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範圍
松鼠的原產地是中國的東北部、西北部,東南部和歐洲,除了在大洋洲外,全世 界都有分布。 松鼠的分布範圍較廣,在整個寒溫帶森林地區都能見到。在中國主要分布於東北三省、內蒙古東北部、河北及山西北部、四川、寧夏甘肅、新疆、湖南、貴州等省區的山區;國外從俄羅斯的遠東、日本、朝鮮, 蒙古北部,向西一直分布到西歐。在針葉林里,松鼠並不是年年都很多,它的數量多少,是以冬季針葉樹種子的多少為轉移的 ,因為它的食物以種子和果實為主,種子有時占到97%以上。
根據生活環境不同,松鼠科分為樹松鼠、地松鼠和石松鼠等。全世界近35屬212種,中國有11屬24種,其中岩松鼠和側紋岩松鼠2種是中國特有動物。
岩松鼠根據生活環境不同,松鼠科分為樹松鼠、地松鼠和石松鼠等。松鼠上頜臼齒為5枚,下頜4枚。前後肢間無皮翼。
松鼠的種類很多,全世界約有212種,中國有24種。其中生活在樹林裡的松鼠,在中國東北和華北各地十分常見,因而又叫普通松鼠。它的身體細長,體毛為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所以也稱灰松鼠。
雪地松鼠:
雪地松鼠是最貴的寵物松鼠,玩家的追求。市場上的雪地松鼠產自新疆草原,分布於天山山脈,屬於松鼠額畢亞種的變異新亞種。
大小:20~30cm。
重量:350~450g。
特徵:四肢全年橘紅色,耳毛橘紅色。
雪地松鼠,一年換毛兩季。成年體型長25cm左右,尾長可以貼背到頸部,有些可以達頭部。雪地松鼠的作息時間:天明而起,天黑而息。早晚覓食貨源,中午基本上在樹上隱蔽處休息。每年繁殖1~2胎,每窩4~6隻。雪地松鼠夏季毛色橘紅或者橘黃色,全身有少量的灰白毛色。夏季耳毛可能沒有或者稀疏。冬季灰白色全身,四肢跟耳朵是橘紅色,耳毛可以長達10cm,每年8月份以後開始長耳毛。南方地區可能會延遲,一般低於10度會換毛。雪地松鼠以核桃為主,野果為輔。
紅腹松鼠又名“赤腹松鼠”,山區民眾又稱它為“吊老鼠”。是一種中等大小的樹棲松鼠。
大小:19~25厘米
重量:280~430克
特徵:吻短,耳小而圓,頸粗壯
紅腹松鼠主要是棲居在密林中,生活習性與灰鼠有些相似,多喜晨、昏活動,食性主要以攝食各種堅果,如松果、栗及漿果為主,亦食各種樹葉、嫩枝、花芽及鳥卵、雛鳥和昆蟲等。每年可繁殖2次,每次產2~4仔,以2仔居多。
北美紅松鼠
北美紅松鼠,廣泛分布於北美洲在寒溫帶針葉林中,偶爾也出現在混合或落葉森林中。白天活躍,主要食物是白雲杉種子,也吃括水果、嫩芽、樹皮、花、真菌、昆蟲、鳥蛋和小脊椎動物。大約有25個亞種被確認。野生北美紅松鼠壽命最高為8歲。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無危(LC)
北美紅松鼠體長16.5-23厘米;尾長10-16厘米;重量197-282克。
生態習性Ecological Habit
北美紅松鼠廣泛分布於北美洲在寒溫帶針葉林中,偶爾也出現在混合或落葉森林中。白天活躍,主要食物是白雲杉種子,也吃括水果、嫩芽、樹皮、花、真菌、昆蟲、鳥蛋和小脊椎動物。有儲藏食物的習慣,通常藏匿於樹洞或者成堆擺放於樹下,蒐集食物的數量多的驚人,足夠幾代子孫享用。它們吃各種各樣的蘑菇,包括有毒的蘑菇,不是直接食用,而是放置在樹枝上風乾後食用。北美紅松鼠有極高的領地意識。不會冬眠。
生長繁殖Growth and Breed
北美紅松鼠每年繁殖2次,分別在2-4月份、6-8月份。雌性孕期31-35天,每胎產3-5仔,出生時的粉紅色無毛,體重約10克。7-8周斷奶,18周后可以獨立生活,1歲性成熟。 野生北美紅松鼠只有22%生存到1歲,1-3歲為安全期,3歲後生存機率再次降低,活到8歲的非常少。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北美紅松鼠,廣泛分布於北美洲在寒溫帶針葉林中,偶爾也出現在混合或落葉森林中。
