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亞溝摩崖石刻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亞溝以東5公里的石人山峭壁之上,距今已有七八百年的歷史,為金代早期的石刻作品,藝術價值極大,也反映了鮮明的民族風情。 石刻現僅存兩幅。一幅為男子的武士圖像;另一幅為女真族貴族婦女的圖象;男子像身材魁偉,英姿颯爽,女子像面容豐腴,雍容安詳。
雕刻手法
石像完全採用平雕技畫手法刻成,雕刻者用金屬器具在堅硬的花崗岩上平面刻出2至5毫米深淺的線條,從而構成了整幅畫像。這種石刻線技法最早起源於商周年代,至唐朝發展成熟。
石像人物
關於石刻人像究竟為何許人,至今仍然眾說紛紜。有的說這是金太祖玩顏阿骨達及其妻子的刻像;有的認為與金朝的陵墓有關;還有的認為這是紀念先祖所雕的祭祀畫像。 亞溝摩崖石刻充分反映了當時工匠的聰明才智與高超的雕刻技藝。
摩崖傳說
傳說一:有人認為,摩崖石刻圖像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及其皇后的形象。因為此石刻正對皇帝寨遺址的城門,距離那裡直線距離只有12公里,也是距離皇帝寨最近的一座石崖。把金太祖及皇后的形象雕刻於此,是為了讓他們能夠遙望皇城。傳說二:有人認為,石刻是金代的護國林神的雕像。女真人對於自然景觀都很崇拜,因為對他們的生活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當時女真人對於樹林擬人化,雕刻出林神雕像進行膜拜。
傳說三:還有人認為,石刻圖像與金代陵墓有關,這一男一女為守陵之人。因為此處靠山面水,乃是風水寶地,且正對金上京故城,因此推測摩崖石刻附近有金代帝王的陵址。
考古經歷
1927年,鳥居氏首次來金上京會寧府考古調查
1928年發表了金上京遺址研究論述文集《滿洲古蹟考》,未提亞溝石刻
1948年第35期《燕京學報》發表了鳥居氏的《金上京及其文化》
對石刻“武士像”做了較詳細的描述並附有其女摹繪石刻像素描
鳥居氏的文章中沒有"石人山"字樣,稱“花崗岩之壁面鐫刻有武士像”。
《黑龍江文物譯叢》B.包諾索夫文章(1959年)、熱爾那闊夫《黑龍江省博物館歷史簡介》(1958年)提過福島氏
福島氏1935年做滿洲東三省考古研究,包諾索夫稱福島是第一個調查亞溝石刻像的人
B.包諾索夫在《北滿考古學史》,1936年布爾熱瓦爾斯研究會成員調查過亞溝石刻像
俄籍學者論著中提及亞溝石刻像
1956年熱爾那闊夫《文物參考資料》發表《黑龍江阿城縣亞溝車站地區石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