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古民居的風貌詮釋了它的內涵,徽商怕“露財”,所以形成了這種所謂“宛如城郭”的設計,即中間一個小天井,屋脊的水流入天井,似有“斂財”之意,即所謂“四水歸堂”。
村周奇峰羅列,古木參天,景致極為壯觀。據宗譜記載,先祖為避戰亂,見此地“水竹桃園,洞然別有天”,遂定居於此。村側,皆為奇峰怪石、飛瀑懸崖。村右有徽州十景之一的“吳楚山光”,清《徽州府志》載:“山如屏而立,舊有留侯廟,廟前岩平如案,俗稱留侯台”。村南有“大備坑”,諧音“躲避坑”。相傳漢代張良曾避難於此;村北峰巒稱“七姑尖”,府志載有:“七峰如櫛,石閣參差,常有雲霧封護”。村後,一條石級蹬道在山林中曲折蜿蜒,漸行漸高,一路古樹蔽天,一直伸展到大山深處。據說,此路初辟於南宋末年,後經元、明、清數代補修,歷來便是“官道”。山路古樸而又堅實,石級歲痕斑斑,均為青板條石,2米見寬,順隨著山勢蜿蜒而上。最有魅力的一段驛道,是建在懸崖峭壁之上的台階,可謂一階一滴汗,一步一喘息。棄車步行,一路向上攀去,古道愈見險峻,石級依舊曲延如常,盤鏇于山崖,一側峰插雲霄,另一側深臨峽谷。此一段古道艱險而荒涼,漫漫長路,滿是荒草,兩邊蘆葦障眼,只有幾間殘屋、幾座石橋,還能勾起人間的幾多煙火。從山脊望去,農舍粉牆黛瓦,清溪環繞,巨樹蔽天,古亭、石橋、青石街巷,一條延伸到萬山叢林的古道,黑白相間的民居隱約於碧谷之中。不知為什麼,一踏進小村,那首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兒歌:“長亭外,古道旁,芳草碧連天。歲月悠悠,羊腸古道,南來北往,過客匆匆……”若現耳邊,呈現出一種古樸、蒼勁、遙遠、悽愴的感受。最令人驚奇的景觀,還是在數座高聳入雲的山巒之巔,竟然會出現大片沙灘。不少沙地中鑽出一棵棵小黃山松,令人有發現山巔“荒漠”之感。“山脊沙漠”的來歷,眾說紛紜。一般說法是,這些山脊狀況,過去與周邊的地貌相似,皆由巨大的花崗岩構成,但是經過億萬年地殼的風化作用,堅硬的花崗岩石竟然化為沙灘了;也有人說,當地農民曾在“沙灘”里找到過貝殼之類的海洋生物遺物,附近山溝里還曾發現過“龍蛋”、“龍骨”等古生物遺骸,即恐龍化石。
遙想昔日古道上“肩挑馬嘶人不休”的繁忙景象,而今早已淹沒於蒼茫亂草之中。
歷史文化
竹溪村 |
旗桿台門是深山古村竹溪村的標誌性建築,相傳為武肅王第30世孫、時稱浙東首富的錢萬象在道光年間(1844年)出錢所建,共66間房屋,占地5000平方米,該台門前方築有一塊用滿文寫的蘊玉含輝石匾,被稱作該村的鎮村之寶。深山古村內,台門古宅下還生活著近百戶村民,近乎於一個活著的博物館,而村民都是古宅的守護者。竹溪旗桿台門內,保護得最完整要數留在台門裡的木雕了。到目前為止,完整的清代木雕牛腿還有上百個,古木雕窗、門更是數量眾多。一些眼紅的古木器商販叫價出5000元換一條木雕牛腿,但都被村民斷然拒絕。
竹溪深山古村位於小舜江的源頭,兼具歷史文化和生態資源保護的雙重特性。據竹溪鄉政府一位負責人介紹,該村通過省級文化歷史古村鎮評審後,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已有兩批紹興企業家慕名進行了考察。
古道茶亭
竹溪村 |
古道上,一路行進,偶爾還能見到一二座簡陋的小屋,仿佛在淒涼地訴說往昔的故事。舊時,漫漫驛道,皆有“三里一路亭,五里一茶亭”。在外殷實的徽商常有捐資家鄉鋪路修橋的善舉;即使徽商小戶,雖然沒有發大財,但是一旦“小有積蓄”,首先想到的便是在鄉里造一座茶亭、修一個路亭。為風塵僕僕的客商找到一個歇腳的地方,喝一口水、吸一袋煙,再繼續茫茫行程。舊時,古道旁的寺庵常年施茶送水,或烘烤乾糧;如有商客夜間趕路,寺院則贈借火把,“僧尼分文不取”。秋收季節,亦常見僧人在田間“化緣”,以補足茶亭費用;即使普通鄉民,也會為茶亭添置修繕一些木、石凳,便於過往客商歇息的“義舉”。
