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郵麻鴨
高郵鴨,又名高郵麻鴨,是全國三大名鴨之一,產於江蘇省高郵,是我國江淮地區良種,屬蛋肉兼用型地方優良品種。高郵鴨善潛水、耐粗飼、適應性強、蛋頭大、蛋質好。2006年被農業部列入《國家級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名錄》。相繼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和“證明商標”,標誌著躋身“國保”行列,高郵雙黃蛋是江蘇高郵的土特產·高郵麻鴨產出的有雙黃三黃四黃以及更多。是我國有名的大型肉蛋兼用型麻鴨品種高郵鴨有農家飼養歷史逾百年,由於放養環境多為湖盪濕地,高郵鴨不僅生長快、肉質好、產蛋率高,而且因善產雙黃蛋乃至三黃蛋而享譽海內外。本世紀初,高郵鴨先後被命名為全國農業標準化示範區產品、國家原產地域產品,並於2005年定為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進入國家水禽種質資源基因庫。
2002年6月24日,國家質檢總局2002年第57號檔案批准高郵鴨蛋從即日起實施國家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2002年9月13日,在國家質檢總局“中標協”主持下,約請全國11名專家,通過了對高郵鴨蛋國家強制性標準的終審,高郵鴨業園被確定為國家級高郵鴨農業標準化示範園;這是繼貴州茅台酒之後全國第十例、繼鎮江香醋之後全省第二例受國家原產地域保護的產品,是全國農水產品中首例獲此殊榮者。這標誌著高郵鴨蛋從此躋身“國保”行列,也意味著在原來全國三大名鴨的高郵鴨、北京鴨、紹興鴨中,高郵鴨在標準化生產方面已經捷足先登、領先一步。
一、外貌特徵
高郵鴨母鴨全身羽毛褐色,有黑色細小斑點,如麻雀羽;主翼羽藍黑色;喙豆黑色;虹彩深褐色;脛、蹼灰褐色,爪黑色。公鴨體型較大,背闊肩寬,胸深軀長呈長方形。頭頸上半段羽毛為深孔雀綠色,背、腰、胸為褐色蘆花毛,臀部黑色,腹部白色。喙青綠色,趾蹼均為桔紅色,爪黑色。
紹興麻鴨
紹興麻鴨,毛色與眾不同,白灰色的鴨毛上,帶有褐色麻點,故而得名。紹興麻鴨是我國優良的蛋用型鴨種之一,有“禽中明珠”之稱,它具有體型小、長大快、飼料省、產蛋多的特點,紹虞平原是紹興麻鴨的起源地和養殖中心,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紹興麻鴨是由野鴨經人代代長期馴化,選擇而成。古越山會平原,原是茫茫沼澤灘涂,葦草叢生野鴨群棲,古人以此為狩獵對象,進而進行馴化。至宋代,山陰、會稽兩地養麻鴨已相當普遍,山陰詩人陸游有“坡放萬頭鴨”、“群鴨暮還家”的詩句。紹興縣地處東南沿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溫暖濕潤,雨量充沛,水域廣闊,水草及浮游生物豐富,盛產螺螄、泥鰍、小魚、小蝦等動物性飼料,為鴨子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紹興又是糧產區,有豐富的谷作鴨的飼料,且是釀酒發達之地,民謠曰:“種稻釀酒,酒糟養鴨”,大量的酒糟乃是麻鴨的上好飼料。
紹興縣共有養鴨專業戶1000家,總飼養量達90萬羽,其中母鴨達69萬羽左右。母鴨一般在120天左右就會產蛋,在正常飼養管理條件下,群鴨每隻年產量為250到290枚,高產群可達300枚以上。蛋重65克左右,個大殼薄,是我國優良水禽品種。1986年,商業部主持和組織全國有關專家,對紹興麻鴨進行了鑑定,認定紹興麻鴨產蛋率和蛋重量已超過引進的西方櫻桃谷、康貝爾良種鴨,高產品系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吳川麻鴨
麻鴨為廣東省湛江的吳川市特產之一。主產於鑒江出海口兩岸水質肥沃的黃坡、吳陽、中山等地,以型體豐滿、骨軟肉嫩、質優味美的特點而深受民眾歡迎。微山麻鴨
麻鴨是全國四大名鴨之一,是微山湖區長期培育的優質畜禽,年產量達千萬隻。由於麻鴨長年放養在湖裡,以食鮮活魚蝦、貝類及田螺為主,還有脆蓮嫩菱等,所以它體大肉嫩,鮮嫩味美。用它加工做成的香酥鴨、荷香妙齡鴨已暢銷國內外。微山麻鴨產地(或分布)山東省南四湖地區,即南陽湖、獨山湖、昭陽湖和微山湖。數量:存欄鴨50萬隻以上。
