漈下村

漈下村

吉廈村屬深圳市龍崗區布吉鎮。毗鄰香港,緊靠深圳經濟特區,與中國第一村南嶺村相鄰。交通條件和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全村常住人口760人,暫住人口15000人,土地面積3.5平方公里左右。

基本信息

概述

(圖)見證漈下輝煌的官廳圖 見證漈下輝煌的官廳圖

漈下村於明正統二年開基,至今已有570多年的歷史。漈下古村是福建省歷史文化名村、涉台古村,戍台名將甘國寶祖居地,是古代宗法制度及涉台法緣古村落的典型代表,集村落文化、名人文化、武術文化、農耕文化、宗教文化、生態文化於一體。具有很高的研究和旅遊開發價值。一是村落營造和建築風格以閩東北鄉土風格為基調,融合了徽派和浙派建築風格;二是鄉土文化特色濃厚。如:馬仙信仰,特有的謝冬、議冬習俗,民間武術、戲劇,特色小吃等等。三是良好的生態環境。如:鯉魚溪,南方油杉林,後門山松樹林等。漈下村古村保護與開發,基本上做到了:一、保護與開發相結合,開發服從保護,開發促進保護;二、堅持原生態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三、歷史文化名村建設與鄉村旅遊相結合,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些做法在實施過程中提高了村民的素質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為建設漈下生態文化旅遊景區奠定了基礎。

歷史

(圖)“語錄樓”如今成了村文化中心“語錄樓”如今成了村文化中心

五百多年的開基歷史、明清古民居村落、清朝名將甘國寶、涉台古村屏南縣甘棠鄉漈下村不但擁有美麗的鄉村景致,而且洋溢著濃郁的歷史風情。屏南縣甘棠鄉漈下村尾,保留著一座完好的明朝古城樓。它為兩層石木結構,長寬各8米、高10米。塊石弧拱的城門上書“雲門”,上廳橫書“漈水安瀾”四個藍色大字,兩邊有對聯一副。沿溪繼續行走,兩側的房屋皆似浸潤了漫長的悠悠光陰,黃土砌成的牆體充滿斑駁,就像一本本古書,雖然紙張泛了黃,但用手觸摸,卻能感受到時光給它留下的厚實感。隨手推開一座看起來頗為莊重的大宅,宅內一片寬闊,僅由一個庭院和一個大廳組成,檐梁之上裝飾簡潔,整體卻不失大氣之勢。“這是我們舊時的官廳,供來往的官員休息之用,始建於1460年左右,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了。”曾經的漈下是附近屈指可數的大村,村莊不但富足,在閩東一代也頗具地位,不但擁有官廳,還有著一座錢莊和驛站,無怪乎村民介紹起來,語氣裡帶著絲絲的自豪之情。

山村風貌

(圖)漈下村漈下村

沿著盤鏇的山路,穿過屏南縣城後不久,就到了漈下村。站在村口的公路旁往村里看,一座座黛瓦黃牆的村屋在一片蒼翠之中次第向內延伸,村的外圍是一個個用細竹相隔的菜地,一條溪流至村子裡從容流淌而出,經過一座木拱廊橋,又潺潺流向遠處。一陣清新的山風從村那頭吹來,夾帶著村子的靈秀氣息,瞬間陶醉了記者一行。
“從村的另一頭沿溪而下是遊覽漈下村的最佳路線。”引路的甘棠鄉文化服務中心主任周盛鋒介紹道。於是記者從村道斜穿至溪流上游,溪流恰到好處的把村子一分為二,中間或廊橋或石橋,或者乾脆是些散落的石墩連線起了兩岸。信步踱到一座石橋上,俯身賞溪,溪水清淺,間或有幾尾錦鯉曳游其上,可就在說話間,從溪水深處忽然搖擺游出眾多錦鯉聚於橋下,來回遊動歡騰著,看起來好不興奮。好一幅江南水鄉的迷人景致,“它們這是向你們要吃的呢。這條溪里養有近千尾鯉魚,素不怕生,一旦有聽到熱鬧的人聲,它們就來勁了,紛紛從水深處游出,等待上邊的人給它們餵食。”見記者有些驚奇,村民笑著告訴記者。

橫跨溪上的兩座廊橋讓村子顯得更加的秀美。比起村口的聚寶橋,位於村子中段的花橋更具人氣,橋上坐滿了納涼的村民,這除了和其較好的地理位置有關外,與它樑上一台正在放映的電視應該也不無關係。大家熱熱鬧鬧的坐在一起納涼、看電視,談古論今,這種樂趣又豈是獨自坐在家中看電視可以比擬的?花橋之下,有村婦正在溪邊浣洗衣衫,吸引了一群錦鯉前來追逐嬉戲,人魚間在悠悠山水間顯得如此和諧,好不令外鄉人艷羨!而一旁的木廊之上,有老人悠然倚廊而坐,手上輕搖著自製的羽扇,目光祥和又滿載儒家氣息,古村的歷史文化瞬間濃縮在了這一個畫面中。

