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經
歸肺、胃、脾、肝經。
功能
疏風解表,清熱解毒,殺蟲止癢。
主治
感冒,高熱頭痛,肺熱咳喘,百日咳,脘腹脹痛,腹瀉痢疾,鉤蟲絲蟲病,瘧疾,風濕痛,癰瘡腫毒,濕疹疥癬,燒燙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研末,每次1g,每日4次。外用:煎水洗,或漱口,噴鼻,灌腸;研末撒或調敷;或搗敷;或用桉葉油塗檫。
生理特性
常綠大喬木;高達10餘米。樹皮常片狀剝落而呈淡藍灰色,枝略四棱形,有腺點,棱上有窄翼。葉二型:老樹著生正常葉,葉柄長約2cm,葉片鐮狀披針形,較厚,長12-30cm,先端長,漸尖,有時稍成尾狀,基部寬契形且略偏斜;幼株及新枝著生異常葉,單葉對生,葉片橢圓狀卵形,無柄抱莖,長約10cm,先端短尖,基部潛心形;兩種葉下面均密生白粉而呈綠灰色,兩面有明顯腺點。春季開花,通常單生於葉腋或2-3朵聚生,無柄或有極短而扁平的梗;花瓣與萼片和生成一冒狀體,淡黃白色,直徑3cm;雄蕊多數,數列分離。蒴果杯狀,有四棱及不明顯瘤體,直徑約2cm,果緣厚,果瓣4.種子多數,細小,棕色。
產地
廣西、雲南、四川等地栽培,最北可到成都和漢中。原產地在澳大利亞東南角的塔斯馬尼亞島,從海岸至海拔300米的溫暖地區,已不是很熱,也不是很冷,年雨量為600-1350毫米。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一般鮮用;或製成桉葉油使用。
藥材性狀
本品呈鐮刀狀披針形,長8-30cm,寬2-7cm;革質而厚;葉端尖,葉端尖,葉基不對稱,全緣;葉柄較短,長1-3cm,扁平而扭轉。表面黃綠色,光滑無毛,有多數紅棕色木栓斑點,對光透視,可見無數透明小點(油室)。羽狀網脈,側脈末端於葉緣處連合,形成與葉緣相平行的脈紋。揉之微有香氣,味稍苦而涼。以葉大、完整、梗少、無雜質者為佳。
中醫藥文化
中國醫藥自古就是一項充滿神秘的藝術。望、聞、問、切,就能診斷,開具藥方基本藥到病除。不起眼的植物,動物,都可以治病救人。那么你想了解中國這項獨具魅力的文化嗎?你想在今後的生活中更好地運用中醫藥的知識強身治病嗎?那就快快走進這座奇妙偉大的殿堂,領略中國傳統的醫藥文化吧。 |
中草藥大盤點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中國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