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檀香的常見品種一般分為紫檀、黃檀、白檀等,檀香出自《名醫別錄》。《本草拾遺》:白擅,樹如檀,出海南。《本草圖經》:檀香有數種,黃、白、紫之異,今人盛用。《綱目》:檀香,今嶺南諸地亦留有之。樹葉留似荔枝,皮青色而滑澤。檀香屬常綠小喬木,高約10m。枝具條紋,有多數皮孔和半圓形的葉痕;小枝細長,節間稍腫大。葉片橢圓狀卵形,膜質,長4-8cm,寬2-4cm,先端銳尖,基部楔形或闊楔形,多少下延,邊緣波狀,稍外折,背面有白粉,中脈在背面突起,側脈約10對;葉柄細長,長1-1.5cm。三歧聚傘式圓錐花序腋生或頂生,長2.5-4cm;苞片2枚,鑽狀披針形,長2.5-3mm,早落;總花梗長2-5cm;花梗長2-4mm;花長4-.5mm,直徑5.6mm;花被管鍾狀,長約2mm,淡綠色;花被4裂,裂片卵狀三角形,內部初時綠黃色,後呈深棕紅色;雄蕊4,外伸;花盤裂片卵圓形,長約1mm;花柱長3mm,深紅色,柱頭淺3(-4)裂。核果長1-1.2cm,直徑約1cm,外果皮肉質多汁,成熟時深紫紅色至紫黑色,先端稍平坦,宿存花枝基多少隆起,內果皮具縱棱3-4條。花期5-6月,果期7-9月 。
植物形態
常綠寄生小灌木。樹皮褐色,粗糙或縱裂。葉對生,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基部楔形,全緣,無毛;葉柄短。聚傘狀圓錐花序腋生和頂生;花小,多數始為淡黃色,後變為深紫色;花被管鐘形,先端4裂,裂片卵圓形,有4個蜜腺生於花被管中部;雄蕊4,與蜜腺互生。核果球形,成熟時黑色。種子圓形,光滑,有光澤。
套用歷史與相關神話
檀香自古以來便深受歡迎,從印度到埃及、希臘、羅馬的貿易路線上,常見蓬車載滿著檀香。許多古代的廟宇或家俱,都是由檀香木所做,可能是檀香具有防蟻的功能。檀香的焚香需求量不少於檀香木,檀香獨特的香味,具有安輔作用,對於冥想很有幫助,因而廣泛被用在宗教儀式中,特別是印度和中國,對檀香的需求量至今絲毫不曾減少。檀香也是香水中常用的原料。
據玄奘《大唐西域記》記載,因為蟒蛇喜歡盤踞在檀香樹上,所以人們常以此來尋找檀木。采檀的人看到蟒蛇之後,就從遠處開弓,朝蟒蛇所據的大樹射箭以作標記,等到蟒蛇離開之後再去採伐。
檀香木雕刻出來的工藝品更可謂珍貴無比。家中擺放芳馨經久。檀香木置於櫥櫃之中有熏衣的作用,使你的衣物帶有淡淡天然高貴的香味。能驅邪避小人,提高你的親和力,有助你的事業。
檀香木極其珍貴,品質好的檀香木現在的市價已經在千元/斤以上。中國天然檀香樹早在明清時期就已經被砍伐殆盡。現在國內的檀香原木都依賴進口。因檀香木生長條件苛刻,產量極低。全球僅存的天然檀香木只有印度、斐濟和澳大利亞。且嚴格的保護措施和高額關稅限制出口。市面上的檀香木已是難得一見。
檀香的焚香需求量不少於檀香木,檀香獨特的香味,具有安輔作用,對於冥想很有幫助,因而廣泛被用在宗教儀式中,特別是印度和中國,對檀香的需求量至今絲毫不曾減少。檀香也是香水中常用的原料。
檀香樹非常嬌貴,在幼苗期還必須寄生在鳳凰樹、紅豆樹、相思樹等植物上才能成活。固而檀香的產量很受限制,人們對它的需求又很大,所以從古至今,它一直都是即珍稀又昂貴的木材。是大自然恩賜我們人類的馨香四溢,芳香獨特。任何人工合成的香精、香水都無法與之匹美的純天然名貴香料。
生長習性
