地2000多畝,養殖戶1800多戶,主要集中在黎明、永利、普光、永明等村,年產量達2000多噸,占中國蝸牛總產量的60%,故而2000年被命名為“蝸牛之鄉”。作為中國最大的蝸牛生產基地,余新鎮生產的“漁里牌”白玉蝸牛迅速發展,以年產蝸牛2200噸、每噸14000元計算,全鎮蝸牛年銷售收入可達3080萬元,特別是蝸牛養殖基地的規劃建設,將進一步推動這一特色產業的良性循環發展。黎明村已建立140畝蝸牛良種繁育中心、580畝蝸牛養殖示範基地,良種率達95%以上,科技貢獻率70%以上。

農業發展

(圖)余新鎮 白玉蝸牛余新鎮 白玉蝸牛

余新鎮位於長江三角洲,是標準的“魚米之鄉”,除傳統農業外,還大力發展三大特色支柱產業,走“特色農業、定單農業、效益農業、設施農業”之路,由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農業大鎮向農業強鎮轉變。農業是余新鎮的一大特色,自古就有魚米之鄉之稱,尤以耕地多、產品豐而聞名當地。全鎮擁有耕地6.34萬畝,其中水田5.46萬畝,優質糯米1.3萬畝,雙低油菜13813畝,西甜瓜9370基地,畝產量達800公斤,年銷售收入1248萬元。甲魚水產基地,年產甲魚100萬隻,銷售收入2000萬元。蝸牛養殖基地2000畝,年產量達2000噸,銷售收入1400萬元等,共有7家區農業龍頭企業,分別是福華蝸牛養殖開發公司、嘉興石龜釀酒廠、嘉興市江南飼料廠、余新農業開發公司、嘉興市新世紀旅遊食品公司、嘉興禾欣米業有限公司、嘉興市星火養殖場。此外,全鎮還建立了三個科技示範區,即:南洋浜花卉科技園區,面積23畝;南洋浜水果科技園區,面積85畝;白玉蝸牛科技園區,面積680畝。

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效益農業:糧食與經濟作物的種植比例調整為49:51;全鎮蔬菜種植2.9萬畝、水果0.15萬畝、花椰菜等2萬畝;全鎮全年商品豬養殖量突破20萬頭,發展養殖食草類動物及禽類150萬羽,鵪鶉500萬羽,產蛋100噸;新種和改良桑園1000畝,蠶飼養量保持4萬張。

把握市場導向,開發定單農業:全鎮各類種養業示範戶100家,爭取定單農業年總收入突破1個億;將蝸牛、花椰菜、慈菇、菜心等定單農業爭創外匯出口值3000萬元;培育50家行銷大戶,打出“漁裹”品牌。

瞄準市場態勢,發展特色農業:建有石堰農業外貿蔬菜示範園區,黎明農業綜合示範園區、呂塘特種養殖師範園區和6個萬字號農業生產基地;稻田養蝦、蟹等面積達到2500畝。

城鎮建設

(圖)余新鎮中心國小余新鎮中心國小

余新鎮自然環境怡人,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是中國生態文明示範鎮。余新鎮自2001年實施省級生態示範鎮創建工程,同年8月用城區政府批准了《嘉興市余新鎮生態示範區建設規則》,確定了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城鎮、生態旅遊、生態文化等5個重點生態建設領域和碧水、藍天、綠地、暢通、安靜、清潔、特色、示範等8個生態重點工程。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示範區建設,集中人力、財力、物力確保生態示範區建設規劃的順利實施,城鎮面貌煥然一新,城鎮品位得到提升。

余新鎮通過實施“大交通”與“小交通”工程,構築全方位道路交通網路。“大交通”是指余新利用滬杭高速公路與乍嘉蘇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樞紐這個節點,搭建對外交通大平台。按照這一思路,余新鎮鎮區面積已從原來的3.5平方公里拓展到6.7平方公里,工業園區從3.5平方公里,拓展到12平方公里;“小交通”是指通過嘉余公路、余沈公路等連線嘉興中心城市、周邊縣(市)區以及鎮村公路建設,打造更加便捷、快速的交通網。從1992年起,鎮政府每年增加城鎮建設投資額,全鎮市鎮建設總投入3.38億元,基礎設施建設投入3550萬元。圓滿完成總投資1500萬元的城鎮生活污水管網工程,鋪設排污管道19.5公里,新建污水泵站2座;新裝改裝路燈200餘盞,投入資金300餘萬元,城鎮配套設施日趨完善。

余新鎮黨委政府堅持以建設“生態文明”新余新為目標,深入貫徹“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的方針,把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納入全鎮經濟發展規劃。余新鎮著力構建種養結合的“畜禽—沼氣—作物”生態循環模式。建成無公害農產品基地3個,面積1530公頃,實施無公害生產技術,推廣有機肥還田入園,病蟲統防統治,推進農業生態環境新改觀。注重發展低消耗、無污染或少污染、高產出、循環型的工業產業,強化技術改造和引導企業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實現清潔生產。余新鎮通過對污染企業重點監控,實施達標排放,總量控制,增產減污,增效降耗,以防為主,結合新工藝、新技術改造和整頓淘汰高能耗企業、輪窯,實現COD排放量減少4.5%,SO2排放量減少3.6%,萬元工業增加值單位能耗降低5%。加強城鎮衛生配套設施建設。投資200餘萬元建成垃圾房197座,垃圾中轉站1座,日處理垃圾85噸;配備專職保潔員240名;工業污水、居民生活污水納入市污水網處理,推進城鄉一體化,實現用水安全。

此外,余新鎮城鎮自來水、電力、電訊、城市公交以及城市供熱、供汽等管網建設逐步完善。嘉源給排水公司管網已直通余新鎮區,鎮區污水管網已與嘉興污水處理工程總管相貫通,實現了“雨水與污水”、“工業用水與生活用水”的兩個分離。余新鎮區連線嘉興中心城市的公交站點設施完備,市區至余新的公交線路每10分鐘一個班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