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多年生草本,具鱗莖或根狀莖。葉通常基生,狹長。花常艷麗,通常兩性,單生或成各式花序,具佛焰狀總苞或無;花被片6,2輪,花瓣狀,具花被筒或無;雄蕊常6枚;子房下位。蒴果或漿果。約90屬1300多種,分布於全世界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許多種類為旱生植物。中國連同引種栽培有17屬30種,主要分布於南方各省區,有一些種從國外引種栽培以及少數逸為野生。形態特徵
來源:為石蒜科植物石蒜Lycorisradiata(L'Herit.)Herb.的鱗莖。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鱗莖廣橢圓形。初冬出葉。線形或帶形。花莖先葉抽出,高約30cm,頂生4~6朵花;花鮮紅色或有白色邊緣,花被筒極短,上部6裂,裂片狹披針形,長4cm,邊緣皺縮,向外反卷;雄蕊6,子房下位,3室,花柱細長。蒴果背裂。種子多數。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生於陰濕山地或叢林下,也有栽培。產華東、中南及西南。採制:春、秋季採挖野生或栽培後2~3年的鱗莖,洗淨曬乾,或切片曬乾。性狀:鱗莖廣橢圓形,長4~5cm,直徑2.5~4cm,上端有長約3cm的葉基,基部生多數白色鬚根;表面由2~3層黑棕色乾枯膜質鱗片包被,內部有10多層白色富粘性的肉質鱗片,生於短縮的鱗莖盤上,中心有黃白色的芽。氣特異,味極苦。功能
化學成分:含石蒜鹼(lycorine)、加蘭他敏(galanthamine)、石蒜胺鹼(lycora-mine)等。性味:性溫,味辛、甘。主治:消腫,解毒,催吐。用於疔瘡腫毒、食物中毒、痰涎壅塞、黃疸、水腫腹水。附註:同屬植物黃花石蒜LaureaHerb.的鱗莖,亦作石蒜入藥。
特點
石蒜屬。廣布於中國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區,日本也有分布。喜生於林緣、河岸陰濕處。多年生草本,葉帶狀,深綠色帶白霜粉。花葶在夏秋間葉枯死後抽出,實心,高達30厘米,傘形花序具數朵花;花紅色,長約4厘米,花被筒很短,喉部具鱗片,有6枚裂片;裂片倒狹披針形,邊緣皺縮,展開而反卷;雄蕊和雌蕊遠伸出花被裂片之外。鱗莖含澱粉,可提取植物膠代阿拉伯膠。全草含石蒜鹼、加蘭他敏等用於製藥的原料,有祛痰、催吐、消腫止痛、利尿等效,但有大毒,宜慎用。習性特徵:在自然界多野生於山林陰濕處及河岸邊,因此石蒜喜陰濕環境。耐寒,上海地區可以露地越冬。土壤以排水良好、肥沃的砂質壤土及石灰質壤上生長良好。結構
花萼:在花的最外面,對花的其他部分起保護作用。可分成幾個萼片,在形狀和構造上十分近似葉子或苞片。綠色的萼片中含有葉綠體,表皮層上具氣孔(器)和表皮毛,但很少象葉子那樣分化出柵欄組織和海綿組織。在形態學上,把花萼視為一種變形的葉子。萼片一般成輪狀排列,但有些原始科,例如毛茛科為螺鏇排列。它們也可成花瓣狀,或與退化的花瓣結合在一起。萼片極度退化時,成為細齒、鱗片、刺毛或成小突起。受精後,花萼脫落或宿存,宿存的花萼對果實的發育有重要的保護作用。花冠:在花萼之內,花冠通常可分裂成片狀,稱為花瓣。花瓣一般比萼片大,在形態學中認為花瓣也是一種葉性器官。花萼和花冠合稱花被。花瓣的表皮層上,也可有氣孔和表皮毛。花瓣的大小和形狀有很大變化。有的很大,有的則相當細小,甚至退化成鱗片、刺毛或各種腺體。花冠除了具保護作用之外,花瓣的顏色和香味,對於吸引動物傳粉起著重要作用。花冠之所以有各種鮮艷的顏色,是由於細胞中含有有色體和細胞液中的色素,並受細胞內、外各種因素變化的影響。有些風媒花的花被很不明顯,或呈綠色或近乎無色。根據花瓣分離或聯合的情況、花冠下部併合而成花冠筒的長短,以及花冠裂片的形狀與深淺等特徵,可將花冠的類型分為:筒狀(向日葵的管狀花)、漏斗狀(甘薯)、鍾狀(桔梗)、輪狀(番茄)、唇形(芝麻)、舌狀(向日葵的舌狀花)、
