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換錦花
換錦花原產我國長江下游地區。性耐寒,喜陰濕環境,在長江中下游地區能露地越冬。土壤以排水良好、肥沃的沙壤土生長最好。地上部有夏、冬兩季休眠習性。
繁殖
以分球繁殖為主,春、兩季用鱗莖分栽。一般4-5年分球1次。種子繁殖常以秋播,當年長生幼根,翌春萌生小球,秋季幼葉萌發出土,實生苗培植5-6年後開花。
栽培
適應性強,栽培容易,在一般土壤中均能生長。種植時施加基肥,抽花莖或放葉前要充分澆水,並追施2次肥,有利於花莖和葉片出土生長整齊。冬季鱗莖露地越冬。
病蟲害
很少有病蟲危害,有時發生腐爛病和黃條紋病毒病,種植前可用2%高錳酸鉀溶液浸泡鱗莖1小時,晾乾後栽植。
套用
換錦花8-9月開花,淡紫紅色,十分幽雅。適用於多年生混合花境、林下叢栽,也宜作盆栽和切花。
種中文名:換錦花
種拉丁名:Lycoris sprengeri Comes ex Baker
科中文名:石蒜科
科拉丁名:Amaryllidaceae
屬中文名:石蒜屬
屬拉丁名:Lycoris
國內分布:產安徽、江蘇、浙江、湖北.江西。
海 拔:ca.100
中國植物志:16(1):025
英文植物志:24:268
形態特徵
鱗莖橢圓形或近球形。早春抽葉,葉片寬線形,頂端鈍。花莖高30—45厘米;花序有5—8花:花長4.5—8厘米;花被管長0.6—1.5厘米,花被裂片淡紅紫色,頂端帶藍色,長圓狀倒披針形。花果期8—9月。
多年生球根草本花卉,先花後葉,鱗莖廣橢圓形。初冬出葉,葉為線形或帶形,常綠色,於花期後自基部抽出。花期為8~9月,花莖先葉抽出,高約30~40cm,頂生4~6朵花。其花型有百合花型、萱草型、龍爪型等多種,花色有白、乳白、淺丁香紫、紫紅、深紅、玫瑰紅、麥稈黃、橙黃等,還有帶條紋或彩暈的品種。生活中最常見的是紅艷欲滴、花瓣捲曲的紅花石蒜。
產地生境
產安徽省、江蘇省、浙江省、湖北省,多生於陰濕山坡或竹林中。模式標本采自湖北襄陽。
生長習性
換錦花原產中國長江下游地區。性耐寒,喜陰濕環境,在長江中下游地區能露地越冬。土壤以排水良好、肥沃的沙壤土生長最好。 地上部有夏、冬兩季休眠習性。
冬季葉色翠綠,夏、秋季紅花怒放。是布置花境、假山、岩石園和做林下地被的好材料,也可作切花之用。可種植在庭院中,草坪邊緣、林旁、稀疏林下或成片種植;也可做路邊、花壇等鑲邊植物或點綴於岩石縫隙。 鱗莖可作為農藥。換錦花粉可作建築塗料。換錦花鹼可供入藥,種球可供入藥,有祛痰、利尿、解毒、催吐之功。治喉風、水腫、痛疽腫毒、療瘡等病症,但有毒,應慎用。
多數生長於陰潮的環境,是屬於十分耐蔭的植物。故園林配置時可以廣泛地作為林下地被植物來套用。然而,經多年栽培實驗,以上各類品系也十分耐乾旱,在強光照、乾旱條件下,其開花、長葉情況良好,此外,它們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但以肥沃之地生長好、花朵多、艷麗。這些生態適應性為套用各類石蒜品系開闢了廣闊的途徑。
繁殖方式
在自然狀態下,換錦花結籽少,且發芽率極低,所以一般用無性繁殖方法進行擴繁。
分株法
最簡便的方法是採取分株的方式,在休眠期或開花後將植株挖出來,將母球附近附生的子球取下種植,約一、兩年後便可開花。
鱗片誘導和植株再生
剝去鱗莖外褐色鱗皮及乾鱗片,切除球頸及根系,流水沖洗後用乙醇和氯化汞溶液消毒。將鱗莖分割成六等分,每份分別含2~8片鱗片,接種於誘導腋芽的培養基,或將鱗莖分割成二、四、八等分,直接置於腋芽誘導培養基上;腋芽或不定芽產生後,轉接到誘導鱗莖的培養基上;將已展葉的小鱗莖置於生根培養基誘導生根。再生植株移栽於市售培養土。
栽培技術
時間
切忌在長葉以後的冬季或早春移栽。換錦花喜溫暖的氣候,最高氣溫不超過30℃,旬平均氣溫24℃,適宜生長。冬季日平均氣溫8℃以上,最低氣溫1℃,不影響生長。
環境
種植深度不宜太深,以鱗莖頂剛埋入土面為好。要求排水良好的偏酸性沙質土或疏鬆的培養土,栽植時施適量的基肥,栽培後灌透水。營養生長期要經常灌水,保持土壤濕潤,但不能積水,以防鱗莖腐爛。開花前20天至開花期必須要供給適量水分,以達到開花整齊一致,且延長花期。
方法
可以露地栽培、溫室盆栽和框式栽培。
