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遊戲名稱 惡魔城被奪走的封印
英文名稱 Castlevania: Order of Ecclesia
日文名稱 惡魔城被剝奪的刻印
中文全名:惡魔城 聖教密令
遊戲編號 未定
製作廠商 Konami 科樂美
代理發行 Konami 科樂美
遊戲類型 ARPG
載體容量 未定
運行環境 NDS
語言版本 日,英
發行日期 2008-10-23
遊戲人數 1
支持振動 否
存檔類型 未知
零售價格 5250日元
官方網站 http://www.konami.jp/gs/game/dracula_ds3/
遊戲介紹
每次一款惡魔城發售,都會讓廣大的惡魔城愛好者翹首企盼半年,每次玩家對新作都是充滿了期望,因為,他們期待新作能像《月下夜想曲》那樣成為這個系列的新的一個里程碑,在DS上前兩作實在是背負了玩家很大的期望,從系統中看到了創新,但由於ds機能的問題,在畫面和音樂上都有負於當時的經典。
這次在秋高氣爽中迎來了《惡魔城聖教密令》——第一款由女性做主角的惡魔城,女主角名叫莎諾婭(Shanoa),生活在18世紀中期的貝爾蒙特家族消失的時代。她隸屬於一個名為“聖教密令”的神秘組織。該組織長年以來一直致力於對抗德拉古拉伯爵及其手下的**黨羽。
製作相關
惡魔城(Castlevania)是由日本KONAMI公司推出的一系列遊戲。最早的第一作在FC上推出。之後在ARC、MSX、PCE、SFC、N64、PS、PS2、GB、GBA、NDS等各個機種上都有作品推出。遊戲主要劇情為吸血鬼因故復活,由玩家控制主角進入吸血鬼城堡也就是惡魔城,將吸血鬼消滅。在中國影響力較大的一部作品為PS上推出的惡魔城之月下夜想曲。及GBA上推出的三部作品。
Belmont(貝爾蒙特)族與Dracula伯爵之間的鬥爭似乎是從LeonBelmont(里昂·貝爾蒙特)開始的。Belmont族的傳人們不斷地使用著他們超常的能力為正義而戰。每當伯爵Dracula和他的黑暗軍團使歐洲籠罩在其陰影下之時,就是一位吸血鬼獵人踏上征途之日。雖然Belment家族的勇氣和毅力被考驗了無數次,但他們最後總是能獲得勝利。
故事背景
被設定在1792(《月下夜想曲》的時代背景)到1999之間,不過官方目前還沒有對此做出詳細的解釋。除此之外,Konami方面還透露遊戲中將會有一名隱藏角色可以使用,不過有關他的詳細情報沒有在此次活動上公開。
人物介紹
莎諾婭(Shanoa)
有東方氣質的美型女主人公
使用一種名為“刻印”道具進行戰鬥,她可以同時在兩支手臂和背部各裝備一枚刻印,每一枚刻印分別對應一種技能或招數,有實施物理或魔法攻擊的戰鬥類技能,也包括一些具有戰術性的特殊類技能。另外,刻印技能之間也可以相互組合再衍生出新的招式。
巴洛爾(Barlowe)
莎諾婭在教會中的上司,主要負責給莎諾婭人物以及技能的使用方法,但他存在的目的是為了復活德庫拉?
阿爾布斯(Albus)
在遊戲初期的以反派的形象搶走了最強的刻印“god”,這是為個人所用還是要保護女主角?
德庫拉(dracula)
這個人就是萬年不變卻萬年在變時好時壞時高時矮即使變老照樣勢壓主角的超級大反角,同樣,這樣**的反角是需要召喚的,不過他的出場費是很高的噢!
