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名:大百部
拉丁名:StemonatuberosaLour.
種別名:對葉百部、九重根、山百部、大春根藥
形態特徵:
多年生攀援性草本;塊根肉質,圓柱形,成束生長。葉對生或輪生,偶有互生,葉片卵狀披針形或寬卵形,長6~30cm,寬2~17cm,基部心形;有長柄。花單生或2~3朵排成總狀花序,腋生與葉柄分離;花被片黃綠色;雄蕊紫色。蒴果倒卵形;成熟時瓣裂。花期4~5月,果期6~8月。
分布:分布於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區;東南亞各國也有。
生境:生於2200m以下山坡林下、溪邊、路旁和灌叢中。
科中文名:百部科
科拉丁名:Stemonaceae
本科概述:本科全世界有3屬約30種,分布於亞洲東部至澳大利亞以及北美的亞熱帶地區。我國有2屬9種[1]。分布於河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雲南、廣東等省。黃精葉鉤吻屬(CroomiaTorr.ExTorr.EtGray)有1種,其葉有毒,百部屬(StemonaLour.)有8種,塊莖有毒。產地分布於長江以南各省區。印度東北部及菲律賓均有分布。
形態特徵
葉多對生、輪生,偶有互生,呈卵狀披針形或寬卵形。具肉質塊根,呈紡錘形。花黃綠色,單生或2-3朵排成總狀花序,多生於葉腋。蒴果倒卵形。5月間開花,7月間果熟。
生長習性
喜溫暖,略耐陰,多生長於山坡林下、路旁、溪邊。宜土層深厚、肥沃、濕潤的沙質壤土。
園林用途
大百部在園林綠地中可植於庭園角隅,也可將其攀緣於籬笆上,作垂直綠化布置,還可植於林下作地被植物。塊根可供藥用。
化學成分
毒性:塊莖有毒,人中毒後,引起噁心、嘔吐、頭昏、頭痛、臉色蒼白,嚴重時呼吸困難,呼吸中樞麻痹[8]。小鼠腹腔注射10~20g/kg塊根的水煎劑,出現呼吸困難,攀爬力減弱、後肢無力,最後抽搐死亡。
化學成分:根含對葉百部鹼(85—5)、異對葉百部鹼(85—6)、次對葉百部鹼(hypotuberostemonine)、斯替寧鹼(85—8)、氧化對葉百部鹼(85,7)、斯替明鹼(stemine)[9]。還含有另一種不同結構的斯替毛寧鹼(stemonineC22H33O2N)和異斯替毛寧鹼(isostemonine)以及百部土伯鹼(gtemotuberin)刈。
多用作農藥,毒殺害蟲。本科植物化學成分研究較多的是百部屬中的生物鹼,先後分離出20多種含駢吡咯烷及內酯結構的複雜生物鹼,鑑定結構的已有9種,即百部鹼(stemonine)(85—1)、原百部鹼(protostemonine)(85—2)[2]、蔓生百部鹼(stemonamine)(85—3)、異蔓生百部鹼[3](85—4)、對葉百部鹼(tuberostemonine)(85—5)、對葉百部鹼A(tuberostemonineA)(85—6)、氧化對葉百部鹼(oxytuberestemonine)(85—7)、斯替寧鹼(stenine)(85—8)、百部付林鹼(stemo-goline)(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