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山石窟

伍山石窟

“山中瑤草今人識,洞裡桃花更盛開”。寧海縣東部長街鎮,自北向南排列著五座山;松岙山、道士岩、不周山、聰明山和石蘭山。五座山外表皆松竹復蓋,歷經宋、元、明、清時代採石,至今已形成一個個氣勢雄偉、形狀奇特的絕世奇觀。伍山石窟,由松岙山、道士岩、不周山、聰明山、石蘭山五座山組成。伍山石窟旅遊度假區主要由伍山石窟主景區、道士岩分區和石蘭山分區組成,其中已經開發的伍山石窟主景區包括不周神山與聰明山水,不周神山景區由長亭懷古、半壁江山、劍門雄風、石泄龍呤、瑤池染翠、重門秀水、石破天驚、瓊台問天、禺谷追日和滄海桑田等十個主要景點組成。

基本信息

位置

伍山石窟(不周神山景區)位於寧波市寧海縣長街鎮境內,地處三門灣畔,東鄰岳井洋與象山縣隔海相望;距寧海縣城約25公里,距寧波市僅100公里,是浙東黃金旅遊線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景點簡介

伍山石窟伍山石窟
伍山石窟,由松岙山、道士岩、不周山聰明山、石蘭山五座山組成。這五座山位於東海灘涂之上,古人采出的石材就是利用水運銷往各地的。據說石材一見光和水就會變硬,所以古人通常是爬到山頂,開一豎井往下採石,歷經宋、元、明、清幾百年的採掘,形成800餘坑洞,後鳥獸將植物種子帶入坑洞繁衍,及洞內積水成潭,才形成今日之壯麗景觀。

伍山採石

伍山採石是傳統的豎井開採工藝。因風與鳥獸將種子通過豎井口子帶入洞窟,經過雨露的滋潤,形成了洞窟內野生花樹藤蘿援壁凌空、風姿各異的奇異景觀。千百年來,大自然與古代工匠共同在伍山石窟創造了藝術家難以想像的神奇壯美世界。無花果等洞窟的植物奇美,洋洋大觀。

組成

伍山石窟旅遊度假區主要由伍山石窟主景區、道士岩分區和石蘭山分區組成,其中已經開發的伍山石窟主景區包括不周神山與聰明山水,不周神山景區由長亭懷古、半壁江山、劍門雄風、石泄龍呤、瑤池染翠、重門秀水、石破天驚、瓊台問天、禺谷追日和滄海桑田等十個主要景點組成。

景區地形

景區周圍地形屬濱海丘陵平原,地勢平坦,中有南北排列海拔不足百米的低矮山崗五座,自北向南分別為松岙山――道士岩――不周山(原名“三角塘山”)――聰明山(原名“下長山”)――石蘭山(原名“蘭頭山”),故稱“伍山”。

優美風貌

伍山石窟伍山石窟
天地悠悠,初顯洪蒙,不周山洞窟的雄奇壯美,幾乎藏得下一組開天闢地英雄的遠古神話!窟外景色各異,窟內別有洞天。不到不周山,你永無機緣目睹這一幅壯美的丹青長卷。

有窟廣如巨瓮,環壁拔地生風上接天穹,望之頭暈目眩;有窟四壁成方,直貫井潭,潭水清碧不見底,俯仰間高深莫測;有窟宏闊如殿宇,肅殺之氣逼人;有窟玲瓏如斗室,幾欲設案焚香;有窟豁然半敞,坦然大度;有窟似藏閨房,隱意深深;有窟如遭神力一擊,一片殘山剩水,仿如共工怒觸所致;有窟大氣磅礴,石材亂迭,疑是女媧補天所遺,猶聞昔日石破天驚;斷壁兀突,若立碑誌史,石橋橫空,似長虹臥波;削懸壁而布棧道,透窟頂以作天窗;窗亦無定製,或斜開旁出,含山景並印山風,遊人或隔洞借窗互望,情趣盎然;陽光穿窗照臨潭水,石壁波光蕩漾,耀眼奪目。洞之組合多姿多變,孤洞、雙洞、群洞;左右相通,上下相疊;數洞相連,綴為迷宮;有洞近在咫尺可望而不可及,須迂迴而至,有洞險在層巔實有通途;幾番曲徑通幽,幾處柳暗花明,幻變離奇,不一而足。

洞窟中植物的奇美,同是洋洋大觀。看那陡如刀削,堅硬如鐵的石壁,僅憑天窗透下一縷光亮,竟生長出成簇連片的岩草山花,碧如翡翠,爛若繁星;還有無數株松樟野樹,才沾得壁上一痕裂縫落腳,便如蒼鷹展翅,傲立凌空;至於蔓藤薜蘿,更是無處不敢攀援,妙手織錦,構成了消魂奪魄的稀世“壁畫”!

