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家村

党家村

党家村位於陝西省韓城市東北方向,泌水河谷地之陽高岸上形似“葫蘆”的風水寶地。距韓城市城區九公里,西距108國道1.5公里,東距黃河3.5公里,主要有黨、賈兩族,320戶人家,1400餘人,始建於元至順二年(公元1331年),距今已有近700年的歷史。党家村歷史悠久,民風淳樸,因村中有120多座四合院和11座祠堂、25個哨樓,及廟宇、戲台、文星閣、看家樓、泌陽堡、節孝碑等古建築,被國內外專家譽為“東方人類古代傳統文明居住村寨的活化石”,“世界民居之瑰寶”。党家村古建築群作為山陝古民居的典型傑出代表,於2008年3月28日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6年12月9日被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党家村 位於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陝西省韓城市東北方向,西南距新城區9公里,西距108國道1.5公里,東距黃河3.5公里,坐落在東西走向的泌水河谷北測,所處地段呈葫蘆形狀,俗稱“黨圪嶗”。党家村歷史文化內涵底蘊豐厚,被國內外專家譽為“世界民居之瑰寶”,“東方人類文明的活化石”。

党家村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併入選世界遺產預備名單。

党家村現屬韓城市西莊鎮,主要有黨、賈兩族,320戶人家,1400餘人,約670年歷史。

党家村民居四合院是韓城民居的典型代表,因此韓城在乾隆年間曾經被稱為陝西的“小北京”而党家村因農商並重經濟發達則又被稱為“小韓城”,可見當年之盛況。2001年6月25日經國務院批文,党家村古建築群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第一批)名單。

英國皇家建築學會查理教授曾說道:“東方建築文化在中國,中國民居建築文化在韓城”。日本建築學會農村計畫委員會委員長工學博士青木正夫撰文:“我曾到過歐、亞、美、非四大洲十多個國家,從來沒有見過布局如此緊湊,做工如此精細、風貌如此古樸典雅,文化氣息如此濃厚歷史悠久的保存完好的古代傳統居民

村寨。党家村是東方人類古代傳統居住村寨的活化石。”現党家村被陝西省定為“歷史文化保護村”,列入“國際傳統民居研究項目”。成為旅遊參觀的重地。

走進党家村,那古老的石砌巷道,那形式多樣千姿百態的高大門樓,那考究的上馬石,莊嚴的祠堂,挺拔的文星閣、神秘的避塵珠、華美的節孝碑與布局合理的四合院無不向人們訴說著党家村往日的興盛與輝煌。

党家村 党家村

那些精美奇巧的門楣、木雕、磚雕、與壁刻家訓使人們在欣賞讚嘆之餘又受到中國儒家傳統人文思想的教益,真實地感知,感受到做人作事的哲理。

城牆、看家樓、泌陽堡、及夾層牆哨門等攻防兼備古代防禦體系,是党家村保存至今的一個重要原因,也體現出在戰亂年代有錢的党家村人當時的心態。

党家村選址合理,村容如舟,房屋建造符合傳統陰陽八卦之說,木、石、磚三雕俱全,有很高的研究鑑賞價值,而現存的古代題字及生活用品完整的展現了當時的生活文化氛圍。党家村集古代中國文化、建築之大成,是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國家領導人李瑞環在考察党家村時欣然題詞稱之為“民居瑰寶”。

2016年12月9日被評定為國家4A級景區。

發展歷史

元至順二年

党家村 党家村

(公元1331年),黨族始祖黨恕軒由本省原朝邑縣逃荒播遷至此定居。恕軒娶鄰村樊氏女為妻,生有四子,除四子君明赴甘肅河洲“屯田”未歸外,長子君顯為長門,次子君仁為二門,三子君義為三門。他們都人丁興旺,綿延至今,已傳25世。元末明初,賈族始祖賈伯通由山西洪桐遷居韓城,先棲居縣城、賈村等處。其第五世賈連娶党姓女,生子賈璋。明朝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賈璋以甥舅之親定居党家村,興家立業,他們仍奉伯通為始祖,也子孫繁衍至今,已傳24世。從“輩分”說,賈姓第六世相當党姓第七世,相互兄弟相稱,直到現在保持不亂。

清朝前期

党家村 党家村

党家村黨賈兩姓分幾處在豫鄂交界的唐、白河流域經商。由於能抓住時機,經營得法,都取得了很大成功。嘉慶、道光、鹹豐三朝是党家村經濟史上的黃金時代,據傳往老家運送銀兩的鏢馱絡繹於道,號稱“日進白銀千兩”。與此同步,党家村翻舊蓋新,進入了一個持續百年的修建四合院高潮時期,一併築起了祠堂、廟宇、文星閣等配套建築。鹹豐初年,村中集資築建泌陽堡,同時建起了寨堡中幾十座四合院。至此,党家村就以富有和住宅好聞名遐邇了。