達氏松鼠
達氏松鼠,又名德氏松鼠。它們分布在貝里斯、哥斯大黎加、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墨西哥及尼加拉瓜。生活在熱帶森林,白天活躍,大部分時間在樹上活動,偶爾到地面覓食。以種子、水果和樹葉為食,如無花果、蘑菇、橡子、漿果和玉米。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無危(LC)
達氏松鼠體長18-22厘米;尾長16-20厘米;重量190-220克。
生長繁殖Growth and Breed
達氏松鼠全年可繁殖,雌性每胎產2-8仔。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達氏松鼠分布在貝里斯、哥斯大黎加、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墨西哥及尼加拉瓜。
日本松鼠
日本松鼠,是齧齒目松鼠科松鼠屬下的一個品種。為日本特有種,分布於本州、四國和九州,但現在九州地區則已罕見。影響當地這一物種滅絕的因素之一,是人類對森林的破壞。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無危(LC)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日本松鼠為日本特有種,分布於本州、四國和九州,但現在九州地區則已罕見。
知 識Knowledge
日本松鼠學名:Sciurus lis,由荷蘭動物學家--康拉德·雅各·特明克(Coenraad Jacob Temminck)於1844年命名。
山松鼠
山松鼠,只生活在哥斯大黎加和巴拿馬。棲息於人跡罕至的山區雨林中,海拔1900米-2600米。主要活動在樹梢,但有時在森林地面上覓食。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近危(NT)
外形特徵Description
山松鼠平均體長15厘米;尾長13厘米。 山松鼠背部橄欖褐色,腹部橙紅色。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山松鼠,只生活在哥斯大黎加和巴拿馬。
知 識Knowledge
山松鼠學名:Syntheosciurus brochus,由美國動物學家--烏特勒姆·班斯(Outram Bangs)於1902年命名。
長吻松鼠 :
長吻松鼠又名“紅嘴松鼠”。
大小:20~25厘米
特徵:四肢略短,尾細長,尾毛短而蓬鬆,背毛呈灰褐色,腹毛為灰白色
長吻松鼠一般生活在密林中,習性與一般松鼠無多大差別,但並非完全樹棲,常到地面、倒木及草堆覓食,晨、昏時分最活躍。
岩松鼠
•岩松鼠又名“石老鼠”,“掃尾子”,外形有些像紅腹松鼠。
大小:20~25厘米
尾長:15厘米
特徵:耳大明顯,四肢略短,尾毛蓬鬆、稀疏,背毛呈青灰色,腹部及四肢內側毛為黃灰色,下頜為白色。
岩松鼠則棲息在山區的岩石區,岩松鼠雖然能攀登於樹上,但主要還在岩石間棲息,一般營巢於岩隙間。岩松鼠白天活動,主要以野生果實或植物種子為食,如堅果、胡桃、杏等,但有時也會食農作物,是一種山林的害獸。
蝦夷松鼠
大小:身長約25cm 尾長約20cm
原產地:北海道
飲食習慣:以植物為主的雜食性
分布於日本北海道,是分布於日本本州以南的日本松鼠的亞種,體型比日本松鼠稍大。夏季與冬季毛色會改變。冬季時,背面為灰色、腹部是白色,耳朵有長毛;夏季時,全身為淡淡的紅褐色,耳朵沒有長毛。飼養方式與金花鼠相同,由於體型較大,需要大而堅固的籠子。冬天不須冬眠,照常活動。
草原鼠
大小:身長約30cm 尾長約8cm
原產地:北美洲
飲食習慣:以植物為主的雜食性
出行時間:晚上
