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地分布
產雲南(東南部至西部)、廣西(西南部)、貴州、四川、湖南(西部)、湖北(西部)、陝西(南部)和甘肅(南部)。
形態特徵
直立草本,高45-100厘米。根通常在距基部1-4厘米處成紡錘狀膨大,膨大部分一般長1.5-3.5厘米,粗5-8毫米,較少近於不膨大。莖平滑或略有條紋,上部有時具翅,分枝全部有翅。葉狀枝通常每3枚成簇,扁平,鐮刀狀,長(2-)5-12毫米,寬1-3毫米,有中脈;鱗片狀葉基部近無距。花每1-4朵腋生,白色;花梗很短,長1-1.5毫米;雄花:花被長3-4毫米;雄蕊不等長,花絲下部貼生於花被片上;雌花較小,花被長約2毫米。漿果直徑5-6毫米,通常有2顆種子。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長習性
生於海拔450-2600米的灌叢中或林下。
塊根在湖南作草藥用。常被錯誤鑑定為羊齒天門冬,但可以通過葉狀枝每3枚成簇且較寬,花梗很短等特徵,和後者區別開來。
功能用途
醫藥:【傈僳藥】打俄門刷,山百部:塊根治咳嗽痰多氣逆,熱病口渴,糖尿病,大便燥結《怒江藥》。【哈尼藥】打術學台:根用於潤肺,殺蟲《滇藥錄》。【彝藥】莫補,稱本娃,賒羅姐:根主心悸不安,勞累,百日咳,咳嗽,胸痛,無名腫毒,肺癆,腹痛,跌打傷,風濕等《彝植藥續》。
醫藥:塊根(土百部):甘、淡,平。潤肺,止咳,化痰,平喘。用於咳嗽痰多,氣逆。
中國天門冬屬植物
Asparagus L. 天門冬屬,百合科,約300種,除美洲外,全世界溫帶至熱帶地區都有分布,我國有24種,廣布於南北各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