《党家村》問世

但使党家村飲譽中外,首先應歸功於西安冶金建築學院和日本九州大學的共同努力。1986年他們聯合組團來此進行了兩次深入細緻的調查。1991年,由該團日方團長青木正夫教授執筆用日文寫成的《党家村》一書問世。標誌著對党家村的重新發現。而後,國內各級文字,影視傳媒,相繼作了專題報導,才使党家村有了今天這樣的知名度。

《党家大院》發表

陝商三部曲之一《党家大院》發表之後,引起社會上的強烈反響,是弘揚正能量的又一部力作。

文化革命時期

三年自然災害和“文化革命”時期,村中相當一部分廳房、哨門、戲樓被拆毀賣掉,造成了難以挽回的損失。讓人慶幸的是在改革開放帶來的農村建房高潮中党家村採取了保留古村古貌另闢新村的作法,而現存的一百多座四合院以及祠堂、文星閣、節孝碑、看家樓、泌陽堡已被國家當做珍稀文物加以保護,向中外開放。

如今,党家村人仍在這古老的四合院中生活勞作,繁衍生息,並天天熱情地歡迎著國內外遊客。

特色

綜述

韓城市境內民居四合院遍布城鄉,党家村是中國北方典型的傳統民居村落。國內外專家稱讚為“民居瑰寶”“東方人類居住村寨的活化石”,現為國保單位。

党家村全村多數為黨、賈二姓,因党姓居住在早,故稱党家(賈)村。党家村位於城東北9公里西莊鎮境內,占地16.5公頃。始建於元至順二年(1331年),地處東西走向的葫蘆狀溝谷之中,全村330多戶,1400多人。明成化年間,黨、賈兩姓聯姻,合夥經商,生意興隆,成為地方巨商富族,因而明清兩代有較大規模興建。清鹹豐元年(1851年)在村東北高地建寨堡,使村寨相通,連為一體。現存四合院達成院123院,321座。

党家村 党家村

党家村民居歷史悠久,選址恰當,建築精良,內涵豐富,有村有寨,群體保護完整,公用設施齊全,避難防禦安全。村中有寶塔、祠堂、私塾、節孝碑、看家樓、暗道、哨門城樓、神廟、老池、古井、火藥庫等公共建築和獨特建築。村中20多條巷道綜合縱橫貫通,主次分明,全部條石或卵石墁鋪,古色古香,別具一格。

每院一般占地260平方米左右,呈長方形,個別的是正方形,俗稱“一顆印”。四合院由廳房,左右廂房、門房圍成。廳房為頭,廂房為雙臂,門房為足,似人形,有喻意。廳房高大寬敞,前檐多為歇檐,為供祖和設宴之所,逢婚喪嫁娶,卸掉活動屏門,設席擺宴,顯然發揮了廳房設施功能。門房和廂房為起居之室,長輩兄弟居有序。

走進党家村,高大氣派的,“走馬門樓”列於巷道兩側,建築裝飾十分講究,樸實精美,三雕俱全,是雕刻藝術薈萃。家門外有上馬石、拴馬樁、拴馬環。門枕為方形或鼓式,均為石雕。有獅子門墩、鼓兒門墩、獅子鼓兒相結合的門墩,還有形體單純的豎立雙體線雕門墩。特別是獅子門墩,無論是粗獷簡略或精雕細刻,都能將這一猛獸處理的形體生動,神態逼真。

門樓兩側有美觀的磚雕峙頭,內容非常豐富,有琴棋書畫、梅蘭竹菊、鹿兔象馬,虎牛麒麟以及幾何圖案、萬字拐、八卦圖等等,更為奪目的是門額題字,幾乎家家都有,或木雕或磚刻,名家書寫,相當講究,成為書法藝術的展示。從內容上看,大致有炫宗耀祖、倫理道德、理想追求三類。

大門內照牆多為磚雕,主題畫面題材多樣,有“鹿鶴同春”、“封(蜂)候(猴)掛印、“五福(蝠)捧壽”等等,有的則一個大“福”字或大“壽”字。院中家訓磚雕,多在廳房歇檐兩側山牆上,內容多為道德修養之類,文化氣氛濃厚,像這樣把現實生活起居的空間拓展到了人們的精神世界,不僅有美化建築空間,還具有跨時空對多代人進行教化的功能。這些建築藝術,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是文學、道德、美學的融合,凝聚著一種潛在的鄉村文化力量,是勞動人民在建築裝飾上創造的文明成果。

看家樓

村中的看家樓,磚砌方形三層閣式,高14.5米,登高瞭望全村四周,是防禦 設施的瞭望樓。仿木磚雕節孝碑樓,雕制精美,建造獨特,是党家村磚雕代表作品。村東南有文星閣風水塔,始建於清雍正三年(1725年),共六層六角形,塔高37.5米,塔的各層內部供奉的牌位和外觀各層都有磚雕牌匾,從內容上看,可以得知党家村人是如何巧妙地借風水塔,表達了更多的人文內涵,寄託著"修身治家"的一種生活理想。

