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蘇葉

白蘇葉

白蘇葉,莖直立,鈍四棱形,具四槽,密被長柔毛。葉對生;地柄長3-5cm,背腹扁平,密端短尖或突尖,基部圓形或闊楔形。

概述

白蘇葉白蘇葉
白蘇葉出自《本草圖經》。
白蘇,一年生草本,高0.5-2m。莖直立,鈍四棱形,具四槽,密被長柔毛。葉對生;地柄長3-5cm,背腹扁平,密端短尖或突尖,基部圓形或闊楔形,邊緣在基部以上有粗鋸齒,兩面綠色,或紫色,上面被疏柔毛。輪傘花序2花,組成長1.5-15cm,密被長柔毛,偏向一側的頂生及腋生總狀花序;苞片寬卵圓形或近圓形,外被紅褐色腺點,邊緣膜質;花梗密被柔毛;花萼鐘形,10脈,下部被長柔毛,夾有黃色腺點,內面喉部有疏柔毛環,結果實增大,萼桅二唇形,上唇寬大,3齒,中齒較小,下唇比上唇稍長,2齒,齒皮針形;花冠通常白色,冠筒短,冠檐近二唇形,上唇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較大;雄蕊4,前對稍長,離生,插生喉部,花葯2室;花柱先端2淺裂;花盤前方呈指狀膨大。小堅果近球形,具網紋。花期8-11月,果期8-12月。

藥品簡述

白蘇葉白蘇葉
藥品簡述
藥名:白蘇葉。
漢語拼音:baisuye。
英文名:LeafofCommonPerilla。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erpillafrutescens(L.)Britt.
功效分類:解表藥;消食藥;理氣藥。
科屬分類:唇形科
別名:荏葉。
性味:味辛;性溫。
歸經:歸肺;脾經。
功能:疏風宣肺;理氣消食,解魚蟹毒。
主治:感冒風寒;咳嗽氣喘;脘腹脹悶;食積不化;吐瀉;冷痢;中魚蟹毒;男子陰腫;肢氣腫毒;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g;或研末。外用:適量,和醋搗敷。
生態環境:(資料暫缺)
資源分布:(資料暫缺)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白蘇的葉。
採收儲藏:夏、秋季採收,置通風處陰乾。或連嫩莖採收,切成小段,晾乾。
炮製方法:(資料暫缺)

用藥禁忌

(資料暫缺)

中藥化學成分

白蘇葉白蘇葉
白蘇葉揮髮油,其成分主要有白蘇醛(perillaldehyde),檸檬烯(limonene),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α-香柑汕烯(α-bergamotene)及芳樟醇(linlaool)等。還含白蘇醇-β-D-吡喃葡萄糖甙(perillyl-β-D-glucopyranoside),紫蘇酮,白蘇甙(perilloside)B、C及1,2-亞甲二氧基-4-甲氧基-5-烯丙基-3-苯基β-D-吡喃葡萄糖甙(1,2-methylenedioxy-4-methoxy-5-allyl-3-phenyl-β-D-glucopyranoside)[4]。地上部分含白蘇酮(perillaketone),異白蘇烯酮(isoegomaketone),白蘇烯酮(ego-maketone),白蘇烯(perillene),亞麻酸乙酯(ethyllinolenater),亞麻酸(linolenicacid)及β-谷甾醇(β-sitosterol)等。有異戊基-3-呋喃甲酮(isoamyl-3-furylketone)即白蘇酮,2,4-二硝基苯腙(2,4-dini-trophenylhydrazone),左鏇白蘇醛,二氯白蘇醇(dihydroperil-lalcohol),α-蒎烯(α-pinene),β-蒎烯(β-pinene),樟烯(camphene),右鏇檸檬烯,左鏇芳樟酸,薄荷酮(menthone),薄荷醇(menthol),丁香油酚(eugenol),蒔蘿油腦(dillapiol),欖香脂素(elemicin),β-丁香烯,香薷酮(elsholtziaketone),異白蘇烯酮,白蘇酮,白蘇酮(naginataketone),對-聚傘花素(p-cymene),肉豆蔻醚(myristicin),苯甲醛(benzaldehyde),1-(3-呋喃基)-3-甲氧酸基)等。還含高山黃苓甙(scutellarin),紐西蘭牡荊甙Ⅱ(vicenin,vicenin-2),5,3,4-三羥基黃酮-7-(2-O-β-D-葡萄糖醛酸基)-β-D-葡萄糖醛酸甙[7-(2-O-β-D-glucuronyl)-β-D-glu-curonyloxy)-5,3,4-trihydroxyflavane],(R)-苯乙腈-2-2-O-β-D-吡喃葡萄糖基-β-D-吡喃葡萄糖甙[(R)-2-(-2-O-β-D-glu-c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yloxy)-phenylacetonitrile],野櫻甙(prunasin),即(R)-苯乙腈-2-O-β-D-吡喃葡萄糖甙[(R)-2-O-β-D-glucopyranosyloxyphenylacetonitrile],迷迭香酸(ros-marinicacid),咖啡酸(caffeicacid),(Z,E)-2-(3,4-二羥基苯基)-乙烯咖啡酸酯[(Z,E)-2-(3,4-dihydroxyphenyl)-ethenylcaffeate],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菜油甾醇(campsterol)及鋅、鐵、銅、鉻、錳、鈷、錫、鈣等多種元機元素。