畫面音樂
惡魔城就算人設再不好看(我不是有意指蒼月— —),遊戲內的場景做得還是非常非常到位的,本作的人設是CG插畫家廣岡政樹hirooka masaki做的,有點小島的風格,遊戲中加上了3d的背景,增加了場面的景深感。這次不得不說的是,2d場景上下足了功夫,不再像前兩作有過多單調的場景。而且本作的風格更加接近月下的風格,相信月下的fans在這么多年後終於能如願玩到月下風格的續作了。另外在此作的武器特效上也做了很大的提升。
玩惡魔城除了遊戲以外,就是最想聽山根美智留女士(有些玩家一直以為山根是男性)那宛如天籟的背景音樂了。這位《惡魔城》的音樂之母在為《聖教密令》定做配樂時仍然保持了相當高的水準,使玩家沉浸惡魔城的冒險之中。
人物操作
初次感覺小莎跑步的動作很像喬納森的,呵呵,奔跑跳躍下鏟還是惡魔城A·RPG的設定,沒有改變。
移動:十字鍵
下鏟:下+B
普通攻擊:X/Y 使用各類屬性的刻印進行攻擊,攻擊的時候消耗一定MP,攻擊的模式有物理攻擊也有魔法攻擊,可以快速交替攻擊,並且在紅心足夠的情況下能發動sp攻擊。
磁場魔導器:這是一個特殊的魔導器 R鍵 按下去身體周圍出現一圈藍色的磁場,用於特定的場所。比如彈跳,躲避陷阱,boss戰等
魔導器之間:魔導器的吸收,用R鍵激活使用,像月下中的魔導器一樣,獲得後可以去之前不能去的地方,例如之前是瀑布,會被衝下,使用了魔導器之後,會凍住瀑布。
特殊攻擊:上+X/Y 華麗的特殊攻擊,攻擊的時候消耗大量小紅心。
遊戲系統
這次的遊戲破天荒加入了世界地圖,遊戲中超過了20個區域讓玩家探索;更多的任務可供選擇,除了主線任務之外,還有各種分支任務;在戰鬥系統中,攻擊方式沿用了《蒼月的十字架》中的武器切換,但武器是由刻印提供的,沒有實體武器。並且在攻擊的時候可以交替按Y X鍵打出連打,“上”+x或y發出sp技能,個別技能特效很符合女性的設計,會出現花瓣飄落;另外,刻印技能之間也可以相互組合再衍生出新的招式。
魔導器的地點沿用了《廢墟的雕像》中的地點式,而不是以往的一個房間專有。在此作中,魔導器不再是觸碰式獲取,而是要按“上”鍵吸收!有些魔導器非常有趣,例如將主角“彈射”出去的技能,並且有些技能在boss戰中使用可以提高效率。
在本作中的一個亮點,就是變身能力,本作是第一次以女性為角色進行變身,並且變身後的效果不再是像月下中攻擊力低或者像廢墟中只能滿足劇情的需要,也不需要持續的魔力,而是完全形態的改變和攻擊力的加強!“雞肋”這個詞從此不再用在變身上。 與NDS版前作《蒼月的十字架》中蒼真所使用的“戰魂”系統相似,《聖教密令》中的女主角莎諾婭運用的是一種名為“刻印”的系統進行戰鬥。簡單來說,莎諾婭一次可以在兩支手臂和背部各裝備一枚刻印,每一枚刻印分別對應一種技能或招數,並可以通過NDS上的X、Y和R鍵發動,而2枚刻印的技能同時發動時,還能再衍生出新的技能或招數。
像以往的作品一樣,本作也有魔力槽的設定,而莎諾婭所有的刻印技能也都需要消耗相應程度的魔力值才能發動。連續攻擊或是使用大威力招數時魔力槽的消耗十分明顯,但稍適休息後就會立刻恢復,這就意味著戰鬥過程中比起一味的猛打猛衝,有針對性地發動刻印技能才是比較明智的選擇。
在Konami提供的實際遊戲演示過程中,製作人五十嵐孝司為我們展示了莎諾婭刻印技能的幾種基本戰鬥方法和組合
規律
當同時裝備兩枚“騎兵之詩”時(全部在手臂上),交替按下X和Y鍵可以操縱莎諾婭發動快速的物理攻擊,同時按下X和Y鍵的話則可以向前方發出威力更大的一擊。
與之相似,兩枚“劍之徽章”交替配合可以發動快速的斬擊,組合後能夠召喚出巨大無比的寶劍由頭頂向下將敵人
斬裂
光與暗的刻印單獨使用時,分別對應各自屬性的自動制導跟蹤攻擊,當組合在一起使用時則能夠發動規模巨大的爆炸。
除了用於發動物理和魔法攻擊的戰鬥用刻印以外,莎諾婭也可以藉助一些非戰鬥刻印的力量獲得各種特殊的技能。比如影像種演示的“艾格尼斯刻印”,可以讓莎諾婭製造出一個環形磁鐵狀裝置並藉此跳躍到更高的地方。