党家村在明清兩代經濟富裕之後,不僅大興土木,也追求文化的提高,全村明清兩代進士舉人5名,秀才44名,幾乎半數家戶取得功名。隨著党家村古民居群體的發現,中日兩國專家學者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議上宣讀考察党家村文章後,引起國內外專家學者來此考察,中日兩國有關建築專家編寫了《党家村—中國北方傳統的農村集落》和《韓城村寨與党家村民居》專著。可謂:“元明清三朝建築耀高堡,歐亞美百國專家贊古村”。

景點介紹

節孝碑

綜述

党家村 党家村

來党家村觀光的遊客都對村上的節孝碑有興趣。的確,此碑工藝卓而不群。來到碑前,首先引起人們注意的是青石基座上兩丈多高的碑樓。樓頂懸山兩面坡式,檐上筒瓦包溝、五脊六獸。脊為透雕,橫脊中部聳有一尊圓雕,為1公尺高四面透風的兩層小閣樓。檐下結構為仿木磚雕,層層疊起的斗拱擎著檁條,檁上架著方椽。斗拱下面是橫額“巾幗芳型”,額框由游龍、麒麟、香爐等圖案的透雕組成。額下雕刻尤為精美,總體欄桿形狀,每兩個立柱間為一畫面,共四幅。從東到西,第一幅雕著“喜鵲梅花”,取“喜上梅梢”之意;第二幅“鶴立溪水”,取“鶴壽千年”之意;第三幅為“奔鹿圖”,“奔鹿”意即求取俸祿;第四幅“鴨戲蓮蓬”,蓮蓬中生有很多蓮子,此圖寄寓願後世人丁興盛之意。碑樓牆面十分平整,“清水式”磚縫橫豎中繩。牆磚比別處的要小,村中老輩人傳說這是用鋸截齊打磨平光後砌上去的。兩邊牆上的對聯與橫額一樣,是陽文磚雕。對聯上方各砌有一個手捧“壽”字的人物深浮雕,據說左邊凸睛翹須神情兇猛的叫徐彥昭,右邊慈眉善目富態端莊的是楊侍郎,皆舊戲《忠保國·二進宮》中人物,都做過女主的保駕。對聯虎口上銜,蓮花下托。概括起來,整個碑樓可以說集党家村磚雕之大成。

碑體

碑青石質體,一丈多高,最高處透雕著三龍捧旨圖案,中嵌“皇清”二字,碑的兩側有浮雕花邊,遠看隱隱約約,如同襯衣上的暗花,就近仔細辨認,方知為神話中的八仙,一邊四個,一次,筆者路過碑下,見一女學生提著行裝,不顧實習即歸的汽車喇叭的呼喚,匆匆來到碑前,取出一張白紙蒙在這“暗花”上,又匆匆地用鉛筆塗抹拓摹。我駐足問她,說是廣州某藝術學院的,解釋道:“積累點資料。多流暢的線條!來不及臨摹了。怎么這地方越待,要畫的東西越多!”碑文為“旌表敕贈徵仕郎黨偉烈之妻牛孺人節孝碑”。“旌表”意思是“表彰”。“敕”為詔命,皇帝的命令。“徵仕郎”是清朝從七品官員的品級,比縣令稍低。“孺人”,夫人。橫額“巾幗芳型”意為婦女的好榜樣,是對牛孺人的褒揚。對聯“矢志靡他,克諧以孝;綸音伊邇,載錫其光”,點明褒揚原因。上聯“矢志”意即“發誓”;“靡他”為“無其他想法”,“克”即“能”。連起來說,碑主牛孺人早年喪夫,守節不二,而且對長輩孝順,與家裡、鄰里和睦友好。下聯“綸音”意為“皇帝的詔書”,“伊邇”意即“這么近”,“載錫”是“則惕”二字的通假字。連起來說皇帝表彰的話就在眼前,這是賜給碑主的無上光榮。

規定

党家村 党家村

立節孝碑有嚴格的規定,要先上報朝廷,禮部部議後不再經皇帝批准才可建造,封建社會被看作莫大榮耀。但由此碑也折射出當時婦女們極低的社會地位。你看,這么富麗堂皇的碑樓。碑主卻只稱為“牛孺人”,有姓無名。“夫在從夫”,尚有夫妻之情庇護。夫死守寡。其地位更會等而下之。容易推測當日這位“牛孺人”的幽怨和心酸。身後的榮耀,與她什麼關係?只不過鼓勵後世再多些這種不幸而已。

位置

節孝碑屬於紀念碑,總是建在路邊顯眼的地方,和牌坊建於當道一樣,為的是讓世人瞻仰方便而已。党家村的節孝碑就位於村子東哨門外大路北側,從村中到泌陽堡——党家村寨子,整日間來來往往的人總要從它面前經過。村上也有過兩座石質貞節牌坊,一在東坡頂,倒塌較早,一在西坡底,五十年代才被拆除。