檀香適宜生長在23℃~35℃之間,降雨量在600~1600mm之間的地域。檀香根部最忌積水,植物對土壤的肥力要求較高。初期種植當做好追肥工作。檀香根淺,幼苗階段是苗高莖細的形態,防風能力差。檀香生長需要一定的陰蔽,但不能太大。
栽培技術
定植技術
檀香除本身根系吸收營養外,還需要纖細的小根產生吸盤吸附寄生植物的根部,從而吸取營養。我國可選擇寄主催吐蘿芙木、長春花、兒茶、台灣相思樹、梔子、南洋檀、楠皮木、紫珠、木棉、訶子、厚樹皮、山大顏等。主要用種子繁殖,育苗移栽法。9~11月,採摘粒大、飽滿、紫紅色的成熟果實作種,採回後立即用清水洗去果皮,種子陰乾後用(50~100)X10(-6)赤黴素浸種24h然後砂藏催芽,待次年春季,氣溫回升時播種,可促進種子發芽。幼苗出現真葉時,必[4]須把幼苗分別移栽於預先種有寄生植物的盆內3~4月定植,按行株距4mX4m或5cm×5m開穴,穴徑60cm,穴深50cm,每穴施腐熟有機肥。定植時將苗連同寄主帶上團栽入穴內,覆土壓實。
田間管理
栽培後要有一定蔭蔽。要經常保持植株周圍土壤疏鬆濕潤,培育1~2年內要淺鬆土,忌深翻。每年施肥2~3次,以人畜糞為主。檀香和寄主植物有缺株應及時補苗,寄生植物生長過旺,需進行修剪側枝,促進主幹生長。
種植技術
檀香的種植也是有講究的,在適生氣候區內,檀香的生長仍在一定程度上受制於林地的立地條件。為了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造林前必須根據檀香的生物學特性,對造林的地形、光照條件、土壤條件等進行全面的了解,加以選擇。
管理養護
修剪技術
檀香雖然具有多種用途,可精油提取(檀香醇),碎屑用作香盤、焚香等,但市場中經濟價值最高還是檀香木材,且長度60厘米與1.5米的材質價錢相差近一半。因此在檀香栽培中。培育單主桿,較直立桿形是栽培上重要的技術環節。
在檀香苗生長過程中,雖然主桿較為明顯但大多數苗木會出現頂芽枯死、折斷以及風、蟲影響折斷主桿,繼而萌發多個不定芽成為多主枝,使主桿口徑變短、變小影響收益。早期管理中,苗木初期生長較快(熱帶雨林特性),而主桿較細,會出現彎腰現象,成材後材質就成彎形。必須採用人工扶持的方法而達到栽培目的。
1、及時割假蒿
苗期寄主假蒿是草本植物,在春夏高溫高濕季節,是假蒿旺長期,一個月時間內假蒿可長1米多高,而且一叢假蒿會抽發幾十個單株,在雨水後很容易倒伏,壓在檀香苗上,造成檀香生長不良及主桿彎曲甚至致死,因此在5~9月每月都要到田間巡查對於高於檀香苗的假蒿,要及時用鐮刀割短。保證檀香苗木不被遮陰及覆蓋。
2、立桿扶持
生長中大約有20%的檀香苗需要扶持,防止苗木彎曲,萌發側枝發生,需要用小棒扶持。
3、整芽
以上所述檀香苗經常會發生頂芽枯死,從而萌發多個不定芽成為多主枝。在每次抽梢5厘米時,要到園中檢查,摘去多餘芽,只留一個位置較為合適芽,雖然與原來枯死頂芽位置不能重置。枝桿有些彎曲,但長成材質仍然較為直立。
4、修剪
檀香種植一年後,下部的枝條雖有葉片,但枝條細弱,位置低,常被假蒿遮陰,要及時剪掉這些枝條,減少養分消耗,促進生長。檀香樹形總的來說較為直立,在管理較好的園中。常幾個側枝條與主枝形成直立枝,這些枝條也有頂端優勢,與主桿爭奪養分,修剪上多採用剪掉側枝頂端部分(整枝剪掉可能造成樹勢衰弱),留這些側枝的下部側枝,以利主桿的培育。
5、台面合理
檀香是半寄生植物。雖然能吸收部分礦物質,但必須寄生在寄主上,掠奪寄主的養分才能存活。當樹體長大後,有較強的寄生掠奪(營養份)性。人工栽培檀香,要達到檀香速生快長。台面至少要有3米以上。採用魚鱗坑的栽培方法。香樹的四周要有能種植四叢假蒿及1~2株山毛豆的種植空間,是檀香種植的基本要求。
