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題材
造像可分為3組。北部一組僅有大窟2個;南部一組大小窟龕羅列,造像多而集中,有大窟 3個;中部一組均為小龕,大都是一龕一佛,少數一龕二佛,個別小龕一佛二菩薩。大窟平面呈不規則半圓形,窟門圓拱形,高1.4~2.9米,內雕2米以上大佛,共7尊,均作結跏趺坐狀,高螺髻,面形俊秀,或一手橫放於腹前,一手彎曲,作“施無畏印”;或雙手平疊於腹前,作禪定印。內著輕薄的“僧 支”,腰間系帶,外著通肩式大衣。各窟內壁均雕小龕。中部劉玄意造像,龕門長方形,門高0.8米,寬0.48米,門外右雕獅子,左雕力士像。主佛面容較瘦,雙腿下垂,倚坐於束腰蓮座上,左手垂放膝上,右臂上曲作“施無畏印”。門外刻有劉玄意造像題記。佛像絕大部分面形豐滿秀麗,衣紋線條流暢。雕刻技法圓刀、平刀兼具,刀法犀利,具有明顯唐代風格。
造像銘記46處,有確切紀年的10餘處,其中有唐武德、貞觀、顯慶、永淳和文明等。造像者大都是皇室、貴族、官吏和僧侶。銘記或刻於龕門外,或刻於佛旁。
山下原為十六國時期名僧竺僧朗創建的朗公寺,隋開皇三年 (583)改稱神通寺,今存遺址。遺址中部的龍虎塔通高10.8米,平面方形,底邊長4.25米。基座為石砌三重須彌座,束腰部位雕有壺門。塔身由 4塊巨石構築,四面券門外雕龍、虎、力士、菩薩、飛天、樂舞等及捲雲紋飾。門內方形塔心柱,每面雕坐佛一尊,周飾飛天、火焰、垂帳、蓮花。頂部宋代磚砌,重檐,上面是由覆缽、相輪組成的塔剎。
通高13.3米,塔身下部青磚粗砌,腰線以上磨磚精砌,每面均微內凹。
塔檐疊澀挑出17層,再內收16層構成台座形式。其上9座小塔均為方形,各3級,居中的一座高5.35米,門南向;其餘的小塔分別圍繞於周邊,各高2.84米,門向八方。
柳埠簡介
柳埠鎮位於濟南市南部,全鎮轄5個辦事處、87個行政村、158個自然村,人口6萬人。鎮域面積172.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4萬畝,林地面積24萬畝。距離濟南市區25公里,是濟南市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省城後花園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鎮黨委政府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實現一個目標 ,打造兩個品牌,突出三個亮點,為民多辦實事”的工作思路,團結帶領全鎮廣大幹部民眾解放思想,開拓進取,紮實工作,不斷加大招商力度,加快“平安柳埠”建設,經濟社會實現快速發展,開創了三個文明建設的新局面。2004年全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66513萬元,增長25.66%。其中第一產業11650萬元、第二產業34935萬元、第三產業19928萬元,分別增長35.5%、23.4%、24.4%。完成本級地方一般預算收入728萬元(新口徑),增長24.5%;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3253元,增長9.75%;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5063萬元,同期增長75.8%;實際利用內資25000萬元,實際利用外資83萬美元,增長19.3%,完成出口創匯36萬美元,增長20%;2003—2004年,柳埠鎮連續兩年被歷城區委、區政府授予“兩個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稱號。
境內四門塔、九頂塔、龍虎塔、千佛崖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另有古齊長城遺址、黃巢起義紀念地、天齊廟等省市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內有柳埠、藥鄉兩大國家級森林公園,湧泉竹林有“賽江南”之美稱。境內水資源豐富,突泉、湧泉、苦苣泉等均屬濟南72名泉之列。濟南野生動物世界、四門塔風景區、九頂塔民族風情園、槲樹灣度假風景區等景區,是旅遊休閒避暑的理想場所。該鎮是濟南市林果生產大鎮。盛產紅燈大櫻桃、華豐板栗、雞爪綿核桃、大貨山楂等乾鮮果品,核桃、板栗、大櫻桃、山楂等優質果品基地面積達12.3萬畝。按照“突出特色,規模發展,提高品質”的要求,全鎮農副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達到3家,帶動發展板栗、核桃、山楂、雜糧種植2萬餘畝,建立農產品生產基地10處,年加工轉化農產品2000多噸,實現年銷售收入3000餘萬元。“柳埠綠”、“野風酥”、“四門塔”牌無公害綠色食品已形成50個系列、160個品種。其中,山楂餅、糖酥煎餅、茶湯、板栗仁、核桃油等產品暢銷全國各地。