文星閣

文星閣穿透六百年的風鈴聲

夕陽漸漸西沉了,沐浴在夕陽餘輝之中的文星閣,就像是一枝直插雲霄的桅桿,挺拔中透著一股堅韌。六根鐵繩從頂下牽起六角飛檐,飛檐末端各垂一隻大鐵鈴,風爭鈴擺,發出叮叮噹噹的響聲。據村中的老人說,只要塔鈴連響兩天,十次中有九次是要下雨的。

文星閣的塔身頗像《封神演義》中的托塔天王李靖手中之鎮妖寶塔。登梯而上,仿佛“後人見前人履底,前人見後人頂,如畫重累人矣”。一層門額題“文星閣”三字,門外也懸掛一副木製對聯:“配地配天洋洋聖道超千古;在左在右耀耀神靈保萬民。”閣內供奉著聖人孔子以及其10位高徒的牌位。二三四層分別供奉著顏淵、曾參、子思以及孟軻的牌位。五層供奉文昌帝的牌位。頂層供的則是一手拿筆,一手執卷,正在點元的魁星爺——文曲星的塑像。

六百多年以來,文星閣不斷重建,越建越高,幾乎傾囊了党家村幾年的財物,然而党家村依然沒有得到文昌星的眷顧與垂青。於是,有人從風水角度說,因閣建於谷中,兩邊塬上,不到塬邊看不見。閣尖沒超出塬畔是党家村未出狀元、探花一類人物的緣故。真可謂是成也風水,敗也風水。

廟宇介紹

党家村 党家村

党家村有兩個廟宇群,一為菩薩廟,俗稱上廟,一為關帝廟,俗稱下廟。上廟在村子東北角高台上,南向並排五間“寢宮”,中間三間供奉菩薩———中為男相觀音,左邊文殊,右邊普賢。現今所見的觀音菩薩都是頭梳高髻身著白裝手執柳枝雍容嫻靜的女姓。一般人讀到這裡也許會感到詫異,實際上觀音菩薩的本來面目就是男子。據《辭源》“觀世音”條解釋,“觀音”就是“觀世音”,唐朝避李世民名諱才省稱為“觀音”。“唐宋名手所繪觀世音像,皆不作婦女。……後世訛為女像……”東一間塑牛王神像,坐一頭牛。西一間塑土地神像,窮儒模樣。前建三大間獻殿,對外敞開。僅安設柵欄隔出內外,獻殿前樹有一對兩丈多高的龍鳳鐵旗桿,置一口用來焚燒紙馬的大“鐵醮盆”。再南是一片開放的廟院,面對一座巍峨華麗的戲台。寢宮東毗連一自成院落的送子娘娘廟,娘娘為鳳冠霞帔的貴婦形象,左右各一位騎馬侍女,馬搭中裝著許多泥娃娃,表明她們正馬不停蹄地給家家戶戶“送子”。

下廟在村子東南角,有完整的圍牆。主建築是坐北向南的關帝殿,殿基一丈多高,享殿和獻殿皆三大間,中間隔一狹窄小天井,東西各開著一個圓洞門。享殿的神龕裡面,中為美髯戎裝的關羽坐像,左為關平立像,右為周倉立像。神龕的楹柱上懸掛一幅木製楹聯,文曰:“秉燭非避嫌,此夜心中唯有漢;華容豈報德,當年眼底總無曹。”出於清代村人拔貢黨之學手筆,雖然不是史實,但文思巧妙,不失為一副文學佳構。兩邊山牆上繪著顯示關羽神勇的三國故事壁畫。殿前鐵旗桿、醮盆以及戲台與上廟相同,只多了一對大石獅子。

廟院坐東向西另有三間殿宇,中間一間祭祀馬王,南邊祀法王房寅,北邊祀藥王孫思邈。馬王塑像奇特:三頭六臂,三隻眼睛。為什麼是三頭六臂,我們不知來由,但何以三隻眼睛,還可以說上幾句,傳說馬王是氐族人,氐族有男孩都要經受割額的風俗,就是在兩眉正上方割出一道立縫,傷愈後留下的疤痕遠看很象一隻豎著的眼睛。自小能承受刀割之苦的氐族男子都有一種剽悍氣質,能被中原漢族人尊為神靈的馬王爺自然更是勇猛非凡。口頭禪常稱異常暴戾者為“三隻眼馬王”當與此有關。廟院裡東北角是一間火神廟,廟院外東南不遠處有一座神財廟。

還應說到的是,關帝享殿里還懸掛著二十多面金碧輝煌雕鏤精工頌揚關羽的“金匾”,都是清朝嘉慶年間襄樊一帶同黨賈兩姓有商業關係的商號奉獻的。傳說金匾當年是以氈棉包裹,用騾子小心翼翼地馱回來的。掛起後,為了免受鳥雀糟踐。匾下安裝“漫天網”保護,所以歷經百數十年,仍然燦爛如新。直至一九五八年大煉鋼鐵時,才被卸下來做了風箱。