肥水管理
檀香剛種植,植株小,根系弱,施肥上的原則是薄肥勤施。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每星期施1次1%的三元複合肥水液,每株次1公斤水量,但在山地大多掌握在雨後,撒施50克三元複合肥,每月1次,在11月前停止施肥。施肥時要特別注意對伴生物的施用。種後第2年、則分3次施肥:第1次在4月份樹體恢復生長施下。第2次則在6月份。第3次在9月底10月初施下。全年株施用量掌握在0.25公斤尿素+0.25公斤三元複合肥,確保生長需要。山地土壤大多較為瘠薄,除了缺少氮、磷、鉀外,土壤有機質含量少,植株生長不良、慢。在栽培管理中,除了對檀香施肥外。還要對寄主假蒿進行施肥,這樣才能保證檀香寄生生長的需要。
病蟲防治
1、鑽心蟲
在6~7月份高發期施用氧化樂果或敵百蟲500倍,用針筒灌孔或用藥泥堵住洞口。
2、粉蝶
粉蝶是檀香的主要食葉害蟲,為害主要在幼蟲期,對檀香的為害最大,嚴重時葉片會被吃光,致枝條枯死。粉蝶的防治方法:在傍晚時分,用氧化樂果或敵百蟲800倍噴施。
3、金龜子
用90%敵百蟲晶體、40%氧化樂果800~1000倍液或馬拉硫磷乳油1500倍液噴霧。滅殺幼蟲需用90%敵百蟲晶體、50%辛硫酸各800倍液澆灌根部。
4、根腐病
由地勢低濕,土壤黏重,排水不良,植株生長受阻所引起。發病初期枝梢下方的葉片呈輕微的失綠狀,以後逐漸向上擴展,枯焦,脫落。細根腐朽脫落,僅剩主根呈綠色環腐症狀。可用50%多菌靈800倍液或50%代森銨800倍液淋灌病株土壤。控制土壤水分,防治積水,適當施肥,增強抗病能力。
5、苗立枯病
一般在低溫陰雨濕度大、土壤黏重、排水不良的情況下發病。主要發生在檀香幼苗,在受害幼莖基部出現黑色病斑並逐漸擴大,凹陷、腐爛,直至幼苗枯萎死亡。發病初期,可用立枯淨500倍液,或用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用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50倍液防治。對發病區的土壤進行消毒。
6、葉灰斑病
在土壤瘠薄,排水不良,濕度過大或嚴重乾旱,植株長勢衰弱的地塊發病。病斑多半從葉片尖端和邊緣開始,逐漸擴大,呈圓形、半圓形或不規則狀。開始病斑呈褐色,後期中央病斑呈灰白色,上有黑色小點。1年中以6~9月高溫、高濕季節發病率較高。因此要加強栽培管理,是檀香提高抗病率。及時清除病葉、集中燒毀,減少侵染來源。用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00倍噴霧。
主要價值
經濟價值
檀香樹幹的邊材白色,無氣味,心材黃褐色,有強烈香氣是貴重的藥材和名貴的香料,並為雕刻工藝的良材。
檀香樹之所以被稱為“黃金之樹”,是因為它全身幾乎都是寶。而且每個都分的經濟價值都很高。檀香木的心材是名貴的中藥。檀香樹根部、主幹碎材可以提煉精油,檀香精油俗稱“液體黃金”。檀香樹冠的幼技和生長過程中修剪下的部分枝條是高檔制香製品廣爭相收購的原材料。
藥用價值
性味歸經
味辛,性溫,無毒。入脾、胃、肺經。理氣,和胃
。治心腹疼痛,噎膈嘔吐,胸膈不舒。《本草綱目》:“治噎膈吐食。又面生黑子,每夜以漿水洗拭令赤,磨汁塗之。”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克;或入丸、散。外用:磨汁塗。
