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為百合科鬱金香屬植物老鴉瓣(光慈姑)Tulipa edulis(Miq.)Baker.的鮮莖。是中國分部範圍最廣的鬱金香原生種。一般只生有兩片葉子後就開花,所以寬葉的老鴉瓣也叫做二葉鬱金香。
【異名】光慈姑(《河南中藥手冊》),老鴉頭、棉花包(《植物名實圖考》),毛地梨(《中國藥植志》),光菇(《中藥形性經驗鑑別法》),山蛋(《山西中藥志》)。
形態
鱗莖皮紙質,內面密被長柔毛。莖長10-25厘米,通常不分枝,無毛。葉2枚,長條形,長10-25厘米,遠比花長,通常寬5-9毫米,少數可窄到2毫米或寬達12毫米,上面無毛。花單朵頂生,靠近花的基部具2枚對生(較少3枚輪生)的苞片,苞片狹條形,長2-3厘米;花被片狹橢圓狀披針形,長20-30毫米,寬4-7毫米,白色,背面有紫紅色縱條紋;雄蕊3長3短,花絲無毛,中部稍擴大,向兩端逐漸變窄或從基部向上逐漸變窄;子房長橢圓形;花柱長約4毫米。蒴果近球形,有長喙,長5-7毫米。花期3-4月,果期4-5月。
葉片狹長,花瓣尖細,白色帶紫褐色條紋。多年生纖弱草本。具鱗莖草本,鱗莖卵形,橫徑1.5-2.5厘米,外層鱗莖皮灰棕色,紙質,裡面生絨毛。葉1對,條形,長15-25厘米,寬3-13毫米,平展斜升或呈反卷狀,先端尖,全緣,基部下延呈鞘狀,具平行脈;兩面平滑無毛,上面綠色,近基部略帶淡紅色。花葶單一或分叉成2,柔弱,從一對葉中生出,高10-20厘米,有2枚對生或3枚輪生的苞片,苞片條形,長2-3厘米。花1朵,花被片6,矩圓狀披針形,長1.8-2.5厘米,白色,背面有赤紫色脈紋;雄蕊6,3長3短,花絲長6-8毫米,向下漸擴大,無毛,花葯長3.5-4毫米;雌蕊1,子房長橢圓形而呈三楞,長6-7毫米,頂端漸狹成長約4毫米的花柱。蒴果近球形,直徑約1.2厘米。花期2~3月。鱗莖藥用,又可提取澱粉。
藥理
① 抗腫瘤作用:秋水仙鹼對小鼠肉瘤(S180)、大鼠瓦克癌(W256)、肝癌實體型(HepS)、淋巴肉瘤(L1)均有抑制作用,並有抗輻射功能;秋水仙鹼對細胞的有絲分裂有抑制作用,可停止於中期。體外組織培養液濃度在0.1μg/ml時對有絲分裂就發生影響,可抑制血中癌細胞,減少癌的血行轉移[21:72]。用於治療腫瘤毒性太大。光慈姑1.5克 / 毫升時,對急性淋巴細胞型白血病和急性粒細胞型白血病患者的血細胞脫氫酶都有抑制作用(試管中美藍脫色法)。對前一種白血病的血細胞的呼吸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② 抗痛風作用:秋水仙鹼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有特別的效果,每在用藥的幾小時內關節的紅腫痛熱概行消失,但不能防止復發。對一般疼痛、炎症及慢性痛風均無效,也不影響尿酸的排泄。
【毒性】秋水仙鹼的毒性很大,但毒性發生較慢,往往在用藥3~6小時後才發生,有噁心、嘔吐、腹瀉、衰竭、虛脫及呼吸麻痹,繼續套用可能產生粒性白細胞缺乏症和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嚴重後果。
【藥用部位】 鱗莖。
【採集】春、秋、冬三季均可採收。挖取鱗莖,洗淨,除去鬚根和外皮,曬乾,放置乾燥處保存。
【藥材】乾燥的鱗莖,呈卵圓形或圓錐形,高約0.7~1.5厘米,直徑約0.5~1厘米,底部圓而凹陷,有根痕,上端急尖,一側有縱溝自基部伸向頂端,表面黃白色,光滑,質硬而脆,橫斷面黃白色,粉質。無香氣,味淡。以色白,體質飽滿者為佳。
【性味】甘,寒,有毒。
① 《植物名實圖考》:“味甘,性溫。”
② 《嶺南採藥錄》:“味甘淡,性平。”
