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灘鎮

龔灘鎮

龔灘鎮,位於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西部,與貴州沿河縣相鄰。龔灘是一個千年古鎮,興於唐、明兩代,這裡終日舟楫列岸,商賈雲集,成了渝川湘黔的物資集散地,故又有“錢龔灘”之譽。。古鎮處在兩江交匯處,萬刃峭壁下,全鎮只有一條彎彎曲曲的石板小街,鱗次櫛比的吊腳樓群臨江而立,吊腳樓全系木料支撐、穿斗而成的梁架結構,屋高三五丈許,二至三層。樓下堆貨,樓上住人,四周鋪設走廊,是典型的土家族建築。

基本信息

簡介

龔灘鎮龔灘鎮

龔灘鎮位於酉陽西部阿蓬江烏江交匯處的鳳凰山麓,是由烏江連線重慶的黃金口岸,也是崇山峻岭中保存完好的一座千年古鎮,有“重慶第一歷史文化名鎮”之稱。據史料記載,明代萬曆年間(1573年)山洪暴發,垮塌的岩石填塞烏江而成灘,上下過往船隻不能通行,逐漸形成古鎮,因當年這裡的居民龔姓眾多,故名龔灘。

從1700餘年的風雨蒼桑中走來的龔灘古鎮,建築格調獨具魅力,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展示出崔璨奪目的歷史畫卷。兩公里長的石板街青幽如玉、起伏不平、蜿蜓崎嶇,盤亘在烏江東岸,懸空托起氣勢恢弘的土家吊腳樓群,國畫大師吳冠中寫道:“是唐街,是宋城,是爺爺奶奶的家。”著名國畫《老街》便誕生於此。
龔灘古鎮風景優美,人文薈萃。烏江百里畫廊中的精華美景在龔灘便可一探究竟。古色古香的大業鹽號三教寺川主廟楊家行等古建築如藝術群雕,堪稱古建築史上的珍品。古代巴人文化遺址蠻王洞、東漢僰人懸葬、烏江纖道、南宋金頭和尚起義的鐵圍城遺址等也都如珍珠般散落在古鎮內外。

歷史

龔灘鎮龔灘鎮
具有1700餘年歷史的龔灘古鎮位於酉陽西部的鳳凰山麓,地處鄂、黔、湘交界處,千百年的歷史變遷與磨礪,造就了其獨特的自然人文景觀。
據史料載,三國建興元年,蜀漢置復縣於今龔灘,屬涪陵郡;到唐德二年,改稱洪杜縣。明萬曆元年,鳳凰山南麓垮塌,山崩裂,巨石塞江,水流湍急,形成險灘;又因此地龔姓人家居多,故得名“龔灘”。雍正十三年以後,以龔灘為中心的商貿集市逐漸完善。光緒三年,龔灘設四川鹽務總局,整治烏江境內灘礁,開鑿纖道。之後,陝西商人張朋九在龔灘首設“西秦會館”;至民國時期,川、黔、湘、秦的商賈、腳力、縴夫雲集於此,互運土特產。那時,龔灘江面上船隻如梭,商貿集市繁榮。
隨著公路、鐵路、航空的發展,龔灘昔日的繁榮逐漸歸於平和寧靜,但龔灘千年古鎮的風韻雖歷經歲月的沖刷卻完整地保存至今,其最具特色的吊腳樓和青石板鋪就的老街古巷保留完好。
這裡處處有歷史的痕跡,步步是如詩如畫的勝景。歷代題刻的碑文、川祖廟、三教寺、文昌閣、一溝十八橋、吊腳碑、扦門口……都證明著古老的文化和歷史,而檐燈更是龔灘古鎮人特有的風景。幾百年來,這裡的人為了照明和防盜,家家都在自己的屋檐下點燃了各式的燈,當遠方的客人或者歸家的人看到這溫馨朦朧的燈光,總會感到親切無比。
龔灘人的生活習俗多姿多彩。每年舊曆正月初九至十四,夜夜玩龍燈舞獅子。端陽節有龍舟競渡。有遠方來客,淳樸的古鎮人會拿出鹽茶羊油茶油碟糟釀海椒酥食米花等獨具特色的小吃熱忱款待……
現在的古鎮還是一如往常的寧靜、古樸、從容、祥和,悠閒的老人頭上扎著白布帕,臉上寫滿滄桑,倚門或立或坐;穿紅衣戴三角帽的幼兒在高高的門坎邊嬉戲玩耍……古鎮特有的韻味讓每一個慕名而來的遊人在此久久流連,不捨離去。

