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根

白茅根

白茅根為禾本科植物多年生草本白茅(學名:Imperata cylindrica)的根莖。春秋二季採挖。曬乾。除去鬚根及膜質葉鞘,切段生用或炒炭用。別名:茅根、地管、茹根、藍根。主治: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用於吐血,尿血,熱淋,水腫,黃疸,小便不利,熱病煩渴,胃熱嘔噦,咳嗽。內服,煎湯10-15g(鮮者加倍),搗汁或研末。體虛者用量宜適當。貯藏:置乾燥通風處。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白茅-植物原生態白茅-植物原生態
白茅(學名:Imperatacylindrica)多年生草本。根莖密生鱗片。稈叢生,直立,高30~90厘米,具2~3節,節上有長4~10毫米的柔毛。葉多叢集基部;葉鞘無毛,或上部及邊緣和鞘口具纖毛,老時基部或破碎呈纖維狀;葉舌乾膜質,鈍頭,長約1毫米;葉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漸狹,根生葉長,幾與植株相等,莖生葉較短。
圓錐花序柱狀,長5~20厘米,寬1.5~3厘米,分枝短縮密集;小穗披針形或長圓形,長3~4毫米,基部密生長10~15毫米之絲狀柔毛,具長短不等的小穗柄;兩穎相等或第一穎稍短,除背面下部略呈草質外,余均膜質,邊緣具纖毛,背面疏生絲狀柔毛,第一穎較狹,具3~4脈,第二穎較寬,具4~6脈;第一外稃卵狀長圓形,長約1.5毫米,先端鈍,內稃缺如;第二外稃披針形,長1.2毫米,先端尖,兩側略呈細齒狀;內稃長約1.2毫米,寬約1.5毫米,先端截平,具尖鈍劃、不同的數齒;雄蕊2,花葯黃色,長約3毫米;柱頭2枚,深紫色。穎果。花期夏、秋季。

別名

茅根、蘭根茹根(《神農本草經》),地菅地筋(《名醫別錄》),白花茅根(《日華子本草》),地節根(《青海藥材》),茅草根(《江蘇植藥志》),甜草根(《河北藥材》),絲毛草根(《中藥志》)。

來源

白茅根,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原名茅根。為禾本科植物白茅lmperatacylindrica(L.)Beauv.var.major(Nees)C.K.Hubb的根莖。全國各地均有產,但以華北地區較多。
1.《本草經集注》。
2.《本草圖經》:茅根,今處處有之。春生芽,布地如針,俗間謂之茅針,亦可啖,甚益小兒。夏生白花,茸茸然,至秋而枯,其根至潔白,亦甚甘美,六月采根用。
3.《綱目》:茅有數種,夏花者為茅,秋花者為菅,二物功用相近,而名謂不同,《詩》雲,白華菅兮,白茅束兮是也。《別錄》不分茅、菅乃二種,謂茅根一名地菅,一名地筋,而有名未用,又出地筋,一名菅根。蓋二物之根狀皆如筋。

地理分布

分布於非洲北部、土耳其、伊拉克、伊朗、中亞、高加索及地中海區域。模式標本采自法國南部。產於中國河南、遼寧、河北、山西、山東、陝西、新疆、四川等地區;生於低山帶平原河岸草地、沙質草甸、荒漠與海濱。

形態

白茅-畫圖白茅-畫圖
白茅(《本草經集注》),又名:白茅菅(陶弘景),絲茅(《綱目》),萬根草(《鐵嶺縣誌》),茅草。多年生草本。根莖密生鱗片。稈叢生,直立,高30~90厘米,具2~3節,節上有長4~10毫米的柔毛。葉多叢集基部;葉鞘無毛,或上部及邊緣和鞘口具纖毛,老時基部或破碎呈纖維狀;葉舌乾膜質,鈍頭,長約1毫米;葉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漸狹,根生葉長,幾與植株相等,莖生葉較短。
圓錐花序柱狀,長5~20厘米,寬1.5~3厘米,分枝短縮密集;小穗披針形或長圓形,長3~4毫米,基部密生長10~15毫米之絲狀柔毛,具長短不等的小穗柄;兩穎相等或第一穎稍短,除背面下部略呈草質外,余均膜質,邊緣具纖毛,背面疏生絲狀柔毛,第一穎較狹,具3~4脈,第二穎較寬,具4~6脈;第一外稃卵狀長圓形,長約1.5毫米,先端鈍,內稃缺如;第二外稃披針形,長1.2毫米,先端尖,兩側略呈細齒狀;內稃長約1.2毫米,寬約1.5毫米,先端截平,具尖鈍劃、不同的數齒;雄蕊2,花葯黃色,長約3毫米;柱頭2枚,深紫色。穎果。花期夏、秋季。