蝶形(花生)和十字形(油菜)。其中由於筒狀、漏斗狀、鍾狀、輪狀和十字形花冠,其花瓣的形狀與大小較一致,故這類花為輻射對稱。而唇形、舌狀與蝶形花冠,其花瓣形狀、大小不一致,則呈兩側對稱。也有些花,如美人蕉的花是不對稱的。雄蕊群:一朵花中全部雄蕊的總稱。各類植物中,雄蕊的數目及形態特徵較為穩定,常可做為植物分類和鑑定的依據。一般較原始類群的植物,雄蕊數目很多,並排成數輪;較進化的類群,數目減少,恆定,或與花瓣同數,或幾倍於花瓣數。在一朵花中,如有4枚雄蕊,其中兩枚花絲較長,兩枚較短,稱二強雄蕊,如唇形科和玄參科植物;又如一朵花中有6枚雄蕊,其中4長2短的,稱四強雄蕊,如十字花科植物。另外,雄蕊中花絲或花葯部分,常有並連現象,假如花葯完全分離,而花絲聯合成一束的,稱單體雄蕊,如蜀葵、棉花等;花絲並聯成為兩束的,稱二體雄蕊,如蠶豆、豌豆等;花絲合為3束的,稱三體雄蕊,如連翹;合為4束以上的稱多體雄蕊,如金絲桃和蓖麻等。相反,花絲完全分離,而花葯相互聯合,稱聚葯雄蕊,如菊科,葫蘆科植物。雌蕊群:一朵花中所有雌蕊的總稱。雌蕊位於花的中心,由著生胚株的心皮所組成。一般認為心皮是組成雌蕊的基本單位,一朵花中可能有一心皮或多個心皮組成為雌蕊群。心皮是葉子的變態。心皮包卷以後、相接部分所形成的一條縫線,稱腹縫線,而在相對的一邊,即心皮的中肋處為背縫線。繁殖
常用分株和播種繁殖。分株,於葉片或花莖剛枯萎時挖掘,將鱗莖分開即行。栽植深度10厘米,有伸縮根能自動調節鱗莖的深度。播種繁殖,採種後即播,秋播至翌年春季幼根萌發並形成小鱗莖,實生苗需5-6年才能形成開花鱗莖。春、秋兩季用鱗莖繁殖。鱗莖不宜每年來收,一般4~5年掘起分栽一次。可在花後分球栽植。選擇排水良好的地方栽植。栽植深度以土將球頂部蓋沒即可。接近休眠期時,應逐漸減少澆水。栽培
春季萌發新葉時,需保持土壤濕潤,5-6月葉枯後應少澆水。7-8月花期前加施磷鉀肥1次,可促花莖粗壯,花大色艷。長筒石蒜花後不出葉,仍需保持土壤濕潤。盆栽土壤需排水好,不積水,免致鱗莖腐爛。鱗莖露地越冬。
病蟲害
常見病害有炭疽病和腐爛病危害,鱗莖栽植前用0.3%硫酸銅液浸泡30分鐘,用水洗淨,晾乾後種植。發病初期用50%苯來特2500倍液噴灑。
套用
玫瑰石蒜花姿美麗,花色變異較大,形似百合,觀賞價值較高。適用於林下或草地中叢植布置,也可作盆栽和切花。園林中可做林下地被花卉,花境叢植或山石間自然式栽植。因其開花時光葉,所以應與其他較耐明的草本植物搭配為好。除此也可供盆栽、水養、切花等用。鱗莖有毒,火藥有催吐祛痰、消腫止痛之效。在中國有較長栽培歷史,《花鏡》中有記載。石蒜冬季葉色深綠,覆蓋庭院,打破了冬日的枯寂氣氛。夏末秋初葶葶花莖破土而出,花朵明亮秀麗,雄芯及花柱突出基長,非常美麗。可成片種植於庭院,也可盆栽。中草藥
別名:烏蒜、老鴉蒜、蒜頭草、龍爪花、蟑螂花、野蒜、一枝箭江西、避蛇生湖北來源:為石蒜科石蒜屬植物石蒜Lycorisradiata(L.Herit.)Herb.的鱗莖。秋季挖出鱗莖,選大者洗淨曬乾入藥,小者做種。野生品四季均可採挖,鮮用或洗淨曬乾備用。性味歸經:苦、辛、甘,溫。有毒。功能主治:解毒、催吐、消腫,殺蟲。外用治淋巴結結核,
疔瘡癤腫,風濕關節痛,蛇咬傷,水腫,滅蛆、滅鼠。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注意:石蒜鹼有強力催吐作用,故有用石蒜治食物中毒者,催吐用3~5錢。除此之外,一般不作內服。備註:(1)石蒜鹼接觸皮膚後即紅腫發癢,進入呼吸道會引起鼻出血,操作時應注意。如內服中毒,症狀為:流涎,嘔吐,下瀉,舌硬直,驚厥,手腳發冷,脈弱,休克,甚至呼吸中樞麻痹而死亡。急救方法:早期可洗胃,用濃茶或1~2%鞣酸,高錳酸鉀亦可;導瀉,飲稀醋酸、糖水及淡鹽水或靜脈滴注葡萄糖鹽水。對症治療:有痙攣用解痙劑;休克嗅氨水,保溫,針刺“人中”、“合谷”穴位及注射苯甲酸鈉咖啡因或尼可剎米。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資料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株有毒,花毒性較大,其次是鱗莖。食鱗莖後常引起噁心、嘔吐、頭暈、水瀉,瀉出物混雜有白色腥臭粘液,舌硬直、心動過緩、手足發冷、煩躁、驚厥、血壓下降、虛脫,多死於呼吸麻痹。花食入後常發生語言障礙,嚴重者死亡[A-2,3,15]。鱗莖含粗澱粉約20%,用水反覆洗滌可除去澱粉中的有毒生物鹼。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化學成分:含石蒜鹼(lycorine)、偽石蒜鹼、水仙鹼、加蘭他敏(galanthamine)、石蒜胺鹼(lycora-mine)等。根皮含乙醯苯三甲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