體色由黃色到褐色都有。體型矮胖,配上短短的尾巴。成群聚居在草原中所挖掘的彼此相通的穴道中。由於習慣群體的生活,即使飼養多隻也不會打架。在生態影片在經常出現,是很受歡迎的討人喜歡的可愛動物。尤其是站立及坐下的動作,格外可愛,也很容易被人養馴。同時尾巴會如狗般擺動,很惹人喜愛。食物以植物為主,倉鼠的人工飼料與狗食等也是不錯的選擇。雖然市面有成對出售,但繁殖仍相當困難。
日本小鼯鼠
大小:身長約15cm,尾長約12cm
原產地:亞洲
飲食習慣:以植物為主的雜食性
背面為灰褐色,腹部為白色。四肢之間有皮膜相連,張開後可在空中滑行。夜行性動物特有的大眼睛,外型非常可愛。主要在夜間活動,是最適合夜貓子飼食的寵物。籠內準備小鳥用的巢箱,可供白天睡覺時使用。養馴後,可放出籠外在屋內滑翔。與松鼠同科,飼養方法比照的方式即可。平時以水果及松鼠的人工飼料為主食,偶爾餵食一些動物性食物。
歐洲紅松鼠大小:身長約30cm,尾長約20cm,原產地:歐洲中部到西亞飲食習慣:以植物為主的雜食性。
屬大型松鼠,全身為明亮的紅褐色,腹部為白色,耳朵長有長毛。體型大、動作活潑,飼養時需有相當大的籠子。
三彩松鼠
大小:身長約20cm 尾長約15cm
原產地:馬來半島、蘇門答臘
飲食習慣:以植物為主的雜食性
棲息於熱帶雨林的中型松鼠。背部與尾巴為深紅褐色,由兩頰到側面有條狀白帶,前肢與腹側為黃褐色,腹部為白色。在毛色普遍樸實單調的松鼠中,是較華麗的一種。棲息於樹上,但食物多由地面取得。飼養方式與金花鼠等其他松鼠相同即可。
松鼠科的動物一共有六種,分別是三種松鼠跟三種飛鼠,分別是赤腹松鼠、條紋松鼠、荷氏松鼠、大赤鼯鼠、白面鼯鼠跟小鼯鼠。
魔王松鼠
魔王松鼠,英文名Squirrel,拉丁學名Sciurusvulgaris,體形通常中等大小,體態修長而輕盈,體長大約為18-26厘米,尾長而粗大。
一種會隨著季節變化而變色的松鼠———原產地在英國的魔王松鼠,如今成為重慶白領新貴追捧的新寵物。松鼠的耳朵和尾巴的毛特別長,能適應樹上生活;它們使用像長鉤的爪和尾巴倒吊樹枝上。食水果、種子、葷類等,在繁殖期間會吃食鳥蛋。
其它種類
金花鼠蝦夷松鼠 草原犬鼠
大小:身長約15cm 尾長約12 cm
原產地:亞洲東北部、北海道
飲食習慣:以各類生堅果、漿果、豆類、農作物、鳥卵、昆蟲等為食
背部有數以五條花紋的小型松鼠。由於行動迅速且容易越獄,餵食時應注意趁機脫逃。需準備較高的籠子並在籠內裝上跑輪讓松鼠嬉戲運動,同時要裝設木窩作為藏匿的地點。金花鼠在大自然中有冬眠的現象,若飼養在溫暖的室內,冬眠的機率會降低,但不能完全避免冬眠,冬眠的金花鼠像死了一樣,身體僵硬冰涼,呼吸和心跳微弱幾乎感覺不到這時候,請千萬不要以為它死了就把它埋了,每天都看看它,發現它冬眠就趕緊暖醒過來餵吃的,有的松鼠長時間冬眠會真的死去。由於耐熱性較差,夏天時籠子應移往涼爽且通風良好的地方,萬萬不能被太陽曬到,要不然很容易中暑。
形態特徵
松鼠的特徵:
松鼠一般體形細小,體形可以小至的非洲侏儒松鼠7–10厘米長和約100克重,大至旱獺(土撥鼠)的53–73厘米長,約5–8公斤重。松鼠前後肢間無皮翼,四肢強健,趾有銳爪,爪端呈鉤狀,雌性個體比雄性個體稍重一些;花鼠屬與松鼠屬其臉頰內側有頰囊的構造,能儲存很多食物。
松鼠是典型的樹棲小動物,身體細長,被柔軟的密長毛反襯顯得特別小。體長20~28厘米,尾長15~24厘米,體重300~400克。眼大而明亮,耳朵長,耳尖有一束毛,冬季尤其顯著。夏毛黑褐色或赤棕色;冬毛灰色,菸灰色或 灰褐色,腹毛白色。四肢細長,後肢更長,指、趾端有尖銳的鉤爪。尾毛多而蓬鬆,常朝背部反卷。
松鼠多數棲息在寒溫帶的針葉林及針闊葉混交林區,尤其在山坡或河谷兩岸的樹林中最多。松鼠喜歡單獨在樹沿中居住,有的也在樹上搭窩。白天善於在樹上攀登、跳躍,蓬鬆的長尾起著平衡的作用。跳躍時用後肢支撐身體,尾巴伸直,一躍可達十多米遠。松鼠不冬眠,但在大雪天及特別寒冷的天氣,松鼠用乾草把洞封起來,抱著毛茸茸的長尾取暖,可以好幾天不出洞,天氣暖和了再出來覓食。