功效

涼血,止血,清熱,利尿。治熱病煩渴,吐血,衄血,肺熱喘急,胃熱噦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腫,黃疸。
①《本經》:“主勞傷虛羸,補中益氣,除瘀血、血閉寒熱,利小便。”
②《別錄》:“下五淋,除客熱在腸胃,止渴,堅筋,婦人崩中。”
③《日華子本草》:“主婦人月經不勻,通血脈淋瀝。”
④《滇南本草》:“止吐血,衄血,治血淋,利小便,止婦人崩漏下血。”
⑤《綱目》:“止吐衄諸血,傷寒噦逆,肺熱喘急,水腫,黃疸,解酒毒。”
⑥《本經逢原》:“治胃反上氣,五淋疼熱及痘瘡乾紫不起。”
⑦《動植物民間藥》:“治腳氣。”
8、《本草經疏》:勞傷虛贏,必內熱,茅根甘能補脾,甘則雖寒而不犯胃。甘寒能除內熱,故主勞傷虛贏。益脾所以補中,除熱所以益氣,甘能益血,血熱則瘀,瘀則閉,閉則寒熱作矣,寒涼血,甘益血,熱去則血和,和則瘀消而閉通,通則寒熱自止也。小便不利,由於內熱也,熱解則便自利。淋者,血分虛熱所致也,涼血益血,則淋自愈,而腸胃之客熱自解,津液生而渴亦止矣。肝藏血而主筋,補血涼肝,則筋堅矣。血熱則崩,涼血和血,則崩自愈矣。血熱則妄行,溢出上竅為吐、為咯、為鼻衄、齒衄,涼血和血,則諸證自除。益脾補中,利小便,故亦治水腫黃疸,而兼理傷寒噦逆也。
9、《本草求原》:白茅根,和上下之陽,清脾胃伏熱,生肺津以涼血,為熱血妄行上下諸失血之要藥。
10、《醫學衷中參西錄》:白茅根必用鮮者,其效方著。春前秋後剖用之味甘,至生苗盛茂時,味即不甘,用之亦有效驗,遠勝乾者。
11、《本草正義》:白茅根,寒涼而味甚甘,能清血分之熱,而不傷乾燥,又不粘膩,故涼血而不慮其積瘀,以主吐衄嘔血。泄降火逆,其效甚捷,故又主胃火噦逆嘔吐,肺熱氣逆喘滿。且甘寒而多脂液,雖降逆而異於苦燥,則又止渴生津,而清滌肺胃腸間之伏熱,能療消谷燥渴。又能通淋閉而治溲血下血,並主婦女血熱妄行,崩中淋帶。又通利小水,泄熱結之水腫,導瘀熱之黃疸,皆甘寒通泄之實效。然其甘寒之力,清泄肺胃,尤有專長,凡齒痛齦腫,牙疳口舌諸瘡,及肺熱郁窒之咽痛腐爛諸證,用以佐使,功效最著,而無流弊。

利尿作用

白茅根煎劑和水浸劑灌服,對正常家兔有利尿作用,給藥5-10天,利尿作用最為明顯,20天左右即不明顯。但所用劑量特別是動物進水量均不清楚,又無對照組,尚需進一步研究。也有人認為白茅根的利尿作用與其所含的豐富鉀鹽有關。

