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壁石刻

彩壁石刻

在長江三峽的瞿塘峽內,風光秀麗,山勢雄偉,在夔門長江南岸白鹽山斷壁下,有一塊千餘米平滑如鏡的,刻滿字型的石壁,這就是粉壁石刻,又稱粉壁堂。

簡介

彩壁石刻彩壁石刻
長江三峽瞿塘峽內,風光秀麗,山勢雄偉,在夔門長江南岸白鹽山斷壁下,有一塊千餘米平滑如鏡的,刻滿字型的石壁,這就是粉壁石刻,又稱粉壁堂。他的上面刻滿了篆、隸、楷、行字型,始於宋代,終於民國年間,大有2米見方,小如指頭大小的歷代石刻。

景點

瞿塘

在客輪上看粉壁石刻,清代張伯翔所書“瞿塘”最為醒目;劉心源所書“夔門”二字,正宗隸體,古樸風雅;國民黨愛將馮玉祥所書“踏出夔巫,打走倭寇”(隸書),表現了抗日戰士的豪情壯志,祖國河山不容侵犯的情感油然而生。
南宋書法家趙公碩所書《宋中興聖德碑》是一塊罕見的巨型壁碑,具有較高的書法和文獻價值,全文共980餘字,碑高約4米,寬近7米,內容是頌揚宋高宗宋孝宗的功德和政績的。字型端莊、筆力雄健,石刻技藝精湛,可謂長江沿線的名碑奇珍。
這些書法作品,在三峽深谷中的懸崖峭壁之上,遠視卻渾然一體,日天配地成般地和諧,充分展現了我國古代書法、石刻技藝地藝術魅力。

粉壁題刻書法藝術獨特,是三峽種的摩崖珍品。粉壁全部處於175水位線以下,將易地重建。

盔甲洞

在瞿塘峽南岸的絕壁上,有一個黑洞,洞口距崖頂70米左右,高出水面100米左右。據《夔州志·文物》記載,相傳此岩是宋朝穆桂英當年藏盔甲的地方,故稱“盔甲洞 ”。考古人員進洞考察時發現洞內有二具棺木,內有青銅劍一把,長25厘米,木漆梳一把,殘長5厘米,工藝精巧。據考證,這是古代的一處崖葬。七道門下面的崖壁,有一股清澈的地下水不時發出“叮咚,叮咚”的聲響,十分悅耳,這就是“間歇泉”。往下,還有幾處溶洞。抗戰時期,人們曾利用這些險要地勢,在洞裡放置了大炮,至今工事還可見。

鐵 鎖 關

鐵鎖關在孟良梯對面的瞿塘峽北岸。這裡有一條小小的支流——草堂河。在其注入長江口的地方,有一石盤,上豎兩根鐵柱,高約二三米,南岸有石孔相對。 這鐵鎖關原本是古人用來禦敵的,始設於唐代。當時,只要是在鐵柱和石孔中間拉幾道鐵索,就可將長江封死,入侵之敵難以闖入。宋代曾有一位叫徐宗武的大將,在此設攔江鐵鎖7條,長200餘丈,用來鎖江,以防元兵入侵。真可謂“雄關漫道真如鐵”了。 傳說,現在遺存有兩根鐵柱即當時那位徐將軍留下的。鐵鎖關在和平時期,又是江上商船納稅的稅卡。南宋大奸臣賈似道也曾為鐵鎖夔門頒發過告示,刻於鐵鎖關附近的崖壁上。

中國石刻藝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