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岜沙村是省人民政府確定的重點保護民族村寨,被譽為苗族文化的“活化石”和“生態博物館”。在《貴州省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中,岜沙被列為民族村寨類A級景區。岜沙苗寨的居民建築、服飾頭飾與周邊其他村寨迥然不同,獨具特色。岜沙人自今保持著一、兩千年前古老的生產生活方式,著裝依舊保持著強烈的原始色彩。近年來,該村為發展旅遊業,興建了岜沙文化宣傳中心、生態迎賓表演場、生態停車場等工程項目,建成了延伸至老寨、宰戈新寨、大榕坡新寨和古蘆笙坪的遊覽頻道和景區導遊標示牌。2006年投資167萬元完成了岜沙人飲工程,該工程共架設主引水管道17500米,供水管11680米,建成300立方米高水位水池一座,同時設定有消防栓,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景區人畜用水和消防用水需求。除岜沙遊客服務中心可為遊客提供食宿外,景區內另開設有“農家樂”經營戶5家,共有80多個床位,能為遊客提供餐飲住宿服務。為增加景區遊覽項目,景區內設有樹文化陳列室1個,展示有著名攝影家盧獻藝拍攝的反映岜沙人文風貌的照片圖組《一個槍手的葬禮》。另外,岜沙組建有苗族風情表演隊伍二支,演員共130人,主要為旅遊團隊以及在旅遊黃金周期間向遊客表演苗族風情節目,並多次承擔對外旅遊宣傳促銷任務。在2006、2007年等兩屆凱里原生態民族文化藝術節開幕式上,岜沙苗族風情表演的《岜沙漢苗山魂》、《岜沙風》等節目曾得到了省、州領導和觀眾的一致好評。
目前,岜沙直接參與鄉村旅遊接待的人數有近300人,從事“農家樂”旅遊接待、苗族風情演出、民族工藝品生產銷售已經成為部分村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徑。2007年岜沙景區共接待遊客6.6187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582.87萬元;實現門票收入28.53萬元;共演出320餘場次,表演費收入達到19.2萬元。
發展
岜沙苗寨是從江縣首批開發的旅遊景區之一。近年來,在從江縣委、縣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 2003年實施岜沙通村油路之後,到岜沙遊覽的國內外遊客逐年增多,同時給農民帶來實惠。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在完成從江至岜沙旅遊公路油路改造之後,為發展旅遊業,從江縣先後完成岜沙景區管理用房、風景處管理用房、岜沙文化宣傳中心、生態迎賓表演場、生態停車場等工程項目,建成旅遊公廁2座,初步建成了延伸至老寨、宰戈新寨、大榕坡新寨和古蘆笙坪的遊覽頻道和景區導遊標示牌。2006年投資167萬元完成了岜沙人飲工程,該工程共架設主引水管道17500米,供水管11680米,建成300立方米高水位水池一座,同時設定有消防栓,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景區人畜用水和消防用水需求。由縣風景處投資90萬元建設的岜沙1500立方米停車場項目目前正在施工中,設計停車位共有60個,預計明年上半年可交付使用,為發展旅遊品牌打下基礎。
2、發展旅遊業,農民得到實惠。在旅遊接待方面,除岜沙遊客服務中心可為遊客提供食宿外,景區內另開設有“農家樂”經營戶5家,共有80多個床位,能為遊客提供餐飲住宿服務。為增加景區遊覽項目,景區內設有樹文化陳列室1個,展示有著名攝影家盧獻藝拍攝的反映岜沙人文風貌的照片圖組《一個槍手的葬禮》。另外,岜沙組建有苗族風情表演隊伍二支,演員共130人,主要為旅遊團隊以及在旅遊黃金周期間向遊客表演苗族風情節目,並多次承擔對外旅遊宣傳促銷任務。在2006、2007年等兩屆凱里原生態民族文化藝術節開幕式上,岜沙苗族風情表演的《岜沙漢苗山魂》、《岜沙風》等節目曾得到了省、州領導和觀眾的一致好評。