止血作用

白茅根粉能明顯縮短兔血漿的復鈣時間。但白茅根含鈣較多,可能幹擾實驗結果。白茅根粉撒於犬或兔的股動脈出血處,壓迫1-2分鐘,有止血作用。臨床用白茅根治療鼻衄。

治療急性腎炎

白茅根全貌 葉 根白茅根全貌 葉 根
有較好效果,可以縮短病程。據數十例的觀察,服藥後通常在1~5天內小便即顯著增多,每日可達1500~3000毫升左右。隨之水腫即漸消失,高血壓及尿檢變化亦漸好轉而趨正常。據部分病例統計,水腫消失時間平均約4~5天或1周左右;血壓恢復正常時間在5~20天,平均7~9天;尿檢變化平均消失時間,自11天至26.4天不等。用於慢性腎炎亦有利尿消腫及一定的降壓作用。但對肝臟病引起的腹水及心力衰竭所致的水腫,則無利尿消腫作用或作用不顯著。因此有人推測,白茅根的作用主要在於緩解腎小球血管痙攣,從而使腎血流量及腎濾過率增加而產生利尿效果;同時腎缺血改善,腎素產生減少,使血壓恢復正常。故對急性腎炎療效良好,慢性腎炎療效較差,而對肝病性及心病性的水腫幾不奏效。服藥期間除個別有輕微頭暈或噁心外,未見不良反應。
用法:一般以白茅根(乾品)半斤,洗淨切碎,水煎,每日2~3次分服。連服1~2周或至痊癒。亦有配合大薊、小薊、生地或麻黃組成複方治療。服藥同時,須注意臥床休息,限制水、鹽的攝入,保暖。必要時可適當加用其它藥物控制併發症及感染病灶等。

治療肝炎

用白茅根(乾品)2兩,水煎,每日兩次分服。治療28例,結果臨床治癒(45天內主要症狀、體徵消失,肝功能恢復正常)21例,好轉(臨床症狀好轉,45天內各項肝功能的數值下降超過半數,或45天后完全恢復正常)7例。治療後,主要症狀大多在10天內消失,肝脾腫大在20天左右消失;谷丙轉氨酶經45天后有80%的患者降至正常,黃疸指數平均20.15天全轉正常。未見副作用。

抗菌作用

白茅根煎劑在試管內對福氏及宋內氏痢疾桿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但對志賀氏及舒氏痢疾桿菌卻無作用。
對心肌86Rb攝取量的影響
白茅根水醇綜合提取物胙腔注射可使小鼠心肌對86Rb的攝取量增加。

藥毒理學

家兔灌服煎劑25g/kg,36小時後活動受抑制,運動遲緩,呼吸增快,但很快恢復。靜脈注射10-15g/kg,則出現呼吸增快,運動受抑制。1小時後逐漸恢復,劑量增加至25g/kg,6小時後死亡。

其他作用

白茅根所含的薏苡素對骨骼肌的收縮及代謝有抑制作用。此外還有鎮靜、解熱鎮痛、熱病煩渴、胃熱嘔逆、肺熱喘咳、水腫黃疸等作用。
白茅根曾用於治療高血壓病,配合仙鶴草治療上消化道出血,均有一定效果。
茅根飲子(《外台秘要》)治胞絡中虛熱,時小便如血色:茅根32克,茯苓10克,人參、乾地黃各6克。水煎,分2次服。方中茅根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為君藥。
如神湯(《太平聖惠方》)治喘:茅根1握(生用鏇采),桑白皮等分。水2盞,煎至一盞,去渣,食後,溫服。方中茅根,清熱解毒,為臣藥。
茅蘆根煎(《藥物與方劑》)治熱病嘔吐,胃腸出血,尿血或水腫尿少:茅根、蘆根等分。水煎服。方中茅根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為君藥。

化學鑑定

化學成分

根莖含蘆竹素(arundoin),印白茅素(cylindrin),薏苡素(coixol),羊齒烯醇(fernenol),西米杜鵑醇(simiarenol),異山柑子萜醇(isoarborinol),白頭翁素(anemonin);還含甾醇類: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菜油甾醇(camposterol),糖類,多量蔗糖(sucros),葡萄糖(glucose)及少量果糖(fructose),木糖(sylose);簡單酸類:枸櫞酸(citticacid)草酸(oxalicacid)及蘋果酸(malicacid)。

理化鑑別

1.取該品粗粉5g,加苯30ml,加熱回流1h,濾過。取濾液1ml蒸乾,殘渣加醋酐1ml溶解,再加濃硫酸1-2滴,顯紅色,漸變成紫色、藍紫,最後呈污綠色。
(2)取該品粗粉1g,加水10ml煮沸5-10min,濾過。濾液濃縮成1ml,加新制的斐林試液1ml,置水浴中加熱,發生棕紅色沉澱。

性味歸經

性味

甘、寒。
①《本經》:味甘,寒。
②《別錄》:無毒。
③《本草正》:甘,涼
④《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寒,無毒。