它們主要以橡子、栗子、胡桃等堅果為食,也喜歡吃松籽,常到針葉林尋松籽吃,也吃松樹的嫩枝葉、樹皮、菌類以及昆蟲、小鳥等。有貯藏食物的習性。松鼠的繁殖能力較強,一年2~4窩,孕期一個多月,每窩產4~6仔,幼仔體重7~8克,無毛,肉紅色。為了“子女”的舒適、安全,雌鼠還搭築備用“房”,發現巢穴中有蟲子叮咬“子女”或不安全時,就把“子女”移到備用房去。雌鼠遷移到食物豐富的林區時,也把幼仔背著帶走。幼仔8~9個月性成熟。壽命8~10年。 松鼠在動物分類中屬於齧齒目松鼠亞目松鼠科松鼠屬。體形通常中等大小,是寒溫帶針葉林和混交林中的典型代表動物。四肢強健,趾有銳爪,爪端呈鉤狀,體重通常在350克左右,雌性個體比雄性個體稍重一些。松鼠體態修長而輕盈,體長大約為18-26厘米,尾長而粗大,尾長為體長的三分之二以上,但不及體長。 尾毛密長而且蓬鬆,四肢及前後足均較長,但前肢比後肢短。耳殼發達,前折時可達眼,冬季耳端具一撮黑色長毛束。全身背部自吻端到尾基,體側和四肢外側均為褐灰色,毛基灰黑,毛尖褐或灰色。腹部自下領後方到尾基,四肢內側均為白色。尾的背面和腹面呈棕黑色,毛基灰色,毛尖褐黑色。吻部、兩頰及下顛如背色,但偏青灰,耳殼黑灰色,冬毛具有大束黑色毛簇。個體毛色差異較大,為青灰色、灰色、褐灰色、深灰色和黑褐色等等。
生活習性
松鼠的耳朵和尾巴的毛特別長,能適應樹上生活;它們使用像長鉤的爪和尾巴倒吊樹枝上。在黎明和傍晚,也會離開樹上,到地面上捕食。松鼠在秋天覓得豐富的食物後,即會利用樹洞或在地上挖洞,儲存果實等食物,同時以泥土或落葉堵住洞口。松鼠一般以草食性為主,食物主要是種子和果仁,也會吃水果如櫻桃等。部分物種會食昆蟲,其中一些熱帶物種更會為捕食昆蟲而進行遷徙,甚至叼走山雀雛鳥。
松鼠多在春、夏季發情,發情期大約為兩個星期左右。松鼠繁殖的適齡期,雌性為8~9周齡,雄鼠為9~10周齡。
松鼠懷孕的時間大約為35~40天,每年能產3胎左右,每次能產4~6隻。初生松鼠體形很小,看不見東西,以母體乳汁作為全部營養需求的來源。松鼠發育很慢,生下將近30天時才睜開眼睛。至一個半月時,小松鼠才願意到室外進行活動。
松鼠主要以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為食,這可能是它們每天睡眠時間達到14個小時左右的一個重要原因。除了松鼠外,金倉鼠和白鼬每天基本也睡這么長時間。前者白天睡在洞穴里,躲避捕食者。雖然睡眠時間很長,但在清醒的時候,它們卻異常活躍。它們每天的睡眠時間幾乎是我們人類的兩倍。
松鼠到夏季全身紅色的毛,到了秋天會更換成黑灰色的冬毛緊密地覆蓋全身。初生的松鼠,全身無毛,眼睛亦不明,生後8天,才開始長毛,30天以後即睜開眼睛,45天就能食用僵硬的果實,行動變得十分敏捷。松鼠是對主人非常溫順的小傢伙,我們也要溫柔地對待它們,這樣它會對你死心塌地,絕對不會用牙齒傷害到你。當然它們會用牙齒輕輕地啃你的手指,和你玩耍,感覺會很痒痒,這是它對你友好的表示。
松鼠在茂密的樹枝上築巢,或者利用烏鴉和喜鵲的廢巢,有時也在樹洞中做窩;它們除了吃野果外,還吃嫩枝、幼芽、樹葉,以及昆蟲和鳥蛋。秋天一到,松鼠就開始貯藏食物,一隻松鼠常將幾公斤食物分幾處貯存,有時還見到松鼠在樹上曬食物,不讓它們變質霉爛。松鼠生兒育女能力很強,它與別的齧齒動物一樣,具有成熟早、繁殖快的特點。每年的一二月間,雌雄松鼠開始談情說愛,雄鼠擺動粗大尾巴在樹冠上跳躍追逐雌鼠,此時雌鼠也是興奮不已熱烈相隨。發情期約延續兩周,這期間雌雄幾乎形影不離。雌鼠妊娠35~40天產崽,一般每年產兩胎,偶有3胎。第一年生育的雌鼠,每胎產3~6崽,第2年後每胎可產5~10崽。剛出生的幼崽光滑無毛,全身紅色,雙眼緊閉,體重在7~8.5克,體長5.6厘米,尾長2.4厘米。幼鼠出生8~9個月開始性成熟,也就是第2年便可配偶繁殖。