選方
①治心腹冷痛:白檀香9克(為極細末),乾薑15克。泡湯調下。
②治噎膈飲食不入:白檀香4.5克,茯苓、橘紅各6克。俱為極細末,人參湯調下。
③治陰寒霍亂:白檀香、藿香梗、木香、肉桂各4.5克。為極細末。每用3克,炒姜15克,泡湯調下。
化學成分
心材含揮髮油(白檀香)3%~5%。油含α-檀香萜醇和β-檀香萜醇90%以上,檀萜烯、α-檀香萜烯和β-檀香萜烯、檀萜烯酮、檀萜烯酮醇、及少量的檀香萜酸、檀油酸、紫檀萜醛。
民族醫藥
1、傣藥
尖蒿(西傣):心材用於死胎橫位不下,眼花,迎風流淚《滇藥錄》。心材治神經錯亂《德傣藥》。尖蒿,白香樹(西傣):心材粉治死胎橫位不下,眼花,迎風流淚《版納傣藥》、《傣藥錄》。尖蒿:用於理氣和胃,中惡,殺蟲《傣醫藥》。
2、藏藥
占登:心材用於心腹疼痛,噎膈嘔吐《藏標》。旃檀嘎布:木材用於心熱,肺熱,血熱,陳舊熱症,肺炎,肺膿腫《藏本草》。占登嘎保:心材治心肺熱症,外塗消肌膚熱毒《中國藏藥》。
3、維藥
阿克山大力:木材用於胸悶氣短,咳嗽氣喘,胃腹疼痛,噁心嘔吐,瘀血腫痛,手足攣緊,癱瘓。《維藥志》。
4、景頗藥
Gvuqnamgam:治胸腹痛,氣逆,嘔吐,冠心病,胸痛《德宏藥錄》、《德民志》。
5、阿昌藥
檀香,白檀香:功用同景頗族《德宏藥錄》、《德民志》。
工藝品
檀香木雕刻出來的工藝品更可謂珍貴無比。家中擺放芳馨經久。檀香木置於櫥櫃之中有熏衣的作用,使你的衣物帶有淡淡天然高貴的香味。能驅邪避小人,提高你的親和力,有助你的事業。檀香木極其珍貴,品質好的檀香木的市價在千元/斤以上。我國天然檀香樹早在明清時期就已經被砍伐殆盡。國內的檀香原木都依賴進口。因檀香木生長條件苛刻,產量極低。全球僅存的天然檀香木只有印度、斐濟和澳大利亞。且嚴格的保護措施和高額關稅限制出口。市面上的檀香木已是難得一見。
栴檀邊角料,佛徒,雅士們,用以燒香拜佛,焚香彈琴。-余西古鎮任俠家補充。
藥品簡述
藥名:檀香
漢語拼音:tanxiang
英文名:sandalwood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antalumalbumL.
功效分類:理氣藥。
科屬分類:檀香科。
別名:旃檀、白檀、檀香木、真檀。
性味:辛,性溫。
歸經:脾經;胃經;肺經。
功能:行氣溫中、開胃止痛、散寒。
主治:胸腹脹痛、霍亂吐瀉、噎膈吐食、寒疝腹痛、腫毒、寒凝氣滯、胸痛、腹痛、胃痛食少、冠心病、心絞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g,後下;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磨汁塗。
生態環境:野生或栽培。
資源分布:分布於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和南亞等地。我國台灣、廣東、海南、雲南有引種。
藥材基源:為檀香科植物檀香樹幹的心材。
採收儲藏:原產地植後30~40年採伐,鋸成段,砍去色淡的邊材,心材幹燥入藥。
炮製方法:用水浸泡,鎊片或劈碎,晾乾。
2、《本草匯言》:如陰虛火盛,有動血致嗽者,勿用之。
中藥化學成分