歸經

入肺、胃、小腸經。
①《滇南本草》:入胃、小腸二經。
②《本草經疏》:入手少陰,足太陰、陽明。
③《得配本草》:入手少陰、太陰,兼入足太陰、陽明經。
④《本草求真》:入胃、肝。

各家論述

本草圖經

茅根,今處處有之。春生芽,布地如針,俗間謂之茅針,亦可啖,甚益小兒。夏生白花,茸茸然,至秋而枯,其根至潔白,亦甚甘美,六月采根用。

綱目

茅有數種,夏花者為茅,秋花者為菅,二物功用相近,而名謂不同,《詩》雲,白華菅兮,白茅束兮是也。《別錄》不分茅、菅乃二種,謂茅根一名地菅,一名地筋,而有名未用,又出地筋,一名菅根。蓋二物之根狀皆如筋,可通名地筋,不可併名菅也。茅有白茅、菅茅、黃茅、香茅、芭茅數種,葉皆相似。白茅短小,三、四月開白花成穗,結細實,其根甚長,白軟如筋,而有節,味甘,俗呼絲茅,《本經》所用茅根是也。其根乾之,夜視有光。菅茅只生山上,似白茅而長,入秋抽莖開花成穗,如荻花,結實尖黑,長分許,粘衣刺人,其根短硬如細竹根,無節而微甘,亦可入藥,功不及白茅,《爾雅》所謂白華野菅是也。黃茅似菅茅,而莖上開葉,莖下有白粉,根頭有黃毛,根亦短而細硬,無節,秋深開花穗如菅,可為索綯,古名黃菅,《別錄》所用菅根是也。香茅一名菁茅,一名璚茅,生湖南及江淮間,葉有三脊,其氣香芬,可以包藉及縮酒。芭茅叢生,葉如大蒲,長六、七尺,有二種,即芒也。
白茅根,甘能除伏熱,利小便,故能止諸血、噦逆、喘急、消渴,治黃疸水腫,乃良物也。世人因微而忽之,惟事苦寒之劑,致傷沖和之氣,烏足知此哉?止吐衄諸血,傷寒噦逆,肺熱喘急,水腫,黃疸,解酒毒。

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白茅,解白薯莨、南椰等中毒,用根煎水飲,亦為清涼利尿劑。

本經

主勞傷虛贏,補中益氣,除瘀血、血閉寒熱,利小便。

別錄

下五淋,除客熱在腸胃,止渴,堅筋,婦人崩中。

日華子本草

主婦人月經不勻,通血脈淋瀝。

滇南本草

止吐血,衄血,治血淋,利小便,止婦人崩漏下血。

本經逢原

白茅根,《本經》主治勞傷虛贏者,以甘寒能滋虛熱,而無傷犯胃氣之虞也。言補中益氣,胃熱去而中氣復,是指客邪入傷中州,漸成虛贏而言,非勞傷本病所宜。治胃反上氣,五淋疼熱及痘瘡乾紫不起。

動植物民間藥

治腳氣。

本草經疏

勞傷虛羸,必內熱,茅根甘能補脾,甘則雖寒而不犯胃。甘寒能除內熱,故主勞傷虛羸。益脾所以補中,除熱所以益氣,甘能益血,血熱則瘀,瘀則閉,閉則寒熱作矣,寒涼血,甘益血,熱去則血和,和則瘀消而閉通,通則寒熱自止也。小便不利,由於內熱也,熱解則便自利。淋者,血分虛熱所致也,涼血益血,則淋自愈,而腸胃之客熱自解,津液生而渴亦止矣。肝藏血而主筋,補血涼肝,則筋堅矣。血熱則崩,涼血和血,則崩自愈矣。血熱則妄行,溢出上竅為吐、為咯、為鼻衄、齒衄,涼血和血,則諸證自除。益脾補中,利小便,故亦治水腫黃疸,而兼理傷寒噦逆也。

本草求原

白茅根,和上下之陽,清脾胃伏熱,生肺津以涼血,為熱血妄行上下諸失血之要藥。
醫學衷中參西錄
白茅根必用鮮者,其效方著。春前秋後剖用之味甘,至生苗盛茂時,味即不甘,用之亦有效驗,遠勝乾者。

