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朮[桔梗目菊科植物]

白朮[桔梗目菊科植物]
白朮[桔梗目菊科植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白朮(zhú),拉丁學名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別名桴薊,於術,冬白朮,淅術,楊桴,吳術,片術、蒼朮等,屬於菊科、蒼朮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涼爽氣候,以根莖入藥,具有多項藥用功能。主要分布於四川、雲南、貴州等山區濕地。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於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醫學啟源》記載:“除濕益燥,和中益氣,溫中,去脾胃中濕,除胃熱,強脾胃,進飲食,安胎。”

基本信息

藥用價值

本草論述

《神農本草經》:術。味苦溫。主風寒濕痹死肌,痙疸,止汗,除熱,消食,作煎餌。久服輕身延年,不飢。一名山薊,生山谷。

《長沙藥解》:味甘、微苦,入足陽明胃、足太陰脾經。補中燥濕,止渴生津,最益脾精,大養胃氣,降濁陰而進飲食,善止嘔吐,升清陽而消水谷,能醫泄利。

藥材簡述

性味歸經

味苦,甘,性溫。歸脾、胃經。

功能主治

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於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土白朮健脾,和胃,安胎。用於脾虛食少,泄瀉便溏,胎動不安。

炮製方法

1、生白朮:揀淨雜質,用水浸泡,浸泡時間應根據季節、氣候變化及白朮大小適當掌握,泡後撈出,潤透,切片,曬乾。

2、炒白朮:先將麩皮撒於熱鍋內,候煙冒出時,將白朮片倒入微炒至淡黃色,取出,篩去麩皮後放涼。(每白朮片100斤,用麩皮10斤)3.焦白朮:將白朮片置鍋內用武火炒至焦黃色,噴淋清水,取出晾乾。

4、土炒白朮:取伏龍肝細粉,置鍋內炒熱,加入白朮片,炒至外面掛有土色時取出,篩去泥土,放涼。(每白朮片100斤,用伏龍肝粉20斤)

5、《本草蒙筌》:白朮咀後,人乳汁潤之,制其性也,潤過陳壁土和炒。

6、《本草備要》:白朮,用糯米泔浸,陳壁土炒,或蜜水炒,人乳拌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5g;或熬膏;或入丸、散。

貯藏方式

置陰涼乾燥處,防蛀。

注意事項

1、陰虛燥渴,氣滯脹悶者忌服。

2、忌桃、李、菘菜、雀肉、青魚。

3、《藥品化義》:凡鬱結氣滯,脹悶積聚,吼喘壅塞,胃痛由火,癰疽多膿,黑瘦人氣實作脹,皆宜忌用。

藥理作用

1、利尿作用:具有明顯而持久的利尿作用,對各種動物如大鼠、兔、狗都有作用。對不麻醉狗靜脈注射煎劑0.05~0.25g/kg,尿量增加可達9倍以上,並在用藥5小時後仍高於正常;灌胃給藥1~3g/kg,尿量較用藥前可增加2~6倍,而且多數於用藥6~7小時後仍多於正常,白朮煎劑和流浸膏1.0g/kg給大鼠靜脈注射,兔1.0g/kg灌胃或腹腔注射,均能產生明顯而持久的利尿作用。白朮不僅增加水的排泄,也促進電解質特別是鈉的排出,並且鈉的排泄還勝於水的排泄。它也不影響垂體後葉激素的抗利尿作用,因此白朮增加水的排泄可能主要不是影響水的主動性重吸收,而是續發於電解質重吸收的減少,既有汞撒利樣排泄氯、鈉的作用;又有增高尿中二氧化碳容量、pH值以及增加鉀排泄,減少銨排泄的醋唑磺胺樣的特點。對人的利尿作用有少數試驗,不能最後肯定。

2、降血糖作用:家兔灌胃煎劑或浸膏,血糖稍有降低。大鼠灌胃煎劑有加速體內葡萄糖的同化因而降低血糖。小鼠內服煎劑有保護肝臟,防止四氯化碳引起的肝糖元減少作用。

3、強壯作用:白朮煎劑灌胃1mol或6g/kg,能促進小鼠體重增加和增強游泳耐力,白朮能增強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對小鼠網狀內皮系統呈活化作用,促進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使巨噬細胞的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數及其溶酶體消化平均較對照組顯著增加。在白細胞減少症時,白朮有升白作用。白朮還能提高淋巴細胞轉化率和自然玫瑰花形成率,促進細胞免疫功能,且IgG明顯增高。說明白朮有健脾胃、壯身體和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

4、抗凝血作用:白朮對血小板聚集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白朮煎劑0.5g/kg灌胃1~4周,能顯著延長大鼠凝血酶元的時間。其作用較雙香豆素弱,但較Butadion為強。根的作用比莖強。健康人服用5%根煎劑,每次1湯匙,每天3次,4天后凝血酶元時間及凝血時間均顯著延長,停藥後10天上述指標恢復到給藥前的水平,酒精浸出液也有效果,但維持時間較短。

5、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白朮有血管擴張作用。對心臟呈抑制作用,劑量過大時可致停博,麻醉犬靜脈注射煎劑0.1g/kg,血壓輕度下降0.25g/kg時,血壓急劇下降,3~4小時內未見恢復。