主要特性:小型蛋用麻鴨。體型較小。頸細長,前胸較小,後軀豐滿,體軀似船形。羽毛顏色有紅麻和青麻兩種。母鴨毛色以紅麻為多,頸羽及背部羽毛顏色相同,喙豆青色最多,黑灰色次之。公雞紅麻色最多,頭頸烏綠色,發藍色光澤。脛趾以桔紅色為多,少數為桔黃色,爪黑色。初生重為42.3克,成年體重公鴨為2千克,母鴨為1.9千克。
縉雲麻鴨
品種特性
縉雲麻鴨,是我國著名的蛋鴨地方品種。歷史記載
縉雲麻鴨是最早為人類馴化的動物之一。它喜水、耐寒、合群,產蛋率高,繁殖力強。縉雲麻鴨,有悠久的歷史,清代乾隆版《縉雲縣誌》中就有記載。分布區域
縉雲麻鴨屬蛋用型鴨品種,包括Ⅰ系、Ⅱ系、青殼系3個品系。歷史上中心產區是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分布遍及該縣、省內的奉化、金華、麗水、溫州、外省的廣東、廣西、湖北、江蘇、上海等地區。特點
體軀小而狹長,蛇頭飽眼,嘴長而頸細,前身小,後軀大,臀部豐滿下垂,行走時體軀呈45°角,體型結構勻稱,緊湊結實,具有典型的蛋用型體型。三個品系的外貌特徵亦有所區別,其中Ⅰ系、青殼系鴨的外貌毛色基本相近,母鴨以褐色雀斑羽為主,腹部羽毛顏色較淺,喙呈灰黃色;脛、蹼呈棕黃(紅)色;公鴨羽毛深褐色,頭、頸及尾部羽毛呈墨綠色,有光澤,但青殼系公鴨的喙呈青色特徵比較突出。Ⅱ系鴨外貌毛色較淺,母鴨以灰白色雀斑羽為主,腹部羽毛為白色,頭頸部羽毛有一條帶狀棕色背線,喙灰黃色;脛、蹼呈桔黃(紅)色;公鴨羽毛淺褐色,其中主翼羽、腹部、頸部下方羽毛為灰白色,頸部上方、尾部羽毛呈綠色。
麻鴨的主要傳染性疫病有病毒性肝炎和傳染性漿膜炎,所以應於雛鴨1~2日齡時頸部皮下注射預防這2種病的二聯弱毒苗。
攸縣麻鴨
攸縣麻鴨產於湖南省攸縣境內的米水和沙河流域一帶,以網嶺、鴨塘浦、丫江橋、大同橋、新市、高和、石羊塘等地為中心產區。曾遠銷廣東、貴州、湖北、江西等省。攸縣麻鴨是湖南著名的蛋鴨型地方品種。攸縣麻鴨具有體型小、生長快、成熟旱、產蛋多的優點,是一個適應於稻田放牧飼養的蛋鴨品種。基本介紹
攸縣飼養麻鴨歷史悠久,經過長期實踐,攸縣人們在麻鴨選種、孵化和飼養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許多攸縣麻鴨
農戶以養鴨為生,或開鴨店,銷售雛鴨;或趕群鴨沿醴陵、株洲、湘潭、長沙一帶游,就地銷售;或到長沙、湘潭、漢壽、南縣等地開設鴨店並傳授技術。縣境鴨塘鋪、鴨店裡等地名,均因孵鴨、養鴨而得名。
攸縣麻鴨在國內享有盛譽。1981年7月,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拍攝了《攸縣麻鴨》科教片。1984年2月,攸縣麻鴨又被列入湖南省地方良種,載入《湖南省家禽品種志和品種圖譜》。為了保護攸縣麻鴨這一地方良種資源,提高品種純度,攸縣科委和畜牧、肉食、外貿等部門,1981年將新市、大同橋劃為攸縣麻鴨保護區,開展原種繁殖。1998~1999年,省畜牧局和縣畜牧局共同開發攸縣麻鴨規模開發技術,其成果被授予株洲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獲得榮譽
享受“國寶”待遇2007年,攸縣麻鴨、酃縣白鵝日前入選國家種質資源基因庫,開始享受“國保”待遇。據稱,這2個良種家禽即日起將受到嚴格的掛牌保護。根據規劃,對入選國家種質資源基因庫的地方良種,農業部將給予充足的保種專項資金支持;株洲市2個省級良種保種場將升格為國家種質資源基因庫保種場,其出口將嚴格控制,以確保優勢基因不流失;2個品種的保護區不容外來品種“入侵”,嚴防純種血源混亂。
經農業部批准,株洲市2個地方良種已劃定保護區域。攸縣麻鴨保護區為網嶺、鴨塘鋪;酃縣白鵝保護區為炎陵縣十都鄉。言及該市兩個地方良種的優勢基因,株洲市畜牧專家陳向陽如數家珍:攸縣麻鴨成熟早、產蛋多;酃縣白鵝體型雖小,但生長速度快,早熟易肥。
歷經上千年的馴養和進化,本土家禽良種才擁有了獨特的優勢基因。但多年來,由於保種經費短缺、品改搞亂血緣等原因,純血緣種群下降,導致保種艱難,一些優勢基因面臨消失的危險。2004年,株洲市畜牧部門促成攸縣麻鴨、酃縣白鵝進入省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去年,兩個品種被列為國家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此次正式入選國家種質資源基因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