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村隸屬於沙朗鄉龍慶村委會,屬於半山區,位於沙朗鄉西邊,是村委會0.2 所在地,距離沙朗鄉政府20公里,是龍慶村委會所在地。
基本簡介
國土面積8.79平方公里,海拔1835米,年平均氣溫15 ℃,年降水量1200毫米,適宜種植蔬菜等農作物。
有耕地1289畝,其中人均耕地0.87畝;有林地9231畝。
全村轄4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67戶,有鄉村人口1479人,其中農業人口1479人,勞動力86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95人。
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40.2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324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289畝(其中:田464畝,地825畝),人均耕地0.87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9231畝,其中經濟林果地76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51畝,主要種植桃、梨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2670畝。
頭村最高海拔2460米,最低海拔1780米,平均海拔1860米,有沙朗、桃園2 個小壩子,西北為龍慶河谷地,其餘為山地。地勢東高西低,中間呈山夾盆地狀,是典型的山區民族鄉。沙朗河、西北沙河縱貫沙朗、桃園兩個小壩子,沙朗河在天生橋溶洞與支流匯合經龍慶谷地注入螳螂川。年平均氣溫13.5℃-15℃,年降雨量900mm-1100mm,屬低緯度高原氣候特徵。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全村有367戶通自來水,有13戶飲用井水。有367戶通電,有367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67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00%和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2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08戶,分別占總數的89.6 %和83.9%。
該村到鄉政府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柏油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2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3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43輛,拖拉機9輛,機車28輛。
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201戶;已完成“一池三改”的農戶45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5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5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 畝。
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混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4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84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96.3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47.05萬元,占總收入的 56.1%;畜牧業收入75.36萬元,占總收入的17.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746頭);第二、三產業收入117.82萬元,占總收入的26.8%;工資性收入56.16萬元,占總收入的17.8%。
農民人均純收入3324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6.1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78人(占勞動力的9%),在省內務工69人,到省外務工9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水稻,主要銷售往省內。2007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47.0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6.1%。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大棚蔬菜產業。擁有企業3個。文化教育
該村國小生就讀到龍慶國小,中學生就讀到沙朗民族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1公里,距離中學9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70人,其中國小生362人,中學生108人。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資金欠缺、村內基礎設施不完善。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連片大棚蔬菜,以綠色食品打開市場。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古鎮
國家建設部和文物局從2003年至今已經評選並命名了兩批共三十六個“歷史文化名村”。這些村分布在全國二十五個省份,既有鄉土民俗型、傳統文化型、革命歷史型,又有民族特色型、商貿交通型,基本反映了中國不同地域歷史文化村的傳統風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