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草藥名】 艾實(ai shi)【英文名】 Fruit of Argy Wormwood
【拉丁文名】Fructum Artemisiae Argyi
【異名】艾子(《食療本草》)。
【來源】為菊科植物艾的果實。
植物形態詳艾葉條。
【採集】9~10月,果實成熟後採收。
【性味】
①《日華子本草):暖,無毒。
②《綱目》:苦辛,熱,無毒。
【用法與用量】內服:研末為丸,0.5~1.5錢。
【選方】治一切冷氣:艾實與乾薑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孟詵方》)
【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艾的果實。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採收和儲藏:9-10月,果實成熟後採收。
【功效】溫腎壯陽。
【主治】腎虛腰酸;陽虛內寒。
【科屬分類】菊科
【各家論述】
1.《藥性論》:主明目。
2.《日華子本草》:壯陽,助水藏、(利水)腰、膝及暖子宮。
動植物形態
櫟葉亞菊 半灌木,高60-150cm。老枝灰黑色,上部花序分枝、花梗均生白色狀絹毛。葉互生;葉有短柄,柄基部無葉耳;中部葉長橢圓形、披針形、倒卵狀長圓形,稀為寬線形,長5-8cm,寬2-4cm,邊緣有粗齒或缺刻狀淺裂或深裂,裂片3-4對,中上部葉不裂,線狀披針形或線形,長達10cm,上部葉漸小,葉質堅硬,上面綠色,無毛,下面白色,密被絹毛。頭狀花序多數,在枝頂呈傘房花序,花枝及花梗粗壯;總苞鐘形,總苞片4層,外層卵狀披針形,中內層長橢圓形至披針形,外層稀生絹毛,邊緣膜質;雌花11個,邊生,花冠細管狀,4齒裂,一齒較大;兩性花管狀,長3mm,全部花冠黃色,外面有腺點。瘦果長1.5mm。花、果期8-10月。其他信息
考證:出自《藥性論》。科屬分類:菊科
功效分類:補益藥
性味:味苦;辛;性溫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艾的果實。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1.5-4.5g。或為丸。
出處:《中華本草》
拉丁文名:Fructum Artemisiae Argyi
主治:腎虛腰酸;陽虛內寒
各家論述:1.《藥性論》:主明目。
2.《日華子本草》:壯陽,助水藏、(利水)腰、膝及暖子宮。
採收和儲藏:9-10月,果實成熟後採收。 來源:為菊科植物艾的果實。植物形態詳"艾葉"條。
性味:①《日華子本草):"暖,無毒。"
②《綱目》:"苦辛,熱,無毒。"
功用主治①《藥性論》:"主明目。"
②《日華子本草》:"壯陽,助水藏、(利)腰、膝及暖子宮。"
用法與用量內服:研末為丸,0.5~1.5錢。
選方:治一切冷氣,艾實與乾薑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孟詵方》)
中草藥大盤點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中國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