露地栽培是指把主球四周的小鱗莖剝下進行繁殖。將主球的殘根修掉,曬兩天,待傷口乾燥後即可栽種。栽培地要求地勢高且排水良好,否則應作成高畦深溝,以防澇害。株行距15厘米×20厘米,復土時,球的頂部要露出土面。一般每年施肥2-4次,第1次在落葉後至開花前,可使用有機肥或複合肥。做切花的,在花蕾含苞待放前追施。第2次在10月底11月初開花後生長期前。採花之後繼續供水供肥,但要減施氮肥,增施磷、鉀肥,使鱗莖健壯充實。秋後應停肥、停水,使其逐步休眠。挖球要選晴天,土乾時挖起,除去泥土,略加乾燥後貯藏。也可剪去葉片後,帶土放溫室內休眠,室溫保持5℃-10℃,室內保持乾燥,空氣流通,以防球根腐爛。
溫室盆栽一般選用田間生長3年、能開花的大球,直徑在7厘米以上,可一盆栽一球,也可一大盆栽3-4個球。要淺植,使球的1/3-1/2居於土面上。上盆後澆水1次,使土略微濕潤即可,待發出新葉後再澆水。每半月施液肥1次。在秋季葉片增厚老熟時,可停止澆水。待2-3月萌芽後,再翻盆或更換盆土。培養土可用泥炭2份、園土2份、珍珠岩1份混合配製而成,同時加入少量的基肥。夏季休眠期要少澆水,而春秋季需經常保持盆土濕潤。生長季節每半月追施1次稀薄餅肥水。
框式栽培一般每筐種球16個。此法的優點便於移栽,養護管理方便。生產中注意除草,一般可以噴灑除草劑,在雜草過長時使用,噴灑時間一般選在落葉後和採收後。
病蟲防治
炭瘟病
常見病害有炭瘟病。鱗莖栽植前用0.3%硫酸銅液浸泡30分鐘,用水洗淨,晾乾後種植。每隔半月噴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防治。發病初期用50%苯萊特2500倍液噴灑。
斜紋夜蛾
斜紋夜蛾主要以幼蟲危害換錦花的葉子、花蕾、果實,啃食葉肉,咬蛀花葶、種子,一般在春末到11月份時間危害,可用5%銳勁特懸浮劑2500倍液,萬靈1000倍液防治。
石蒜夜蛾
石蒜夜蛾幼蟲會入侵換錦花的植株,通常葉片被掏空,且可以直接蛀食鱗莖內部,受害處通常會留下大量的綠色或褐色糞粒,要經常注意葉背有無排列整齊的蟲卵,發現即刻清除。防治上可結合冬季或早春翻地,挖除越冬蟲蛹,減少蟲口基數;發生時,噴施藥劑樂斯本1500倍液或辛硫磷乳油800倍液,選擇在早晨或傍晚幼蟲出來活動取食時噴霧,防治效果比較好。
薊馬
薊馬主要在換錦花球莖發葉處吸食營養,導致葉片失綠,尤其是果實成熟後發現較多,可以用25%吡蟲啉3000倍液、70%艾美樂6000~10000倍液輪換噴霧防治。
主要用途
藥用
換錦花鱗莖為提取加蘭他敏的原料。
有解毒散結,治療咽喉腫痛、皮膚瘡癤癰腫、瘰癧等功效。
通常在春季、秋季採挖野生或栽培2-3年後的鱗莖,洗淨曬乾,或切片曬乾。使用時,外用,搗爛敷患處即可。
觀賞
換錦花在園林中,可做林下地被花卉,花境叢植或山石間自然式栽植。因其開花時光葉,所以應與其他較耐明的草本植物搭配為好。栽植密度為株距15-20厘米、行距40厘米,行間種植1行其他常綠植物。
另外,有花葶健壯,花莖長等特點,是理想的切花材料。
園林用途
適用於多年生混合花境、林下叢栽,也宜作盆栽和切花。 換錦花8-9月開花,淡紫紅色,十分幽雅。適用於多年生混合花境、林下叢栽,也宜作盆栽和切花。
換錦花屬植物的最大缺點是在5-6月份會出現葉枯後開花前的林地裸露,故植物配置時,可用以下三個基本模式:
1、吉祥草、麥冬等+換錦花品系適用於蔭濕林地綠化
2、麥冬、闊葉麥冬、沿階草等+換錦花品系適用於光照強、土壤乾燥地栽培
3、一年生的低矮花卉+換錦花品系適用於花壇栽培
在園林綠地栽培時,一般的栽植密度為株距15-20cm、行距40m,行間種植1行其他常綠種、即每平方米栽種12-16球,配置時如以球莖較小,價較低的紅色品係為基調,可以適當加密,這種配置,栽後就可以達到預計的景觀效果。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很少有病蟲危害,有時發生腐爛病和黃條紋病毒病,種植前可用2%高錳酸鉀溶液浸泡鱗莖1小時,晾乾後栽植。
在開花後應剪去花葶,以減少養分的損失,保持株叢整齊。 換錦花的管理粗放,病蟲害很少,常見的害蟲有蠐螬,發現後應及時採用辛硫磷或敵百蟲等藥物(按說明書使用)進行防治。
藥用價值
《植物名實圖考》引《南越筆記》云:脫紅換錦,脫綠換錦,此換 綿之所以名也。葉似水仙,冬生,至更而落。獨抽一莖二尺許,作十餘花,花比鹿蔥而大,或紅或綠,葉落而花,故曰脫紅、脫綠;花落而葉,故曰換錦,花與葉兩不相見也。按此即石蒜一類。惟花肥多,莖粗稍異。並附圖。據以上形態描述及附圖分析,所說即與石蒜科植物換錦花相符。
來源
藥材基源:為石蒜科植物換錦花的鱗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ycoris sprengeri Comes ex Bak.