本草正義

白茅根,寒涼而味甚甘,能清血分之熱,而不傷乾燥,又不粘膩,故涼血而不慮其積瘀,以主吐衄嘔血。泄降火逆,其效甚捷,故又主胃火噦逆嘔吐,肺熱氣逆喘滿。且甘寒而多汁液,雖降逆而異於苦燥,則又止渴生津,而清滌肺胃腸間之伏熱,能療消谷燥渴。又能通淋閉而治溲血下血,並主婦女血熱妄行,崩中淋帶。又通利小水,泄熱結之水腫,導瘀熱之黃疸,皆甘寒通泄之實效。然其甘寒之力,清泄肺胃,尤有專長,凡齒痛齦腫,牙疳口舌諸瘡,及肺熱郁窒之咽痛腐爛諸證,用以佐使,功效最著,而無流弊。

用藥禁忌

1.脾胃虛寒,溲多不渴者忌服。
2.《本草經疏》:因寒發噦,中寒嘔吐,濕痰停飲發熱,並不得服。
3.《本草從新》:吐血因於虛寒者,非所宜也。

植物栽培

春、秋季採挖,除去地上部分和鱗片狀的葉鞘,洗淨,鮮用或扎把曬乾。
生物學特性喜溫暖濕潤氣候,喜陽耐旱,宜選一般坡地或平地栽培。
栽培技術用根莖繁殖。春季,挖取白茅地下根莖,按行株距30cm×30cm栽種。

炮製方法

1.乾茅根:揀淨雜質,洗淨,微潤,切段,曬乾,簸淨碎屑。
2.茅根炭:取茅根段,置鍋內用武火炒至黑色,噴灑清水,取出,曬乾。
3.取原藥,揀除雜質,洗淨,切斷,曬乾。

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白茅根-中藥材白茅根-中藥材
根莖長圓柱形,有時分枝,長短不一,長30~60cm,直徑2-4m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有光澤,具縱皺紋,環節明顯,節上殘留灰棕色鱗葉及細根,節間長1-3cm。體輕,質韌,折斷面纖維性,黃白色,多具放射狀裂隙,有時中心可見一小孔。氣微,味微甜。以條粗、色白、味甜者為佳。顯微鑑別根莖橫切面:表皮為1列類方形小細胞,有的含矽質塊。皮層較寬,最外為1-4列纖維,壁厚,木化;葉跡維管不10餘個,環列,有限外韌型,具束鞘纖維,其旁常有裂隙;內皮層細胞內壁增厚,有的有矽質塊。中柱內散有多數維管束,有限外韌型,近中柱鞘的維管束小而密,由纖維相連成環。中央常成空洞。

粉末特徵

黃白色
①表皮細胞平行排列,每縱行列多為1個長細胞與2個短細胞(1個木栓細胞及1個矽細胞)相間排列,偶見1個短細胞介於2個長細胞之間。
②內皮層細胞長方形,一側壁甚薄,另一側壁增厚,層紋及孔溝明顯,壁上有矽質塊。
③中柱鞘厚壁細胞類長方形;根莖莖節處中柱鞘細胞呈石細胞狀。
白茅根茶
④下皮纖維常具橫隔,此外,有木纖維。

現代研究

主要成分

白茅根白茅根
含多量蔗糖、葡萄糖、少量果糖、木糖及檸檬酸、草酸、蘋果酸等: 尚含澱粉、從白茅的根莖中分離出蘆竹素(Arundoin)、白茅素(Cy-lindrin)、羊齒醇(Fernenol)、似砂醇(Simiarenol)、白頭翁素(Anemonin)等。

藥理作用

1、利尿作用 白茅根水浸劑給正常家兔口服有利尿作用,再服藥5~10天時最明顯.其利尿作用可能與白茅根中所含豐富鉀鹽有關。
2、抗菌作用 煎劑在試管內對福氏、宋內痢疾桿菌有明顯的抑菌作用,但對志賀痢疾桿菌則無作用。
3、止血作用 研究表明:白茅根可加速凝血過程的第二階段,即促進凝血酶原的形成,因而有止血作用.有人認為,白茅根的止血作用在於能縮短出血及凝血時間。
4、其他作用 白茅根水浸液有降低血管通透性的作用。