在飽覽不周神山自然風光雄奇壯麗的同時,你還能欣賞景區精美的詩賦和碑記,不周賦為你描述了不周神山的全景。

緱城東去,古驛長亭,醴泉指路,海日半壁,勢拔伍山入不周。百代採石,鑿窟連幢,若神擎利斧,上辟巨瓮,下貫深池。惜乎曠古一怒,間作斷壁殘垣,鑄絕世奇觀。布石扉重門於幽境,設九曲秀水於迷宮。宏闊起殿宇,玲瓏藏斗室;石樑風雨橫戈,孤牆立碑誌史。懸壁棧道,豎透天窗,俯仰裂膽驚心。霜冷雲梯,撫之卻步;險生層巔,迂迴竟至。尺幅天地,沐劍門之雄風;幻變騰挪,攀蜀山之古徑。念瓊台問天,岩籠樹影;嘆雙池並秀,石泄龍吟。岩草含花,邀妙手織錦,藤蘿垂彩,繪長卷丹青。憑虛臨風憶壯士,落日禺谷戀鄧林。惜女媧浣石,夷羿張弓,化地崩山摧於一瞬,凝石破天驚於永恆。更乘朝霧夕嵐,登高而縱覽,舟島綽約,平疇千頃,滄海共桑田。長風浩蕩宜放歌,壯哉不周神山。

海灣洞天

伍山石窟景區最誘人之處是石窟園林景觀, 堪稱“海灣洞天”。歷經800餘年的人工採石到廢棄,洞口荒草荊棘叢生,洞中撲朔迷離多變。已經發現的,大約30餘個洞窟群,800多個形態各異的洞窟。有的形如巨鍾,頂如復鍋,四壁如桶;有的形如古代軍旅幕帳,長崖峭壁,雄偉驚險;有的如巨大方井,自地面或洞中垂直而下;高度(深度)數10米至100餘米,底部直徑10米到30米不等。多數洞體自山頂而下,深入山體。有的洞中開鑿隧道,平洞出山。洞窟的組合形式,有孤洞,有雙洞,有多洞相通的群洞。上下相疊,左右相通,洞洞相連,洞洞生奇,曲折迴環,幽深莫測。穿岩透空如天窗,削壁橫切似長廊,高下層疊成樓閣。有的洞窟積水成潭,深不可測,一泓碧水,晶瑩如玉;有的洞壁滲水織彩,天然壁畫,色彩斑斕,奇妙無比。

伍山石窟距寧波市區1小時車程,伍山石窟位於東海之濱的三門灣畔。風與鳥獸將種子帶入洞窟,野生花樹藤蘿援壁凌空,風姿各異。千百年來,大自然與古代工匠共同創造了藝術家難以想像的神奇壯美世界。伍山石窟因其雄奇變化,藤樹原始和海洋風情,不同於其它採石遺景,為國內罕見。最近在多處石窟內發現蝌蚪文遺蹟,尚需破譯。

著名石窟

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種佛教建築形式。中國的石窟起初是仿印度石窟的制度開鑿的,多建在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從北魏至隋唐,是鑿窟的鼎盛時期,尤其是在唐朝時期修築了許多大石窟,唐代以後逐漸減少。
印度石窟 埃洛拉石窟群|阿旎陀石窟|埃勒凡塔石窟|巴格石窟|巴雅石窟|加爾利石窟|坎赫里石窟 |象島石窟|阿旃陀石窟|耶奧拉石窟
中國石窟 阿爾寨石窟|安岳石窟|阿艾石窟|埃肯石窟|北齊石窟文化|巴中摩崖造像|彬縣大佛寺|柏孜克里克石窟|炳靈寺石窟|北石窟|柏孜克力克千佛洞|八峰崖石窟|北魏石窟寺|炳靈石窟|昌馬石窟|朝陽洞石窟|潮音洞石龕窟|蒼龍山石窟|大佛寺石窟|大象山石窟|大足石刻|大足石窟|大佛崖石窟|奉先寺洞窟|法華寺石窟|飛來峰石刻|法鏡寺石窟|固原須彌山石窟|鞏縣石窟|廣元千佛崖|廣元皇澤寺石刻|瓜州榆林窟|龜茲石窟|鞏縣石窟寺|河西石窟|皇甫公窟|華岩洞石窟造像|虎頭寺石窟|鴻慶寺石窟|劍川石窟|夾江千佛崖|金燈寺石窟|交河故城及附近石窟|克孜爾千佛洞|庫木吐喇石窟|開河寺石窟|克孜尕哈石窟|克孜爾尕哈石窟|拉日石窟|拉梢寺摩崖造像|柳埠千佛崖石刻|洛陽龍門|靈岩石窟|龍山石窟|龍游石窟|龍門石窟|龍門藥方洞|龍門萬佛洞|蓮花洞石窟|靈應石窟寺|馬家河石窟|馬蹄寺石窟|麥積山石窟|南龕石窟|南岩石龕|南響堂山石窟|牛角寨石窟|南石窟|盤山石窟|七佛洞石窟|千佛寺石窟|千佛岩石窟|千佛洞石窟|潛溪寺|邛崍石窟|四川石窟|宋代以後的雲岡石窟|森木塞姆石窟|森木賽姆石窟|燒窯峪石窟|石堂會石窟|陝北石窟|勝金口石窟|掃帚嶺石窟|四大石窟|水泉石窟|石崆寺石窟|石鼓峽石窟|吐峪溝石窟|天梯山石窟|天龍山石窟|托乎拉克埃肯石窟|萬佛堂石窟|伍山石窟|萬佛山石窟|響堂山石窟|懸空寺石窟|西龕石窟|隰縣千佛洞|須彌山石窟|西華山石窟|仙佛寺石窟|雲岡石窟|雲門山石窟|榆林窟|緣獅洞石窟|智覺寺石窟|鎮川懸空寺石窟|鐘山石窟|張家溝門石窟
其他國家 巴米揚石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