松鼠喜歡吃素,偶爾也吃葷。它的素食主要以紅松、雲杉、冷杉、落葉松、樟子松和榛子、橡子的乾果以及種子為主;葷食主要以昆蟲、幼蟲、蟻卵和其它小動物等為主。在食物青黃不接的情況下,松鼠另有選擇。春季吃樹芽,夏季吃蘑菇、托盤和越桔等漿果,到了秋季食物極大豐富,吃喝不愁,想吃啥就有啥,但最上口 的還是紅松果仁。談到采松籽這可是松鼠的拿手好戲,無論樹木多高,球果長在何處,松鼠都能口到食來。具體過程是:它先將成熟的球果咬斷落地,再從樹上下來,像靈長類動物那樣,用前足扒開球果鱗片,咬碎種皮,取出種子,以松仁為食,很有趣的是松鼠受到驚嚇時也不輕易放下食物,而是叼著球果逃跑。
松鼠的嗅覺極為發達,它能準確無誤地辨別松籽果仁的空實,凡是松塔尖上被松鼠放棄的種子都是無種仁,雖 然這種種子的外殼沒有被咬開,松鼠還是一嗅便知。松鼠還有儲存食物的本能,秋季紅松籽成熟時,松鼠奔來跑去口含松籽運送到安全地方藏起來,幾粒或十幾粒一堆,埋在地下,留作越冬食物。冬天大地雖然被積雪覆蓋,但松鼠仍能毫不費勁地找到所藏食物,個別也有遺漏找不到的。但正因為埋在地下遺漏找不到才有助於紅松種子的擴散和傳播,促進了天然更新。
松鼠的分布十分廣泛,幾乎遍布整個森林。它的種群數量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食物的豐欠。如果連續幾年食物豐富,種群數量會明顯增多,特別是在松籽豐收的年份,外地居住的松鼠也成幫結夥遷移來此落戶,第二年就地繁殖,因而數量劇增;如果這個地區松籽歉收,松鼠就要舉家遷移另找棲息之處,導致該地區數量劇減。松鼠這種隨著食物豐歉來決定種群數量的行為,實在是技高一籌,它不僅有助於種群繁衍而且還有利於種群廣泛分布。
松鼠的生活習性不同於其它動物,很喜歡在光天化日之下活動,特別在清晨更為活躍,常常在樹幹和樹杈間竄來跳去,一會覓食,一會玩耍,無拘無束,好不自在。松鼠沒有冬眠的習慣,但在數九隆冬的季節,也畏寒怕冷不甚活躍。特別是嚴冬刮煙炮的天氣出窩時間較短,通常上午9點左右出來活動1~2小時;下午1點多鐘再出來活動1~2小時,其它時間呆在窩裡不動。松鼠有一個習慣就是不管天氣怎么寒冷,它都不在窩裡吃食,而是坐在樹枝上,面向朝陽,前肢抱著食物送入口中,津津有味地咀嚼品嘗,時而豎耳側聽,時而轉動雙眼環顧四周,舉止滑稽,令人發笑。
松鼠雖然是鼠類中體型較大的一種,由於它不處於食物鏈的頂端,所以它仍然受到天敵的威脅,一種是食肉類的猛禽,如紫貂、香鼬、青鼬、伶鼬、黃鼬等和金雕、貓頭鷹、虎頭海雕等。另一種主要是喜鵲和烏鴉,它們在繁殖季
節,對松鼠幼崽下手。前一種天敵從某種意義上說對松鼠種群健康繁衍有好處,因為天敵所追捕到的大都是老、弱、病體。而後一種天敵則有害無益。松鼠不僅它的形象逗人喜愛,更重要的是松鼠經濟價值廣為人知。松鼠皮歷來為黑龍江省大宗野生毛皮之一,過去是出口創匯的重要產品。松鼠皮可做皮衣、圍巾、帽子,尾毛可制畫筆等。近些年,由於紅松林減少,導致松鼠賴以為食的紅松籽產量下降,使松鼠數量也隨之減少。年產松鼠皮不足2萬張,歷史上最高曾達18.5萬張,可見,松鼠的數量已經稀少,應採取措施,嚴加保護。
松鼠約於每年春季1、2月發情,發情期大約為兩個星期左右。松鼠繁殖開始的適齡期,雌性為8~9周齡,雄鼠為9~10周齡。對松鼠來說,秋季也有一個發情期。在非繁殖季節,雌雄性成體分別占據一定的地方作為自己生活的活動範圍。在野外,雌性保護一定面積的地盤是為了保護食物,其內不允許其他同種個體進入,對雄性個體也是如此。但是在繁殖季節,則明顯地放鬆對領域範圍的保護,允許雄性個體進入。發情時,雌性個體食慾下降、活動加強,煩躁不安,呈興奮狀態;有時舔外陰部,且排尿頻繁,並發出尖尖的叫聲,允許雄性個體的靠近;此時陰門顏色變深且紅腫,有時有白色或微黃色粘液或凝乳狀的分泌物流出。在人工飼養條件下進行繁殖時,一定要挑選體格健壯,毛色光澤佳,精神狀況好,食慾旺盛的個體。對雄性個體則要求性慾旺盛配種 能力強;而對雌性則要求母性強,胎產數多,泌乳量充足的個體。配種時以一雄一雌或一雄多雌的交配方式,松鼠懷孕的時間大約為35~40天,4月初進入哺乳期,每年能產仔3次左右,每次能產4~6隻。只要食物充足,松鼠的雌性個體就能繁殖較多個體,有著較強的繁殖力。初出生的幼仔以母體乳汁作為全部營養需求的來源,因此,此時應該要特別注意母體的營養狀況,小松鼠剛生下時很小,看不見東西,發育很慢,生下將近30天時才睜開眼睛;至一個半月時,小松鼠才願意到室外進行活動。
