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種中文名:牯嶺藜蘆
種拉丁名:Veratrum schindleri (Baker) Loes. F.
種別名:天目藜蘆,閩浙藜蘆
科中文名:百合科
科拉丁名:Liliaceae
屬中文名:藜蘆屬
屬拉丁名:Veratrum
形態特徵
牯嶺藜蘆(學名:Veratrumschindleri(Baker)Loes.F.)多年生草本,植株高約1米,基部具棕褐色帶網眼的纖維網。葉在莖下部的寬橢圓形,有時狹矩圓形,長約30厘米,寬(2-)5-10(-13)厘米,兩面無毛,先端漸尖,基部收狹為柄,葉柄通常長5-10厘米。圓錐花序長而擴展,具多數近等長的側生總狀花序;總軸和枝軸生灰白色綿狀毛;花被片伸展或反折,淡黃綠色、綠白色或褐色,近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6-8毫米,寬2-3毫米,先端鈍,基部無柄,全緣,外花被片背面至少在基部被毛;小苞片短於或近等長於花梗,背面生綿狀毛,在側生花序上的花梗長約6-8(-14)毫米;雄蕊長為花被片的2/3;子房卵狀矩圓形。蒴果直立,長1-5-2厘米,寬約1厘米。花果期6-10月。
多年生草本;根莖短而厚;莖具葉,基部常有殘存葉鞘裂成纖維狀;葉通常闊,抱莖。有強脈而具折;花綠白色或暗紫色,兩性或雜性,具短柄,排成頂生的大圓錐花序;花被片6,宿存;雄蕊6,與花被片對生,花絲絲狀,花葯心形,藥室貫連;子房上位,3室;花柱3,宿存;果為一膜裂的蒴果,3裂,每室有種子數顆。
國內分布
分布:產江西、江蘇、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和福建(上杭、建甌)。
海 拔:700-1400
命名來源:【Verh. Bot. Ver. Brand. 68: 139. 1926】
中國植物志:14:028
英文植物志:24:84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
最低海拔:1000
最高海拔:2500
生 境:山坡林下、灌叢下、草叢中、懸崖上
是否栽培:野生
湖北分布:湖北西南
藥理價值
中藥名:藜蘆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牯嶺藜蘆的根及根莖。
性味功效:苦;辛;寒;有毒。涌吐風痰,殺蟲。
參考資料
1 、中國高等植物資料庫全庫(中國種子植物部分)所在卷冊:14
2 、《中國植物志》第14卷
3 、牯嶺藜蘆(圖1) http://www.fjbirds.org/bbs/attachments/month_0907/20090728_2cfeece13f4ed1ebbf8aac1mDiJDb7H8.jpg
4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