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隆里古城位於錦屏縣西南部,距縣城47公里,距黎平飛機場21公里,是錦屏進入黎平侗鄉風景名勝區的重要通道。古城占地面積約70000平方米,現有居民760戶,3280人。
隆里古城始建於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是明朝“調北征南”,“屯田戍邊”形成的軍事城堡,現完整地保存著明清時期的規劃布局和民居建築群。古城的整體輪廓近似長方形,南北寬217米,東西長222米,設東南西北四道城門,東門稱“清陽”門,南門稱“正陽”門,西門稱“迎恩”門,北門閉而不開。城內以原千戶所衙門舊址為中心,往東、西、南三個方向修建三條主街,為城鎮的主要骨架,三條大街又分出六條巷道,街巷把整個城區劃分為相對獨立的九個居住區域,此即當地俗稱的“三街六巷九院子”。隆里古城從設計到施工都嚴格遵循當時的作戰需要,是一座亦兵亦農,能戰能防的軍事城堡,其防禦體系設計十分精密。隆里居民的祖先大多來自江南,以安徽、江西居多,其建築形式、藝術手法均具有明顯的徽派特點。現存古民居以陶家大院、科甲第、武舉第和兩座王氏宗祠(所王和西王)最為完整和最具典型。古城周圍存留有多處文物古蹟,如古城牆、書院、古街、古井、古橋、古墓、古碑等,其中以龍標書院、狀元橋、狀元墓、狀元祠最為著名。
隆里的文北,以漢文化為主,特別以江南文化最為厚重,同時揉雜當地苗、侗文化的內容,相互撞擊、融合,形成有別於中原文化和當地少數民族文化的亞文化群體,是少數民族地區的漢文化社區。以民間為載體的玩花臉龍、迎故事、唱戲等,均頗具特色。
隆里古城作為明代盛行的軍事制即衛所制度下修建的軍事城堡,已成為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和城鎮規劃活的歷史見證,得到了國家和省、州的高度重視,也引起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極大關注。1999年,隆里古城被省政府確立為全省重點保護和發展的民族文化村鎮,同年又被列為中國與挪威王國文化合作與交流項目——貴州四個生態博物館之一,2003年被省政府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2004年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首批優先發展重點旅遊區之一——黎—從—榕(包括錦屏、天柱)綜合旅遊區的重要景點。目前,古城的各項保護、建設、開發工作正有序進行.
歷史發展
中國貴州省東部與湖南省接壤處有個縣叫錦屏,出縣城往南走車程一個多小時,就來到一個有600年歷史的古城——隆里。
隆里人也叫“客家人”。
隆里原本只有苗侗等少數民族居住,唐代以來便有漢人從中原和江南地區搬來。不過,城池卻是遲至明朝初年才建。
究竟這裡的客家人與主要居住在廣州,福建和江西的客家人有什麼異同?