採收和儲藏:春、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切片曬乾。
原形態:換錦花 多年生草本。鱗莖卵形,直徑約3.5cm。早春出葉,葉帶狀,長約30cm,寬約1cm,綠色,先端鈍。花莖高約60cm;總苞片2枚,長約3.5cm,寬約1.2cm;傘形花序有花4-6朵,淡紫紅色;花被裂片倒披針形,長約4.5cm,寬約1cm,先端常帶藍色,邊緣不皺縮;花被簡長1-1.5cm,玫瑰紅或紫色;雄蕊與花被近等長,花柱略伸出於花被外。蒴果具三棱,室背開裂;種子近球形,直徑約5mm,黑色。花期8-9月。野牛於陰濕山坡或竹林中。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野生於陰濕山坡或竹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湖北等地。
化學成份:鱗莖含石蒜鹼 (lycorine),石蒜倫鹼( lycore-nin),雪花蓮胺鹼(galanthamine)等。
性味:辛;溫;有毒
功能主治:解毒;祛痰;利水。主癰疽腫毒;喉風;咳嗽痰喘;水腫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熏洗。內服:煎湯,2-5g。
注意:脾胃虛弱者慎服。
科屬研究
石蒜屬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全世界約有餘種,據中國植物志記載,中國有種,占該屬植物的,主要分布於長江以南,尤以江蘇、安徽、浙江的種類最多。該屬植物花朵色彩鮮艷,形態別致,且花色變異非常豐富,對該屬植物遺傳改良,極有希望選育出有中國特色的切花新品種;石蒜屬的鱗莖含石蒜鹼、加蘭他敏等多種生物鹼,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
石蒜屬在單子葉植物中是頗為特殊的類群,主要表現在:不同種的發葉期存在著顯著差異,一部分種於秋末發葉
乳白石蒜而另一部分種則於初春展葉,物候期相差數月,故區分為秋出葉種和春出葉種兩類,但它們的開花期卻基本一致;該屬植物的營養生長期與生殖生長期是不連續的,即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當夏季氣溫高於,葉片開始枯萎直至落葉,進入秋季,該屬植物又陸續開花。因此呈現出有葉無花,有花無葉的奇特現象,這在顯花植物中是十分罕見的。
石蒜屬植物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是染色體形態和數目變異很大,有二倍體、三倍體、四倍體及非整倍體,存在染色體多樣性。由此可見,石蒜屬植物是細胞遺傳學、發育生物學等研究領域的優良實驗材料。我國雖擁有豐富的石蒜種質資源,但未能對其進行深入而系統研究。目前對石蒜植物各分類群的分類地位及系統關係等問題一直還存在較大的分歧,尤其是屬內種的劃分。儘管對於石蒜植物染色體核型分析作過大量研究,劉琰和徐炳聲根據核型結構將石蒜屬植物劃分為兩大類,一類為具近端著絲點的染色體基數的物種,另一類為具端著絲點和具中間著絲點的物種,但染色體核型進化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石蒜屬是中國一大資源優勢,存在許多天然雜種,給其分類和遺傳關係研究造成了許多困難,用於分類研究的一些特徵難以得到正確評價。一些野生種諸如個種之間的形態特徵非常相似,有的學者認為!他們之間不同的名稱可能是是同物異名,且前者比後者定名早而應作為此種的正式名字而僅在日本南部和中國台灣有分布的!常被鑑定為同地理分布的在染色體數目上有很大差異,是否屬於同一個種?很可能是天然雜種,在形態和核型上非常一致,但個體間的核型及染色體數目變異大,致使兩者易混淆。
石蒜屬形態變異複雜,種間形態相似性很高,染色體倍性變化大,有二倍體、三倍體和異源多倍體,而且染色體核型也有較大的變異,這都給石蒜屬的正確分類增加了難度石蒜屬植物可分為兩大類。其結果與核型研究結果完全一致,各個類群都是以染色體數目相同聚在一起的個體分別聚為兩大類,與聶劉旺等的同工酶分析結果一致。第一類都是由亞端著絲點的棒形這一種形式的染色體所組成,為F組染色體染色體基數為第二類其染色體核型全部由兩型染色體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