心材含揮髮油(白檀油)3-5%。油含A檀香萜醇和β-檀香萜醇(α-,β-Santalol)90%以上,檀萜烯(Santene)、α-檀香萜烯和β-檀香花烯(α-,β-Santalene)、檀萜烯酮(Santenone)、檀萜烯酮醇(Santenonealcohol)、及少量的檀香萜酸(Santalicacid)、檀油酸(Teresantalicacid)、紫檀萜醛(Santalaldehyde)。樹幹、枝和根的心材含揮髮油(白檀油)1.6%-6%;根部心材產油率達10%,莖部心材次之。揮髮油的主成分為α-及β-檀香醇(α-,β-santalol),達90%以上;並含α-及β-檀香烯(α-,β-santalene)、檀烯(santene)、檀萜酮(α-santenone)、α-檀萜醇(α-santenol)、檀香酮(santalone)、檀香酸(santalicacid)、檀油酸(teresantalicacid)、異戊醛isovaleraldehyde)、檀油醇(teresantalol),以及三環準檀香醛(tricycloekasantal)。本部分另含檀香色素(santalin)、去氧檀香色素(deoxysantalin)及銀槭醛(sinapylaldehyde)、松柏醛(阿魏醛,coniferylaldehyde,ferulaldehyde)、紫丁香醛(syringicaldehyde)、香莢醛(vanillin)。
另報導國產檀香木含揮髮油量高達10%,通常為2.5%-5%,雲南引種7年的小樹出油率較低(1.52%),側枝更低(0.51%)。用GC-MS測定了含量較低的各組分,在20個化合物中,12個是已知化合物,如三環準檀香醛、α-檀香烯、α和β-檀香醇、α和β-檀萜醇,以及反-α-佛手烯(trans-α-berg-amotene)、香榧醇(nuciferol)及α-薑黃烯(α-curcumene)等。
藥理作用
1、增強胃腸蠕動,促進消化液的分泌。檀香油之抗菌作用不強,對傷寒桿菌之酚係數在0.1以下。能減輕無效的咳嗽;過量可引起胃、腎、皮膚刺激。用於小便困難,可改善症狀。對大鼠飼餵0.5-2g/kg,數日後,可使尿路中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長減少60%。檀香油的抑菌濃度為1:64000-1:128000,對痢疾桿菌亦有效;1:32000濃度對鳥型結核桿菌有抑制作用,對大腸桿菌無作用。檀香油尚有利尿作用,麻痹離體兔小腸,對兔耳皮膚有刺激作用。2、檀香液給離體蛙心灌流,呈負性肌力作用,對四逆湯、五加皮中毒所致心律不齊有拮抗作用;檀香油有利尿作用;對痢疾桿菌、結核桿菌有抑制作用。
臨床套用
1、治金瘡,止痛止血生肌:紫檀末敷。(《肘後方》)
2、治卒毒腫起,急痛:紫檀,以醋磨敷上。(《肘後方》)
3、治陰寒霍亂:白檀香、藿香梗、木香、肉桂各4.5g,為極細末,每用3g,炮姜15g,湯調下。方中檀香行氣止痛,為君藥。(《本草匯言》)
4、治噎膈飲食不入:白檀香4.5g,茯苓、橘紅各6g。為極細末,人參湯調下。方中檀香散寒開胃,為君藥。(《本草匯言》)
5、治療寒凝氣滯,胸腹冷痛,常配白豆蔻、砂仁、丁香等同用,如沉香磨脾散。(《仁齋直指方》)
6、若治療寒凝氣滯之胸痹絞痛,可配蓽茇、延胡索、高良姜等同用。
7、若治胃脘寒痛,嘔吐食少,可以本品研末,乾薑湯泡服,或配沉香、白豆蔻、砂仁等同用。
8、香砂二陳湯(《重訂通俗傷寒論》)治胃有停飲,或傷冷食胸痞脘痛,嘔吐黃水:檀香、炙甘草各1.5g,姜半夏、茯苓各9g,砂仁2.4g,炒陳皮6g。水煎服。若痛甚加白蔻末0.6g,瓦楞子末3g;嘔甚加控涎丹2.4g包煎。方中檀香行氣止痛,散寒開胃,為君藥。