雖然敵人也能使用刻印技能,但莎諾婭可以通過打敗這些敵人吸收它們身上的刻印並轉化為自己的力量,這樣一來玩家們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定義女主人公的戰鬥風格。另外,說到刻印恐怕大家還都對《蒼月的十字架》中那惱人的觸控筆封印記憶猶新,不過在本作中大家不必擔心戰鬥中會有麻煩的觸控筆操作,至少到目前為止還不用……
整體印象
遊戲關卡的整體結構與NDS版前作《廢墟的肖像》十分相似,整個地圖上分布著多個彼此獨立的區域等待玩家去探索。而這也引出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最近幾代《惡魔城》作品在風格和內容上差別不大。
全新的女主角和刻印系統勢必能夠吸引一些眼球,但你在遊戲中還是能發現那些被循環再利用了不知多少年的敵人,就連關卡中的某些場景看起來也是大同小異,像《月下夜想曲》中的地下水脈瀑布和《廢墟肖像》中的哥特風格教堂那樣令人印象深刻的關卡已經越來越少。
當然,這些不足並不意味著《聖教密令》這款新作就真的一無是處,相反,我們在遊戲的演示過程中也見到了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新意,比如一處多邊形建模的海盜船場景和歐洲鄉村小鎮風格的關卡就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備註說明
NDS版惡魔城新作《惡魔城-聖教密令》,NDS平台上第3款《惡魔城》續作(日版名為《被剝奪的刻印》畫面風格與NDS版的前兩作比較吻合。此作主角是一名女性,這也是《惡魔城》系列10年來首次女主人公講述主線故事。
本作是自《蒼月的十字架》和《廢墟的肖像》之後於NDS平台推出的第三部作品,這一次的遊戲主角不再是貝爾蒙特家族的後裔,而是抵抗吸血鬼伯爵組織的一名成員。
在本次遊戲中新加入的戰鬥系統,可以讓玩家組合出100種不同的攻擊方式。遊戲的核心內容仍然沒有改變:在惡魔城中20處不同地點中與不同種類的敵人作戰,並收集道具,通過獲得不同的能力來幫助玩家闖關,不過在本次的作品中,玩家將可以走出吸血鬼的城堡,進入森林和海洋!
多人在線上部分,本次與前作一樣支持雙人在線上比賽,而且也可以通過Nintendo WiFi Connection出售裝備和道具。
電視遊戲(一)
電視遊戲列表
《最終幻想》 │ 《紛爭》 │ 《雙星物語》 │ 《啪嗒砰2》 │ 《喧譁番長3》 │ 《高達VS高達》 │《亞斯特尼西雅物語2》 │ 《死神:魂之熱斗5》 │ 《侍道攜帶版》│ 《逾時空要塞》 │ 《勇者別囂張2》 │ 《心之傳說》│ 《英雄戰記》 │ 《時空之輪》 │ 《北歐女神負罪者》 │ 《聖教密令》 │ 《創世法典》 │ 《噩夢騎士》 │ 《毀滅世界》 │ 《龍珠DS》│ 《口袋妖怪:鑽石》│ 《口袋妖怪:白金》 │ 《血戰唐人街》 │ 《無限航路》 │ 《機車風暴2》 │ 《小小大星球》 │ 《抵抗2》 │ 《白色相簿》 │ 《生化危機5》 │ 《殺戮地帶2》 │ 《GT賽車5》 │ 《DC漫畫英雄ol》 │ 《索尼克》 │ 《阿爾法協定》 │ 《生化奇兵》 │ 《寂靜嶺5》 │ 《火影忍者:忍者的崛起》 │ 《火影忍者:羈絆》 │ 《最後的神跡》 │ 《戰爭機器2》 │ 《寓言2》 │ 《黑道聖徒2》 │ 《使命召喚5》 │ 《教父2》│ 《光環戰爭》 │ 《FIFA 09》│ 《戰火兄弟連3》 │ 《死亡空間》 │ 《極品飛車12》 │ 《瘋狂兔子3》 │ 《管道》 │《黃金之絆》 │ 《符文工房2》 │ 《符文工房》 │ 《符文工房:新牧場物語》 │ 《歡樂動物進行曲》│ 《動物之森Wii》 │《喪屍圍城Wii》 │ 《瘋狂世界》│《赤色鋼鐵2》 │ 《怪物獵人3》 │ 《獵天使魔女》 │ 《戰國無雙3》 │ 《俄羅斯方塊》 │ 《魂斗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