治療附方

特殊功效

具有涼血止血,清熱利尿功效。
1.刀傷出血:白茅花適量,乾敷傷口。輕輕加壓後包紮即可。
2.跌打內傷出血:白茅根60克,馬蘭根30克,白糖15克。將前2味藥水煎,加白糖調服。
3.肺結核咳血:鮮白茅根60克,藕節炭15克,梔子炭15克,仙鶴根15克,側柏葉炭20克。
水煎服
4.鼻衄:白茅花15克,豬鼻1個。將豬鼻切碎,與白茅花同燉1小時,飯後服。每日服1次,連服3~5次。
5.肺熱咯血:鮮白茅根90克,仙鶴草15克。水煎服。
6.血尿:鮮血茅根60克,小薊30克,車前草30克。水煎服。
7.經行吐衄,血色深紅,口乾心煩:
①白茅花適量,鮮藕適量。將白茅花烘乾研細末,瓶貯備用。每次15克,藕汁1杯調服。
②白茅根100克,搗汁與藕汁1杯調服
8.乳糜尿:鮮白茅根250克,薺菜30克,馬鞭草20克。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3~5劑。
9.急性腎炎:鮮白茅根40克,一枝黃花30克,葫蘆殼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水煎服,每日1劑。
10.小便熱淋:鮮白茅根90克,車前草30克。水煎服。
11.肝硬化腹水:鮮白茅根300克。水煎,分2次服,每天1劑。
12.病毒性肝炎:白茅根6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天1劑。
13.腎小球腎炎:白茅根乾品250克。加水800毫升,煎至300毫升,分早晚2次服。
14.麻疹疹透後身身熱不退:鮮白茅根50克。水煎代茶飲。
白茅根-栽培白茅根保濕精華水
15.反胃,酒醉嘔吐,暑日口渴少津:鮮白茅根80克,鮮蘆根60克。共切碎,加水煎成500毫升,頓服。每日1劑,連服3~5天。
16.高熱後,口渴多飲:鮮白茅根100克,葛根30克。水煎當茶飲。
17.黃汗:鮮白茅根200克,豬瘦肉200克。將白茅根切細,與豬肉共燉爛,分次食肉喝湯。
18.曼陀羅中毒:鮮白茅根50克,甘蔗500克,椰子1個。將白茅根、甘蔗搗爛、榨取自然汁,加入椰子水煎服。
19.產後風濕痛:老白茅草葉、石菖蒲、陳艾各適量。水煎外洗患部。
20.熱喘:鮮白茅根、桑白皮各30克。水煎,分2次服。

食用宜忌

【別名】茅草跟、甜草根、寒草根、地節根。
【性味】性寒,味甘。
【歸經】歸肺、胃、小腸經。
【功效】清熱,利尿,涼血,止血。
宜:急性腎炎,急性腎盂炎,膀胱炎,尿道炎等泌尿系感染者宜食;咯血,鼻出血,小便出血者宜食;高血壓病人宜食;急性發熱性病人煩熱口渴者宜食;急性傳染性黃疸肝炎者宜食;小兒麻疹者宜食。
忌:茅根性寒,故脾胃虛寒、腹瀉便溏者忌食。
護膚品領域出色套用
白茅根:從白茅根的藥理看來,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萃取自根部,白茅素、蘆竹素、5-羥色胺、鉀、鈣等。清血涼血,消腫抑菌,所以用於護膚品上的原理也是清血涼血之類的功效,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清除皮膚中的毒素,安撫燥熱不安的肌膚,平衡油脂分泌,促進肌膚氺油平衡,使青春痘暗瘡難以滋生,幫助肌膚恢復健康淨白,使肌膚剔透光澤。非常適合痘痘和易發痘痘的肌膚使用,目前來說,白茅根在護膚領域上的套用上還是比較少見的,據網路數據來分析,目前市場上只有一款叫做白茅根保濕精華水的護膚產品,據了解,這款產品的提煉製造過程是加入了一種凝聚力超強的保濕劑——
N.M.F(NaturalMoisturizingFactor):它是一種強而有效的保濕劑,可以吸收超過本身重量400倍的水分。參與角質層中起保持水分作用的物質,鎖住肌膚水分,這種強而有力的保濕機能,是保持肌膚水嫩的關鍵。從而成就的一款間於水和固態的一護膚產品。 這款護膚品主要功效來自白茅根,所以集合了白茅根藥理的功效作用,所以非常適合痘痘和易發痘痘的肌膚使用特別是對年輕肌膚來說。 護膚行業可以從白茅根的清血涼血,消腫抑菌的特殊藥理上加以好好提煉,為護膚行業多做貢獻。將大自然的饋贈發揮到最佳狀態,造福人類!

