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葬

樹葬

樹葬分為古代樹葬和現代樹葬。古代樹葬在中國東北和西南的少數民族地區頗為常見。而現代樹葬是殯葬的一種新形式,就是人們以認養綠地的辦法,植一些樹木,將親人的骨灰撒在樹下。現代樹葬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它的地面是沒有任何殯葬設施的,而是以紀念樹或自然石為標記。2013年2月28日,民政部鼓勵生態安葬骨灰:海葬樹葬等或政府買單。古代樹葬沒有墓穴,沒有或者使用可降解的特製骨灰罈。它只作標記,如:僅在樹下放一塊石頭,石頭上釘一塊銅板,寫上死者的姓名、生卒年月即可,或者在樹上懸掛死者的紀念牌。不留墳頭,不立墓碑,只占很少的土地。樹葬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殯葬理念和行為之一。

基本信息

簡介

樹葬樹葬
樹葬又分“風葬”、“掛葬”、“空葬”、“懸空葬”",也是一種古老的葬式類型。樹葬是指把骨灰深埋在一棵指定的大樹下,或者把骨灰撒在土壤里,上面種上一棵樹作為紀念的新的骨灰處理方式。古代樹葬沒有墓穴,沒有或者使用可降解的特製骨灰罈。它只作標記,如:僅在樹下放一塊石頭,石頭上釘一塊銅板,寫上死者的姓名、生卒年月即可,或者在樹上懸掛死者的紀念牌。不留墳頭,不立墓碑,只占很少的土地。樹葬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殯葬理念和行為之一。

歷史

樹葬樹葬
從古至今,人類在殯葬方式上除個別少數民族、佛教等是實行的單一的喪葬方式外,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普遍實行的是火葬和土葬方式相結合的墓葬方式。不論是官方還是民間大家之所以選擇這種方式,而且恆古不變,主要是受“入土為安”思想和傳統習俗的影響。傳統殯葬方式唯一的作用就是寄託親人對逝者的懷念之情。而現代樹葬不僅可以寄託哀思,還可以綠化環境。
樹葬是一種非常古老的葬法,它的主要形式是把死者置於深山或野外的大樹上,任其風化;後來,有的稍作改進的方式是將死者陳放於專門製做的棚架上。由於置放屍體後任其風化,故樹葬也稱“風葬”、“掛葬”、“木葬”、“空葬”或“懸空葬”。樹葬是樹居的反映,因此,樹葬也是原始生活在葬俗上的遺存。
根據有關資料記載,在遠古時代,靈魂迷信發生之前,人們棄屍體於野外,如同禽獸對待同群屍體一般。《周易·繫辭傳》云:“古之葬者厚衣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這是靈魂觀念未出現,或為靈魂崇拜尚不發達時期,人們處置屍體的情形。靈魂觀念出現之後,人們便根據靈魂與屍體關係的種種想法,以及關於靈魂陰間生活的幻想來安放屍體,於是產生了各種葬法、葬式,大概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保護死屍,如土葬、防腐葬、懸棺葬等;另一類是消滅死屍,如火葬、風葬、樹葬等。其中樹葬這種葬式,在中國文獻中頗多記載。《魏書·失韋傳》云:“失韋國,……父母死,男女聚哭三年,屍則置於林樹上。”《周書·異域上》謂莫奚人葬俗是“死者則以葦薄裹屍,懸之樹上。”

