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楓葉

八角楓葉

八角楓葉是一種藥名,具有化瘀接骨、解每殺蟲的功效。

基本信息

八角楓葉八角楓葉
藥名:八角楓葉

別名:大風藥葉

漢語拼音:ba jiao feng ye

英文名:Chinese Alangium Laef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langium chinense (Lour.) Harms Alangium platanifolium (Sieb. Et Zucc.) Harms

歸經:歸肝;腎經

藥理簡介

功效:化瘀接骨;解每殺蟲

考證:出自《南寧市藥物志》

八角楓葉八角楓葉
科屬分類:八角楓科

拉丁文名:Folium Alangii

主治:跌打瘀腫;骨折瘡腫乳癰;乳頭皸裂;漆瘡疥癬;刀傷出血

各家論述:《南寧市藥物志》:跌打接骨。

採收和儲藏:夏季採收、鮮用或曬乾研粉。

功效分類:活血藥

性味:味苦;辛;性平;小毒

藥材基源:為八角楓科植物入角楓的葉。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鮮品搗敷;煎湯洗;研末撒。

出處:《中華本草》

功用主治:《南寧市藥物志》:"跌打接骨。"

選方

1.治乳結疼痛:八角楓葉數十張,抽去粗筋,搗爛敷中指(左乳痛敷右中指,右乳痛敷左中指)。輕者一次,重者三次。(《貴陽民間藥草》)2.治刀傷出血:八角楓葉為細未,撒於傷口上。(《貴陽民間藥草》)

動植物形態

八角楓葉八角楓葉
落葉喬木或灌木,高3-5m。小枝略呈“之”字形,幼枝紫綠色;冬芽錐形,生於葉柄基部內。葉互生;葉柄長2.5-3.5cm;葉紙質,近圓形或橢圓形、卵形,頂端銳尖或印尖,基部闊楔形或栽形,稀心形,兩側不對稱,長13-19(-26)cm,寬9-15(-22)cm,不分裂或3-7(-9)裂,裂片短銳尖或鈍尖,葉上面無毛,下面脈腋有叢狀毛,基出脈3-5(-7),成掌狀,側脈3-5對。聚傘花序腋生,有7-30(-50)花,花梗長5-15mm;小苞片線形或披針形,常早落;花冠圓筒形,長1-1.5cm;花萼先端分裂為6-8枚齒狀萼片;花瓣6-8,線形,長1-1.5cm,初白色,後變黃色,基礎部粘合,上部開花後鄭;雄蕊與花瓣同數而近等長;花盤近球形‘子房2室,柱頭頭狀、常2-4裂。核果卵圓形,長約5-7mm,直徑5-8mm,先端有宿存的萼齒和花盤,種子1顆。花期5-7月和9-10月,果期7-10月。本種與八角楓的區別為:葉片近圓形,不分裂或3-5裂,稀為7裂,葉柄長3.5-5cm;花1-7朵組成腋生的聚傘花序,花瓣長2.5-3.5cm;藥絲與花葯等長;核果長卵圓形,長8-12mm。花期3-7月,果期7-9月。

中草藥大盤點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中國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讓閭
阿育魏實 埃蕾
矮腳龍膽 矮腳羅傘 矮
凹朴皮 八哥
白飯樹葉
阿膠 阿里紅
白萆粟
讓閭子
白花菜子
白花菜根
白蘇梗
白松塔
白朮-白及
矮人陀
白薯莨
白鶴藤根
白鶴藤
白荷花露
白石榴花
白石榴根
白升麻
巴豆油
白山苔
白沙糖
白沙蟲藥
白三七根
白屈菜根
白果葉
白槍桿
白果樹皮
白千層葉
白果根
白皮
白牛膝
白牛膽
巴豆葉
白飯樹根
白飯豆
巴豆樹根
白茅針
白鵝膏
白豆蔻殼
芭蕉子
白毛藤根
白毛藤
芭蕉油
白地紫菀
白螺螄殼
白刺花葉
白龍頭
白刺花
白蘞子
芭蕉葉
白欖根
白側耳
白蠟樹葉
白蠟樹皮
白蠟花
白克馬葉
白草莓
白菊花根
白金古欖
白補藥
巴豆殼
白接骨
白背葉根
矮腳楓葉
白背楊
白背三七莖葉
白雞屎藤
艾納香根
白花映山紅
白花夏枯草
白花射干
白花蛇頭
巴茅果
白花蛇目睛
白花龍膽
白花灰毛槐樹
白花果
白花丹
庵摩勒
霸王根
拔毒散
白馬陰莖
白馬骨根
八角香
白粱米
巴山虎
白綠葉
白郎花
艾實
白苣
八角楓葉
八角楓花
阿利藤
矮楊梅
白梅
白茅花
白背葉
白毛夏枯草
白樺皮
艾片
白丁香
芭蕉花
白千層
白降丹
白木
白扁豆
霸王七
白蘭花
霸王鞭
白礬
安息香
白僵蠶
白及
白菖
白木耳
白蘇子
白蘇葉
八仙花
白首烏
白石脂
白石英
八仙草
白屈菜
八目鰻
白梅花
艾納香
白芥子
白芥
八角茴香
矮腳苦蒿
白花菜
白蒿
白附子
阿爾泰紫菀
菝葜葉
菝葜
芭蕉根
桉葉
阿魏
巴旦杏仁
八月札
白朮
白芍
白前
白茅根
白膠香
白花蛇舌草
白豆蔻
巴戟天
巴豆
八角蓮
八角楓根
鵪鶉
艾葉
矮地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