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札

八月札

八月札別名:畜葍子、拿子、桴棪子。具有疏肝和胃,活血止痛,軟堅散結,利小便功效。可用於肝胃氣滯,脘腹、脅助脹痛,飲食不消,下痢便泄,疝氣疼痛,腰痛,經閉痛經,癭瘤瘰癧,惡性腫瘤治療。別名:預知子、燕蓄子、畜蓄子、拿子、桴棪子、覆子、木通子、八月瓜、八月炸、野毛蛋、冷飯包、野香蕉、羊開口、玉支子、臘瓜。產地分布:主產於我國江蘇、浙江、安徽、陝西等地。性味、歸經:苦,平。歸肝、胃經。功效:疏肝理氣,散結。採摘方法:8~9月間果實成熟時採摘,曬乾,或用沸水泡透後曬乾。飲片性狀:乾燥的肉質漿果呈卵狀圓柱形,稍彎曲,長3~8厘米,直徑2.5~3.5厘米,頂端鈍圓,基部具果柄痕。表面淺黃棕色至土棕色,皺縮,成熟者皺紋粗大而疏,未熟者皺紋細小而密。果皮厚,革質或微角質。種子多數,包被在絮狀果瓤內,形狀不規則,呈圓形、長圓形或卵圓形,略扁平,外表紅棕色或棕黑色,有光澤,皺紋細密。果肉氣微香,味澀而淡。以肥壯、皮皺者為佳。

基本信息

八月札八月札
藥名:八月札

別名:畜葍子、拿子、桴棪子、覆子、八月楂木通子、壓驚子、八月瓜、預知子、八月炸、八月果、百日瓜、牽藤瓜、冷飯包、拉拉果、野香交、羊開口、臘瓜。

漢語拼音:ba yue zha

英文名:Fruit of Fiverleaf Akebia, Fruit of austral Akenia,Fruit of Threeleaf Akebia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1.Akebia quinata (Thunb.)Decne.
2.Akebia trifoliata (Thunb.)Koidz.[Clematistrifoliata Thunb.]
3.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var.australis(Diels)Rehd.
Trifoliata (Thunb.) Koidz.var. Australis (Diels) Rehd., 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z., Akebia quinata (Thunb.) Decne.

歸經:肝;胃經

簡介

八月札八月札
功效:疏肝和胃,活血止痛,軟堅散結,利小便

考證:出自《飲片新參》

科屬分類:木通科

主治:肝胃氣滯,脘腹、脅助脹痛,飲食不消,下痢便泄,疝氣疼痛,腰痛,經閉痛經,癭瘤瘰癧,惡性腫瘤。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山溝、溪旁等處的喬木灌木林中。

中藥化學成分

果皮含齊繳果酸-3-鼠李糖基阿拉伯糖甙 [oleanolic acid-3-O-a-L-rha(1→2)-a-L-arabinopyranoside],常春藤皂甙元-3-木糖基阿拉伯糖甙〔hederagenin-3-O-β-D-xyl(l→3)-a-L-arabinopyranoside],常春藤皂甙元-3-鼠李糖基阿拉伯糖甙 [hederagenin-3-O-a-L-rha(1→)-a-L-arabinopyranoside],齊墩果酸-3-

八月札八月札
葡萄糖基阿拉伯糖甙[oleanolic acid-3-O-β-D-glu(1→2)-a-L-arabinpyoside],常春藤皂甙元-3-阿伯糖-28-鼠李糖基二葡萄糖忒 [3-O-a-L-ara-hederagenin-28-O-a-L-rha(1→4)-β-D-glu(l→6)-β-D-glucopyranoside],齊墩果酸-3-鼠李糖基阿拉伯糖-28-鼠李糖基二葡萄糖甙[3-O-a-L-rha-L-rha(l→2)a-L-ara-oleanolicacid-28-O-a-L-rha(l→4)-β-D-glu(1→6)-β-D-glucopyranoside]常春藤皂甙元-3-鼠李糖基阿拉伯糖-28-鼠李糖基二葡萄糖甙[3- O-a-L-rha( 1→ 2)-a-L-ara-hederagenin-28-O-a-L-rha( 1→ 4)-β-D-glu(l→6)-β-D-glucopyranoside〕,常春藤皂甙元-3-木糖基鼠李糖基阿拉伯糖甙[hederagnin-3-O-β-D-xyl(1→3)-a-L-rha(1→2)-a- L-arabinopyranoside],阿江欖仁酸(arjunolic acid),20(29)去氫-30-降阿江欖仁酸[20(29)-dehydro-30-norarjunolic acid],降阿江欖仁酸-28-鼠李糖基二葡萄糖式norarjunolic acid-28-O-a-L-rha(1→4)-β-D-glu(l→6)-β-D-glucopyranoside,阿江欖仁酸-28-木糖基鼠李糖基二葡萄糖甙[arjunolic acid-28-O-β-D-xyl(1→3)-a-L-rha(1→4)-β-D-glu(l→6)β-D-hlucopyranoside]。種子含皂甙(saponino) AQ-A、 AQ-B、 AQ-C、 AQ-D、 AQ-E、 AQ-F、 AQ-G;還含脂肪油,其中主含油酸甘油酯,亞麻酸甘油酯及軟脂酸甘油酯。