樹葬類型

從形式和木架結構的不同,大致可將樹葬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懸屍於樹

懸屍於樹這種葬法在中國歷史文獻和民族學材料中都不乏其例,具體做法是先用破布或棕皮包裹屍體,放入竹筐;將竹筐掛在山沖的樹林中,讓屍體自然腐爛。這種懸屍於樹的葬法,即使是現在,也可以在鄂倫春族、赫哲族、鄂溫克族以及南方大瑤山的瑤族中遺存。
鄂倫春族
鄂倫春人的喪儀辦得既隆重又神秘。烏力楞的親友們先要用冰雪或河水沐浴屍身,再剝取樺樹皮製成一個特殊的棺材,把死者殮葬其中,最後尋找一棵樹幹茂密的大紅松,搭起木架,把棺材懸吊在半空。這樣既不用擔心野獸傷害屍體,又免去了物困人少或天寒地凍挖土深埋的困難。
鄂倫春人之所以樹葬,是因為他們認為人死後靈魂不滅,會被太陽召回天上,化做星星。所以鄂倫春人會特意在棺木兩端插上兩個木片,做為靈魂升天使用的翅膀。
樹葬後一兩年內,如果棺材沒有落地,則表示死者生前的罪還沒贖清,因而沒能升天,還需要薩滿祭祀禱告;如果棺材落了地,則表示亡者的靈魂已經升天。
瑤族、侗族
廣西大瑤山地區的茶山瑤和貴州黎平縣肇六鄉的侗族認為,小孩子是由一位專司生育的花婆神負責接送的。因此,在孩子五六歲時要舉行酬謝花婆神的祭祀儀式,稱為“還花”。如果還未“還花”,孩子就夭折了,則表示孩子的靈魂回到花婆神處,準備重新投胎。為了讓他們能夠順利的投胎,亡故的小娃娃一般採用“掛葬”。
具體做法是:先給死嬰穿好衣服,放在糞箕或簸箕中,用新白布(或黑布)蓋好,掛在村寨附近的樹枝或竹枝上,用草繩捆好,任由野獸猛禽吞食。該族人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使母親重新懷孕,否則會引起難孕或絕育。
珞巴族
西藏地區的珞巴人,則會將死者捆成胎兒狀裝於藤筐中,掛在村莊周圍的樹杈上,頭部用白布遮蓋,並戴上一隻木製面具,再擺上各種食物和水果。收屍人手持葫蘆,反手倒水。其間喇嘛會念經超度亡靈,並用玉米面做成七個面人和七個面虎,置於裝殮死者的藤筐前。死者家人須為死者祭祀三天,每個親朋須向死者送一張畫有22種圖案的路線圖,表示死者會選對路,一直走到天堂。

縛屍於樹

縛屍於樹此葬法是用藤條或繩索將死者直接捆縛於樹上。這種葬法留下的資料不多。

置屍於台

置屍於台即在大樹的兩枝樹權上並排搭上小樹條,上面再鋪上樹枝,建成一個小小的平台,然後將死者置放在平台上。這種方式在東北鄂倫春族和鄂溫克族中習見。
鄂溫克族
生活在內蒙古自治區的鄂溫克人,在人死後會先在家裡停放一兩天,再將屍體運上山,選擇成正角的三、四棵樹,在樹權間搭以橫木架,上鋪樹枝,然後將屍體陳放在木架上,並在死者身旁放上必須敲掉一塊的鍋、勺、碗、盆、菸袋等物品作為陪葬品。此後,不管屍骨是否掉落都不再過問。

葬於樹洞

葬於樹洞:在大樹上挖洞,把嬰兒的屍體放進洞裡。
印尼南蘇拉威西省托拉雅縣(TanaToraja)至今仍存留一項傳統,當地村民會把死去的嬰兒用布料包好,然後在大樹上挖洞,把嬰兒的屍體放進洞裡。接著,人們會用棕櫚樹的鬚根把埋葬嬰屍的樹洞封起來,被鑿洞的樹
會隨時間癒合。當地人相信,葬在樹洞中的嬰屍會被大自然吸收。
此外,在澳大利亞、紐幾內亞、北美、亞洲北部等地,也有多個民族曾使用這種葬俗。

特色陵園

特色陵園特色陵園
武漢八疊山公墓管理有限公司下屬武漢生命公園,是武漢市城市、生態、公益陵園之一。生命公園一直秉承以人為本、服務民眾、回報社會的經營理念。
生命公園的規劃,將環境藝術文化,殯葬習俗文化,周易風水文化有機結合,在弘揚傳統孝道思想的同時,積極倡導殯葬文明新風。通過植物和雕塑藝術的運用,改變了傳統墓園壓抑、沉重的氣氛。讓故人在綠樹中安息,讓真情在鮮花中綻放,讓思念在山水中縈繞。

獨特的葬禮方式

民俗學分類導航

民俗學是一門針對信仰、風俗、口傳文學、傳統文化及思考模式進行研究,來闡明這些民俗現象在時空中流變意義的學科。民俗學與發生在我們周圍的各種生活現象息息相關。
傳統神話傳說中國民俗
歐洲民俗死亡民間信仰祭祀
民俗學家道術巫術宗教儀式
俗語新春習俗都市傳奇妖怪
民歌部落習俗日本妖怪迷信
民間療法廟會葬禮更多民俗搜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