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坊村

燕坊村

燕坊村地處金灘鎮南5公里朱北線東側。燕坊村始建於南宋中期,是一個有800多年歷史的古老村莊。村莊現有明清古建築160餘處,是一個明清建築群保存完好的歷史文化名村。明清古建築有宗祠、學堂、牌坊、民宅、古井、古塘、古墓等建築,其建築特色是:建造結構具典型的徽牌建築特色,室內雕刻精美,室外有氣勢雄美的坊牌、鏤刻秀美的門楣、盈聯,房子周圍栽滿果樹,風景樹,村後後龍山栽有1000多棵古樟樹。燕坊村是個集風景觀光、旅遊休閒、考古與文化藝術欣賞一身的文化名村。

基本簡介

(圖)牆上的攀援植物牆上的攀援植物

燕坊村,原名鄢家坊,距吉安市15公里,位於吉水縣贛江西岸。村莊現有160餘戶人家,600多人,村莊現有160餘戶人家,600多人,鄢、饒、王、劉、肖、郭、江、鄧八姓雜居,而以鄢姓居多。

燕坊村坐北朝南,有宗祠、學舍、民宅等明清建築160餘處,整體結構分別為倒凹字型、日字型和口字型。村裡有糕餅店4家,書院兩座,茶坊3座,糟坊藥店肉案雜貨店一應俱全。

村人極為重視門楣,紅石門楣分別雕飾人物故事、花卉獸禽,還依主人的情趣鏤刻了不同的書法對聯和橫披,橫披如“字水瀠洄”、“三槐第”、“青陽絢彩”、“秀毓山川”、“水繞山環”、“水木清華”等,宛如一座古代門楣展覽館。

(圖)民居高聳的馬頭牆民居高聳的馬頭牆

一座民居或一座宗祠的門楣是一家或一族人的臉面。燕坊門楣的奢華裝飾,講述著一個村莊不凡的歷史。據載,古代燕坊人依贛水之便,常乘舟下長江四川湖廣一帶經商,明末清初極盛時,有聞名於長江兩岸的鄢姓力誠經商號、饒姓寶興裕商號、王姓王世太商號。燕坊人在外相互團結,甘苦與共,返鄉則大興土木,竭盡奢華;捐官捐爵,以彰顯門庭。村里許多“大夫第”之類牌匾,便由此而來。

文化名村

(圖)街道高低起伏,蜿蜒曲折,房屋鱗次櫛比,錯落有致街道高低起伏,蜿蜒曲折,房屋鱗次櫛比,錯落有致

20076月9日,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北京舉行了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授牌儀式,吉水縣金灘鎮燕坊村被評為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是由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共同評定的,主要是為了表彰保存文物特別豐富且具有重大歷史價值或紀念意義、能較完整地反映一些歷史時期的傳統風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鎮)村。截至目前,全國已評出3批歷史文化名鎮(村),共評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85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72個。

其中,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名單中,中國歷史文化名鎮41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36個。

初為人識

(圖)江南第一照壁,兩邊兩棵樟樹為“夫妻樟”江南第一照壁,兩邊兩棵樟樹為“夫妻樟”

燕坊村早年多是在一些驢友和自助游的觀光客中口口相傳:美麗的田園風光,淳樸的民風民俗,村裡的古老建築,贛商的經商、道德人生等等,甚至於村裡的糕餅店、書院、茶坊都給他們帶來新鮮的感受和不盡的回憶。比起安徽西遞、宏村和同為江西婺源的大紅大紫,人流如織,燕坊村卻默默無語,低調地待在贛江邊,將屬於她獨特的故事靜靜地灑向流逝的江水。 2007年,古村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稱號,燕坊村開始慢慢走入喜愛古村落人的視角。這個時間走進原汁原味的燕坊村,沒有商業的過度包裝及人為的熱鬧喧囂,只有你自己從容鎮定近距離貼近燕坊村,慢慢地呼吸,慢慢地觀察,慢慢地享受。

綠色包圍

(圖)帶點異國風味的牌坊“建陽世家”,建於明朝帶點異國風味的牌坊“建陽世家”,建於明朝

一進燕坊村,滿視野都是綠色,樟樹林從村頭延伸至村尾,近千棵樟樹鬱鬱蔥蔥,枝葉相連,根脈攜手,形成大片壯觀秀麗的自然景色。走在村中的路上,時不時見到一古樹隨意地立在路邊,和旁邊的古建築相偎相依,互為映襯;各種果樹分布在村莊各處,有李子樹、涼茶樹等,可惜我只認識柿子樹與桃樹,我們來得季節不對,果樹上除了部分柚子樹上還掛著未採摘的柚子外,未能一睹“果實纍纍”的盛況,而那未採摘的柚子據當地人告之是不好吃的。綠色攀援植物肆無忌憚,大大咧咧地布滿了房前屋後及菜地旁的籬笆上;村中水塘密布,湖邊綠草叢叢,高低錯落,伴著小雨,在空氣中瀰漫著一股清新潮濕的香氣;村內街道高低起伏,蜿蜒曲折,房屋鱗次櫛比,錯落有致。整個村落均掩隱在翠綠的樹木中,形成“林在村中,村在林中”的自然美景,好一派恬靜的田園風光世外桃源