來源

為本通科植物木通、三葉木通、白本通的果實

植物形態

①木通
落葉或半常綠纏繞藤本,高達3米以上。枝灰色,有條紋,皮孔突起。掌狀複葉,通常3~5葉簇生於枝端,或互生;葉柄細長;小葉5枚,革質,橢圓形,長3~6厘米,寬1.5~2.6厘米,先端圓而微凹,並具一細短尖,基部寬楔形或圓形,全緣,下面稍呈粉白色。花雌雄同株,總狀花序腋生,長約10厘米;花紫色;雌花1~2朵生於花序
八月札八月札
下部,苞片線狀披針形,花被3,寬橢圓形,鈍頭,退化雄蕊6,雌蕊6,圓筒狀,子房1室,柱頭頭狀;雄花密生於花序上部,較小,具小苞片,花被3,雄蕊6,花絲扁,花葯2室,退化雌蕊3或4.菁莢狀漿果,長筒形,兩端圓,長達8厘米,寬達3厘米,成熱時紫色,沿腹縫線開裂。種子黑色,甚多,卵狀長方形,稍扁,有光澤。花期4~6月。果熱期8月。
生長於山林間。分布河南山東安徽江蘇廣東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陝西等地。
②三葉木通
落葉本質藤本,、枝都無毛。三出複葉,小葉卵圓形、寬卵圓形或長卵形,長寬變化很大,先端鈍圃、微凹或具短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有時微呈心形,邊緣淺裂或呈波狀,側脈通常5~6對;葉柄細瘦,長6~8厘米。花序總狀,腋生,長約8厘米;花單性;雄花生於上部,雄蕊6;雌花花被片紫紅色,具6個退化雄蕊,心皮分離,3~12。果實肉質,長卵形,成熟後沿腹縫線開裂;種子多數,卵形,黑色
生於山坡、灌叢或溝緣。分布河北、山西、山東、河南陝西、甘肅、浙江、安徽、湖北等地。
③白木通
本變種形態與三葉木通相近,但小葉全緣,質地較厚。參見"木通"條。
以上三種植物的根(木通根)、木質莖(木通)、種子(預知子)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採集

8~9月間果實成熟時採摘,曬乾,或用沸水泡透後曬乾。

藥材

八月札八月札
乾燥的肉質漿果呈卵狀圓柱形,稍彎曲,長3~8厘米,直徑2.5~3.5厘米,頂端鈍圓,基部具果柄痕。表面淺黃棕色至土棕色,皺縮,成熟者皺紋粗大而疏,未熟者皺紋細小而密。果皮厚,革質或微角質。種子多數,包被在絮狀果瓤內,形狀不規則,呈圓形、長圓形或卵圓形,略扁平,外表紅棕色或棕黑色,有光澤,產江蘇、浙江、安徽、陝西等地。
西藏地區使用的八月札,為同科植物五風藤的果實;四川地區除用白木通的果實外,還使用狹葉八月瓜的果實。