在小松鼠眼睛將開未開時,抱離母松鼠飼養,會與人變得親密。最初以吸管餵食熱牛奶(30~40℃),每日3~5次。逐漸改為浸泡牛奶的麵包或其他柔軟的食物。即使長成後才開始飼養,只要慢慢有耐心地訓練,也會和人非常親密,爬到飼主身上。
飼養管理
養殖場條件松鼠在野生情況下是單獨生活,所以提供的環境條件,應該使它們有足夠的單棲條件,又可以彼此接觸,以利於繁殖。
為敞開的三壁式,坐北朝南,三面為磚牆,面積為長5米、寬3米,房高3米。三合土面,北面有門(高1.8米,寬7米)通操作廊,但門外還應有一小隔斷,約2平方米,再有側門通走廊,主要為了避免動物直接往外跑。房的三壁釘上數排小木箱,在離地面1米以上即可開始釘第一排。木箱規格為長25厘米、寬25厘米,在一側開口(高15厘米、寬12厘米),箱和箱之間距離30厘米。排和排之間相距(下排的箱頂和上排的箱底)為30厘米,兩排木箱可錯開。可一直排到上面頂部。養殖後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房的中間放一棵杈多的大枯樹或2~3棵中等大枯杈,供它們活動。
直接和敞開的圈舍相通,面積為長36米、寬3米,高3米。三面及頂棚均以細鐵絲網,網孔不超過1.5厘米為宜。網下面離地面20厘米圍以磚牆。同樣適當放1~2棵枯樹杈,三合土地面。
飼養管理與繁殖技術
飼料
可餵松子、榛子、瓜子、向日葵、梨、蘋果、橡栗、櫸實等,根據季節和不同地區,儘可能提供多種飼料隨它們選擇。飼料可分放幾個地方,以免它們爭搶,乾料可2~3天添1次,水果類每天供給,以當天吃完為好。水盆要隨時有清水。
管理
夏季炎熱時,可觀察動物的表現,必要時運動場頂棚臨時加草蓆或竹蓆遮蔭,噴灑水降溫。冬季可不必採取保溫措施。
繁殖技術要點
在引進動物時,必須挑選體質健壯的作為繁殖用,雌雄比例可按3~4:1。把體弱的單獨挑出,尤其體弱的雄性,可能會受其它雄性的攻擊。在繁殖期可給些動物性食物,如熟雞蛋、麵包等,看它們是否喜歡。另外在圈內放些乾淨的枯葉、碎麻、細枝等,供它們墊窩或築窩用。出生半年的幼仔,要分出單養,以免密度過大。
疾病和天敵防治
由於松鼠在人工飼養的條件下,數量不多,不太受注意,而且不便於觀察,所以還沒有患某種疾病的報導。但它們屬於牙齧類動物,可能會傳染上鼠疫,所以必須每天搞好衛生,定期消毒。另外,圈舍和運動場必須嚴防野鼠和家鼠鑽進,造成搶食飼料,傷害松鼠和傳播疾病等。人工飼養因為活動的範圍很小,松鼠無法自行尋找被涼的地方,一般溫度超過35度,松鼠就會很容易中暑,中暑後松鼠的死亡率非常高,所以夏天一定做好預防和治療。
飼餵管理及環境
松鼠似乎都以殼斗科植物的種子為食,但在大自然中也會食用相當多的昆蟲,因此最好也餵食些動物性的食物。核桃、栗子等堅果是松鼠的最愛,咬開堅硬的外殼,對松鼠不但是遊戲,也可以幫忙磨耗牙齒。最好經常餵食這類食物。如果以人工飼料為主食,還應另外補充蘋果等食物。
良好的飼料和科學的管理是保證松鼠正常生長發育的重要條件,也是提高松鼠生產能力和改進品種的條件。飼料搭配比例應該特別注意蛋白質的含量和質量。飼餵松鼠的飼料有混合飼料、粗飼料和青綠多汁飼料。混合飼料一般由大麥、小麥、玉米、黃豆和款皮等組成,含量為25%大麥或小麥,20%玉米,15%豆餅,10%黃豆,20%鼓皮,6%魚粉,3%骨粉和1%食鹽,這種混合飼料的營養成分為:20%以上的蛋白質,6%脂肪和42%碳水化合物等。粗飼料主要有花生、向日葵和核桃等;青綠多汁飼料有白菜、胡蘿蔔、油菜、桑樹葉、冬青葉;夏秋兩季也可以飼餵一點瓜果之類的食物,如黃瓜、西紅柿和西瓜等。每天每隻松鼠的飼料投餵量大約為:混合飼料30克左右,粗飼料200~250克,和青綠多汁飼料150~200克。每天分早、中、晚三次投喂,每天投餵點固定是必要的。對於幼齡的松鼠,要適當增加飼餵的次數,以保證它隨時取食和滿足它生長發育的能量和營養需求。
