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陽六朝陵墓石刻

丹陽六朝陵墓石刻在整箇中國雕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丹陽六朝陵墓的石刻,在六朝陵墓石刻中,又獨放異彩。在丹陽附近,有齊、梁兩代陵墓十處;陵墓前面,都有石刻麒麟(天祿或辟邪)以及神道石柱等石刻。

簡介

丹陽六朝陵墓石刻丹陽六朝陵墓石刻

丹陽六朝陵墓石刻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方石刻的傑出代表,也是鎮江六朝文化寶庫中蜚聲中外的藝術瑰寶.改善最佳化六朝陵墓石刻周圍環境可以預防自然風化,增強文物保護意識,將會有效地遏制打擊對六朝陵墓石刻的破壞行為.對其合理地利用和保護,有利於鎮江的歷史文化名城建設和進一步發揮六朝陵墓石刻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作用.

重要地位

六朝陵墓的石刻,在整箇中國雕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丹陽六朝陵墓的石刻,在六朝陵墓石刻中,又獨放異彩。在丹陽附近,有齊、梁雨代凌墓十處;陵墓前面,都有石麒麟(天碌或辟邪)以及種范石柱等右刻。這些石刻,窩現在已有一千四百年到一千四百七十多年,此起有名的唐太宗昭陵六欲。

歷史淵源

丹陽六朝陵墓石刻丹陽六朝陵墓石刻

丹陽縣是南朝齊、粱兩代帝王的故里。根據我國民族“樹高千丈,落葉歸根”的傳統習俗,齊粱帝王死後大多歸葬丹陽。他們的陵墓按當時流行的相墓“風水好”之說,多選擇在背依山崗,面臨開闊平地的地方。現在丹陽縣境內的荊林、故橋、建山、埤城等幾個鄉的丘崗山凹里,有齊高帝、梁文帝、梁武帝等十多處陵墓,墓前有設定成對的石獸二十多隻,至今保存較好,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歷史。

石刻描述

丹陽六朝陵墓石刻丹陽六朝陵墓石刻

齊梁陵墓石刻大的四米見方,重二十餘噸,小的高、長不到二米,重約三噸,都是巨型整石雕成,運至陵前。這些客觀上並不存的獸物,由於能工巧匠的神工鬼斧,被賦予以藝術生命,活靈活現地展示在人們的面前。麒麟、天祿成對設定,形態對稱。造型均作張口、昂首、挺胸,守護在陵前,頷下長須垂卷於胸際,長尾垂地然後向外卷鏇。神奇的曲線造就石獸活潑的體型,多姿的形態,雕刻精細,造型優美,形態花紋,各具特色,無一相同。齊梁陵墓石刻繼承了漢代圓雕、浮雕線雕混合運用的手法,並且表現了粗簡古樸向精湛秀美發展的轉變。石獸造型,齊梁兩代,在風格上有各自的特點,石刻作為立體的繪畫,其藝術風格與當時畫師的繪畫風格密切相關,齊梁陵墓石刻從總體來看,可謂形神兼備,富於南方優雅的情調。