生態發展

(圖)漈下古城樓——漈水安瀾漈下古城樓——漈水安瀾

咿呀推開村中一座木質大宅,在其中的一間大屋內,擺放有整齊的書冊,不少村民正在其內津津有味地看書或讀報。這裡就是村圖書閱覽室,內藏有科技、文學類圖書1000多冊,報刊七八種,吸引了許多村民閒暇時間就往閱覽室鑽。
“別看現在的漈下優美潔淨,村民精神面貌飽滿,可在以前村民不但只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種田,別說豐富精神文化,就連村容村貌都比較髒亂,村中的小溪常常垃圾漂浮。”談起漈下的變化,村民的語氣里充滿了感慨。
“2002年在縣、鄉扶持幫助下,村民們發展了新產業——反季節蔬菜。近年來又引進了早、中、晚熟三個品種的水蜜桃,使村民人均收入從不到2000元躍至如今的3600多元。”村民主任介紹道,“下一步村里打算成立農村合作社,將村中農業逐步市場化,同時也能儘量規避農業風險,並利用縣、鄉、村三級技術力量為村民提供產業指導,進一步提高村民收入。”逐步擺脫貧困的漈下村,在縣和鄉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做起了“生態文化旅遊”這篇大文章來。近年來,村民們利用自身的優勢,疏清了溪道,以古村、古鎮風貌為特色,吸引了不少的遊客。“2007年,我們請來了省里有關專家為漈下村做了整體旅遊規劃設計,我們正從環境保護、古民居保護修繕、道路拓寬等多方面逐步展開工作,讓遊人每次到漈下都有不一樣的感受,每次來都有新亮點。”從村黨支部書記李蜜言語中,可以感受到,漈下正本著務實的態度一步一個腳印的在描繪著美好的前景。

山村榮譽

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三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省級歷史文化名鎮(鄉)、名村26個,屏南縣雙溪鎮、漈頭村、漈下村等3個村鎮榜上有名。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古鎮

國家建設部和文物局從2003年至今已經評選並命名了兩批共三十六個“歷史文化名村”。這些村分布在全國二十五個省份,既有鄉土民俗型、傳統文化型、革命歷史型,又有民族特色型、商貿交通型,基本反映了中國不同地域歷史文化村的傳統風貌。
爨底下村
西灣村
俞源村
郭洞村
西遞村
宏村
流坑村
田螺坑村
張谷英村
大旗頭村
鵬城村
党家村
靈水村
雞鳴驛村
皇城村
張壁村
西文興村
美岱召村
漁梁村
江村
培田村
下梅村
渼陂村
理坑村
朱家峪村
臨灃寨
大余灣村
南社村
自力村
碧江村
莫洛村
迤沙拉村
雲山屯村
白霧村
楊家溝村
麻扎村
碗窯村
徐岙村
包宅村
俞源村
流坑村
肇興侗寨
張谷英村
諸葛村
淶灘鎮
棠樾村
田螺坑村
高山村
莫洛村
迤沙拉村
雲山屯村
隆里村
肇興寨村
白霧村
爨底下村
靈水村
琉璃渠村
雞鳴驛村
冉莊村
英談村
西灣村
皇城村
張壁村
西文興村
良戶村
郭峪村
小河村
美岱召村
五當召村
陸巷村
明月灣村
俞源村
郭洞村
深澳村
厚吳村
西遞村
宏村
漁梁村
江村
唐模村
棠樾村
屏山村
田螺坑村
培田村
下梅村
福全村
城村
桂峰村
流坑村
渼陂村
理坑村
賈家村
燕坊村
汪口村
朱家峪村
東楮島村
大余灣村
滾龍壩村
張谷英村
上甘棠村
高椅村
乾岩頭村
頭村
鵬城村
南社村
自力村
碧江村
大嶺村

靈水村
舉人村
爨底下村
桑峪村
楊家峪村
馬欄村
東胡林村
西胡林村
沿河城村
靈岳寺村
上清水村
燕家台村
杜家莊村
齊家莊村
張家莊村
塔河村
黃安村
田莊村
淞白村
韭園村
琉璃渠村
三家店村
櫻桃溝村
澗溝村
上葦甸村
石門營村
石佛村
萬佛堂村
魯家灘村
平原村
賴坊村
羅田村
嚴台村
白鷺村
延村
天寶村
雄崖所村
張店村
歇馬村
南崗古排村
前美村
秀水村
蘿蔔寨村
丙安村
增沖村
馬頭村
樓上村
鄭營村
東蓮花村
南長灘村
阿勒屯村
陂下村
師家溝村

岜沙苗寨
壩光村
長溪村
瓷器口鎮
從化溪頭村
大旗頭村
丹巴碉樓
德夯苗寨
都羅寨
俄亞大村
高椅村
貴州屯堡
洪坑土樓群
湖南洪江鎮
黃埔村
金帳汗蒙古部落
黎槎村
理坑
利加則
寧海前童
烏篷船
於家石頭民俗村
元陽梯田
芷溪村
中山鎮
竹溪村
大江埔村
橋溪村
崇武古城
曹家大院
常家大院
娘子關村党家村
楊家溝村
郭麻日村
麻扎村
臨灃寨
偏城村
北方城村
李家山村
夏門村
竇莊村
上莊村
三門源村
呈坎村
查濟村
南屏村
廉村
漈下村
翠亨村
大蘆村
塘尾村
諾鄧村
兩河口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