而今,兩坐廟院已經蕩然無存,僅有下廟西面和南面兩段圍牆還執著地挺立在那兒,充當著歷史的見證。上廟戲台和下廟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才拆除的。

文化風俗

說的是傳統節令,自然以農曆為準。如此,一年之始應從大年初一算起了。但實際上都稱臘月二十三為“小年”,說到了臘月二十三便算入了“年”了,過了正月十五才算過完年。二十三這天是灶君。祭品主要為土法熬制的麥芽糖(俗稱糖瓜子),用黏米麵包棗泥豆沙油炸的角形食品,都是甜而粘牙的食物,用意是打點“灶火爺”,乞求“灶火爺”向天帝說好話,就是貼在灶君像兩旁的對聯所表示的“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願望,祭畢燒掉舊灶君像及對聯,再焚幾張黃表,算是送“灶火爺”上天。這天也是外出遊子回家,熬娘家的媳婦趕回夫家的最後期限。據說“灶火爺”上天前要在家中“點名”,不在的話,說給天帝,這人要被除名,俗語“醜媳婦難過二十三”,指的就是偶而有與婆婆或丈夫不合,住在娘家也必須在這趕回來,好一併準備過大年的事。

党家村四合院內 党家村四合院內

除夕早晨首先要認真清掃巷道院落。大掃除,新糊門窗、貼窗花都是每年年前必做的重要工作。然後是貼鬥神、貼春聯、搭神棚、綁“接神桿子”。春聯不僅大門上要貼,院中各個門上也要貼。廳門像大門上一樣,額和聯都貼,同時,還製作“小春聯”,對貼在中門門縫兩側的門邊上,稱“春貼子”。其它門上或一個額,或一副春貼子,或半副春貼子,形式比較自由。神棚搭在院中,為“天地爺”而建,樣式很簡單,用“箔子”圍個∩形框子,立在地上,上蓋一張蘆席,有的家也不搭棚,只放一張桌子,上擺香爐和神位。“接神桿子”有的是竹桿,有的用木桿,高度總要超出廳房檐口。桿頂扎“柏朵”,上吊紅繩,繩上依次扎著核桃、棗、木炭、芝麻桿等,最後是個“銀子罐兒饃”。立在廳房靠右檐口。下午要鳴爆仗接神,一併接回來的還有之前送上天的灶君。所謂接神就是於爆竹聲中在神棚中供上寫有“天地三界十方萬靈真宰之神位”的紅紙,在廚房牆上貼上新買回來的灶君神像,並獻上銀子罐兒饃、棗饃、餛飩等供物。晚上要供放祭品,焚香,祭獻廳房裡供奉的祖先,全家老幼要按序去神主前跪拜“辭年”。党家村一般不吃“年夜飯”,但除夕要將第二天敬神所需物品準備好,要將水缸上滿,要將各樣下鍋菜、菜碟子切就。大年初一是不能挑水、掃地、動菜刀的。

元正日的主要活動是祭神祭祖和拜年。翻身起來第一件事要將兩扇院門大開。不少人嘴裡還說著:“正月初一門大開,金銀元寶都進來。”天明前主要要完成家裡祭神祭祖活動。家中天地神、土地神、灶君都要祭獻。還祭財神、馬王神等。和接神比較,供物相同,焚香、燃燭、點放爆竹、跪拜等程式也相同,不同的是院裡還要把柏樹枝、芝麻桿、木炭燃火一堆。據說此時九頭鳥口中滴血,要從天空飛過,血滴到誰家,會帶來災難,但它最怕柏枝煙味,聞到就會遠避,燃柏枝就有驅邪意義;從景象上也給爆竹聲連綿不斷,香燭煙火繚繞飄蕩的新年氣氛多幾縷馨香,添一道景色。祭祖和“辭年”供物、各式相同,但名稱叫“拜年”。天明後去同族同支的各家各院拜年,然後去祠堂拜年。鄰家也拜,巷裡相遇也都作揖祝賀問好。

初二女婿攜妻兒要給岳父岳母拜年。初五隻給老師拜年,無師可拜的,也只能呆在家裡敬神,送天地爺升天。十五以前的其餘時日,親朋間相互拜年。

正月十五是一年最熱鬧的節日,雖說臘月二十三便入了“年”,實則直到除夕,一直乾的是大年的準備工作。初一是大年正日子,但直到十五前卻都忙的是拜年,家裡拜了族裡拜,鄰里拜了親戚拜,還拜老師拜朋友,一拜就是十幾天,哪有時間熱鬧啊。十五要過三天,人人狂歡,也要敬神祭祖,把初五剛送走的天地爺又點燃爆竹接回來,與神同樂。比起初一,祭品有特點:一般十四獻粽糕,十五獻元宵,十六獻涼皮、涼麵。元宵放在正日子十五獻。因此也稱元宵節。

