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骨根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拼音名】 Bái Mǎ Gǔ Gēn
【來源】為茜草科植物白馬骨六月雪。夏、秋採收根部,洗淨。曬乾,或鮮用。

原形態

落葉小灌木,高25~45厘米。枝粗壯,灰色。葉通常叢生,倒卵形或倒披針形,長1.5~3厘米,寬5~15毫米,先端短尖,全緣,基部漸狹而成1短柄,柄長1~15毫米;托葉對生,基部膜質,頂有錐尖狀裂片數枚,長1.2~2.5毫米。花無梗;叢生於小枝頂和近頂部的葉腋;苞片1,斜方狀橢圓形,先端針尖,長約2毫米,白色,膜質;萼5裂,裂片三角狀錐尖,長2.5毫米,革質;花冠管狀,白色,長6~8毫米。內有茸毛1簇,5裂,裂片矩圓狀披針形,長約2.5毫米;雄蕊5,花絲極短,花葯長圓形;雌蕊1,花柱長約4毫米,柱頭分叉,子房下位,5棱,圓柱狀,2室。花期4~6月。果期9~11月。
生於山坡、路邊、溪旁、灌木叢中。分布我國中部及南部。

藥效及服用

【性味】《草木便方》:"涼。"
【功能主治】祛風,清熱,利濕。治偏正頭痛。牙痛,喉痛,目赤腫痛,濕熱黃疸,白帶,白蝕。
①《寧鄉縣誌》:"根:煮雞子,可治齒痛。"
②《草木便方》:"祛風毒,除風熱,清利頭目。治偏、正頭痛,牙、喉痛,胸膈虛熱。"
③《江西民間草藥》:"治濕熱黃疸,小兒疳積,肚大青筋,目中起翳,咳嗽痰中帶血,婦人產後寒熱,尿血,濕熱腳氣。"
④《泉州本草》:"治眉棱骨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鮮者1~2兩。
【附方】 ①治齒痛:路邊荊根一至二兩。水煎去渣,打鴨蛋二枚,同煎服。(《中醫藥實驗研究》)
②治濕熱黃疸:白馬骨根一兩,小金錢草(天胡荽)一兩。水煎,二次分服。(《江西民間草藥》)
③治腸風,髒毒便血:路邊荊根一至二兩。以豬大腸半斤燉湯,以湯煎藥服。
④治婦人白帶:路邊荊根一至二兩。以豬精肉二、三兩煎湯,以湯煎藥服。
⑤治白濁:路邊荊根一至二兩。米泔水煎服。(③方以下出《中醫藥實驗研究》)
⑥治小兒疳積、肚大青筋、目中起翳:白馬骨根五至七錢,豬肝二兩。蒸湯,食肝及湯。
⑦治咳嗽痰中帶血:白馬骨根-至二兩,用瘦豬肉二兩燉湯,以湯煎藥服。
⑧治歷節風:白馬骨根二至三兩。用豬蹄-只煎湯,以湯煎藥服。(⑥方以下出《江西民間草藥》)
⑨治瘰癧:路邊荊根一至二兩。水煎服,每日一劑,久服有效。(《中醫藥實驗研究》)

中草藥大盤點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中國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讓閭
阿育魏實 埃蕾
矮腳龍膽 矮腳羅傘 矮
凹朴皮 八哥
白飯樹葉
阿膠 阿里紅
白萆粟
讓閭子
白花菜子
白花菜根
白蘇梗
白松塔
白朮-白及
矮人陀
白薯莨
白鶴藤根
白鶴藤
白荷花露
白石榴花
白石榴根
白升麻
巴豆油
白山苔
白沙糖
白沙蟲藥
白三七根
白屈菜根
白果葉
白槍桿
白果樹皮
白千層葉
白果根
白皮
白牛膝
白牛膽
巴豆葉
白飯樹根
白飯豆
巴豆樹根
白茅針
白鵝膏
白豆蔻殼
芭蕉子
白毛藤根
白毛藤
芭蕉油
白地紫菀
白螺螄殼
白刺花葉
白龍頭
白刺花
白蘞子
芭蕉葉
白欖根
白側耳
白蠟樹葉
白蠟樹皮
白蠟花
白克馬葉
白草莓
白菊花根
白金古欖
白補藥
巴豆殼
白接骨
白背葉根
矮腳楓葉
白背楊
白背三七莖葉
白雞屎藤
艾納香根
白花映山紅
白花夏枯草
白花射干
白花蛇頭
巴茅果
白花蛇目睛
白花龍膽
白花灰毛槐樹
白花果
白花丹
庵摩勒
霸王根
拔毒散
白馬陰莖
白馬骨根
八角香
白粱米
巴山虎
白綠葉
白郎花
艾實
白苣
八角楓葉
八角楓花
阿利藤
矮楊梅
白梅
白茅花
白背葉
白毛夏枯草
白樺皮
艾片
白丁香
芭蕉花
白千層
白降丹
白木
白扁豆
霸王七
白蘭花
霸王鞭
白礬
安息香
白僵蠶
白及
白菖
白木耳
白蘇子
白蘇葉
八仙花
白首烏
白石脂
白石英
八仙草
白屈菜
八目鰻
白梅花
艾納香
白芥子
白芥
八角茴香
矮腳苦蒿
白花菜
白蒿
白附子
阿爾泰紫菀
菝葜葉
菝葜
芭蕉根
桉葉
阿魏
巴旦杏仁
八月札
白朮
白芍
白前
白茅根
白膠香
白花蛇舌草
白豆蔻
巴戟天
巴豆
八角蓮
八角楓根
鵪鶉
艾葉
矮地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