③ 《湖南藥物志》:“甘,寒,有小毒。”
【功用主治】散結,化瘀。治咽喉腫痛,瘰癧,癰疽,瘡腫,產後瘀滯。
① 《嶺南採藥錄》:“治瘰癧結核,癆傷,和豬肉煮食。”
② 《河南中藥手冊》:“敗毒。治產後血悶攻心。”
③ 《中藥材手冊》:“行血,解百毒,消腫,下石淋。治癰疽,產難,胞衣不下。”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錢,外用:搗敷或搗汁塗。
【選方】 ① 治咽喉腫痛:光慈姑五錢,水煎服。
② 治無名腫毒:光慈姑,搗敷。
③ 治臉上起小疔瘡:光慈姑,磨汁搽。(選方出《湖南藥物志》
老鴉瓣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老鴉瓣(山慈姑)Tulipa edulis(Miq.)Baker.的鮮莖。
【形態】多年生纖弱草本。具鱗莖草本,鱗莖卵形,橫徑1.5-2.5厘米,外層鱗莖皮灰棕色,紙質,裡面生絨毛。葉1對,條形,長15-25厘米,寬3-13毫米;花葶單一或分叉成2,從一對葉中生出,高10-20厘米,有2枚對生或3枚輪生的苞片,苞片條形,長2-3厘米。花1朵,花被片6,矩圓狀披針形,長1.8-2.5厘米,白色,有紫脈紋;雄蕊6,花絲長6-8毫米,向下漸擴大,無毛,花葯長3.5-4毫米;子房長橢圓形,長6-7毫米,頂端漸狹成長約4毫米的花柱。蒴果近球形,直徑約1.2厘米。鱗莖藥用,又可提取澱粉。
【分布】生於陽光充足的山坡或雜草叢中。分布於我國東北至長江流域各省,遼寧、陝西、河南、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朝鮮,日本也有。
【採制】夏、秋季採挖,洗淨,除去鬚根及外皮,稍蒸後曬乾。
【成分】鱗莖主要含秋水仙鹼(colchicine)、乙醯秋水仙鹼(demecolcine)等,另含大量澱粉。
【藥理】秋水仙鹼對小鼠肉瘤(S180)、大鼠瓦克癌(W256)、肝癌實體型(HepS)、淋巴肉瘤(L1)均有抑制作用,並有抗輻射功能;秋水仙鹼對細胞的有絲分裂有抑制作用,可停止於中期。體外組織培養液濃度在0.1μg/ml時對有絲分裂就發生影響,可抑制血中癌細胞,減少癌的血行轉移[21:72]。
【臨床】用於治療食管癌、乳腺癌、甲狀腺癌、皮膚癌等。
(1)參考滇獨蒜蘭項下(A70)。
(2)以山慈姑200g,硼砂80g,硇砂、三七各20g,冰片30g,沉香50g等製備的治膈散,4次/日,每次10g,10天為1療程,治療食道管賁門癌梗阻118例,顯效64例,有效38例,無效16例,總有效率為86.44%。治療1個月後,其中109例進行X光片複查,結果與治療前X光片比較,102例食管狹窄有不同程度改善,食管癌灶縮小1~2cm的29例,縮小2~4cm的35例[浙江中醫雜誌,1989,6]。
附註:山慈姑在全國範圍內為較常用中藥。商品包括3科7種植物:即蘭科的滇獨蒜蘭(冰球子)Pleione yunnanesis Rolfe、獨蒜蘭P.bulbocodioides(Franch.)Rolfe及杜鵑蘭Cremastra appendiculata(D.Don)Makion;百合科的麗江山慈姑Iphigenia indica Kunlh、老鴉瓣Tulipa edulis Bak.和防己科的金果攬Tinospora sagittata(Oliv.)Gagnep、金牛膽T.Capillipes Gagnep等7種植物。在不同文獻中也都分別稱為山慈姑。但每個種的成分、藥理及臨床不盡相同,故選用山慈姑時要注意分辨,應以拉丁名為準。
另經考試,“山慈姑”的姑應為“姑”而非“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