古老建築

(圖)燕坊村燕坊村

燕坊村的古建築與許多古民居一樣有宗祠、學堂、牌坊、民宅、古井等建築,有文字介紹其建築特色是典型的廬陵民居建築特色(廬陵是吉安的古稱,吉水是吉安市下面的一個縣)。室內雕刻精美,室外有氣勢雄美的坊牌、鏤刻秀美的門楣、盈聯。另外燕坊村的古建築前還設有照壁,在孤陋寡聞,少見世面的我還沒見過。一開始我以為照壁是冬天擋風用,夏天遮擋太陽的,實際它的功能是用來避邪聚財氣。在村中王氏宗祠前的大照壁(名副其實的大),竟長達22米,高9米,被稱為“江南第一照壁”。在照壁前的池塘兩邊各有一株須一人合抱的大樟樹,名“夫妻樟”(沒有考證樟樹是否像銀杏樹樣也分公、母?)。

燕坊村大部分古居內並沒有天井,而是把天井推到外面,成為天井院形式。這種民居既不屬於北方合院式風格,也不是江南天井式類型,而是在屋頂上設有“天眼”,這樣既可以解決天井式民居潮濕的問題,也能保證採光和通風,這種建築屬於廬陵民居特點,存在於江西吉安一些地區,在全國都十分罕見。

提高身份

(圖)燕坊村保留下來的書舍燕坊村保留下來的書舍

行走在燕坊村,官宦之家的府第接連出現,諸如“司馬第”“大夫第”“資政第”。

不要以為這家真有人在朝中做官,真實原因是:在明清兩朝,科舉盛行,江西人歷來尊師重教,崇尚學習,每年中舉者絡繹不絕,朝中官宦江西人居多,在明代朝廷上更有“朝仕半江西,翰林多吉水”的說法,做官這檔事,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燕坊村人花錢捐官提高身份的心思。

因為清代有捐官制度,燕坊村人經商致富後,花重金捐得爵位,來彰顯身份和光宗耀祖

交通信息

(圖)燕坊村怪異的建築風格燕坊村怪異的建築風格

火車

到吉安下,15公里到吉水,過贛江大橋向西行5公里,就是燕坊村

自駕車

1、贛粵高速,吉水出口,到吉水縣城轉。

2、滬瑞高速(在樟吉樞紐轉)贛粵高速,吉水出口,到吉水縣城轉。

3、105國道,到吉水縣城轉

4、319國道(在泰和縣轉) 105國道,到吉水縣城轉。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古鎮

國家建設部和文物局從2003年至今已經評選並命名了兩批共三十六個“歷史文化名村”。這些村分布在全國二十五個省份,既有鄉土民俗型、傳統文化型、革命歷史型,又有民族特色型、商貿交通型,基本反映了中國不同地域歷史文化村的傳統風貌。
爨底下村
西灣村
俞源村
郭洞村
西遞村
宏村
流坑村
田螺坑村
張谷英村
大旗頭村
鵬城村
党家村
靈水村
雞鳴驛村
皇城村
張壁村
西文興村
美岱召村
漁梁村
江村
培田村
下梅村
渼陂村
理坑村
朱家峪村
臨灃寨
大余灣村
南社村
自力村
碧江村
莫洛村
迤沙拉村
雲山屯村
白霧村
楊家溝村
麻扎村
碗窯村
徐岙村
包宅村
俞源村
流坑村
肇興侗寨
張谷英村
諸葛村
淶灘鎮
棠樾村
田螺坑村
高山村
莫洛村
迤沙拉村
雲山屯村
隆里村
肇興寨村
白霧村
爨底下村
靈水村
琉璃渠村
雞鳴驛村
冉莊村
英談村
西灣村
皇城村
張壁村
西文興村
良戶村
郭峪村
小河村
美岱召村
五當召村
陸巷村
明月灣村
俞源村
郭洞村
深澳村
厚吳村
西遞村
宏村
漁梁村
江村
唐模村
棠樾村
屏山村
田螺坑村
培田村
下梅村
福全村
城村
桂峰村
流坑村
渼陂村
理坑村
賈家村
燕坊村
汪口村
朱家峪村
東楮島村
大余灣村
滾龍壩村
張谷英村
上甘棠村
高椅村
乾岩頭村
頭村
鵬城村
南社村
自力村
碧江村
大嶺村

靈水村
舉人村
爨底下村
桑峪村
楊家峪村
馬欄村
東胡林村
西胡林村
沿河城村
靈岳寺村
上清水村
燕家台村
杜家莊村
齊家莊村
張家莊村
塔河村
黃安村
田莊村
淞白村
韭園村
琉璃渠村
三家店村
櫻桃溝村
澗溝村
上葦甸村
石門營村
石佛村
萬佛堂村
魯家灘村
平原村
賴坊村
羅田村
嚴台村
白鷺村
延村
天寶村
雄崖所村
張店村
歇馬村
南崗古排村
前美村
秀水村
蘿蔔寨村
丙安村
增沖村
馬頭村
樓上村
鄭營村
東蓮花村
南長灘村
阿勒屯村
陂下村
師家溝村

岜沙苗寨
壩光村
長溪村
瓷器口鎮
從化溪頭村
大旗頭村
丹巴碉樓
德夯苗寨
都羅寨
俄亞大村
高椅村
貴州屯堡
洪坑土樓群
湖南洪江鎮
黃埔村
金帳汗蒙古部落
黎槎村
理坑
利加則
寧海前童
烏篷船
於家石頭民俗村
元陽梯田
芷溪村
中山鎮
竹溪村
大江埔村
橋溪村
崇武古城
曹家大院
常家大院
娘子關村党家村
楊家溝村
郭麻日村
麻扎村
臨灃寨
偏城村
北方城村
李家山村
夏門村
竇莊村
上莊村
三門源村
呈坎村
查濟村
南屏村
廉村
漈下村
翠亨村
大蘆村
塘尾村
諾鄧村
兩河口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