9、以丹參飲(丹參、檀香、砂仁)加味治療各種胃痛有明顯療效(湖北中醫雜誌,1986,5:12);
10、以丹參飲加味(丹參、白檀香、砂仁、蒲黃等)水煎服,治療痛經34例,每月行經前3~5天開始服藥,服到經淨為止,治癒33例(四川中醫,1985,5:16);
11、以檀香、丹參、山楂、何首烏各適量水煎服,治療高脂血症30例,療前後膽固醇、甘油三酯、和脂蛋白三項指標的檢查結果經統計學處理,有顯著性差異(新疆中醫藥,1992,2:23)。另有用檀香入複方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外傷胸痛等。
常用配方
1、治心腹諸痛,屬半虛半實者:丹參一兩,白檀香、砂仁各一錢半。水煎服。(《醫學金針》丹參飲)
2、治心腹冷痛:白檀香三欽(為極細末),乾薑五錢。泡湯調下。
3、治噎膈飲食不入:白檀香一錢五分,茯苓、橘紅各二錢。俱為極細末,人參湯凋下。
4、治陰寒霍亂:白檀香、藿香梗、木香、肉桂各一錢五分。為極細末。每用一錢,炒姜五錢,泡湯調下。(②方以下出《本草匯言》)
5、解惡毒風腫:白檀香、沉香各一塊,重一分,檳榔一枚。上三味各於砂盆中以水三盞細磨取盡,濾去滓,銀石銚內煎沸,候溫,分作三服。(《聖濟總錄》檀香飲)
文獻論述
1、陶弘景:消風腫。2、《本草拾遺》:主心腹霍亂,中惡,殺蟲。
3、《日華子本草》:治心痛,霍亂。腎氣腹痛,濃煎服;水磨敷外腎並腰腎病處。
4、《珍珠囊》:引胃氣止升,進食。
5、《綱目》:治噎膈吐食。又面生黑子,每夜以漿水洗拭令赤,磨汁塗之。
6、《本草備要》:調脾胃,利胸膈,為理氣要藥。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心材圓柱形,有的略彎曲,長50-100cm,直徑10-20cm。表面淡灰黃色,光滑細密,有時可見縱裂紋,有刀削痕。橫切面棕色,顯油跡;縱向劈開紋理順直。質堅實,不易折斷。氣清香,味微苦。燃燒時香氣濃烈。以體重質堅、顯油跡、香氣濃郁而持久、燒之氣香者為佳。
顯微鑑別
粉末特徵:淡黃棕色。
①含晶厚壁細胞類長方形或長方形,直徑約至45μm,壁厚,於角隅處特厚,木化,層紋隱約可見,胞腔內含草酸鈣方晶;含晶細胞位於纖維旁,形成晶纖維。
②草酸鈣方晶多面形、魚類方形、魚尾狀雙晶及膝狀雙晶等,直徑22-42μm。
③韌型纖維直徑14-20μm,壁厚約6μm,具單紋孔。
④纖維管胞少數,切向壁有具線紋孔,紋孔口斜裂縫狀或相交成十字形。
⑤具緣紋孔導管直徑約至64μm,含紅棕色或黃棕色分泌物。
③木射線寬l-3列細胞,壁稍厚,具單紋孔。此外,有時可見管狀分泌細胞,內貯紅棕色及黃棕色分泌物。
理化鑑別
取本品粉末燃燒時,有濃郁檀香氣。
品質標誌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規定:本品含揮髮油不得少於3.0%(ml/g)。本品含水分不得過12.0%。
藥用植物栽培
生物學特性半寄生性樹種,喜熱帶、亞熱帶氣候。能耐0~2℃的低溫,遇短期霜凍,能安全越冬。在海拔600~1000m丘陵山地、年雨量600~2000mm、年平均氣溫10~35℃之間適宜生長。喜光,不耐蔭蔽,較耐乾旱,忌積水。在酸性紅壤、黃壤或河邊沖積砂質壤上均生長良好,忌粘土,在乾燥多石礫的土壤上生長緩慢,但心材含油量高;在疏鬆肥沃的土壤上生長迅速,但心材質量差。
栽培技術