龔灘

龔灘鎮龔灘鎮

龔灘,是烏江流域上的著名險灘之一。地處重慶酉陽西部,與貴州沿河縣鄰界。據史書記載,此灘是由於明代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酉陽山洪暴發,鳳凰山垮岩,堵塞烏江河道而形成的陡灘。

龔灘西岸,懸岩高聳,直插雲天,懸岩之上,鳥語猿啼,古木森森,有名的蠻王洞就在其間。東岸坡勢較緩,龔灘古鎮,即座落其上。土家吊腳樓,依山而建。公路蜿蜒,直上雲天,鎮上有明清古建多處,其中川主廟、三教寺等,較為有名。復有眾多古碑,原貌猶存。其中有上不沾天下不著地碑,有倒刻無量佛碑,還有明代萬曆年間的"第一關"雙鉤題刻碑,至今仍完好無損。有旅遊價值的還有宋代四方井、摩天石柱、一溝十三橋和五十年代興建的一度稱冠世界的龔灘大石拱橋等,為龔灘這個地方增色不少。
為什麼要取名為"龔灘"呢?
有人說,是因為這個灘的東岸居民,姓龔的人特別多,而且是望族,故名龔灘。也有人說,無論過去和現在,這裡姓龔的人家都不多,顯然龔灘不是以姓氏命名,而是對"龔"字另有解釋。說是"龔者大也"。龔灘就是大灘。這種說法,考諸典籍,似乎不能成立。
還有人說,龔灘的得名,是在很古以前,有一姓共的氏族首領,因避難,逃到夜郎與黔地接壤的烏江大山之中定居,為了避免暴露貴族身份,就隱姓埋名,改"共"為"龔",取意為"共氏的後人,都是龍的後代。"龔姓居住於烏江灘旁,故稱龔灘。此說是否正確,也難判定。
民間還有一說,就是烏江與阿蓬江,是由大小兩條龍共同開鑿而成的,烏江為烏龍前進的路線,烏龍體大力猛,它由黔東北向川(現重慶)東南前進,經過很遠的路程,才到川黔交界的地方;阿蓬江為阿龍前進的道路,阿龍體小力弱,在川東南行走不遠,就在川黔交界的地方與烏龍匯合了。這兩條龍會合之後,就共同努力,奮力越過了川黔交界處的峽谷,形成了一處很陡的水流湍急的險灘。人們就稱之為"龔湍",又稱為"龔灘"。說明這個險灘,是由兩條龍共同開成的。這一傳說給龔灘名稱的由來,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龔灘這個地方,在古代是通向五溪和夜郎的咽喉,是軍事要地,如今是渝、黔兩省水路運輸的動脈和紐帶。龔灘上面的龔灘古鎮,歷來是萬商雲集的要埠。古代是川鹽重要的水上轉運站,如今水陸交通更為發達,車船如織,百業俱旺,古鎮換新顏,成了黨代渝黔邊陲的一顆燦爛的明珠。
地處酉西邊緣;居阿蓬江與烏江交匯北測,隔烏江與貴州省相望。數百年前的一天,西江邊陡然山崩石飛,巨石隆隆傾砸入江,滾滾烏江一時驚濤裂岸,亂石穿雲,千里航道轉眼被攔腰截斷。一塊塊石頭,一堆堆暗礁密布由在兩公里長的河道上,形成了一個白浪亂滾,礁石猙獰的灘,這就是龔灘。龔灘古鎮最著名的兩大奇絕是吊腳樓和青石板街。龔灘吊腳樓從南宋一直修到1963年,其中不少已飽經烏江風雲,人世滄桑,不少已有100年以上的歷史。其經久耐用程度與現代建築媲美。古鎮吊腳樓還頗含藝術與文化品味,如西望牛郎山的織女樓,數噸重的鴛鴦樓,亭台樓閣式的繡花樓等,難怪著名畫家吳冠中到此一游時,用了"瓊樓玉宇"來讚賞它。
龔灘鎮的另一奇絕是一條青石板路,長達兩公里的老街,全由一塊塊青石鋪成。青石年代古遠。一年年一代代被赤腳、草鞋、布鞋膠鞋、皮鞋踏磨得光滑玉潤。青石板街居然可坐、可行、可臥而無需擔憂一身塵土。走在這絕無車蹤喧譁的石板路上,應接沿街翹角飛樊檐犬牙交錯臨空撲來,其間有摩崖石刻"第一關"七百餘年的"四方井"。一種悠遠古樸的歷史回歸感和傳統文化的浸潤感由然而生。據專家考證,此石板街是長江沿岸目前保持最完整,且極具觀賞價值的石板街,難怪中央電視台重慶電視台等多次到此攝外景。不由想起白居易的詩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古鎮集萃

