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石刻樣圖韓允中墓碑和韓國昌神道碑形制大小基本相司。碑身與碑額為整石雕出,通高6.8米、寬2.13米、厚0.77米。額上浮雕6條龍,曲折盤繞,層次分明,龍首飾在碑首側,碑首正中留有圭字形額。碑文多有殘缺,可辯者有2500餘字,書體工整秀勁,波折險峻,有褚體韻致。墓表,位於神道碑的最南端,八棱形,通高3.49米,表首圓形,飾仰蓮,座方形。八稜柱體上刻有宋紹聖二年的簡短文字,記敘了宋代補添神道石刻的經過。石豕,首殘,殘高1.12米。肌肉雄健,四足有力,蹲坐於方形基座上,隱露出勇猛不可侵犯的樣子。石羊,高0.92米,俯臥在長方形基座上,雙角大而彎曲,安詳地注視前方。石馬,首尾長2.36米,高1.60米,著鞍轡,雕琢渾樸。馬左前雕出一胡服束帶牽馬石俑,頭部已殘,高1.40米,形象威嚴,神態逼真。武士俑,頭戴冠,雙手持劍站立在方形台基上,高2.73米,短頸,雙目圓睜,威武莊嚴。韓氏先世為河南汝南人,世為魏將,國昌官至貝州刺史,唐大中六年(852)卒。允中官至魏博節度使,乾符元年(874)卒。父子俱為顯官,故神道石刻之高大雄偉有異圖於常。創作背景特色位於莘縣董杜莊鎮梁丕營村北200米處,是唐朝魏博節度使韓允中和其父左散騎常侍韓國昌父子的墓碑,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碑身與碑冠整石雕出,通高6.8米,寬2.13米,厚0.77米,碑文為歐體楷書,約2400字。碑冠為高浮雕蟠龍吸火炬,構圖雄渾壯闊,章法勻稱合理,線條遒勁有力,刀法嫻熟而又肯定,氣格恢宏瑰偉。另有一武士牽引石馬,馬身長2.45米,高1.70米,造型渾穆雍容,線條生動流暢,形象逼真傳神,充分顯示出上升時期中國中世紀石刻藝術的雄強和典雅之美。價值1992年6月被山東省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作品藝術特色中國石刻藝術 石刻摩崖石刻石溪摩崖石刻群武夷山摩崖石刻九仙山摩崖石刻大雲洞摩岩石刻東錢湖南宋石刻洪頂山摩崖刻經裕陵石刻象鼻山石刻大廟灣石刻龍蝦灣石刻飛來峰石刻天馬山摩崖石刻南朝石刻西峽頌摩崖石刻伊卡石刻觀山石刻石壁石刻寶頂山摩崖石刻西夏文石刻褒谷摩崖石刻釣台石刻 安岳石刻南朝陵墓石刻石象生孝陵石刻白花石刻重慶大足石刻鼓山摩崖石刻華山摩崖石刻蘇州石刻九江石鐘山石刻長洲石刻黃竹坑石刻十三陵石刻草庵石刻彩壁石刻黑山石刻畫像柳埠千佛崖石刻褒斜道石刻赤壁摩崖石刻乾陵石刻建陵石刻麟遊隋唐石刻群鄒城摩崖石刻 隆莊風雨竹石刻七星岩摩崖石刻泰山摩崖石刻亞溝摩崖石刻博山石刻丹稜石刻桂林石刻懷柔摩崖石刻第一山石刻瑪尼石刻大浪灣石刻蒲台島石刻霽虹橋摩崖石刻亞溝石刻千唐志齋石刻契丹文石刻寧陵石刻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南涅水石刻造像慶雲女真摩崖石刻大佛沱石刻毗盧洞石刻造像 羅浮山摩崖石刻三清山摩崖石刻泰山石刻魁岩石刻彩繪浮雕武士石刻丹陽六朝陵墓石刻韓王墓石刻群九日山石刻凌雲石刻惠安石刻東龍洲石刻濬縣摩崖石刻風吹嶺石刻群泉州宗教石刻女真文石刻蘭州石刻安陵石刻百花石刻堯山石刻怡亭銘摩崖石刻地藏王石刻藥王山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