古牌坊
竹溪村 |
特色看點
竹溪村 |
“山脊沙漠”的來歷,眾說紛紜。一般說法是,這些山脊狀況,過去與周邊的地貌相似,皆由巨大的花崗岩構成,但是經過億萬年地殼的風化作用,堅硬的花崗岩石竟然化為沙灘了;也有人說,當地農民曾在“沙灘”里找到過貝殼之類的海洋生物遺物,附近山溝里還曾發現過“龍蛋”、“龍骨”等古生物遺骸,即恐龍化石。最令人驚奇的景觀,還是在數座高聳入雲的山巒之巔,竟然會出現大片沙灘。不少沙地中鑽出一棵棵小黃山松,令人有發現山巔“荒漠”之感。古道上,一路行進,偶爾還能見到一二座簡陋的小屋,仿佛在淒涼地訴說往昔的故事。舊時,漫漫驛道,皆有“三里一路亭,五里一茶亭”。在外殷實的徽商常有捐資家鄉鋪路修橋的善舉;即使徽商小戶,雖然沒有發大財,但是一旦“小有積蓄”,首先想到的便是在鄉里造一座茶亭、修一個路亭。為風塵僕僕的客商找到一個歇腳的地方,喝一口水、吸一袋煙,再繼續茫茫行程。舊時,古道旁的寺庵常年施茶送水,或烘烤乾糧;如有商客夜間趕路,寺院則贈借火把,“僧尼分文不取”。秋收季節,亦常見僧人在田間“化緣”,以補足茶亭費用;即使普通鄉民,也會為茶亭添置修繕一些木、石凳,便於過往客商歇息的“義舉”。
文化活動
竹溪村 |
黃氏宗祠是由竹溪村旅居馬來西亞華僑黃景發於1914年斥巨資,把原簡陋的黃氏祖祠按中西混合建築設計風格擴建重修而成,占地面積800平方米。黃氏宗祠自1914年修成以來,歷經94年的風雨滄桑,加上年久失修,顯得破爛不堪。
為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應海內外鄉親再次重修的要求,竹溪村黃氏宗祠決定在2008年4月動工重修。竹溪村旅港鄉親、江門市榮譽市民黃麗德女士帶頭捐資38萬港元,其他港澳、新加坡、馬來西亞等鄉親亦紛紛捐款,同時也得到了雙水宗親黃球先生、內地鄉親黃永球先生、黃迪境先生等人慷慨解囊,鼎力支持。經過6個多月的修建,黃氏宗祠重現昔日輝煌。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古鎮
國家建設部和文物局從2003年至今已經評選並命名了兩批共三十六個“歷史文化名村”。這些村分布在全國二十五個省份,既有鄉土民俗型、傳統文化型、革命歷史型,又有民族特色型、商貿交通型,基本反映了中國不同地域歷史文化村的傳統風貌。 |
盤點雲南省有趣的村落名
雲南,名稱起源於“彩雲之南”或“雲嶺之南”,位於中國西南邊陲。雲南省以昆明為省會,設有地級市8個、少數民族自治州8個。其下管轄的市轄區12個、縣級市9個、縣79個、少數民族自治縣29個。 | |||
木梳賈村 瓦納舊寨村 瓦納新寨村 倮沙村 既庶村 山白村 大衣村 督捕撫村 小蚌嘎村 小普初村 阿八寨村 送妹村 木鐸村 爵冊村 大挨來村 | 登雲小寨村 祥雲新寨村 土弄村 如興寨村 小昆普村 白安村 七星上寨村 七星下寨村 自福村 卡娘村 山衣村 吾乃白村 大孟澤村 五者村 | 小坡腦村 六蓬村 那炳村 昆車村 昆灣村 清明里村 保紅村 黑坡村 果衣村 大無浪村 無浪村 竹溪村 小孟澤村 大興安村 | 全福莊大寨村 阿路嘎新寨村 昆甫小寨村 昆甫大寨村 麻栗新寨村 小五隊村 大遲田自然村 竹瓦房村 章巴自然村 西租小寨村 西租大寨村 督捕撫村趙家寨自然村 雀梨樹自然村 三河自然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