藥理作用

白蘇葉白蘇葉
1、對神經系統作用小鼠灌服白蘇葉甲醇提取物2g/kg,可使腹腔注射環已巴比妥鈉的睡眠時間延長84%。揮髮油主要有效成分系紫蘇醛和豆甾醇。葉提取物中分離得到的紫蘇醛,左鏇檸檬烯,紫蘇酮,香薷酮,肉豆蔻醚和蒔蘿油腦化學類型化合物,各以要當於提取物2g/kg的量給小鼠口服,也有延長戊巴比妥鈉睡眠時間作用,其中含蒔羅油腦和肉豆蔻醚型化合物的葉提取物作用最強。
2、輕瀉作用含紫蘇酮型物質(PK)的葉提取物1g/kg口服,可能性顯著促進小鼠小腸內容物推進,0.25g/kg劑量即有此作用。將PK類物質繼續分離得到的紫蘇酮19mg/kg促進小腸內容物推進率可達138%,在3.8-15mg/kg劑量依賴性試驗中,口服15mg/kg時作用達峰值,口服的ED50為11.0mg/kg。將PK15mg/kg、60mg/kg注入十二指腸,也可使小腸內容物推進增國中。在體外空腸縱行肌孵育液中加入10-6g/kg、10-5g/ml、和10-4g-ml的PK,有劑量依賴性鬆弛作用。而10-5g/kg的PK劑,它可刺激環形肌蠕動,松弛縱行肌。
3、對逸疫系統的影響白蘇葉汁給小鼠腹腔注射,可使腹腔滲出液中中性粒細胞聚積。葉汁還可使造模而升的高小鼠血清腫瘤壞死因子水平下降。白蘇葉的抗過敏物質在體外有直接抑制巨噬細胞產生TNF的能力。白蘇提取物還能抑制IgE產生。
4、抑菌作用白蘇葉中得到的白蘇油對接種和自然瀉染的細菌(變形桿菌)、真菌(酵母菌、黑麴黴菌和青黴)均有抑制醛、蒎烯、檸檬烯成分的提取液口服可延長感染綠膿桿菌的小鼠存活率。
5、其他作用從白蘇中得到的化合物有黃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可治療痛風。白蘇子全草熱水提取物100μg/ml對牛心磷酸二酯酶的抑制活性平均為36.2%,其中的三氯甲烷(CHCI3)可溶性組分抑制活性為62.6%,不溶於CHCI3組分幾乎無抑制活性。
6、毒副反應紫蘇酮小鼠口服的LD50為78.9mg/kg,腹腔注射的LD50為13.6kmg-kg。另有報導紫蘇酮給小鼠腹腔注射,雄性小鼠LD50為6mg-kg,雌性小鼠為2.5mg/kg。給母牛靜脈注射約30mg的紫蘇酮10h後可引起呼吸系統症狀,3d後死亡。19mg/kg劑量給綿綿羊靜注,也會有呼吸系統不良反應,但5d後有所恢復。紫蘇酮給綿羊灌服40mg/kg,仍可存活。小鼠腹腔注射10mg/kg,24h內死亡,並可見廣泛肺水腫和腹腔滲出物。15mg/kg、20km/kg、25mg/kg的紫蘇酮給在體羊肺血液灌流,可增加肺微血管滲透作用,使肺血管外分泌物增多,出現嚴重肺水腫。