目前,岜沙直接參與鄉村旅遊接待的人數有近300人,從事“農家樂”旅遊接待、苗族風情演出、民族工藝品生產銷售已經成為部分村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徑。2007年岜沙景區共接待遊客6.6187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582.87萬元;實現門票收入28.53萬元;共演出320餘場次,表演費收入達到19.2萬元。3、增加就業渠道。通村油路建成之後,一是農民可以買車子進行經營,提高收入;二是公路兩旁的農戶,可利用門面經商,解決就業問題。就農家樂來說,岜沙有四家農家樂,農家樂裡面請的都是當地的居民,共解決了30多人的就業問題,而且收入也比較可觀,月工資1000元左右。
4、通村油路建成後,利用公路便利,發展生產,給生產、生活、運輸帶來便利,提高生產效率,減輕勞動強度。在油路建成前,在縣城會經常看見岜沙的男子挑著柴,來街上賣,換取日常用品,這就是他們生活唯一的來源。現在油路通村了以後,來往的車輛也增多了,掙錢的渠道也多了,有的村民也開始經營車輛運輸,日常用品在村里直接就可以買到,有的村民開始養殖雞、鴨運往縣城賣增加收入,在油路建成後他們增加收入的方式開始多元化,告別了原來單一的收入方式。
5、藉助公路便利,讓外界的先進文化帶到岜沙,使岜沙農民受到先進文化薰陶,解放思想,提高了思想素質,融入到構建和諧社會的洪流中去,進一步發展生產,脫貧致富,科學技術也是生產力。岜沙的農民接受了先進的文化和科學,並套用於生產之中,多元化發展生產,多渠道增加收入,極大改善了生活水平,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充分體現通村油路帶來的實惠。
風土人情
走進岜沙,有如置身於古遠的原始部落,時間隧道瞬間將人們拉回到數百年前,村民們穿著土法染制的民族服裝,深藍紫色泛著光。女子身穿大襟的上衣,下穿百折短裙,扎綁腿。領口、袖口、下擺和綁腿都是姑娘們自己繡制的彩錦,項上戴著粗大的銀環。這樣的裝束,即顯示出女子亭亭玉立的身資,又十分便於她們登山和勞作。男人們梳著小辮,頭挽髮髻,腰間別著砍刀,肩頭挎著獵槍。這山里雖早已沒有走獸飛禽可打,但男人出門時仍喜歡帶著獵槍,槍已成了他們的隨身飾物。
岜沙人認為他們才是最正宗的苗族。早些時候,年輕人從外地打工回來時,必須要在村外換上本族的衣服才準許進村。在山寨里,可以見到婦女在操縱古老的木紡車、織布機,可以聞到蒸米酒的清香,可以聽到人力舂米沉重的節奏。熱鬧的聚會場中,時常有苗族姑娘向外鄉的賓客發起“偷襲”,偏僻苗寨里的小姑娘主動與外來的陌生人嘻鬧,這在漢族區是難以想像的,其實這也是苗族的風俗之一。清代文人趙翼在其《檐曝雜記》中就有如此記述:粵西土民及滇黔苗倮風俗,大概皆淳樸,當墟場唱歌時,諸婦女雜坐,凡遊客素不相識,皆可與之嘲弄,甚有相儇亦所不禁。並有夫妻同坐墟場,夫見其妻為人所調笑,不嗔而喜者,講妻美能使人悅也。
數百年過去了,昔日風俗依舊,仿佛歷史已在此處停留。岜沙有吃新節、蘆笙節、映山紅節、鬼節等節日,有鬥牛、吃相思、盪鞦韆、跳蘆笙、集體圍獵、成年剃髮儀式等風俗,有奇特的竹編飯盒、精美的手工鋼製針盒、刺繡獵袋、牛角火藥筒等民間工藝品。蘆笙節規模盛大,人山人海,蘆笙對賽時,姑娘盛裝助威,小伙吹起蘆笙粗獷、奔放,盡顯古樸本色。