“大業鹽號”老屋

龔灘鎮石柱風景區

是龔灘代表性的民居建築。系本世紀初烏江洪水總目毀後重建,整幢樓房所胡的構件全部鑿挖活扣連線,可裝可拆。其屋基石岸上,還專門用巨石嵌定鎖眼套孔,以牢固木樁、拴挽房柱。自建成後近100年間,歷經多次洪水沖刷仍能結實如故,體現了土家工匠的高度智慧。

石柱風景區

在烏江龔灘東岸的陡壁上,即今龔灘水文站內,有一座飛檐翹角的古建築,這就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巾幗英雄秦良玉的故居,後來被改建成古寺廟三教寺

旅遊指南

交通
龔灘鎮龔灘鎮

重慶菜園壩汽車站和朝天門長途汽車站有開往酉陽的客車,票價130元左右,酉陽到龔灘汽車很多,票價20左右。也可從重慶火車站乘坐火車到秀山再轉到酉陽龔灘。
餐飲/住宿/購物
龔灘餐飲以土家風味為主,可以品嘗當地特色的烏魚,同時來點苦蕎麥酒,將是不錯的享受。
停留住宿

龔灘住宿方便,像楊家賓館之類的住宿點,非常安全、乾淨。
氣候與游季

龔灘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8℃左右,年降雨量為1000-1100毫米。雨季集中在夏秋,每年秋末至春初多霧,年均霧日為68天左右。

建築

龔灘鎮龔灘鎮
隨著公路、鐵路、航空的發展,龔灘昔日的繁榮逐漸歸於平和寧靜,但龔灘千年古鎮的風韻雖歷經歲月的沖刷卻完整地保存至今,其最具特色的吊腳樓和青石板鋪就的老街古巷保留完好。古鎮處在兩江交匯處,萬刃峭壁下,全鎮只有一條彎彎曲曲的石板小街,鱗次櫛比的吊腳樓群臨江而立,吊腳樓全系木料支撐、穿斗而成的梁架結構,屋高三五丈許,二至三層。樓下堆貨,樓上住人,四周鋪設走廊,是典型的土家族建築。楊家行“大業鹽號”是龔灘代表性的老屋,整幢樓房所有構件全部鑿挖活扣連線,可裝可拆。古鎮保存有武廟、川主廟、童家祠堂、西秦會館等古建築。建於清光緒年間的西秦會館,高牆大院,內設正殿、偏殿、耳房、戲樓,雕樑畫棟。龔灘多溝,橋是古鎮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卷拱橋、平板橋、橋重橋、屋架橋、大橋包小橋。在一條順岩壁而下的溪流上竟架了18座橋,當地人稱“一溝十八橋”。

風俗

這裡處處有歷史的痕跡,步步是如詩如畫的勝景。歷代題刻的碑文、川祖廟、三教寺、文昌閣、一溝十八橋、吊腳碑、扦門口……都證明著古老的文化和歷史,而檐燈更是龔灘古鎮人特有的風景。幾百年來,這裡的人為了照明和防盜,家家都在自己的屋檐下點燃了各式的燈,當遠方的客人或者歸家的人看到這溫馨朦朧的燈光,總會感到親切無比。

龔灘人的生活習俗多姿多彩。每年舊曆正月初九至十四,夜夜玩龍燈舞獅子。端陽節有龍舟競渡。有遠方來客,淳樸的古鎮人會拿出鹽茶、羊油茶、油碟糟、釀海椒、酥食、米花等獨具特色的小吃熱忱款待……

現在的古鎮還是一如往常的寧靜、古樸、從容、祥和,悠閒的老人頭上扎著白布帕,臉上寫滿滄桑,倚門或立或坐;穿紅衣戴三角帽的幼兒在高高的門坎邊嬉戲玩耍……古鎮特有的韻味讓每一個慕名而來的遊人在此久久流連,不捨離去。

中國古鎮游

古城、古鎮連同一種樣近自然的生活方式的消逝,僅僅發生在短短的幾十年間,我們必須承認,在“現代化”的浪潮里,“新價值”的狂歡中,能保存一些傳統生活空間和生活方式的古鎮,很可能難以逃避消逝的命運。讓我們一起加入到尋找古鎮的旅途中,去發現古中之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