藥用配伍

白蘇葉白蘇葉
1、白蘇葉用於感冒風寒,發熱惡寒,頭痛鼻塞,兼見咳嗽或胸悶不舒者。本品能發散表寒,開宣肺氣,可與生薑同用。
2、兼有咳嗽者,常配伍杏仁、前胡等,如杏蘇散;
3、若兼有氣滯胸悶者,多配伍香附、陳皮等,如蘇散。用於脾胃氣滯,胸悶,嘔吐之證。本品具行氣寬中,和胃止嘔功效。偏寒者,每與藿香同用;偏熱者,可與黃連同用。偏氣滯痰結者,常與半夏、厚朴同用。
4、用於妊娠嘔吐,胸腹滿悶,常與陳皮、砂仁配伍,以加強其止嘔、安胎的效果。
5、用於進食魚蟹而引起的腹痛、吐瀉,單用或配生薑,白芷煎服。

臨床套用

1、蘇葉湯(《不知醫必要》)治傷風發熱;蘇葉、防風、川芎各4.5g,陳皮3g,甘草1.8g。加生薑2片煎服。方中紫蘇解表散寒。
2、白蘇飲(《普濟本事方》)治子懸胎氣不和,脹滿疼痛,兼臨產驚恐,氣結連日不下:白蘇莖葉30g,大腹子、人參、川芎、陳皮、白芍藥各15g,當歸9g,炙甘草3g。水煎服。方中紫蘇行氣和胃。
3、白蘇散(《普濟本事方》)治肺感風寒咳嗽:白蘇葉、桑白皮(蜜炙)、青皮、五味子、炒杏仁、麻黃、炙甘草各等份。為末,每次6g,水煎服。方中紫蘇解表散寒。
4、治療慢性氣管炎:取乾蘇葉與少量乾薑(10:1),製成25%白蘇葉藥液。每日早晚各服一次,每次100毫升,10天為一療程。兩療程間隔3天。觀察552例,經四個療程後近期控制62例(11.2%,顯效150例(27.2%),好轉213例(38.6%,無效127例(23%)。對單純型(434例)和喘息型療效相似。對咳、喘、痰三症均有一定療效。用藥後多數患者反映食慾增加,部分患者睡眠較前安靜,心跳減輕,個別病例出現利尿作用,浮腫消退。僅個別患者出現口乾、唾液減少等副反應,一般均較輕微,為時短暫,不須處理,可自行消失。
5、治療尋常疣:將疣周圍皮膚消毒(疣體突出者可貼皮剪去),取洗淨之鮮白蘇葉摩擦疣部,每次10~15分鐘,敷料包紮,每日1次。治療20例,連續摩擦2~6次皆愈。