十五人更喜歡叫燈節,是糊燈、懸燈、擺燈、挑燈、賞燈的日子。光侍弄家中的燈就夠人忙的。怕油灑到地上,一口大鐵鏊里,擺滿瓷做的雞蛋大小的燈盞兒和一個面蒸的小狗,水眼口放一個燈盞兒和一隻面蒸的青蛙,院子當中放一個燈盞兒和一個面蒸的小麥秸垛子。土地廟裡要放燈盞兒,灶君像前要放燈盞兒,有的家裡還供奉觀音、馬王、財神等等,也在像前放上燈盞兒,院門前燈籠桿上掛上大紅燈籠。

祠堂內外都掛著宮燈。菩薩廟、關帝廟、文星閣,各個神會都掛起火牌火對。“文昌神會”經管的文星閣有其特色,除一級亭前掛火牌火對外,二至六級正面有其特色,除一級亭前掛火牌火對外,二至六級正面窗戶兩外都懸掛著大紅燈籠,遠看如兩串明珠從夜空中垂下。各處還都燃起燈山,比起家中的,不僅架兒 大,盞位多,那盞兒大小也如同小碗一般。最為壯觀的當數黨賈兩家“燈山會”搭 的燈山。賈族的搭在賈戶門前分銀院北邊,祭祀馬王;黨族的搭在東邊不遠處,即上巷最寬敞部分東頭,祭祀玉皇大帝,都為戲樓式,下可通行人馬,上可唱皮影戲。樓上放盞兒的部分高一丈多,寬七八尺。上巷那村有的48掛楠木框架大紗燈也惹人注目。

孩子們提著各式各樣的花燈,從這一家轉到那一家,從這條巷串到那條巷,從這座廟院跑到那座廟院,看新奇、尋熱鬧,圖歡躍,花燈也飛來飛去,襯托高空中噴灑的焰火,稱得上古書上所說的“火樹根花不夜天”了。

年節間學童敲鑼鼓這個“插曲”不能不提。村中有童謠流傳:“臘月二十三,爛髒(方言,討厭之意)桌子往回找(指學塾放假);臘月二十四,見了先生沒有事;臘月二十五,見了先生敲鑼鼓。”這第一敲,就一直要敲得過了“十五”,年節過畢。每天吃過飯後,有一些男學童提著自家的小鑼小鼓,來到巷裡敲,敲著敲著就合堆合夥,分成兩攤“對”著敲,就起了“火氣”鬥起嘴,也破口相向。

党家村多年受到鄰村的“黨圪嶗人生得鬼,捨不得銀錢捨得腿”的譏諷,說村上年節時不願出錢鬧社火,村人都跑老遠去外村看。這話有客觀寫實的一面,也有主觀臆猜的一面。當年党家村乾體力勞動的人少,缺乏鬧社火的人才,想鬧但鬧不起來,只能去郭莊橋上看耍獅子,去昝村、梗村看抬芯子、背芯子,去高神殿看四台子紅,甚而去南鄉趙莊看焰火……韓城社火往往伴有唱秧歌內容,但秧歌歌詞有些語涉猥褻,有傷風化。党家村極重禮教,“公直老人“主持村政時,堅決禁止演唱秧歌。所以,村里不曾有過鬧社火的服裝、道具,不曾出過秧歌歌唱家。抗戰期間,村中有河防部隊駐紮,以軍人為主,也跑旱船、耍獅子、踩高蹺,鬧過幾年。解放初十來年,党家村破天荒排練起秦腔劇,每年正月十三、十四、十五演出成功,外村人稱讚”雙生雙旦四條醜“,影響半個縣。直唱得年年四周村上的人不遠十數里來看,唱得村里人把年年支應親戚朋友來看戲當成了年節的一件大事,夜深了,觀眾還遲遲不願歸去。這對”捨不得銀錢捨不得腿“的譏諷倒是個有力的反駁。

特色建築

綜述

党家村四合院一般都是一個獨立的院落,占地四分左右,雖有帶後院、偏院的,但數量較少。上首的廳房和下首門房都將地基的橫向基本占盡,兩側廂房嵌在二者之間,圍在中間的院落比較狹窄。廳房門房前坡的大部分檐水,先要流入廂房山牆上用磚懸砌的。

筒槽

党家村四合院(正中可見筒槽) 党家村四合院(正中可見筒槽)

緊承著屋檐的水槽——俗稱筒槽,再流瀉下來。也有的筒槽是檁上架椽、筒瓦包溝結構,高度與磚結構的相同,但要寬得多。院中全部青磚鋪墁。四面房子的背牆和廳房門房的山牆一起,構成院子的界牆。即使有人得到一塊較大的房基地,也都是遵循這一格局,只是兩院三院地並排修建而已。党家村四合院的廂房,絕大多數是兩坡水。為節約地基,相鄰院落間為廂房後坡檐水留的水道僅僅一尺來寬,檐水落地後直接排入巷道,或者拐入自家院中;有的甚而將兩院廂房背牆築得挨在一起,把水道修到牆頂上,後檐檐水由水道匯入筒槽後再分別下瀉到自家院中。北京四合院要大得多,面積一個抵這兒三五個,總有一個狹窄的前院,多帶偏院,穿過“垂花門”才能進入內院,內院又是通道又是花樹,要寬敞豁亮得多,除過臨街一面,一般還有專門修築的界牆。不論院子面積、院中格局、還是相鄰院 落間距離,差別都是很大的。