具體景點

丹陽六朝陵墓石刻丹陽六朝陵墓石刻

丹陽縣誌記載,丹陽的六朝陵墓石刻共有十二處,現分述於次:
齊宣帝蕭承之永安陵,建成於公元479年。在今丹陽胡橋鄉獅子灣。陵前有石刻麒麟、天祿一對。天祿身長2.90米,腰圍2.04米,高2.75米,麒麟頭頸殘缺。
齊武帝蕭賾景安陵,建成於公元493年。在丹陽建山鄉田家村南。帝在位十一年,去世時年五十四歲。陵前現存石獸兩隻,天祿身長3.15米,腰圍3米,身高2.80米,麒麟身長3.15米,腰圍2.51米,高2.20米。
齊景帝蕭道生修安陵,建成於494年,在丹陽胡橋鄉仙塘灣。陵前石獸二隻,天祿身長2.52米,高2.75米;麒麟身長2.90米,腰圍2.40米,高2.42米。
蕭道生本人未做過皇帝,其子蕭鸞稱帝後,追尊父為齊景帝
齊高帝蕭道成泰安陵,建成於482年,在丹陽胡橋鄉趙家灣。其在位四年,死時五十六歲。陵墓於1908年已掘,石獸已毀。
齊明帝蕭彎興安陵,建成於498年,帝在位五年,高帝、武帝的後代幾乎被他殺盡。死時才四十七歲。墓在丹陽荊林鄉三城巷北。陵前有麒麟和天祿各一對。
齊前廢帝蕭昭業鬱林王墓,建成於公元494年7月。蕭鸞以太后命“執帝”“殺之”,死時才22歲,“追廢帝為鬱林王”、“葬以王禮”,在丹陽埤城鄉林豐大隊水經山下,墓前有石辟邪二。
齊後廢帝蕭文海陵王墓。蕭鸞“迎新安王昭文即皇帝位時才十五歲,同年十月,詐稱海陵王有疾,數遣御師瞻視因而須之。墓在鬱林王墓南側,墓前有石辟邪二。
梁文帝蕭順之建陵。公元502年,蕭衍為帝,追尊其父為文皇帝。陵曰:“建陵”。陵前設定天祿、麒麟一對。天祿身長3.10米,腰圍2.76米,麒麟身長3.05米,腰圍2.70米。有神道石柱二根,兩石柱上端有神道石額兩塊,石額上刻有“太祖文皇帝之神道”八個大字,左右相向,左為正文順讀,右為反文逆讀。
梁武帝蕭衍修陵。公元502年,蕭衍自立為帝,在位四十九年,公元549年卒,時年八十六歲,十一月葬修陵。在丹陽荊林三城巷地。陵前現存天祿一隻,身長3.10米,腰圍2.35米。
簡文帝蕭綱莊陵。文帝在位僅兩年,公元552年卒葬於莊陵,在修陵北(丹陽荊林三城巷北)。陵前有天祿,僅存前半身,形體比較高大。
陵口二石獸,據史料記載,梁文帝建陵、梁武帝修陵、梁簡文帝莊陵,均在荊林三城巷北,北靠皇業寺,在蕭港附近。梁時公卿遏陵,皆由方山下秦淮河上船,經破崗瀆(孫權時就開始修鑿)、句容到丹陽,進入了蕭梁河達蕭港。因此,特在蕭梁河設定石獸二隻,東為天祿,西為麒麟。陵墓由此人口,陵口因此得名。陵口石獸為丹陽現存石獸中最高、最大的兩隻,花紋清晰,天祿身長4米,腰圍3.90米,高3.60米,麒麟身長3.95米,殘高2.90米。
建山鄉金家村南朝失考墓,該墓主人無查考,暫定名為金家村墓。古代陵墓前亦有石獸,現已失存。以葬制看與齊景帝、齊高帝墓陵相同。
總之齊梁墓石刻大的4米見方,重20餘噸,小的高、長不到2米,重約3噸,都是巨型整石雕成。其實這些“石獸”客觀上並不存在,由於能工巧匠的神工鬼斧,被賦予以藝術生命,活靈活現地展示在人們的面前,麒麟、天祿成對設定,形態對稱。造型均作張口、昂首、挺胸,守衛在陵前。雕刻精細,形態優美,花紋鮮麗,形態各異,各具特色。齊梁陵墓石刻繼承了漢代圓雕、乳雕和線雕混合運用的手法,並且表現了粗簡古樸向精湛秀美發展方向的轉變。石獸造型,齊梁兩代各有其特點,從總體上來看,可謂形神俱備,富於南方優雅的情調。
齊梁陵墓石刻是我國六朝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表現了祖國勞動人民具有創造人間奇蹟的卓越才能和智慧。我國藝術寶庫中的這朵奇范,至今仍閃射出燦爛的光輝。慕名而來的考察者、旅遊者們,絡繹不絕。許多外國學者對這神奇的古代藝術也讚美不絕。甚至把有幸來此考察、觀光,當作自己一生中難忘的欣慰之事。為此,我黨和人民政府對此珍貴文物十分重視,多次撥款進行維修,現已全部修復。
上列石刻,除齊高帝蕭道成泰安陵墓石刻註銷外,其餘十一處全部為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亦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石刻藝術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