生藥材鑑定

1.崔禹錫《食經》:食之去淡(痰)水,止赤白下利。2.孟詵:厚腸胃,令人能食,下三焦,除惡氣,和子食之更好。通十二經脈。3.《本草拾遺》:利大小便,宣通,去煩熱,食之令人心寬,止渴,下氣。4.《食性本草》:主胃口熱閉,反胃不下食,除三焦客熱。5.《本草匯言》:以蜜水煮食之,治噤口熱痢。6.《南京民間草藥》:治腰痛。7.《四川中藥志》:疏肝,納腎氣。治膀胱疝氣,吐血。8.《藥材學》:利氣,活血,殺蟲、解毒,止痛。用於肝胃氣痛,脅痛,月經痛等症。9.《陝西中草藥》:疏肝益腎,健。治消化不良,腹痛瀉痢疝氣,子宮下墜。

各家論述

性狀鑑別(1)木通 果實腎形或長橢圓形,稍彎曲,長3-9cm,直徑1.5-3.5cm;表面土棕色,有不規則縱皺網紋,先端鈍圓,基部有果梗痕;質堅實而重,果瓤白色,粉性;種子多數,略呈三角形,紫紅色,表面略平坦。氣微香,味苦。

八月札八月札
(2)三葉木通果實長橢圓形或略呈腎形,長3-8cm,直徑2-3cm;表面淺灰棕色或黃棕色,有不規則縱向網狀皺紋,未熟者皺紋細密,先端鈍圓,有時可見圓形柱頭殘基,基部具圓形稍內凹的果柄痕;果皮革質,較厚。斷面淡灰黃色,內有多數種子,包理在灰白色果瓤內;果肉氣微香,味微澀。種子扁長卵形或不規則三角形,略扁平,寬約5mm,厚約2mm;表面紅棕色或深紅棕色,有光澤,密布細網紋,先端稍尖,基部鈍圓,種臍略偏向一邊,其旁可見白色種阜;種皮薄,油質;胚細小,長約1mm,位於靠近基部一端;氣微弱,味苦,有油膩感。
(3)白木通果實卵形或橢圓形,長約8cm,直徑3-3.5cm;表面微顯褐色,光滑或具粗縱皺網紋,多細小龜裂。商品有時切成縱片,果皮略光滑,微向內凹,果瓤土灰色,木質;種子長三角狀,紫紅色,表面有緻密細縱紋。以完整、肥壯、質重、土黃色、皮皺、大小均勻不開裂者為佳。
顯微鑑別三葉木通果實橫切:外果皮表皮細胞1列,偶見氣孔;下有切向延長的黃棕色下皮細胞3-5列,壁稍增厚。中果皮外方為大小不等的石細胞及纖維,成群排成環層,石細胞較小,胞腔內常有草酸鈣方晶;向內薄壁組織間亦有石細胞群,並有少數維管束散在。內果皮為1列扁平細胞。種皮表皮細胞棕黃色,壁厚,外有較厚角質層;其下為數列切向延長的黃棕色橢圓形厚壁細胞和數列薄壁細胞胚乳細胞含油滴及糊粉粒。子葉細胞含油滴。
粉末特徵:黃棕色。①石細胞多角形、類圓形或圓形,直徑30-106μm,胸腔內常含草酸鈣棱晶,長6-13μm,寬約8μm。②纖維壁厚.腔窄細,常與石細胞相伴。③澱粉粒眾多,單粒類球形,直徑6-14μm,臍點點狀。④種皮細胞棕黃色,短纖維狀,紋孔明顯細密。⑤胚乳細胞多角形,內含糊粉粒。

炮製

洗淨,稍浸,悶潤至透,切片曬乾,或洗淨曬乾,用時搗碎。

性味

甘,寒。
①孟詵:"平。"
②《食性本草》:"寒,無毒。"
③《四川中藥志》:"性溫平,味苦澀辛,無毒。"

功用主治

舒肝理氣,活血止痛,除煩利尿。治肝胃氣痛,胃熱食呆,煩渴,亦白痢疾,腰痛,脅痛,疝氣,窟經,子宮下墜。
①崔禹錫《食經》:"食之去淡(痰)水,止赤白下利。"
②孟詵:"厚腸胃,令人能食,下三焦,除惡氣,和子食之更好。""通十二經脈。"
③《本草拾遺》:"利大小便,宣通,去煩熱,食之令人心寬,止渴,下氣。"
④《食性本草》:"主胃口熱閉,反胃不下食,除三焦客熱。"
⑤《本草匯言》:"以蜜水煮食之,治噤口熱痢。"
⑥《南京民間草藥》:"治腰痛。"
⑦《四川中藥志》:"疏,納氣。治膀胱疝氣,吐血。"
⑧《藥材學》:"利氣,活血,殺蟲解毒,止痛。用於肝胃氣痛,脅痛,月經痛等症。"
⑨《陝西中草藥》:"疏肝益腎,健脾和胃。治消化不良,腹痛,瀉痢,疝氣,子宮下墜。"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或浸酒。

