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虎頭寺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宜陽縣城東12.5公里苗村南虎頭山腳下,因山崖形狀似虎頭而得名,寺也隨山名而稱虎頭寺,石窟因寺而得名虎頭寺石窟。石窟內有近千尊佛像,故又名千佛寺。這一石窟造像的最早開鑿年代是在南北朝時期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公元520年)。現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輯本段特徵
石窟內刻造佛像7尊,正中供奉為釋迦牟尼佛,高1.8米,肩寬70厘米,石座寬1.2米,兩側分別豎立著阿難和迦葉兩尊佛像,各高1.3米,肩寬35厘米。右側石壁上立著菩薩7尊,高1.23米,肩寬29厘米。武士左側又刻造小菩薩2尊,僅高35厘米。石窟南面系懸崖峭壁,高約10米,上伸下收,向前傾倒,若屋檐之勢,可避風雨。石崖上下傾斜度在30度左右。就在石崖之上刻造佛像近千尊,現在能看的有780尊。如此眾多的佛像,卻有次序地集中排列在這高5.6米,寬4.8米的面積之內。大部分佛像高12厘米,寬8厘米,左右排列整齊。在眾小佛像之間,雕窟有一佛龕,高7.6米,座寬46厘米。佛龕下面刻有銘文一篇,記述了造像的年代,字跡還依稀可見。其文為:“大魏正光元年七月十五日”。佛像左側另有4個小佛龕。龕的大小不一,但高低都在40厘米左右。石窟計有大小佛龕6個,大小佛像820尊,最大的高1.8米,小的12厘米左右,造像題記和碑刻3塊。過去虎頭寺內有眾僧住守,常年香火不斷,後由於年長日久,戰亂災荒,風雨侵襲等因素,寺院遭到嚴重破壞,僅存近千尊殘佛和一天然石洞。
著名石窟
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種佛教建築形式。中國的石窟起初是仿印度石窟的制度開鑿的,多建在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從北魏至隋唐,是鑿窟的鼎盛時期,尤其是在唐朝時期修築了許多大石窟,唐代以後逐漸減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