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崗古排村

南崗古排村

被譽為“中國瑤寨第一寨”的連南瑤族自治縣南崗千年瑤寨,是全國規模最大、最古老、最具特色的瑤寨。四周山勢險要,溪水奔流,青翠的群山連綿起伏,由山下向山上望去,一排排整齊劃一的古建築民居遍布山崗,古屋一律青磚砌牆,黑瓦蓋頂,造型獨特,非常有特色。

(圖)南崗古排村南崗古排村

詳細介紹

(圖)南崗古排村南崗古排村

連南是廣東三個少數民族自治縣成立最早,少數民族人口聚居最多的自治縣,瑤族人口占52.6%,也是全國排瑤唯一的聚居地。

南崗古寨位於縣城以南約16公里,據史料記載,在宋代時排瑤的祖先就已在南崗結親定居,明代時已具相當大的規模。南崗排瑤在規模鼎盛時期有600戶5000多人,故又被稱為“首領排”,其建築是目前瑤族山寨中保存最為完好、規模最大的。

南崗古排位於連南縣城兩南,海拔803米,占地面積159畝,鼎盛時有民居700多幢、1000多戶、7000多人,被譽為首領排。古排依山而建,房屋層疊,錯落有致;石板道縱橫交錯,主次分明。此寨建於宋代,至今已有千餘年的歷史,保留著368幢明清時期建的古宅及寨門、寨牆、石板道等。

中央民族大學劉保遠教授和中國瑤族研究學會會長張有售教授等專家考證,南崗古排是全國乃至全世界規模最大、最古老、最有特色的瑤寨。現居住在山寨的瑤民主要有鄧、唐、盤、房四個氏族。他們在元代時就建立起民主選舉的“瑤老制”,並形成了神聖而嚴厲的“習慣法”,嚴密管理山寨。南崗古排於2007年被列入廣東第一批五個歷史文化名村之一。

地方特色

南崗千年瑤寨位於連南縣南崗鎮古排距離縣城21公里、海拔787米的山頭上,是八排瑤的首領排,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古寨占地160畝,有近700間古民宅,一律是外牆用青磚內用木質結構。

南崗排的房舍普遍分住宅、穀倉、柴寮3種類型。住宅大部分是二層樓房(稱吊腳樓)和平房,房子多數建於明清時期,以石灰拌沙砌青磚,屋頂蓋瓦,四檐翹角。由於瑤山木材充足,因此瑤家把又長又大的木材當瓦檐,伸延到門口1米多長,再把樓板伸出1米,用木條把樓板與瓦檐木條連線起來,將伸出的樓台(陽台)吊在屋檐下,形成風格獨特的吊腳樓。

古排還保存了“瑤王”的故居,在門楣上有著更精美的花鳥壁畫,堂屋裡多了一張象徵氏族權威的“太師椅”,而廂房裡陳設的原始耕作農具,簡陋的床鋪家具,毫無奢侈作風,表明了“瑤王”同部落成員平等的關係。

旅遊介紹

古寨有著許多明清時期修建的青磚黑瓦房屋,別具特色,部分雖然年久失修,但頹門敗瓦之間,仍然透露著當年盛極一時的輝煌。寨王的房屋,門前無比開闊,遠處的青山雲霧繚繞,連一眼看三省的“三州山”也都拜倒在寨王的門下。據說,站在“三州山”的山頂,可以看到分屬廣東、廣西湖南三省的連州梧州荊州。在古寨的中間,有一片寬闊的石階,是古寨的“中心廣場”,每逢大事喜事的時候,瑤族人們就在這片空地上開會討論,喝酒慶賀。
邁步在清靜的山路上,一步一風景,古老的房子和山巒疊嶂的風景絕妙地配搭在一起,古樸而秀麗,清新中又帶有一點蒼涼。空置漆黑的房間裡,幾縷陽光從屋頂的窟窿中透出,照著地上蓬勃生長的青草。這一片頹門敗瓦的景象,盡顯瑤族歷史的滄桑,給人以無限的感慨。在古道之中探幽而行,仿佛回到了遙遠而神秘的古代。

當地人在古寨對面的小山坡上建造了一個觀景台,在這裡不但可以看到古寨雄偉而蒼涼的全貌,還可以看到古寨下面層層的梯田,泛著太陽的金光,勤勞的瑤族婦女點綴其中,美不勝收。

南崗千年古寨依山而建,房屋順著山勢錯落有致地排列在半山坡上,因而這類聚居在半山上的瑤民被稱為排瑤。隋唐時期,排瑤(瑤族的一支)的祖先遷移到連南山區,為了躲避兵匪的侵擾,他們在險峻的高山上建寨聚族而居。據記載,南崗山寨最鼎盛時期有648戶,2832人。但是,由於山寨建於深山之中半山之上,交通不便,水資源缺乏,瑤族人們的生活長期得不到改善。上世紀80年代起,省政府撥專款作移民經費,大部分的瑤民都搬到山下的三個村落居住。現在的南崗古寨,只剩下43戶,100多人居住了。