常用選方

白蘇葉白蘇葉
1、治傷風發熱:白蘇葉、防風、川芎各一錢五分,陳皮一錢,甘草六分。加生薑二片煎服。(《不知醫必要》蘇葉湯)
2、治卒得寒冷上氣:乾白蘇葉三兩,陳橘皮四兩,酒四升煮取一升半,分為再服。(《補缺肘後方》)
3、治咳逆短氣:白蘇莖葉(銼)一兩,人參半兩。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再。(《聖濟總錄》白蘇湯)
4、治傷寒不止:白蘇一把,水三升,煮取二升,稍稍飲。(《補缺肘後方》)
5、治胎氣不和,湊上心腹,脹滿疼痛,謂之子懸:大腹皮、川芎、白芍藥、陳皮(去白)、白蘇葉、當歸(去蘆,酒浸)各一兩,人參、甘草(炙)各半兩。上細切,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蔥白七寸,煎至七分,空心溫服。(《濟生方》白蘇飲)
6、治乳癰腫痛:白蘇煎湯頻服,並搗封之。(《海上仙方》)
7、治金瘡出血:嫩白蘇葉、桑葉,同搗貼之。(《永類鈐方》)
8、治攧撲傷損:白蘇搗敷之,瘡口自合。(《談野翁試驗方》)
9、治蛇虺傷人:白蘇葉搗汁飲之。(《千金方》)
10、治食蟹中毒:白蘇煮汁飲之。(《金匱要略》)
11、治寒瀉白蘇葉15克,水煎加紅糖6克沖服。
12、解食魚、鱉中毒:白蘇葉60克,煎濃汁當茶飲,或加薑汁十滴調服。
13、子宮下垂:白蘇葉60克,煎湯熏洗。
14、治冷痢:白蘇莖葉三至五錢,紅糖少許,酌加開水燉服。(《福建民間草藥》)
15、治蛔蟲:白蘇葉,研末,每次用一錢(小兒酌減),調白糖二錢,用開水送下,每日早晚和飯前各服一次。(《福建民間草藥》)
16、治男子陰腫:荏葉生搗和醋封之。(孟詵)
17、治虺中人:以荏葉爛杵,豬脂和,薄敷上。(《梅師集驗方》)

文獻論述

1、《別錄》:“主下氣,除寒中。”主調中,去臭氣。
2、《本草拾遺》:搗敷蟲咬。
3、《日華子本草》:調氣,潤心肺,長肌膚,益顏色,消宿食,止上氣咳嗽,去狐臭,敷蛇咬。
4、《滇南本草》:“發汗,解傷風頭痛,消痰,定吼喘。”治傷寒發熱、無汗、頭疼,一切風寒痰涌而結,霍亂轉筋,咳嗽吐痰,小兒風症。定痛,止喘。
5、《生草藥性備要》:下氣,除風濕。
6、《福建民間草藥》:消冷氣,止冷痢,祛風解熱,驅蟲解毒。
7、孟詵:“除寒熱,治冷氣。”
8、《日華子本草》:“補中益氣。治心腹脹滿,止霍亂轉筋,開胃下食,並(治)一切冷氣,止腳氣。”
9、《本草圖經》:“通心經,益脾胃。”
10、《履巉岩本草》:“止金瘡出血;療痔疾,煎湯洗之。”
11、《綱目》:“行氣寬中,消痰利肺,和血,溫中,止痛,定喘,安胎。”
12、《本草逢原》:“能散血脈之邪。”

生藥材鑑別

性狀鑑別
白蘇葉片多皺縮捲曲、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呈卵圓形,長4-11cm,寬2.5-9cm。先端長尖或急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具圓鋸齒。兩面紫色或上表面綠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面有多數凹點狀的腺鱗。葉柄長2-5cm,紫色或紫綠色。質脆。滯嫩枝者,枝的直徑2-5mm,紫綠色,斷面中部有髓。氣清香,味微辛。
顯微鑑別
葉表面觀白蘇上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外壁角質層紋理呈斷續波狀;下表皮細胞較小,垂周壁波狀彎曲,角質層紋理不明顯。兩面均有腺鱗和腺毛,以下表面為多,腺鱗的腺頭扁圓形,4-8細胸,直徑44-106μm,柄單細胞;腺毛腺頭1-2細胞,柄單細胞。非腺毛1-7細胞,中部細胞有時縊縮,長80-980μm,基部直徑30-100μm。氣孔直軸式,下表皮較多。
理化鑑別
1、本品作葉的表面製片,表皮細胞中某些細胞內含有紫色素,滴加10%鹽酸溶液,立即顯紅色;或滴加5%氫氧化鉀溶液,即顯鮮綠色,後變為黃綠色。
2、薄層色譜取本品粗粉0.7g,置500ml圓底燒瓶中,加水250ml,混勻,連線揮髮油測定器,自測定器上端加水至刻度,並溢流入燒瓶中為止,再加石油醚(60-90℃)1.5ml,連線回流冷凝管,加熱至沸,並保持微沸2h,放冷,分取石汕醚層作為供試品溶液。點於矽膠G薄層板上,
①以苯-乙酸乙酯(95:5)為展開劑,用蓄謀樟醇和紫蘇醛作對照品;
②以已烷作展開劑,用L-檸檬烯和α-蒎烯作對照品,展開,展距16.5cm,取出,晾乾,噴以5%香草醛濃硫酸後,於80℃烘烤5min,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藥用植物栽培