營養知識

白茅根知識介紹:白茅根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根莖。白茅多年生草本,生於路旁向陽乾草地或山坡上,分布於東北、華東、中南、西南及陝西、甘肅等地。春、秋季採挖,除去地上部分和鱗片狀的葉鞘,洗淨,鮮用或扎把曬乾。
白茅根根莖呈長圓柱形,直徑2至4毫米。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有縱皺紋,環節明顯,節間長1至3厘米。體輕,質韌,折斷面纖維性,黃白色,多具放射狀裂隙,有時中心可見一小孔。氣微,味微甜。以條粗、色白、味甜者為佳。
白茅根補充信息:根據炮製方法的不同分為白茅根、茅根炭,炮製後貯乾燥容器內,置陰涼乾燥處。
白茅根適合人群:脾胃虛寒、溲多不渴者禁服。
白茅根食療作用:白茅根味甘,性寒;歸心、肺、胃、膀胱經;性緩入血,降而有升。
具有涼血止血,清熱生津,利尿通淋的功效。
主治血熱吐血,衄血咯血,尿血,崩漏,紫癜,熱病煩渴,胃熱嘔逆,肺熱喘咳,小便淋瀝澀痛,水腫,黃疸。
白茅根做法指導:
1.白茅根忌犯鐵器。切制白茅根忌用水浸泡,以免鉀鹽丟失。
2.臨床可單用該品,或與小薊、梔子、側柏葉、牡丹皮等配伍,以增清熱涼血止血之效。
3.熱病津傷口渴,輕者可單用鮮品煎湯代茶飲,重者可配鮮石斛,天花粉、蘆根等,以增強清熱生津止渴之功。
4.熱結膀胱,小便淋瀝澀痛者,可與生石韋、冬葵子、滑石等配伍。

日常食用方法

藥食同源,除了直接入藥,白茅根還可以做成美味的佳肴,在享受美味的同時,起到保健治療的作用。比如下面的食用方法,不妨一試。
白茅根瘦肉湯
材料:豬肉(瘦)250克,白茅根60克,鹽3克
製作過程
1.將白茅根洗淨,切段;
2.豬瘦肉洗淨,切塊;
3.把全部用料一齊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煮一小時,調味即可。
小帖士
1.清熱生津、利濕退黃;
2.急性黃疸型肝炎屬淡熱者,症見面目俱黃,色澤鮮明,小便不利,色如濃茶飲食減少,亦可用於泌尿系感染而屬濕熱下注者;
3.白茅根如用鮮品,效力更佳;
4.鮮品的用量以90-120克為宜,脾胃虛寒者不宜飲用本湯;
胡蘿蔔竹蔗茅根瘦肉湯
製作材料:胡蘿蔔250克,甘蔗150克,白茅根120克,豬肉(瘦)120克:鹽3克
製作過程
1.胡蘿蔔去皮、蒂,切厚件,用水洗淨。
2.竹蔗(甘蔗)去皮,斬段,劈開。
3.茅根,瘦豬肉用水洗乾淨。
4.將以上全部材料,放入已經煲滾了的水中。
5.用中火煲3小時。
6.以少許細鹽調味,即可以飲用了。
小帖士
1.胡蘿蔔解毒,透疹,竹蔗又可以清熱,潤燥,茅根清熱,涼血,利尿,加上營養豐富的瘦豬肉,此湯具有清熱利尿,潤燥解毒的作用。
2.出水痘的小孩除了藥物治療之外,也可用此湯給小孩子飲用作食療。
玉米須豬小肚湯
製作材料:豬小肚500克,白茅根60克,玉米須60克,紅棗10個。
特色:
清熱去濕,利水消腫。水腫(陽水),症見頭面四肢浮腫,小便短少,體重而睏倦;或濕熱黃疸,身目黃色鮮明,小便黃短,口渴身重等。現多用於急性腎炎、血管神經性水腫、柯興氏綜合症及急性傳染性黃疸型肝炎、藥物中毒性黃疸,高血壓病等屬於濕熱內盛見有上症者。
製作過程
(1)豬小肚去淨肥脂,切開,用鹽、生粉拌擦,用水沖洗,放入開水鍋煮15分鐘,取出在冷水中沖洗,白茅根、玉米須、紅棗(去核)洗淨。
(2)把全部材料放入開水鍋內,武火煮沸後,文火煲3小時,調味供用。
鮮白茅根竹蔗煲豬肺
養生上應注意理肺潤燥,補氣血和脾胃,並適當減少苦味食物,增加甘、酸之品,同時因今年特別乾燥,在這周特別推薦一款鮮白茅根竹蔗煲豬肺。
製作材料:鮮白茅根80克、竹蔗120克、馬蹄10個、豬肺1個、生薑3片。
特色:
以上食材,除白茅根外,竹蔗還是禾本科草本甘蔗的一種,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功能清熱瀉火,潤燥解毒,因而在廣東民間常用以各類清熱瀉火祛濕毒、潤肺養脾生津的湯飲。馬蹄又名荸薺,同樣是性寒味甘,入胃、大腸經,有清熱、涼血、消食、化痰、生津、解毒的作用。現代營養學分析它含澱粉、蛋白質、脂肪、灰分等有抗菌作用的成分。中醫認為豬肺性味甘平,能治肺虛咳嗽、咯血,因而廣東民間常以它做“秋養肺”的主要食材。各湯料合而為湯,清潤甘甜可口,能潤肺生津、清肝和胃、養心益脾,為乾燥秋日的養生湯飲。
烹製過程
鮮白茅根洗淨;竹蔗洗淨切對半;馬蹄去皮,切對半;豬肺從喉部灌入清水,反覆揉擦乾淨,擠乾水,切塊置鑊中,不下油、鹽微火稍炒片刻,然後與其他湯料及生薑一起放入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煮沸後改文火煲約兩個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此量可供4-5人用。

