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實業家陶成章

陶成章,字煥卿,1878年出生於浙江紹興縣一戶貧苦家庭,從小過著“家貧苦無資”的生活。自幼聰穎,6歲人義學,讀書過目成誦,博通經史,年15為塾師。 1902年,陶成章在許仲卿的幫助下,去日本留學,他先後就學清華、成城學校,結識了黃興、楊篤生等著名人物,並與“軍國民教育會”會員、浙籍留日學生龔未生相識為莫逆之交,迅速投入沸騰的政治鬥爭。為了發動革命,陶成章於1903年毅然返國,傾注全力於聯絡會黨,發展革命組織,把整個身心投入到民主革命的道路上。 從1903年至1904年間,陶成章三次徒步潛入台、金、衢、嚴、處等府,聯絡各地會黨,散發革命書籍,進行革命宣傳和組織工作。他曾四次經過杭州,杭州與家鄉紹興只隔一江,但他沒有回家。有一次外出聯絡,時近除夕,魏蘭勸他回家度歲,他拒絕說:“幸老父猶健,家計無憂,一至故鄉,恐被人情牽累,不能復出矣!”又說:“既以身為國奔走,豈尚能以家繫念耶!”後來魏蘭在《陶煥卿先生行述》中說:“昔日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是歲先生蓋四至杭城而不歸,其革命意志,實幹精神,令人嘆服。”經過陶成章等人的努力,原先山堂林立的浙江會黨終於在反清革命的目標下逐漸聯合起來。 1904年8月陶成章到上海,和黃興、蔡元培等人共謀武裝起義,並決定於11月16日慈禧太后70歲生日,在湘、鄂、閩、浙等省舉事。 他隨即返回浙江,組織會黨武裝。由於黃興等人所組織的長沙起義未及時發動即遭破壞,浙江起義也未實現。 陶成章編寫了《中國民族權力消長史》,始終不渝地進行反清的民主革命活動。 1904年11月21日,陶成章與蔡元培、龔寶銓等人在上海發起成立光復會,蔡元培為會長,陶成章擔任聯絡蘇、浙、皖、閩、贛五省會黨工作的任務,並在浙江、上海、日本、南洋群島等地發展組織,成為光復會的實際領導者,從此,陶成章真正走上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道路。 1905年9月25日,陶成章又與徐錫麟、龔寶銓等人在紹興創辦大通師範學堂,召集金華、處州、紹興三府所屬各縣的會黨骨幹入校,進行軍事訓練,並規定:凡人校學生都是光復會會員,學校先後培養了600多名革命幹部。大通學堂成為當時浙江革命的搖籃和策源地。同年冬,陶成章提出“捐官學習陸軍,謀握政權”,實行“中央革命”的策略。因此,陶成章、徐錫麟等五人先後捐官去了日本。 1907年1月4日,陶成章在日本參加同盟會,主管浙江學生人會主盟工作。在徐錫麟、秋瑾等策劃浙皖起義時候,陶成章又從日本回國,積極參加起義活動。由於缺乏周密的準備,起義失敗。但這次起義對清政府的統治則是一個有力的衝擊,它推動了革命形勢的發展。 1908年3月,陶成章在東京接替張繼主編《民報》,發表了《桑懈遺征》等許多革命文章。同年秋,他穿著單衣坐四等船,用代替煤工勞動作為船資,隻身到達爪哇,組織華僑參加革命。接著他赴新加坡任《中興日報》的記者。當時,《中興日報》正與保皇黨的《南洋總匯報》進行論戰,他著文數篇,“痛陳中國不得不革命之理”,駁斥了保皇黨反對革命的謬論。在擔任緬甸仰光《光華日報》主筆期間,他將自著的《浙案紀略》連續刊載,以浙江革命黨人對民主革命而英勇鬥爭的光輝事跡,來鼓勵海外華僑的革命熱情。 1910年2月,光復會總部重建於日本東京,由章太炎任會長,陶成章任副會長,發展華僑入會,聲勢大振,許多入會的革命志士,後來成為辛亥革命的重要骨幹。1911年2月,黃花崗起義前夕,光復會會員電召陶成章迅速回國以謀回響,他得訊後立即回國,但當他到達上海時,聞悉廣州起義失敗,不禁痛哭流涕,萬分悲憤。他決心在挫折中奮起,重整旗鼓,與尹銳志、尹維俊等人在上海創設《銳進學社》,作為內部的總機關,繼續不懈地奔走江、浙之間,號召革命黨人策謀再舉。為了支持即將普遍爆發的武裝起義,他再度去南洋各地募集巨款。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杭州、紹興等浙江各地先後“光復”,陶成章於同年11月初從南洋回到杭州,極力主張出師南京。接著他又“奔走各處,聯絡同志”,一面“電飭浙江溫、台、處三府添練義勇三營,以為後援”,一面又在上海設立籌餉局,“電告外洋各地機關速匯巨款……以便接濟”。陶成章又繼續設北伐籌餉局、光復軍總司令部,在上海募兵,積極準備北伐。 1912年1月14日,陶成章在上海廣慈醫院養病之際,遭到暗殺,年僅35歲。陶成章遇害後,孫中山感到莫大惋惜,在悲憤痛悼之際,連續發出許多急電,責令上海都督緝拿兇手,同時嚴肅而沉痛指出:“陶君抱革命宗旨十餘年,奔走運動不遺餘力,光復之際,陶君實有巨功”,一生氣壯山河。 魯迅先生稱頌“煥卿先生一生,以革命為事”,是“革命的真正實業家”。陶成章遇害後遺體埋葬於杭州鳳林寺旁,革命黨人又在杭州西湖和紹興東湖相繼建立了陶社,以作永久紀念。1916年2月,孫中山親自到紹興東湖祭陶社,又在紹興成章女校陶公遺像前默哀致敬,並在東湖陶社和成章女校攝影留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