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菝葜是攀援灌木植物;根狀莖粗厚,堅硬,為不規則的塊狀,粗2-3厘米。莖長1-3米,少數可達5米,疏生刺。葉薄革質或堅紙質,乾後通常紅.褐色或近古銅色,圓形、卵形或其他形狀,長3-10厘米,寬1.5-6 (-10)厘米,下面通常淡綠色,較少蒼白色;葉柄長5-15毫米,約占全長的1/2-2/3具寬0.5-1毫米(一側)的鞘,幾乎都有卷鬚,少有例外,脫落點位於靠近卷鬚處。
傘形花序生於葉尚幼嫩的小枝上,具十幾朵或更多的花,常呈球形;總花梗長1-2厘米;花序托稍膨大,近球形,較少稍延長,具小苞片;花綠黃色,外花被片長3.5-4.5毫米,寬1.5-2毫米,內花被片稍狹;雄花中花葯比花絲稍寬,常彎曲;雌花與雄花大小相似,有6枚退化雄蕊。
漿果直徑6-15毫米,熟時紅色,有粉霜。該種果實有兩種類型,一為直徑12-15毫米,乾後果皮較易破裂,一為直徑7-8毫米,乾後果皮不易破裂。花期2-5月,果期9-11月。
生長環境
耐旱、喜光,稍耐陰,耐瘠薄,生長力極強。生於海拔2000米以下的林下灌木叢中、路旁、河谷或山坡上。
分布範圍
產中國山東(山東半島)、江蘇、浙江、福建、台灣、江西、安徽(南部)、河南、湖北、四川(中部至東部)、雲南(南部)、貴州、湖南、廣西和廣東、海南。緬甸、越南、泰國、菲律賓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化學成份
根含菝葜素(smilaxin),異內杞甙(isoengeletin),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山柰素(kaempferide),二氫山柰素(dihydrokaempferide),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葡萄糖甙(β-sitosteroylglucoside),薯蕷皂甙的原皂甙元A(prosapogenin A of dioscin),薯蕷皂甙(dioscin),纖細薯蕷皂甙(gracillin),甲基原纖細薯蕷皂甙(methylprotogracillin),甲基原薯蕷皂甙(methylprotodioscin)等。新替告皂甙元-3-O-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甙(neotigogenin-3-O-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新替告皂甙元-3-O-β-D-吡喃葡萄糖-(1→4)-O-[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甙{neotigogenin-3-O-β-D-glucopyranosyl-(1→4)-O-[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偽原薯蕷皂甙(pseudoprotodioscin),異娜草皂甙元-3-O-α-L-吡喃鼠李糖-(1→2)-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甙{isonarthogenin-3-O-α-L-rhamnopyranosyl-(1→2)-O-[α-L-rhamn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ide},薯蕷皂甙元(diosgenin)。
發展方向
菝葜在臨床上套用廣泛,特別是治療慢性盆腔炎等婦科慢性炎症疾病 。近年的研究發現 ,菝葜有抗炎、鎮痛 、抗腫瘤、抗氧化、免疫抑制等多種生物活性。對於菝葜化學成分的研究也越來越廣 泛,發現了白藜蘆醇、山奈酚-7-O-β-D-葡萄糖苷、柚皮素等多種活性成分,但關於菝葜發揮藥效的基礎物質及其作用機理還需進一步研究。闡明菝葜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機制有助於開發單體活性成分,研製療效確切、質量可控的新型藥物,符合中藥現代 化的發展方向。
醫藥套用
功效主治:祛風濕、利小便、消腫毒、止痛。常用於消化道惡性腫瘤,有改善症狀的作用。主治筋骨酸痛、肌肉麻木、風濕性關節炎等。
園藝觀賞
菝葜果色紅艷,可用於攀附岩石、假山,也可作地面覆蓋。花後結球形漿果,果色漸由綠變紅,果期8-11月,可做切枝觀果之用。瓶插觀賞期30天左右,直到乾燥仍可作為乾果實用。
繁殖方法
在秋季剪取短柱肖菝葜枝條上部直徑4-8毫米的莖條至12-15厘米,上下切口間保留1-2個腋芽,泥漿或蠟水將切口封口,扦插於苗床中,覆蓋雜草,遮陰保墒。繁殖方法操作簡便、成本低廉,扦插後成活率高達60%以上,不僅便於獲取大量苗木,而且保護了資源。
步驟:
秋季,以短柱肖菝葜枝條作為母本材料,剪取枝條上部直徑4-8毫米的莖條作為插條;
將插條剪下至12-15厘米,上下切口間保留1-2個腋芽,不保留葉片;
用泥漿或蠟水將插條的上下切口封口;
將處理好的插條扦插於苗床中,扦插深度7-8厘米;
扦插後覆蓋雜草,遮陰保墒。
1.秋季,以短柱肖菝葜枝條作為母本材料,剪取枝條上部直徑4-8毫米的莖條作為插條;
2.將插條剪下至12-15厘米,上下切口間保留1-2個腋芽,不保留葉片;
3.用泥漿或蠟水將插條的上下切口封口;
4.將處理好的插條扦插於苗床中,扦插深度7-8厘米;
5.扦插後覆蓋雜草,遮陰保墒。
名稱出處
菝葜出自《名醫別錄》:菝葜,生山野,二月,八月采根,暴乾。陶弘景:此有三種,大略根苗並相類,菝葜莖紫短小,多細刺,小減萆薢而色深,人用作飲。《唐本草》:陶雲三種相類,非也。萆有刺者,葉粗相類,根不相類,萆薢細長而白,菝葜根作塊結,黃赤色,殊非狗脊之流也。
《本草圖經》:菝葜,近京及江,浙州郡多有之。苗莖成蔓;長二;三尺;有刺。其葉如冬青,烏藥葉,又似菱。
中國菝葜屬植物
菝葜屬植物主要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我國約60種,全國均產之,長江以南各地最盛,北部和西北稀少。 |
中草藥大盤點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中國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