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琉璃渠村為北京市門頭溝區龍泉鎮轄村,三面環山、一面臨水,村域面積約3.6平方公里,東距市中心26公里,東南距區政府、鎮政府4公里,村南有豐沙鐵路通過,村東有京門鐵路和石擔公路通過,交通便利。
琉璃渠村歷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積澱,素有“琉璃之鄉”的美譽,是中國皇家琉璃的生產基地。
該村共有1036戶,2016人,其中:農業人口362戶744人,非農業人口674戶1272人,為典型的農居混雜村。2009年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9412元。
歷史
琉璃渠村始建於公元1264年,是經歷遼、金、元、明、清五朝的千年古村。
元代起,朝廷在此設琉璃局。
清乾隆年間,北京琉璃廠遷至此地,琉璃窯火700餘年相承不衰。琉璃渠窯廠一直為官辦,官方在這裡設立了琉璃局,派有六品監造官。故宮、皇陵等皇家建築的琉璃飾件,基本都由琉璃渠窯燒制。故宮、頤和園等皇家建築每次大修或改造,都要用到琉璃渠燒制的琉璃。
乾隆21年,在村東入口處建起三官閣過街樓,專門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以保一方平安。
南京中山陵和建於1916年的協和醫院樓頂上的綠琉璃瓦也都出自於琉璃渠村。
建築古蹟
過街樓
市級文物三官閣過街樓在琉璃渠村東口,俗稱燈閣,亦稱三官閣。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創建,光緒年間(1875-1908)重修。
過街樓下部為城台狀,由磚石砌成。東額“帶河”,西額“礪山”,皆是琉璃燒制。城台券洞上有殿堂3間,東向,建築精良,為硬山琉璃瓦頂建築。正脊內外側均是琉璃五彩花卉,檐下懸琉璃匾額,西為“三官閣”,東為“文星高照”。前後欄牆由六角形幾何圖紋“龜背錦”琉璃面磚裝修。琉璃飾件皆為本地燒制,是北京地區琉璃燒造業歷史悠久的實物見證,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研價值。
區級文物關帝廟、萬緣同善茶棚和趙氏商宅院。西山大道、妙峰山香道南道兩條古道穿村而過。
琉璃廠商宅院
琉璃廠商宅院是清代的建築。兩進四合院,坐北朝南,房屋由迴廊相連,大門面闊,進深一間,門樓磚雕精美。前院倒座房三間,硬山清水脊。耳房一間,東西廂房各二間,硬山元寶頂,石望板。後院東西廂房各三間,硬山元寶頂,板瓦合瓦,前後均有迴廊。正房三間,兩側配房各二間,硬山大脊,戧檐磚雕精美,五級垂帶踏步。
清代乾隆年間,皇家御用琉璃廠遷到琉璃渠村,工部在琉璃渠窯的督燒機構建造了這個宅院。1985年,門頭溝區政府公布琉璃廠商宅院為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關帝廟
琉璃渠村關帝廟和過街樓遙遙相對,在琉璃渠村的西口,緊鄰古道,俗稱老爺廟。
關帝廟建於明代,是一座完整的四合院,坐西朝東,有正殿三間,硬山大脊,琉璃瓦頂,排山勾滴,垂脊有小獸,前出廊,雙層檐椽,梁枋上繪鏇子彩畫。正殿前有垂帶八級踏步。大殿兩側耳房各一間,元寶頂,五級踏步。兩廂配殿各三間,硬山元寶頂,五級踏步。
廟內原來供奉關帝像。殿內琉璃須彌座,龕台造型精美,兩側的琉璃台上有周倉、關平的立像。廟前有明、清碑刻六塊,記述歷代重修經過及捐資人姓名,並有修建廟前石橋、戲樓的記載。
1985年,門頭溝區政府公布關帝廟為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萬緣同善茶棚
萬緣同善茶棚在村北,是通往妙峰山香道上最大的茶棚。舊時,廟會期間在香道中修建的為香客提供沿途休息和飲食的場所。
萬緣同善茶棚是一座古廟宇式建築,面向大道,背靠青山,茶棚建造精良,殿院寬敞,有正殿六間,正殿勾連搭式,前為卷棚頂,後為硬山大脊,上覆綠琉璃瓦,排山勾滴,勾頭滴水,牆體磨磚對縫,墀頭為黃琉璃飾件。兩廂配殿各5間,正殿與配殿均建在石基之上。院內方磚鋪地,院前部為柏木烏頭門和木柵欄。
茶棚門外兩側牆壁上鑲有五彩琉璃構件,題有“萬古長青”四個大字。棚院四周環以紅牆。茶棚院內外有古井一口,旁置大石槽,石槽側面刻有“萬緣同善茶棚”字樣。石槽原是貯水飲畜之用。
清代乾隆年間,琉璃局窯商趙姓修整了村北至野溪渡口道路,開通妙峰山進香新南道,為方便更多香客走新南道以便經過琉璃窯廠,又在趙家廟院中設定茶棚,並添設了車馬大院。光緒年間,這裡又經重修。香客和遊人從城裡到妙峰山進香,將車、馬存放此處,在這裡換乘轎子朝頂。
1985年,門頭溝區政府公布萬緣同善茶棚為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特色產業
琉璃產業
琉璃渠是北京最大的琉璃品生產基地。琉璃渠村燒制琉璃製品具有嚴格的規程和標準,製作出的琉璃成品具有色彩絢麗、不怕水浸、耐風化的特點,至21世紀初依然為包括天安門、北京故宮、北海公園、頤和園、雍和宮等文物古蹟提供建築用琉璃構件、琉璃裝飾品。該村的琉璃燒造技藝已經列入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生態產業