檀香除本身根系吸收營養外,還需要纖細的小根產生吸盤吸附寄生植物的根部,從而吸取營養。我國可選擇寄主催吐蘿芙木、長春花、兒茶、台灣相思樹、梔子、南洋檀、楠皮木、紫珠、木棉、訶子、厚樹皮、山大顏等。主要用種子繁殖,育苗移栽法。9~11月,採摘粒大、飽滿、紫紅色的成熟果實作種,採回後立即用清水洗去果皮,種子陰乾後用(50~100)X10(-6)赤黴素浸種24h然後砂藏催芽,待次年春季,氣溫回升時播種,可促進種子發芽。幼苗出現真葉時,必須把幼苗分別移栽於預先種有寄生植物的盆內3~4月定植,按行株距4mX4m或5cm×5m開穴,穴徑60cm,穴深50cm,每穴施腐熟有機肥。定植時將苗連同寄主帶上團栽入穴內,覆土壓實。
田間管理
栽培後要有一定蔭蔽。要經常保持植株周圍土壤疏鬆濕潤,培育1~2年內要淺鬆土,忌深翻。每年施肥2~3次,以人畜糞為主。檀香和寄主植物有缺株應及時補苗,寄生植物生長過旺,需進行修剪側枝,促進主幹生長。
歷史文化
從印度到埃及、希臘、羅馬的貿易路線上,常見蓬車載滿著檀香。許多古代的廟宇或家俱,都是由檀香木所做,可能是檀香具有防蟻的功能。檀香的焚香需求量不少於檀香木,檀香獨特的香味,具有安輔作用,對於冥想很有幫助,因而廣泛被用在宗教儀式中,特別是印度和中國,對檀香的需求量至今絲毫不曾減少。檀香也是香水中常用的原料。
據玄奘《大唐西域記》記載,因為蟒蛇喜歡盤踞在檀香樹上,所以人們常以此來尋找檀木。采檀的人看到蟒蛇之後,就從遠處開弓,朝蟒蛇所據的大樹射箭以作標記,等到蟒蛇離開之後再去採伐。檀香木雕刻出來的工藝品更可謂珍貴無比。家中擺放芳馨經久。檀香木置於櫥櫃之中有熏衣的作用,使你的衣物帶有淡淡天然高貴的香味。能驅邪避小人,提高你的親和力,有助你的事業。
檀香木極其珍貴,品質好的檀香木現在的市價已經在千元/斤以上。中國天然檀香樹早在明清時期就已經被砍伐殆盡。現在國內的檀香原木都依賴進口。因檀香木生長條件苛刻,產量極低。全球僅存的天然檀香木只有印度、斐濟和澳大利亞。且嚴格的保護措施和高額關稅限制出口。市面上的檀香木已是難得一見。
鑑別真假
檀森雕刻檀香木是檀香的芯材部分,不包括檀香的邊材(沒有香氣,呈白色)。檀香隸檀香科檀香屬,是一種半寄生性小喬木,高可達8至15米,胸徑約20至30厘米,小者僅3至5厘米。原產地為印度哥達維利亞河流域,南至邁索爾邦及印度尼西亞,東、西努沙登加省及東帝汶。另外,澳大利亞、斐濟及南太平洋其它島國、美國的夏威夷也出產檀香,中國也有近百年的引種歷史。
中國利用檀香的歷史應有1500年左右。檀香木一般用於佛像雕刻及其他工藝品的製作、藥用或提取檀香油。在收藏或欣賞檀香木及檀香木雕刻藝術品時應把握以下的基本特徵:
第一,檀香木一般呈黃褐色或深褐色,時間長了則顏色稍深,光澤好,包漿不如紫檀或黃花梨明顯。質地堅硬、細膩、光滑、手感好,氣乾密度為0.87至0.97克/立方厘米,紋理通直或微呈波形,生長輪明顯或不甚明顯。
第二,香氣醇厚,經久不散,久則不甚明顯,但用刀片刮削,仍香氣濃郁,與香樟、香楠刺鼻的濃香相比略顯清淡、自然。有一些人用人工香精浸泡或噴灑木材用以冒充檀香木,香味一般帶有明顯的藥水味且不持久。
第三,冒充檀香木的木材。檀香屬的一些木材質量是無法與產於印度及印尼的檀香相比的。質量最好的檀香木產自於印度,其次為印尼。一般國際市場上用檀香屬其它木材或不同科屬但外表近似檀香木,也有用香味的木材來冒充檀香木。中國的一些廠家多以白色椴木、柏木、黃芸香、樺木、陸均松經過除色、染色然後用人工香精浸泡、噴灑來冒充檀香木而大量製成扇、佛像、佛珠及其它雕刻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