隆里人說,他們唱的是客家山歌,演的也是漢戲。
走入古城隆里,立即察覺它果然還保留不少曠古風味,十來條道路全由卵石鋪成,還砌有圖案,整齊美觀,即使下大雨路也沒爛泥。
全城街道不開十字,都是丁字。
“十與失同音。設丁字路則盼望人丁興旺。”
原來隆里是在1386年開始修築土城,並在十多年後明成祖繼位後施行軍屯制,以便隨時鎮壓叛亂的少數民族。
根據當地學人編纂的《隆里古城集》明朝皇帝從中原調來這裡駐守的常備軍有360人,還有千戶等各級官員13名,還下令“一官不得擅調,一軍不得擅差,子孫世襲其職。”據說,清代也依襲明制。
隆里人的處境實在不容易,據說這裡土地富庶,林業發達,幾百年來民族之間的紛爭不斷,歷史上已有幾次屠城的記錄。難怪他們還真盼望人丁興旺。
建築特色
隆里古城是用卵石框邊築成的土埂,周長1500米,高4米,寬3米。這裡街巷縱橫交錯,建築整齊和諧。隆里城設 置東、南、西、北四方城片。城門設定虛虛實實,讓人感到“明通暗塞,暗通明阻”。隆里古城建築的風格實現了人與自然的統一,它超前、合理的規劃布局,令現代人望塵莫及。隆里古城有72姓,72口水井。隆里古城建築是王昌齡邊塞詩派、京城建築及當地勞動人民智慧的結合體現。隆里古城雖經數百年風霜侵蝕和火災的劫難,但整座貌仍保持完好,是中國南方高原保存最好的古城之一。
“青山看不厭,流水趣何長”。後人一直懷念唐朝著名詩人王昌齡,所以在隆里的龍標書院、王昌齡祠、狀元橋、狀元墓都是後人為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而建的。張應昭墓、土司墓、龍里花橋、碑刻龍溪,真武山等景點融觀賞和考古為一體。古城隆里是本書,一本讀不盡看不完的書。國內外文物專家曾多次到這裡考察,對這裡的每街每巷無不著意觀覽,驚嘆它是"藏在深山人未識"的無價之寶。
文化發展
隆里現流傳下來的文北,以漢文化為主,特別以江南文化最為厚重,同時揉雜當地苗、侗丈化的內容,數百年 來,與當地苗.侗民族文化相互撞擊、融合,形成有別於中原文化和當地少數民族文化的亞文化群體,是少數民族地區的漢文化杜區.以民間為載體的玩花臉龍、迎故事、唱戲等,均頗具特色,隆里歲時節日內容豐富,飲食製作精緻。
龍標書院
相傳唐朝著名詩人王昌齡因一首《黎花賦》而遭人中傷,被朝庭貶謫龍標尉。其好友著名詩人李白同情其遭遇,遙贈一首:"揚花落盡子歸啼,聞到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來到隆里之後,王昌齡又寫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並創立了龍標書院,伶教授學,以變風俗。為封建時代培養了不少人才,舊時為黎平府八大書院之首。
隆里習俗
隆里東南西北門的用途是有講究的,東門是財門,南門是喜門,西門是水門,北門是鬼門;隆里迎親、出殯等,只從東門進出,是不走北門的。迎親時也不正面迎著廟的大門走,據說這樣才吉利;出殯時很熱鬧,出殯的隊伍要在城內游一圈,抬棺的人要走三步退一步,要放鐵炮,親屬們還要在街口跪接出殯隊伍,孝子們要回跪,熱鬧一番,才出東門上山土葬。
隆里人文-----姓氏分布
南門大街有很多“窨(印)子屋”,主要是胡、姚、王、江、楊、廖姓人家的祖業,江姓人家主要分布在南門大街、“上(下)頭小街”和南門城外,是隆里大姓之一,“上頭小街”也有一座江家的“江家祠堂”;江家文武雙全的人很多,隆里有很多老學究都出至江家,他們有的文武雙全,有的才學和書法出眾,很受隆里人敬佩,多數人家的墓碑碑文出自江家學究之手,但他們因年歲過高,存世的不多了。
西門大街、“木馬街”、“背街”主要分布的是王、陳、陶、胡姓人家,在西門大街中部,有陳家的“陳家祠堂”,王姓人家也是隆里的大戶人家。