在不同時期,松鼠對食物的營養需求有不同的變化。對雌性松鼠,在妊娠期、哺乳期飼料要多樣化,並儘量做到飼料新鮮,營養成分完全,以滿足胎兒或幼仔生長發育的營養需求,特別要提高日糧中的蛋白質成分。對不同發育階段的幼仔,飼養時也必須注意食物營養結構的組成。
雄性松鼠在配種期、恢復期,也要加強營養,多增加魚粉、牛奶的供給量;但是要注意,如果碳水化
合物的供給量超過飼餵標準時,會引起松鼠體質下降,對幼仔則表現為影響它的生長發育速度。松鼠的飲水一定要注意清潔,夏季要經常換水,冬季則避免飲用冰凍水,從而減少動物體質不良和感染疾病的可能性。
松鼠非常活潑,特別喜歡爬樹,活動空間較為立體,應儘量選用寬廣而高的籠子。由於松鼠習慣在樹上築巢,應將巢箱安裝在籠子的高處。巢箱可選用小鳥用而出入口在高處的巢箱代替。松鼠的動作非常迅速,開關門時要注意,避免趁隙逃走。萬一逃出時,若突然用力抓住,要避免被松鼠咬傷。
飼養松鼠的房舍一般要求選擇東南方向,冬暖夏涼,又有一定光線的地方,這樣有利於動物健康。動物的房舍、籠舍要合乎動物的生活習性。飼養松鼠的房舍可以用鐵絲向或木板釘成,面積要適當地大一點。單籠飼養時,外面活動籠大小可以為60×25×45厘米,或是用雙層的籠,其大小為55×45×45厘米,從而作為其採食、喝水、運動和繁殖時交配的場所;外籠的四周和頂可以用鐵絲編成,網眼大小為4~3.5厘米,而籠底則可以用粗一點的鐵絲編織;兩側面和後面也可用玻璃或鐵皮代替,裝有小門,便於動物進出或清掃衛生,或投放食物和水。除了外籠以外,還要有窩箱,作其棲息、休息和產仔的場所;窩箱可以用1.5~2.0厘米厚的木板釘制而成,其長寬高為30×25×25厘米或45×35×45厘米。外籠可以同窩箱安裝在一起;也可以分別放置,讓松鼠自由出入。
松鼠也可以進行大規模飼養。在這種情況下,就需求有較大的寵舍,分成運動場和動物休息、睡覺的房 舍兩部分。在運動場內,要栽有樹木或安置供松鼠攀爬跳躍的棲木。雄雌性成年松鼠在非繁殖期間要分開飼養為好。如果是留作種用的,松鼠要給予特別的照顧,並可以分開飼養。飼養寵比其他單籠飼養個體的面積要大一些,以保證它有足夠的運動量,大小可以為90×30×45厘米,籠的底面要有承糞板,以便清潔和消毒。
每個飼養寵內要放置有食盆架和飲水盆,並且將它們固定好,以免被掀翻弄髒或弄濕其環境;食盆可以用搪瓷盆或塑膠小盆。
松鼠雖然生活在寒溫帶針。槓闊葉林混交地帶,但是,由於其高超的築巢技術,巢內溫度比巢外要高得多,因此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為保證其安全越冬,一般要保持溫度為5~23℃,不能過低,否則會影響其生育繁殖能力。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評估級別為近危(NT)。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松鼠、赤腹松鼠、黃足松鼠、藍腹松鼠、金背松鼠、五紋松鼠、白背松鼠、明紋花松鼠、隱紋花松鼠、橙腹長吻松鼠、泊氏長吻松鼠、紅頰長吻松鼠、紅腿長吻松鼠、橙喉長吻松鼠、條紋松鼠、岩松鼠、側紋岩松鼠、花鼠入列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常見疾病
一、牙齒過長
長期食用柔軟的食物,牙齒無法正常齧磨而過長生長。生長過度的牙齒會傷害口腔內部,影響食物的攝取。此外還會並發牙齦腐敗、鼻炎等症狀。這將造成牙齒逐漸鬆動而掉落。一邊牙齒掉落後,另一邊的牙齒因缺乏正常的齧磨,需進行定期的切斷手術。早期診斷,可望早期治療。
二、打架造成的傷害
松鼠[3]有攻擊團體中弱者的習性。外觀狀似健康,但已罹患重病的松鼠,將會遭到健康松鼠的攻擊。如果解剖這些被攻擊而死的松鼠,將會發現早已患有重病。此外,體弱的松鼠,也很容易遭到攻擊。發現松鼠打架,應將每隻松鼠用籠子隔開。受傷的部位,套用抗生素治療,以免傷口化膿;較大的傷口,應進行手術縫合。由於有自相殘殺的可能,體弱的松鼠應儘早進行隔離。