地方風俗

(圖)南崗古排村南崗古排村

南崗鎮是全國瑤族聚居人數最多、分布地域最廣的鄉鎮。根據史料記載,瑤族同胞是隋唐時期為躲避戰禍而從洞庭湖一帶遷入此處的,經上千年繁衍生息,現已建起大坪、軍寮、油嶺、南崗等八排二十四涌,共200多個村寨。他們至今仍保持著自己的獨特民族文化風俗,尤其是“耍割堂”、“盤王節”等傳統習俗展示還成為了國際知名的旅遊熱點項目,每年國內遊客絡繹不絕。

每逢十月十六盤王節、耍歌堂、七月七開唱節、新春遊坡節等盛大節日,古排瑤家男女老少都會打起山歌擂台,或對歌,或盤歌,或斗歌,唱到三更半夜。豐富多彩的歌謠、歌書,成為中國民間文藝百花園中的奇葩。

相關資料

連南千年瑤寨已被列為我省旅遊扶貧工程項目,得到了資金上的扶持。現在通往古寨的崎嶇山路變成了盤山水泥公路,牌樓、廁所、停車場等配套設施正在興建。據連南縣旅遊局負責人介紹,如果工程進展順利,古寨初定今年5月初對外開放。

由於地處偏僻,自古以來只有一條羊腸小道通往神秘古寨,鮮有遊人光顧這裡。但古寨中數百棟民居至今保存完好,它們依山而建,規劃齊整,成為研究瑤族古建築歷史的絕好材料。令人驚奇的是,古寨里至今還有人居住。身穿古老瑤族服飾的老人還留著漢唐時代的髮髻,頸脖上戴著巨大的銀項圈。在一些古屋的屋檐下,還可依稀辨別漢雲紋的裝飾畫及“百子千孫”的漢字,這些恐怕都要引起史學家們的驚異了。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古鎮

國家建設部和文物局從2003年至今已經評選並命名了兩批共三十六個“歷史文化名村”。這些村分布在全國二十五個省份,既有鄉土民俗型、傳統文化型、革命歷史型,又有民族特色型、商貿交通型,基本反映了中國不同地域歷史文化村的傳統風貌。
爨底下村
西灣村
俞源村
郭洞村
西遞村
宏村
流坑村
田螺坑村
張谷英村
大旗頭村
鵬城村
党家村
靈水村
雞鳴驛村
皇城村
張壁村
西文興村
美岱召村
漁梁村
江村
培田村
下梅村
渼陂村
理坑村
朱家峪村
臨灃寨
大余灣村
南社村
自力村
碧江村
莫洛村
迤沙拉村
雲山屯村
白霧村
楊家溝村
麻扎村
碗窯村
徐岙村
包宅村
俞源村
流坑村
肇興侗寨
張谷英村
諸葛村
淶灘鎮
棠樾村
田螺坑村
高山村
莫洛村
迤沙拉村
雲山屯村
隆里村
肇興寨村
白霧村
爨底下村
靈水村
琉璃渠村
雞鳴驛村
冉莊村
英談村
西灣村
皇城村
張壁村
西文興村
良戶村
郭峪村
小河村
美岱召村
五當召村
陸巷村
明月灣村
俞源村
郭洞村
深澳村
厚吳村
西遞村
宏村
漁梁村
江村
唐模村
棠樾村
屏山村
田螺坑村
培田村
下梅村
福全村
城村
桂峰村
流坑村
渼陂村
理坑村
賈家村
燕坊村
汪口村
朱家峪村
東楮島村
大余灣村
滾龍壩村
張谷英村
上甘棠村
高椅村
乾岩頭村
頭村
鵬城村
南社村
自力村
碧江村
大嶺村

靈水村
舉人村
爨底下村
桑峪村
楊家峪村
馬欄村
東胡林村
西胡林村
沿河城村
靈岳寺村
上清水村
燕家台村
杜家莊村
齊家莊村
張家莊村
塔河村
黃安村
田莊村
淞白村
韭園村
琉璃渠村
三家店村
櫻桃溝村
澗溝村
上葦甸村
石門營村
石佛村
萬佛堂村
魯家灘村
平原村
賴坊村
羅田村
嚴台村
白鷺村
延村
天寶村
雄崖所村
張店村
歇馬村
南崗古排村
前美村
秀水村
蘿蔔寨村
丙安村
增沖村
馬頭村
樓上村
鄭營村
東蓮花村
南長灘村
阿勒屯村
陂下村
師家溝村

岜沙苗寨
壩光村
長溪村
瓷器口鎮
從化溪頭村
大旗頭村
丹巴碉樓
德夯苗寨
都羅寨
俄亞大村
高椅村
貴州屯堡
洪坑土樓群
湖南洪江鎮
黃埔村
金帳汗蒙古部落
黎槎村
理坑
利加則
寧海前童
烏篷船
於家石頭民俗村
元陽梯田
芷溪村
中山鎮
竹溪村
大江埔村
橋溪村
崇武古城
曹家大院
常家大院
娘子關村党家村
楊家溝村
郭麻日村
麻扎村
臨灃寨
偏城村
北方城村
李家山村
夏門村
竇莊村
上莊村
三門源村
呈坎村
查濟村
南屏村
廉村
漈下村
翠亨村
大蘆村
塘尾村
諾鄧村
兩河口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