岜沙苗塞距貴州從江縣城僅5公里,一條公路從寨前通過,交通的便利給這座苗寨帶去了現代文明—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電視機,有的開起了小店鋪,有的到沿海城市打工,賺了幾十萬元,成了小老闆。苗寨的國小校也蓋起來了,教室里不時傳來孩子們琅琅的讀書聲,姑娘們的穿著打扮也有了些許改變。過去姑娘們夏天時只穿一件圍胸外加一件外披,不穿內衣,現在她們都在圍胸里加了一件棉毛衫;過去岜沙人不會說也聽不懂漢語(國語),現在年輕人幾乎都能聽懂漢語了。但是,岜沙人又好像是生活在另外一個世界,另外一個星球上,他們的飲食起居,生活習俗都非常古老,淳樸的古代遺風似乎沒有受到絲毫的損傷和影響。
古老的“成人節”儀式
岜沙的男孩子長到16歲,就要舉行一種古老的“成人節”儀式(苗語叫“達給”),由寨老和巫師共同主持,將其頭頂周圍的頭髮剃掉,只留下頭頂部一小撮頭髮挽成髮髻,發尖飄散於腦後。舉行儀式的當天早上,主人家會邀請十幾位同姓男子幫忙去河裡打魚。夜晚,男人們點起篝火聚在河邊,主人家的孩子則全身盛裝。剃髮後,成人儀式結束,大人們坐在河邊為孩子長大成人而高興地喝酒吃魚,到第二天天明才散去。以後,男孩頭髮的剃留則憑個人意願而定。 當然,也有另外一種情況,有的男孩長到16歲,剃不剃髮,舉不舉行成人儀式,憑個人自願。不剃髮,不舉行成人儀式的,不僅不準挽發髫,如夭折,按寨上的傳統習慣也只能提葬,不能抬葬。而且捆屍體用的竹篾只有5道,用一塊布將屍體兜著提到墓地。舉過成人儀式的,如夭折,捆屍體的竹篾是7道,而且是用肩抬到墓地,送葬禮儀也很隆重。
岜沙人淳樸的生態觀
走進岜沙,只見房前屋後到處古樹參天,蟬鳴鳥叫。舉目望去,漫山遍野,蒼翠欲滴。這得益於岜沙苗族世代相傳保護生態環境的良好習慣。多少年來,村民們一直恪守禁止亂砍亂伐的民間習俗,公路修到村寨幾十年了,從來沒有發生過盜伐林木的事件。路邊霧中不時走過幾位頭纏花格頭帕,腰挎砍刀,挑著擔子的村民,景象古樸自然,這個有350戶,1900多人的大寨至今沒有一輛馬拉車,手拉車,人們運貨,進縣城趕集都是肩挑手提,徒步行走。村里人認為,畜力運輸工具載量大,砍伐樹木就會多,破壞森林及環境。岜沙人的這種良好習俗是從古代沿襲而來,成為必須遵守的不成文的村規民約。村裡有一規定:如果有人盜伐古樹,一經發現要罰120斤米,120斤豬肉、120斤酒,讓全寨人吃,以示警告。因此,村民們上山拾柴都自覺保護幼苗和樹幹,只修剪杈枝或砍枯樹。偶爾也伐一些雜木,打成捆挑到城裡賣。
蘆笙歌舞傳情達意
岜沙人與森林十分親近,就是平日的娛樂和迎賓儀式也離不開森林。當客人進寨時,盛裝的村民站在寨門口吹起蘆笙端著美酒,鳴放火藥槍和鐵炮以示歡迎,然後到村後樹林環抱的蘆笙坪上舉行隆重的迎賓儀式。少男少女們要面向太陽從山腰緩緩退到山頂,經過林中小道,到蘆笙坪上圍成圈跳起蘆笙舞。悠揚的蘆笙聲,人們的歡呼聲響徹山林,久久迴蕩。在這裡,呼吸著自然,新鮮的空氣,欣賞著狂熱奔放的歌舞,使人真正體會到了返樸歸真的感覺,此時此刻,全部身心就仿佛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了。最令陶醉的是豎笛吹出的曲調。豎笛約1尺5長,食指粗細,5個眼,吹奏時,那聲音時而如潺潺流水,時而如蟬鳴鳥啼,吹到動情處又宛如高山流水,迭宕起伏,似在訴說什麼。我不是音樂家,很難用恰當的語言加以描述,看到那位伴唱的姑娘是很懂得小伙子吹奏的曲調的。那歌聲不是高吭嘹亮而是低吟,是訴說,是思念,姑娘唱的是情歌,歌聲中充滿了對小伙子的愛慕之情。
旅遊指南
進出交通
可從貴陽新體育館乘貴陽一凱里的長途臥鋪客車。每半小時一趟,另外凱里每天有車直達從江,車程約7-8小時。從從江縣城到岜沙車輛較多。
停留住宿
去岜沙旅遊可住從江,但從江缺乏設施齊全的賓館,鹽業賓館稍好,政府招待所次之。也可住在苗寨,但條件很簡陋。
氣候與游季
岜沙苗寨屬中亞熱帶溫暖濕潤季風山地氣候,年均氣溫17℃左右,年均降水量在1100-1500毫米。一年四季皆可前往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