選方

①治淋巴結核:八月札、金櫻子、海金砂根各四兩,天葵子八兩。煎湯分三天服。(蘇醫《中草藥手冊》)
②治胃腸脹悶:三葉木通根或果一兩,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臨床套用

治療輸尿管結石
取臘瓜、屎珠子各2兩,加水6碗,煎成2碗,去渣,加糖,分2次服。治療30例,治癒(結石排出、症狀消失、X線攝片結石陰影消失)19例,進步(結石位置明顯下降)2例,無效(結石位置無改變)9例,總有效率70%、排石率63.3%。為了加速輸尿管結石的排出,可定期綜合採用新針(三陰交陰陵泉腎俞),內服654-2(山莨菪)、雙氫克尿塞及大量飲水,加強活動等措施,以促使結石排出。治療20例,治癒(標準同前)10例,進步5例,無效5例。有效率為75%,排石率50%。若輸尿管結石並發尿路感染輸尿管黏膜水腫者,除上述綜合措施外,可在臘瓜、尿珠子方內加入蛇莓、槓板歸各5錢。治療15例,治癒12例,無效3例,排石率為80%。
在輸尿管結石絞痛發作時,表明結石的位置有移動,此時採用綜合措施,可加速排石;這些綜合措施有時須反覆多次採用,才能發揮作用。對並發高血壓的患者,在服臘瓜、尿辣子煎劑同時,可同時服用降壓藥物,待血壓恢復正常後,再定期採用綜合措施。一般結石直徑在1厘米以下者,排石的可能性較大。

中草藥大盤點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中國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讓閭
阿育魏實 埃蕾
矮腳龍膽 矮腳羅傘 矮
凹朴皮 八哥
白飯樹葉
阿膠 阿里紅
白萆粟
讓閭子
白花菜子
白花菜根
白蘇梗
白松塔
白朮-白及
矮人陀
白薯莨
白鶴藤根
白鶴藤
白荷花露
白石榴花
白石榴根
白升麻
巴豆油
白山苔
白沙糖
白沙蟲藥
白三七根
白屈菜根
白果葉
白槍桿
白果樹皮
白千層葉
白果根
白皮
白牛膝
白牛膽
巴豆葉
白飯樹根
白飯豆
巴豆樹根
白茅針
白鵝膏
白豆蔻殼
芭蕉子
白毛藤根
白毛藤
芭蕉油
白地紫菀
白螺螄殼
白刺花葉
白龍頭
白刺花
白蘞子
芭蕉葉
白欖根
白側耳
白蠟樹葉
白蠟樹皮
白蠟花
白克馬葉
白草莓
白菊花根
白金古欖
白補藥
巴豆殼
白接骨
白背葉根
矮腳楓葉
白背楊
白背三七莖葉
白雞屎藤
艾納香根
白花映山紅
白花夏枯草
白花射干
白花蛇頭
巴茅果
白花蛇目睛
白花龍膽
白花灰毛槐樹
白花果
白花丹
庵摩勒
霸王根
拔毒散
白馬陰莖
白馬骨根
八角香
白粱米
巴山虎
白綠葉
白郎花
艾實
白苣
八角楓葉
八角楓花
阿利藤
矮楊梅
白梅
白茅花
白背葉
白毛夏枯草
白樺皮
艾片
白丁香
芭蕉花
白千層
白降丹
白木
白扁豆
霸王七
白蘭花
霸王鞭
白礬
安息香
白僵蠶
白及
白菖
白木耳
白蘇子
白蘇葉
八仙花
白首烏
白石脂
白石英
八仙草
白屈菜
八目鰻
白梅花
艾納香
白芥子
白芥
八角茴香
矮腳苦蒿
白花菜
白蒿
白附子
阿爾泰紫菀
菝葜葉
菝葜
芭蕉根
桉葉
阿魏
巴旦杏仁
八月札
白朮
白芍
白前
白茅根
白膠香
白花蛇舌草
白豆蔻
巴戟天
巴豆
八角蓮
八角楓根
鵪鶉
艾葉
矮地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