“張所街”大多是張姓人家,也有夏姓人家和王姓人家,聽老人說,張家出過狀元,傳說張狀元說家鄉隆里了不得,有一首打油詩:“龍標有條火焰沖,九天九夜走不通,蚊子有母雞大,螞蝗有扁擔長,人去人死,鳥去鳥亡”,皇帝喜歡陳狀元,後來皇帝派人來隆里跟陳狀元家用銅尺測量地基修房子。按老人們說,用銅尺測量了的地基,人就發不起來了,但感覺隆里陳家雖然不是大姓,但也有很多人口,張家現在還有老學究,他們文化很高,毛筆字也寫的很好,算隆里的老一代文人了。
“張所街”王家,是有名的書香門第,他們世代為師,學問高深,是隆里歷代學子的啟蒙老師,他們家很受隆里人的尊重和崇敬。
北門大街和“燕子上”,全是胡家人居住,也是隆里的大姓人家,胡家也出了很多名人;但記憶較深的是胡姓人家喜歡在正月間上山打獵,主要是打野豬,或有人說自家的莊稼被野豬吃了,告訴了他們,他們就要去打,好象是為人們除害的英雄;當然那是過去的事了,現在野豬是保護動物,不能打了。記得到正月間,只要帶頭的一聲吆喝,他們就帶著獵狗出門打獵去了,一般他們有十多人,他們都是老獵人,他們根據山形可以知道野豬的跑向,槍法好的獵手在一定的位置埋伏,其它人就到處打石頭,讓獵狗去追,直到把野豬追出來,看到野豬出來,他們就大叫,把野豬追向他們的埋伏圈,當然野豬肯定是跑不了的。打死野豬,把它抬回家,把野豬耳朵拉到那,就把野豬頭從那裡切下,豬頭敬給打死野豬的人,大家再評分剩餘的野豬肉,有獵狗的人家獵狗也有一份;如果外人在野豬跑動時跟著吆喝,打死野豬後,主動點和他們把野豬抬回家,外人也可分一份,他們很耿直、大方、豪爽,按他們的說法是“玩意子(好玩的意思),分剩下的野豬肉,當然是留給幾個老朋友獵人的了,他們喝米酒吃野豬肉,交流些打野豬的經驗,他們感覺很快樂。當然別姓人家也有喜歡打獵的獵戶。
花臉龍
初一至十五玩龍燈是隆里人民每年的慶春傳統節目,方圓幾十里的人們都要趕來觀看.開鑼玩龍的時間由東西南北各門事先約定,鑼鼓一響,各路舞龍同時出動,會聚城中廣場,鑼鈸鼓號齊鳴,群龍競技,熱鬧非凡.其龍燈製作精巧,鮮艷美觀,風格獨特。玩耍的技巧也多達十餘種,如串花龍、金龍抱拄、滾地龍、二龍搶寶、雙龍戲珠、黃龍吐絲、青龍翻身、天龍穿霧、黃龍出海、大盤龍、小盤龍等.場面恢弘狀觀,勢若翻江倒海,活靈活現,令人目不暇接.1998年4月,挪威王國駐華大使白山先生到隆里考察時,被隆里舞的龍表演震驚住了,他情不自禁地說;“過去我在泰國曾經看過舞龍,但隆里舞的龍就特別有勁.栩栩如生,具有強勁的生命力,我還是第一次看到”.正月元宵是舞龍活動的高潮,為隆里的“狂歡節",是古域一年中最熱鬧的日子,這天除表演舞龍技藝外,玩花臉龍是當地特有的風俗,其花臉龍表演活動由儺戲演變而來,舞者均畫臉譜,相傳取材於宋朝建國初期“藍季子會大哥趙匡胤的民間故事,為全國獨一無二。
旅遊指南
進出交通
凱里洗馬河汽車站乘到黎平的車,隆里下車,250多公里。
氣候與游季
隆里古城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約16℃左右,年降雨量1057毫米左右,無霜期達310天左右。
四季皆可前往遊覽。
停留住宿
隆里設有接待站,床位不多。
古村欣賞
中國古鎮游
古城、古鎮連同一種樣近自然的生活方式的消逝,僅僅發生在短短的幾十年間,我們必須承認,在“現代化”的浪潮里,“新價值”的狂歡中,能保存一些傳統生活空間和生活方式的古鎮,很可能難以逃避消逝的命運。讓我們一起加入到尋找古鎮的旅途中,去發現古中之美。 |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古鎮
國家建設部和文物局從2003年至今已經評選並命名了兩批共三十六個“歷史文化名村”。這些村分布在全國二十五個省份,既有鄉土民俗型、傳統文化型、革命歷史型,又有民族特色型、商貿交通型,基本反映了中國不同地域歷史文化村的傳統風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