生物學特性
宜溫暖濕潤的氣候。以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為最佳。
栽培技術
整地:秋末冬初深耕土地,經冬風化,至次年春季播種前,再耕耙平整,作成寬1m的畦。
種植:用種子繁殖。分育苗移栽與直播兩種。
育苗法:播種期4月上旬,撒播或條播,撒播將種子均勻地播在畦面,薄覆細土。條播先在畦上開條溝,行距10-15cm,將種子播入溝內,覆細土3-5mm。播種後8-10天出苗,待苗高15-20cm,即可移植,按行距50cm,株距30cm開穴,每穴栽1株,覆土壓實,然後澆水。
直播法:播種期4月上旬至4月下旬,條播或穴播,行距40-50cm,株距30-40cm,播後覆土澆水。
田間管理
播種後,經常保持土壤的濕度,待苗高3-4cm時間苗1次。生長期中鬆土、培上及除草2-3次。並追施人糞尿、餅肥或硫酸銨1-2次。天旱時注意澆水。
病蟲害防治
生長期中發現卷葉蟲時,除捕殺外,可用6%可濕性六六六粉1斤,加水300斤噴射。

中草藥大盤點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中國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讓閭
阿育魏實 埃蕾
矮腳龍膽 矮腳羅傘 矮
凹朴皮 八哥
白飯樹葉
阿膠 阿里紅
白萆粟
讓閭子
白花菜子
白花菜根
白蘇梗
白松塔
白朮-白及
矮人陀
白薯莨
白鶴藤根
白鶴藤
白荷花露
白石榴花
白石榴根
白升麻
巴豆油
白山苔
白沙糖
白沙蟲藥
白三七根
白屈菜根
白果葉
白槍桿
白果樹皮
白千層葉
白果根
白皮
白牛膝
白牛膽
巴豆葉
白飯樹根
白飯豆
巴豆樹根
白茅針
白鵝膏
白豆蔻殼
芭蕉子
白毛藤根
白毛藤
芭蕉油
白地紫菀
白螺螄殼
白刺花葉
白龍頭
白刺花
白蘞子
芭蕉葉
白欖根
白側耳
白蠟樹葉
白蠟樹皮
白蠟花
白克馬葉
白草莓
白菊花根
白金古欖
白補藥
巴豆殼
白接骨
白背葉根
矮腳楓葉
白背楊
白背三七莖葉
白雞屎藤
艾納香根
白花映山紅
白花夏枯草
白花射干
白花蛇頭
巴茅果
白花蛇目睛
白花龍膽
白花灰毛槐樹
白花果
白花丹
庵摩勒
霸王根
拔毒散
白馬陰莖
白馬骨根
八角香
白粱米
巴山虎
白綠葉
白郎花
艾實
白苣
八角楓葉
八角楓花
阿利藤
矮楊梅
白梅
白茅花
白背葉
白毛夏枯草
白樺皮
艾片
白丁香
芭蕉花
白千層
白降丹
白木
白扁豆
霸王七
白蘭花
霸王鞭
白礬
安息香
白僵蠶
白及
白菖
白木耳
白蘇子
白蘇葉
八仙花
白首烏
白石脂
白石英
八仙草
白屈菜
八目鰻
白梅花
艾納香
白芥子
白芥
八角茴香
矮腳苦蒿
白花菜
白蒿
白附子
阿爾泰紫菀
菝葜葉
菝葜
芭蕉根
桉葉
阿魏
巴旦杏仁
八月札
白朮
白芍
白前
白茅根
白膠香
白花蛇舌草
白豆蔻
巴戟天
巴豆
八角蓮
八角楓根
鵪鶉
艾葉
矮地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