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寺院已毀,岩壁上面石窟尚存。內於寺院原址上,建有闊60米、進深5米、外帶走廊的平面屋宇一棟,供遊人憩息。屋宇的右後側是面對上山路徑的陡削岩壁,人們習慣稱呼為東崖;屋宇左後方,藏於叢中的疊崖,稱之為南崖,均屬紅砂石質。石窟即鑲刻於東、南崖壁之上。屋宇的右前方,有一窟洞泉,面積約2平方米見方,洞中泉水由泉壁滴下匯集而入。水質純淨,清涼甘美,當地村民稱之為“香水井”,對它十分珍惜。法華寺的石窟藝術和禹王碑拓跡,具有珍貴的文物價值,它吸引著各方的文人、學者、雅士前來參觀。寺廟特點
東崖峭壁之上,右有石窟3個,左有石窟19個,共二十二龕。右二窟較大,位置略低、並列。內雕有菩薩法相,均頭戴花冠,身披通肩袈裟,背後有二層光圈,上環呈桃形,壓在下環之上。光環略高的一層尊為觀音菩薩,結袈趺坐於蓮花之上;另一尊為地藏王菩薩,右手持摩尼珠,左手托寶幢(已斷損),盤右腿,垂左腿踩於蓮花之上。兩尊菩薩各高1.5米許,是法華寺內僅次於睡佛的最大的造像。觀音菩薩龕的左上方,尚有一方窟,僅高0.5米許,內塑有菩薩相。左19窟所在位置略高,內面雕有18尊羅漢,故人們又稱此崖為羅漢崖。石窟分三層布列,參差不齊,最高一層有9龕,中層有6龕,下層3龕,共18龕。每窟均高0.8米許,拱頂,內雕0.6~0.7米羅漢一尊。18尊羅漢形態表情各不相同,雕刻技術嫻熟。18尊羅漢洞窟的右下方,有一窟高約1.3米,內刻有1米左右的菩薩一尊,名稱不詳。
羅漢龕第一層正中位置,刻有約60×40厘米的長方形石碑,上面刻有兩個正楷大字“晚照”,為清朝安寧刺史高鈐所書,日期為康熙44年(1705年)。“夕陽晚照”是安寧八景之一。當夕陽西垂時,餘輝給佛龕鍍上一層金光輝,石佛增添了無限神秘色彩。民間傳說,“晚照”奇觀六十年才出現一次。當年春分節令的第二天傍晚,太陽西落後,又會回升,把霞光聚照于山谷,把層林染遍,於是殿壁燦爛,佛像披金,蔚為壯觀。民眾還為南崖臥佛龕後崖上的巨石編出了美麗的“曬經石”神話故事。傳說當年唐僧從西天取經歸來,途經沙河時,遇怪落水,徒弟們從河中撈出經書,即攤曬於此岩石之上。時夕陽西墜,師徒焦急萬分,忽然,落下去的太陽又回升起來,霞光萬道,返照山崖,把經書全曬乾了。只是他們從岩石上取經書時,底層幾頁殘破,取不下來,所以至今這塊“曬經石”上,還留有梵文印跡。
從東崖沿山逕往南崖走去,途中石窟上有二窟相鄰,內刻有釋迦牟尼佛苦行圖,右袈左袒,雙手抱膝,低頭沉思。鄰窟刻有牧女獻乳和青牛馱經。牧女廣袖長衣,手捧碗盞,身後緊跟水牛一頭,背馱經書,以牛角輕觸牧女之及,含意深奧。遺憾的是該牛角已斷毀。再往西南走數十米,地勢略高的岩壁上有石窟四處,、其中三窟空著,而較大的一窟內,精雕睡佛一尊。睡佛長4.25米,高1米,天庭飽滿,鼻正口方,兩耳垂肩,捲髮為珠,通身袈裟,袒胸跣足,右手微托後腦,靜睡於石枕之上,頭南面東,曲肱半睡,神態安詳。雕刻睡佛的技術精細,古樸大方,刀法細膩,堪與北京西郊臥佛相比美。每逢晴天,旭日東升之時,朝輝灑在臥佛身上,金光熠熠,更顯佛的慈祥、超脫。
從睡佛龕向南行進十米許,有塊巨大的躉沙石兀立著,高5米,長4米,作二層階梯狀,上面刻著著名的禹王碑文,內容是記述大禹治水經過。這是明朝嘉靖年間拓刻的禹碑。嘉靖十五年(1534年),郡人張素在長沙嶽麓書院發現禹王碑,蝌蚪文字,9行,77字,遂拓下全文,拓片於1536年冬帶回安寧,請謫居狀元楊慎釋文,拓刻於此洛陽山麓。
寺廟歷史