該鎮花崗石、木魚石等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其中,柳埠紅花崗石(國際代號351)是一種名貴花崗岩,儲量10億立方米,與印度紅、四川紅並稱為“世界三紅”。木魚石儲量達3000多萬立方米。茶具、保健床、保健床板等木魚石產品已打入韓國市場,深受歡迎。
該鎮交通、通訊便利,電力供應充足。省道103線、002線貫穿全鎮,公路交通四通八達。以鎮駐地為中心,形成了快速便捷的現代化交通網路。乘車20分鐘可上繞城高速、30分鐘進市區、40分鐘抵濟南機場,通車公路里程達200餘公里,公車通村率達到97%。通訊網路健全,已鋪設程控電話光纖主幹線130餘公里。建有移動、聯通、小靈通基站十幾處,網路覆蓋全鎮,並開通了寬頻信息網。鎮內建有35千伏變電站1座,總容量為6300千伏安,年供電量1300多千瓦時。戶戶通有線電視率達到了90%以上。加大城鎮開發力度,開發了一批商貿、住宅、辦公項目,總面積達5萬餘平方。新建健身廣場、府前休閒公園和駐地文明商住街。2004年我鎮被區委、區政府授予“文明商住街建設優秀鄉鎮”。
該鎮教育事業迅速發展,有鎮辦中學2處,成教中心1處,在校學生2087人,完小8處,教學點6處,在校生3413人,教職工563人。2004年,義務教育示範鄉鎮達標爭創工作通過了市督導組的驗收。投資2000餘萬元,新建成柳埠一中教學樓、學生公寓樓、柳埠中心國小教學樓,建築總面積1.2萬餘平方。敬老院被評為省一類敬老院。民政優撫工作被評為市級“雙擁工作先進單位”、“滿意在民政工作先進單位”。鎮衛生院有床位40張,設內、兒、外等13個科室,有職工54人,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的48人。投入資金300餘萬元,配置了CT、彩超等大型醫療設備。2004年,在省衛生鄉鎮達標驗收中,該鎮被授予“省級衛生鄉鎮”和“全省優美鄉鎮”稱號。
柳埠古蹟
這裡群山環抱,風景秀麗。著名的四門塔、龍虎塔、千佛崖、九頂塔等是隋、唐以來的一批珍貴文物古蹟。陳列室展出有新石器時代的石鏟、商代陶器、戰國的兵器、東周的大陶瓷,還有齊國的刀幣等。
千佛崖南北長六十,有唐初石刻造像二百一十多尊,大部分造像於唐初刻鑿。造像者身分有皇親、貴族、官吏、僧尼。其中南平長公主為父唐太宗“析福”,所造佛像刻工最精,為中國唐代初期石刻造像藝術的珍品之一。也有少數是當地平民祈雨時的造像。
基台呈長方形。請你仔細看一下基台四面的伎樂人物浮雕。樂伎持各種樂器,有拍板、鼓、琵琶、笙、排蕭、吹角等,這些都是唐代藝術的遺存。
墓塔群在基台南側,也叫和尚墳,多為宋、元時和尚墓葬。其中最著名的是龍虎塔,塔高十點八米,系磚石混合建築的重檐方塔。塔身四面雕有龍虎、力士、羅漢、 飛天,刻工精細,神態生動。根據建築和雕刻風格,應是唐代遺物。
四門塔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石塔,此塔為單層方型石塔,四面有門,故稱四門塔,塔內正中有塔心樁,四面各有佛像一座,皆螺髻,盤膝而坐。一九七二年大修時,人們在塔頂內發現“隋大業七年造”石刻,由此斷定該塔建造於公元六一一年。四門塔北有一棵古柏,因有九股粗大的枝幹,故俗稱九頂松,距今已有一千多年。
九頂塔位於歷城縣柳埠村東南,該塔原在靈鷲山九塔寺內。舊寺已廢。塔始建於唐,單層八角,塔頂建有九座小塔,故名九頂塔。塔身用水磨磚對縫砌築。這座磚塔設計新奇,造形華美,為中國所罕見。
著名石窟
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種佛教建築形式。中國的石窟起初是仿印度石窟的制度開鑿的,多建在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從北魏至隋唐,是鑿窟的鼎盛時期,尤其是在唐朝時期修築了許多大石窟,唐代以後逐漸減少。 |
絕壁上的藝術:石窟(二)
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種佛教建築形式。佛教提倡遁世隱修,因此僧侶們選擇崇山峻岭的幽僻之地開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