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溪村

桂溪村

村名。有順昌縣仁壽鎮桂溪村,永安市西洋鎮桂溪村等。

基本信息

一、順昌縣仁壽鎮桂溪村

一、地理位置

桂溪村地處仁壽鎮政府所在地西部,東與仁壽村塘後村、余塘村接壤;南和洋墩鄉連墩村、埔上、大布村相鄰;西與邵武市交界;北與建陽市毗鄰。

二、氣候狀況

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夏長冬暖;年平均氣溫18度,一月平均氣溫7度,七月平均27度。年降雨量約1700毫米。無霜期為280—300天。

三、建制沿革

西漢時,越國子民繁衍於此,曾為桂溪都、桂南鄉、桂北鄉。現全村有桂溪、秀墩、地村、北溪、洋坌、北溪頭、松元頭、蘇屯、外壩下、里壩下、黃角、前坑、何歷堂十三自然村,20個村民小組。

順昌縣仁壽鎮桂溪村順昌縣仁壽鎮桂溪村

四、資源狀況

全村土地面積約52平方公里,有林地68782畝,耕地4655畝;有林地55535畝(用材林19441畝,毛竹林14328畝,生態林17261畝,柑桔4505畝)。木、竹、果、糧是全村的主導產業,有華家山、石門寺、板嶺三個毛竹采育場。2006年全村人均收入2800元。

五、基礎設施

主村距鎮所在地7.6公里,2003年11月竣工3.5米寬的水泥路與之相通;村中設有完小一座;2003年建有一座9單元的敬老院;全村開通500戶程控電話;移動和聯通基站各一座。

桂溪現有人口4028人,以王、陳、吳姓居多。原有閩王審知後裔王姓一族在桂溪建有一座祠堂。元朝時張晟官至江西儒學提舉,進階秦議大夫,其子張智於明洪武十一年入仕,羅官至禮部右侍郎,父子皆知被譽為“神童”。

桂溪、地村、洋坌、北溪、北溪頭為革命的發源地,1934至1937年,黃立貴、吳先喜、繆敏、曾鏡冰、左豐美、陳貴芳、張翼、陳德魁、賴求興等同志先後率領紅軍游擊隊在此戰鬥過、生活過。現地村、北溪頭被定為老區“基點村”。

二、永安市西洋鎮桂溪村

桂溪村是西洋鎮的一個行政村,距西洋鎮10公里,距永安城區25公里,有14個自然村。1989年總人口283戶,1273人。境內土地肥沃,有5.5萬多畝毛竹和用材林,以盛產毛竹、筍乾馳名。

1970~1974年,村自籌資金37萬元,縣林業部門和竹柴炭公司撥款13萬元,修築6條總長33公里的公路,興建永久性橋樑12座,村村通了汽車。1978年投資25萬元,新建裝機容量150千瓦的水電站1座。1982年建成磚混結構的村委辦公樓,建築面積370平方米。1983年建成磚木結構桂溪電影院,占地400平方米,建築面積720平方米,裝飾考究,有764個座位,是永安第一流的村級電影院。同年,建築面積60平方米的幼稚園落成。1984年,該村被《福建日報》譽為馳名全省的“電視村”。1985~1986年,投資4.39萬元,在村口鋪設長729米,寬3.5米的水泥路面1條,建成功率為7千瓦的電視差轉台2座。1986年和1987年又投資12.29萬元,新建磚混結構的2層國小教學樓和3層宿舍樓各1幢,3層醫療站1座,建築總面積1273平方米;同時建成20個蹲位的公共廁所1座。1983年投資3.5萬元,建成1座衛星地面接收站。1989年,鋪設長300米、寬4米的水泥路面1條,建成2層磚混結構的青年活動樓,建築面積200平方米。至1989年,村所在地非生產性公共建築總面積2673平方米;供銷社倉庫、村委會車庫、皮帶鋸板廠、快餐筷廠、竹林場等磚木結構生產性建設建築總面積1050平方米。

一角一角

1966年之前,村民基本沒有蓋新房。1967~1978年,全村有70多戶的舊房翻建、改建、維修。1979~1989年,有88戶農民蓋了新房,建築總面積達1.56萬平方米。全村人均居住面積由1966年前的8平方米提高到1989年的22.25平方米。新建住房結構合理,人畜分離,造型和裝飾都較考究。其中12戶農民新建的磚混結構2~3層樓房,設有平頂、陽台和洗澡間,外部洗砂、瓷磚裝飾,房前屋後種植花果,環境舒適。

肇慶行政區劃百科(二)

肇慶市位於廣東省中西部、西江的中游。土地總面積1.5萬平方公里,人口390多萬,下轄有端州區、鼎湖區和廣寧、德慶、封開、懷集4縣,代管高要、四會2個縣級市,設立了省級的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