法華寺始建於宋代,清雍正《雲南通志》載:“法華寺在城東十里洛陽山,宋大理段氏建”。清鹹豐年間,寺毀。20世紀80年代後,安寧縣文物管理委員會加強了這一名勝古蹟的保護工作,如修路、植樹、築台、加護欄桿等,並擬按原貌重建寺院。石窟損毀
清朝鹹豐年間,法華寺經歷了第一次損毀,之後的1966至1976年期間,經歷二次毀壞。安寧縣宣傳部門工作人員馬俊介紹說,在1980年之前的第二次毀壞中,所有造像的佛頭被一刀斬斷,之後便呈現出現在看到的樣子。安寧縣文物管理所所長烏振興稱,20世紀末,當地文物管理委員會對這一名勝古蹟進行了加護、築台,並擬按原貌對寺院進行了修繕,又於2006年召集文物專家造像進行了科技保護。2007年法華寺後山發生山體滑坡,又對整個石窟群造成了第三次損毀。無論是佛像的殘破還是石壁上的塗鴉,大多都是1980年前留下的。雖然之後也有少量遊客有類似行為,這些石窟造像一直以來都有專人負責看管,同時也會定期檢查消防的安全。2016年10月10日上午9點11分,雲南本地知名博主@直播雲南發布爆料信息稱,昆明版“龍門石窟”瀕臨毀滅。針對網上曝出法華寺石窟損毀的情況,該局文管部門已經介入調查,並將會根據相關情況,對外發布處理結果。著名石窟
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種佛教建築形式。中國的石窟起初是仿印度石窟的制度開鑿的,多建在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從北魏至隋唐,是鑿窟的鼎盛時期,尤其是在唐朝時期修築了許多大石窟,唐代以後逐漸減少。 |
昆明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 | 昆明是雲南省的省會,位於雲貴高原中部,四面環山,南臨滇池,六河縱橫,中間一馬平川,形成了膏腴沃壤的昆明壩子。市中心海拔1,891米,南瀕滇池,三面環山。屬於低緯度高原山地季風氣候,由於受印度洋西南暖濕氣流的影響,日照長、霜期短、年平均氣溫15攝氏度。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不嚴寒,四季如春,氣侯宜人,是極負盛名的“春城”。為此前人有詩描寫它的特點是:昆明臘月可無裘,三伏輕棉汗不流,梅綻隆冬香放滿,柳舒新歲葉將稠。 |
景點 | 官渡古鎮 | “一二一”四烈士墓 | 安寧溫泉 | 曹溪寺 | 翠湖公園 | 滇池 | 東川小江土石流 | 東寺塔 | 西寺塔 | 關上公園 | 轎子山 | 金殿風景區 |金馬碧雞坊 | 九鄉風景區 | 昆明動物園 | 白邑黑龍潭旅遊區 | 聶耳墓 | 品字三坊 | 筇竹寺 | 曇華寺 | 西南聯大紀念碑 | 圓通寺 | | 圓通山 | 雲南陸軍講武堂舊址 | 雲南民族博物館 | 雲南省博物館 | 小白龍森林公園 | 路南石林 | 昆明世博園 |南洋機工抗日紀念碑 | 雲南民族村 | 昆明植物園 | 易門龍泉森林公園 | 石寨山古墓群 | 東西寺塔 | 西華園 | 太華寺 | 鍾靈山國家森林公園 | 五華山 | 賽典赤墓 | 逼死坡 | 安寧王仁求碑 | 法華寺石窟 | 金殿天門古道 | 盤龍寺 | 昆明斗南花市 | 昆明動物園 | 陽宗海 | 三清閣 | 近日樓 | 地藏寺經幢 |大理古國留寶幢 | 楊升庵 | 梅樹村地質自然保護區 | 普渡河自然保護區 | 松花壩自然保護區 | 昆明西山森林公園 | 長湖 |晉城古鎮 | 馬蹄河 | 鄭和公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