三、低鈣血症
產前、產後的雌松鼠會罹患此病。 由於血液中的鈣濃度降低,而出現痙攣、麻痹、運動失調等症狀。這時若不及早注射鈣劑,將有死亡之慮。可在懷孕以及產後哺乳的雌松鼠的飲食中添加鈣劑,作為預防方法。此外,日光浴也很重要。
四、佝僂病
松鼠如同人類一般,也會罹患佝僂病。 除必須經常補充鈣及活性維生素D外,日光浴也是不可欠缺的。使用人造太陽燈的效果不錯,但紫外線的波長不當會造成嚴重的灼傷,因此使用前,最好詳細詢問醫院。
五、尿道炎
尿道受到細菌感染會形成尿道炎。 雄性松鼠由於陰莖腫大,也會發生排尿困難。由於排尿時產生的疼痛,會發出痛苦的叫聲。若發現這些症狀,應立刻驗尿,使用適當的抗生素治療。
六、骨折
當松鼠在屋內遊玩時,可能因不當的跳躍而發生骨折。單純的骨折,只要遵照醫院的指示,不需手術就能痊癒。松鼠不耐麻醉,最好避免進行手術。但若傷及脊椎骨,預後情況可能不佳。
七、蟎病
是由寄生於皮膚上的疥蟎蟲引起的皮膚病,通稱疥蟎病。主要臨床症狀為:皮膚紅腫,尤其四肢、趾掌、耳頸部等處皮膚紅腫最厲害;被毛脫落、形成黃白痴皮,發癢不安,經常可以見到用爪趾抓撓和摩擦寵舍現象。其診斷方法為,在患病部與健康皮膚的交界處刮取痴皮至微微出血,放至玻璃器皿內,用10%氫氧化鉀溶液浸泡3~5分鐘,放在顯微鏡下檢查。如果有疥蟎蟲,就可以見到黃褐白色的成蟲,有三對腿的幼蟲,以及半透明灰白色的橢圓形蟲卵。本病的防治為:用5%辛硫磷乳油,配成0.1%的膏劑(100克黃凡士林加上50%辛硫磷乳油0.1毫升,調到均勻)塗擦患部,或用2%洗必泰軟膏塗於患部,直到病癒。
八、肺炎
該病多繼發於感冒;飼養管理不當,壓力過大、過度潮濕、空氣流通不暢時,松鼠很容易患肺炎。物理和化學因素的刺激部可引起肺炎。急性肺炎往往1~2天不吃食就很快死亡;慢性肺炎,治療及時大多可病癒。其臨床症狀為:精神沉鬱、體溫升高、鼻鏡乾燥;呼吸急迫、有時咳嗽,糞便於燥,喜飲水不吃食;有時發生畏寒戰慄。預防肺炎,主要是加強防寒保暖措施,嚴防感冒。人類的感冒,也可能傳染給松鼠,應特別注意。治療肺炎應精心護理,補給新鮮易消化的飼料;同時以青黴素10~20萬單位、安痛定1.0~2.O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3次連用3天,並補給5~10%葡萄糖20毫升,皮下注射;維生素C或複合維生素B2毫升1日1次,肌肉注射。
九、胃腸臌脹
由於飲食具不衛生,吃入腐敗變質飼料或未經加熱處理的酵母、穀物飼料蒸煮不熟,調料不均勻。尤其是剛分窩斷奶的仔獸,貪食過飽,飼餵時間拉得過長,以至搶食,消化不良,以及慢性胃腸炎等,均易引發本病。該病多發生於夏季,尤其是在離乳分窩的時期,經常可以見到。患獸腹圍增大,叩之有鼓音,壓之有彈性,觸感有多量氣體,手壓時動物表現呼吸困難;患獸多頭頸伸直,伏臥於小室或籠內。如治療不及時,多因心臟衰弱,窒息而亡。防治方法有:首先,必須知道引起膨脹的原因,減少胃腸道的發酵產氣。口服:%乳酸溶液(或食用醋)3~5毫升,有時能緩解本病的作用。口服薩羅0.2克、乳酶生1.2克、人工鹽0.2克之合劑也能奏效。當然,病情危急者,應採用穿刺放氣法治療。同時注入乳酸等防腐劑。
十、維生素C缺乏症
該病主要出現於新生的仔獸身上。其症狀主要表現為:新生仔獸四肢、趾墊紅腫,趾間破潰,出血,糜爛,呈紫紅色,吮乳能力弱,不停地發出微弱的吱吱叫聲,在窩內亂爬;有的關節變粗,尾部水腫潮紅,爛掉尾尖。主要危害10日齡以內仔獸。其防治措施為:平時,應給予全價營養飼料,尤其是妊娠母獸,日糧中除補加青綠新鮮飼料外,每日還應添加維生素C25毫克以上。對患病仔獸,可滴服維生素C液,每日兩次,每次10滴左右,同時還應給母獸肌注維生素C注射腋,每日兩次,每次0.5~1.O毫升。母獸日糧中有足量的魚肝油,將有利於病程的縮短,促進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