發展農業觀光旅遊業,轄區已建農業觀光園兩處(醜兒嶺農業觀光園、百果園),以綠色農業為基礎,構建集農業種植、農業觀光、休閒度假、銷售為一體的新型農業生產經營業態活動。
合理構建不同功能區之間和生態系統內部的物質再生循環和能量多級利用模式,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在木本植物下套種小雜糧,改善生物多樣性,合理利用了空間,提高了農業的綜合效益。
生活設施
交通
村域內有前街和后街兩條主街道,前街為水泥路,后街已改造成石板路,兩側分布有商店、學校、信用社、醫務室及村委會等公共服務設施。村東與水擔路相接,構成本村對外最重要的通道。
水電
該村於2000年進行農電改造,供電系統由城子和軍莊兩個3.5萬伏變電站以110萬伏輸入,提供全村工農業和民用電力需要,全村基本實現了電氣化。
隨著門城地區通訊實現數位化、程控化後,2004年全村電話安裝總數已達700多部,普及率達95%以上。
該村飲用水全部由市政供應,排水系統已經建立,生活污水,已進入市政系統。村內共有水沖式廁所18座,封閉式垃圾樓26座。
健身
村口有一處6000平方米的體育健身廣場,廣場內體育設施齊備,是村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福利
村委會先後制定了60歲以上老人養老補助金、農村合作醫療補助金、大病醫療救助、80歲老人祝壽金、農戶子女上大學獎勵、服兵役獎勵、福利制度、節日慰問、黨員愛心基金等福利制度和方案,消除了零收入家庭,改善了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民居環境
村中主要街道及周邊已全部綠化。森林資源豐富,主要是草灌坡及人工林:人工林主要樹種以油松、側柏、楊樹為主;草灌坡主要以荊條、酸棗,白草為主,林木覆蓋率達82%。
農田、林地及自然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相繼完成261畝的荒山造林,400畝的二道綠化,並對轄區內自然村醜兒嶺進行合理開發,為恢復古村落原貌奠定了基礎。
村內院落分布合理,多為青磚青瓦建築風格,古樸別致。村委會鼓勵農戶進行庭院綠化美化,農戶庭院裡栽種了牽牛、地錦等攀援植物,還種植了絲瓜、黃瓜、青椒等蔬菜瓜果,呈現出一派花團錦簇、瓜果飄香的田園景色。
轄區無工業廢棄物,工業廢氣廢水得到有效處理,關閉煤窯礦場,對琉璃燒造技術進行改造,將燃煤改成燃氣,減少了環境的污染。建封閉式垃圾樓18座,安排專人清理,做到日產日清,街道乾淨整潔。
人文景觀
古文化
該村具有深厚的文化積澱,遼窯文化、琉璃文化、古街文化、古代建築遺址群成為豐富的永定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村內諸多明清建築保存完好;村中有四條古道,古道文化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旅遊
該村將生態資源有機地和文化資源相結合,提升其文化內涵,一方面加快農業觀光園建設,另一方面深入挖掘本村歷史文化資源,加速古村落的恢復,打造既有生態特色又極具本村民俗特色的民俗生態旅遊業:
1、打造生態文化主題景觀公園,建設以“上善若水”、“大禹治水”為主題的生態景觀牆。
2、依託“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琉璃之鄉”等優勢,舉辦了“中國琉璃文化節”。
景觀
醜兒嶺山莊位於門頭溝區琉璃渠村南面的山坡上。占地面積400畝,種植各類果樹20000多棵,各類建築總面積1000平方米,具備完善的住宿和會議接待能力。
山下是具有悠久歷史和深厚琉璃文化底蘊的琉璃渠村村內的許多古蹟都是非常有價值的文物。山莊擁有標準客房20間,餐廳、會議室齊全,還有檯球、卡拉OK等娛樂設施,為遊客提供舒適、衛生的住宿條件。是這裡還有一個小型農家動物園,飼養了雞、鵝、豬、羊、狗、牛等家禽、家畜,專門供遊人尤其是兒童近距離接觸。
榮譽獎項
被譽為中國琉璃之鄉;
2006年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琉璃燒造工藝被北京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單。
探訪京西古村落
在京西的崇山峻岭中,遠近分布著30多座古村落。它們宛如璀璨的明珠,散落在這片明山秀水之間。這裡峰巒疊翠,溝谷縱橫,古道蜿蜒,是北京的醅屏障和交通要道;這裡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文化傳承源遠流長,是北京地區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這裡名山薈萃,古剎錯落,飽含濃郁的宗教文化和豐富的民俗文化。 |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古鎮
國家建設部和文物局從2003年至今已經評選並命名了兩批共三十六個“歷史文化名村”。這些村分布在全國二十五個省份,既有鄉土民俗型、傳統文化型、革命歷史型,又有民族特色型、商貿交通型,基本反映了中國不同地域歷史文化村的傳統風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