院門

党家村四合院院門分牆門和走馬門樓兩類。牆門窄小樸素;門大多開在門房偏左或偏右的一間上,中門較少。據說,家裡出了有“功名”的人,才能開中門,所以中門外面,往往 豎有旗桿。但是,有“功名”的人家多數並不開中門。這裡央有“堪輿家”所謂的“風水”問題,即中門直,易“泄氣”,偏門曲,可“聚氣”。就實用講,中門面對巷道,路人可直窺堂奧,所以中門之內又設一道屏門,平時關閉,人走左右,有重要賓客,才開屏門迎送,而北京四合院的門,總開在門房右側。

北京四合院的建築工藝比較集中地顯示在通向內院的“垂花門”上,党家村則比較地集中在走馬門樓上。走馬門安在門房背牆內縮七八尺處,門外房下的空間稱“外門道”。外門道上有閣樓,閣樓向外一面堆疊起來的枋木稱為門楣,門楣有略施藻繪,也有全部透花飾以楓拱和垂花的。兩側下起牆裙,上與門框等高處,用做有紋線的花磚圈出兩方很大的“框壁”,框中用磚做成各種圖案。“框壁”外側左右各有一根一半牆內一半牆外的通柱,柱下有石礎,是逢年過節、紅白喜事貼上對聯的地方。

党家村門樓 党家村門樓

兩柱外側以及同列山牆,牆頭都砌著寬約一尺的“螭頭子”。“螭頭子”呈弧形,支撐房檐,也起裝飾作用。古書上把無角的龍叫“螭”。《辭海》“螭頭”條:古代彝器,碑額,殿柱,殿階及印章等上面所刻的花飾那么,它在這裡是“借稱”了。“螭頭子”下部為座斗,建築師恨不能把自己滿腹巧思全用在這座斗上。座斗靠內一面與牆砌在一起,整體突出牆外,呈懸空狀,雕刻的是外露的三面,外露部分又分兩層同上層多為透雕須彌座,下飾流蘇,雲頭等形狀。上層多為二級“斗”形構件,能刻六幅畫面。年代較早的畫面簡單,如明朝,清朝前期的內容多為 字,卦爻符號之類。後來發展為瓶爐三事,盆景瓶子插,琴棋書畫,人物故事等。至乾隆年間,藝術上可說是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有人調查統計,党家村走馬門樓的“螭頭子”的樣式有四十多種呢。

拴馬樁 拴馬樁

門為黑色,配以紅綠色門框。門上面為木質門匾,浮雕著諸如“耕讀世家”,“安樂居”,“忠厚”,“文魁”,“登科”,“太史弟”之類的題字,白底黑字或藍底金字,有的表白心志情趣,有的顯示身份地位,書法刻工都十分講究。匾下左右兩個“管扇”頭,雕成雲頭,蓮花等樣式,塗著金粉或銀粉,點綴著門樓外觀,增了不少色彩。門兩邊有“門墩石”,分方形,鼓形,獸形幾類,方形,鼓形上也都雕有人物,禽獸,花卉等,形態生動逼真,臨街有“上馬石”,就近牆上安有“栓馬環”,有的豎著“栓馬樁”,為主人出入,賓客來往上爬乘騎騾馬提供方便。因這幾樣設施,這種門樓才冠以“走馬門”的大名。門裡房下空間稱“內門道”內門道牆上,總築有一個小神龕,用來供奉土地神。設在門房一側的偏門式內門道迎面山牆上,都有青磚浮雕,有的是字有的是景。字以“福”,“壽”為多,只雕一字,兩米見方。“福”字瀟灑開放,“壽”字平和厚重,各自形態相同,當是出自昔日大手筆,輾轉臨摹而成。景則多以喜鵲,梅花及青松,仙鶴為題材,構圖雕琢絕無雷同,皆取福慶長壽之意。

附近景點

大禹廟 廟後村遺址 明倫堂 尊經閣 龍門風景名勝 清水溫泉 園閣寺 司馬遷祠 魏長城 法王廟 普照寺 文廟大成殿 朝陽洞石窟 合陽黃河濕地 七佛洞石窟 西猴山

旅遊指南

地理位置

党家村位於陝西韓城市東北9公里處。

交通

去党家村應先至韓城。北京、西安有直達韓城市的火車,下車後可乘中巴車到党家村,每10分鐘一班,車票 3元,打的20元。

小吃

芝麻燒餅、過橋餛飩。

住宿

民居每個床位10-20元不等。如住韓城,可入住韓城賓館、唐韻飯店、金塔賓館、禹龍賓館、韓電賓館等,標準間價格在100-280元之間。

氣候與游季

党家村氣候屬暖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在13.5攝氏度以上,春夏季都適合來此遊覽。