中草藥大盤點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中國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讓閭
阿育魏實 埃蕾
矮腳龍膽 矮腳羅傘 矮
凹朴皮 八哥
白飯樹葉
阿膠 阿里紅
白萆粟
讓閭子
白花菜子
白花菜根
白蘇梗
白松塔
白朮-白及
矮人陀
白薯莨
白鶴藤根
白鶴藤
白荷花露
白石榴花
白石榴根
白升麻
巴豆油
白山苔
白沙糖
白沙蟲藥
白三七根
白屈菜根
白果葉
白槍桿
白果樹皮
白千層葉
白果根
白皮
白牛膝
白牛膽
巴豆葉
白飯樹根
白飯豆
巴豆樹根
白茅針
白鵝膏
白豆蔻殼
芭蕉子
白毛藤根
白毛藤
芭蕉油
白地紫菀
白螺螄殼
白刺花葉
白龍頭
白刺花
白蘞子
芭蕉葉
白欖根
白側耳
白蠟樹葉
白蠟樹皮
白蠟花
白克馬葉
白草莓
白菊花根
白金古欖
白補藥
巴豆殼
白接骨
白背葉根
矮腳楓葉
白背楊
白背三七莖葉
白雞屎藤
艾納香根
白花映山紅
白花夏枯草
白花射干
白花蛇頭
巴茅果
白花蛇目睛
白花龍膽
白花灰毛槐樹
白花果
白花丹
庵摩勒
霸王根
拔毒散
白馬陰莖
白馬骨根
八角香
白粱米
巴山虎
白綠葉
白郎花
艾實
白苣
八角楓葉
八角楓花
阿利藤
矮楊梅
白梅
白茅花
白背葉
白毛夏枯草
白樺皮
艾片
白丁香
芭蕉花
白千層
白降丹
白木
白扁豆
霸王七
白蘭花
霸王鞭
白礬
安息香
白僵蠶
白及
白菖
白木耳
白蘇子
白蘇葉
八仙花
白首烏
白石脂
白石英
八仙草
白屈菜
八目鰻
白梅花
艾納香
白芥子
白芥
八角茴香
矮腳苦蒿
白花菜
白蒿
白附子
阿爾泰紫菀
菝葜葉
菝葜
芭蕉根
桉葉
阿魏
巴旦杏仁
八月札
白朮
白芍
白前
白茅根
白膠香
白花蛇舌草
白豆蔻
巴戟天
巴豆
八角蓮
八角楓根
鵪鶉
艾葉
矮地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