党家村 党家村
優惠信息:
1、兒童:1.2m以下免票。
2、學生持學生證半票;老人(65周歲以上)免票;60-65歲半票。
3、持軍官證、導遊證(帶團)免票。
交通:
位於韓城市區東北9公里,從韓城市區乘坐計程車至党家村30元左右,也可以在韓城市招商區乘坐韓城至龍門大橋公車,党家村路口下車,向西一公里可到,車費2元。
小貼士:
1、村子裡民風淳樸,要在裡面住宿的話,可以讓當地人作導遊。
2、離党家村不遠的西莊鎮有一個法王廟,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築精美,但不對外開放,只能看一下外觀。 
風土人情:
1、遵守當地民風習慣。
2、尊重當地宗教信仰。
3、愛護公共環境,不隨意丟垃圾。
4、不隨意拍照、攝像。
5、帶小孩、老人的遊客請注意安全。

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名

爨底下村 | 西灣村[山西省] | 俞源村 | 郭洞村 | 西遞村 | 安徽宏村 | 流坑村 | 田螺坑村 | 張谷英村 | 大旗頭村 | 鵬城村 | 党家村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古鎮

國家建設部和文物局從2003年至今已經評選並命名了兩批共三十六個“歷史文化名村”。這些村分布在全國二十五個省份,既有鄉土民俗型、傳統文化型、革命歷史型,又有民族特色型、商貿交通型,基本反映了中國不同地域歷史文化村的傳統風貌。
爨底下村
西灣村
俞源村
郭洞村
西遞村
宏村
流坑村
田螺坑村
張谷英村
大旗頭村
鵬城村
党家村
靈水村
雞鳴驛村
皇城村
張壁村
西文興村
美岱召村
漁梁村
江村
培田村
下梅村
渼陂村
理坑村
朱家峪村
臨灃寨
大余灣村
南社村
自力村
碧江村
莫洛村
迤沙拉村
雲山屯村
白霧村
楊家溝村
麻扎村
碗窯村
徐岙村
包宅村
俞源村
流坑村
肇興侗寨
張谷英村
諸葛村
淶灘鎮
棠樾村
田螺坑村
高山村
莫洛村
迤沙拉村
雲山屯村
隆里村
肇興寨村
白霧村
爨底下村
靈水村
琉璃渠村
雞鳴驛村
冉莊村
英談村
西灣村
皇城村
張壁村
西文興村
良戶村
郭峪村
小河村
美岱召村
五當召村
陸巷村
明月灣村
俞源村
郭洞村
深澳村
厚吳村
西遞村
宏村
漁梁村
江村
唐模村
棠樾村
屏山村
田螺坑村
培田村
下梅村
福全村
城村
桂峰村
流坑村
渼陂村
理坑村
賈家村
燕坊村
汪口村
朱家峪村
東楮島村
大余灣村
滾龍壩村
張谷英村
上甘棠村
高椅村
乾岩頭村
頭村
鵬城村
南社村
自力村
碧江村
大嶺村

靈水村
舉人村
爨底下村
桑峪村
楊家峪村
馬欄村
東胡林村
西胡林村
沿河城村
靈岳寺村
上清水村
燕家台村
杜家莊村
齊家莊村
張家莊村
塔河村
黃安村
田莊村
淞白村
韭園村
琉璃渠村
三家店村
櫻桃溝村
澗溝村
上葦甸村
石門營村
石佛村
萬佛堂村
魯家灘村
平原村
賴坊村
羅田村
嚴台村
白鷺村
延村
天寶村
雄崖所村
張店村
歇馬村
南崗古排村
前美村
秀水村
蘿蔔寨村
丙安村
增沖村
馬頭村
樓上村
鄭營村
東蓮花村
南長灘村
阿勒屯村
陂下村
師家溝村

岜沙苗寨
壩光村
長溪村
瓷器口鎮
從化溪頭村
大旗頭村
丹巴碉樓
德夯苗寨
都羅寨
俄亞大村
高椅村
貴州屯堡
洪坑土樓群
湖南洪江鎮
黃埔村
金帳汗蒙古部落
黎槎村
理坑
利加則
寧海前童
烏篷船
於家石頭民俗村
元陽梯田
芷溪村
中山鎮
竹溪村
大江埔村
橋溪村
崇武古城
曹家大院
常家大院
娘子關村党家村
楊家溝村
郭麻日村
麻扎村
臨灃寨
偏城村
北方城村
李家山村
夏門村
竇莊村
上莊村
三門源村
呈坎村
查濟村
南屏村
廉村
漈下村
翠亨村
大蘆村
塘尾村
諾鄧村
兩河口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