6、抗腫瘤作用:體外試驗表明,白朮揮髮油中之中性油對食管癌細胞有明顯抑制作用。10mcg/ml時,於24小時內可使癌細胞全部脫落。5mcg/ml時,可使大部分癌細胞脫落,殘存的小片細胞或散在細胞呈核固縮,核仁模糊不清,泡質多空泡。白朮揮髮油50~100mg/kg腹腔注射對艾氏腹水癌有顯著抑制作用。全身給藥時,對實質性實體癌的療效則報導不一致。對358種植物藥、中藥單方和複方進行篩選時,白朮揮髮油對小鼠肉瘤~180的抑制作用最強(抑制率為31~49%)另有報導對S~180,S~37,U~14和W~256,以及白血病模型(L615均無明顯作用。近報導,白朮對methA腫瘤的中如活性比對照組明顯增加,並顯著增強MethA腫瘤的遲發性超敏反應,還促進植物血細胞凝集素-P和脂多糖誘導的幼若化反應。

7、對胃腸平滑肌的作用:過去報導,白朮對胃腸道功能(如胃酸的胃液分泌,推進性腸蠕動等)無影響,亦無抗潰瘍、抗炎和鎮痛作用,不影響正常體溫,對中樞神經系統無明顯抑制作用,後者被認為可以作為與蒼朮相區別的依據。近報導,白朮對家兔離體小腸自發活動的影響多不相同,白朮能增強兔離體小腸自發性收縮活動,使其收縮幅度加大,白朮油抑制腸管的自發運動,或白朮對家兔離體小腸的自發運動影響不明顯。白朮對乙醯膽鹼、二氯化鋇所致的家兔離體小腸強直性收縮有明顯的拮抗作用,對加入腎上腺素所致的離體家兔小腸活動的抑制,白朮可以拮抗此作用。但亦有報導沒有明顯的拮抗作用。白朮煎劑每天10g(生藥/kg連續給小鼠灌胃能明顯促進小腸蛋白質的合成。白朮提取物50mg和200mg/kg灌胃給藥,對動物水浸束縛應激性潰瘍,有顯著抑制效果。

8、抗菌作用:水浸液在試管內對絮狀表皮癬菌、星形奴卡氏菌有抑制作用。煎劑對腦膜炎球菌亦有抑制作用。近報導白朮煎劑和四君子湯對傷寒桿菌、甲型副傷寒桿菌、福氏痢疾桿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而無殺菌作用。

9、促進造血功能:白朮煎劑1g/kg,0.2ml/只皮下注射能促進小鼠骨髓紅系造血祖細胞(CFU-E)的生長。對於用化學療法或放射療法引起的白血球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

10、促進蛋白質合成:白朮煎劑10g/kg灌胃,連續7天,明顯促進小鼠小腸蛋白質的合成。

11、其它作用:白朮對呼吸有短暫的興奮作用,另外白朮對家兔、腸鼠、大鼠和小鼠的子宮平滑肌有明顯抑制作用,白朮煎劑對小鼠因四氧化碳引起的肝損傷有保護作用。白朮乙酸乙酯提取物,大白鼠十二指腸給藥,可明顯增加膽汁分泌。少量揮髮油有鎮靜作用。

臨床套用

1、歸脾湯(《濟生方》)治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怔忪健忘,驚悸盜汗,發熱體倦,食少不眠,或婦人脾虛氣弱,崩中漏下。白朮,茯神(去木),黃芪(去蘆),龍眼肉,酸棗仁(炒去殼)各30g,人參,木香(不見火)各15g,甘草(炙)7.5g,當歸,遠志各3g。上咀,每用12g,水1.5盞,生薑5片,棗1枚,煎至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候。方中白朮助人參益氣補脾,為臣藥。

2、白朮散(《外台秘要》)治嘔吐酸水,結氣築心。白朮、茯苓、厚朴各2.4g,桔皮、人參各1.8g,蓽茇1.2g,檳榔仁、大黃格3g,吳茱萸1.2g。水煎,分兩次服。方中白朮配茯苓、人參治脾胃虛弱。

3、白朮調中湯(《宣明論》)治中寒痞悶急痛,寒濕相搏,吐瀉腹痛。白朮、茯苓、陳皮、澤瀉各15g,乾薑、官桂、藿香各0.3g,甘草30g,縮砂仁0.3g。上為末,白湯化蜜少許調下。方中白朮配茯苓、澤瀉治脾虛濕滯。

毒性

1、小鼠腹腔注射煎劑半數致死量為13.3士0.7g/kg。麻醉狗靜脈注射煎劑0.25g/kg,多數血壓急劇下降,平均降低至原水平的52.8%,3~4小時內未見恢復。

2、大鼠每日灌服煎劑0.5g/kg,共1~2月,未見任何明顯的毒性反應。但在用藥14天后,有中等度白細胞減少,主要是淋巴細胞減少;服藥2月,有輕度貧血,腦、心肌及肝組織無任何變化。某些動物個別腎小管上皮細胞有輕度顆粒變性,腎小球則無任何改變。

生藥鑑定

藥材性狀

根莖規則的肥厚團塊,長3~13cm,直徑1.5~7cm。表面灰黃構或灰棕色,有瘤狀突起及斷續的縱皺和溝紋,並有鬚根痕,頂端有殖留莖基和芽痕。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不平坦,黃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黃色的點狀油室散在,烘乾者斷面角質樣,色較深或有裂隙。氣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帶粘性。

化學成份

根莖含揮髮油,內有α-及β-葎草烯(humu-lene),β-欖香醇(β-elemol),α薑黃烯(α-curcumene),蒼朮酮(α-tractlone),3β-乙醯氧基蒼朮酮(3β-acetoxyatractylone),芹子二烯酮[selina-4(14),7(11)-diene-8-one],桉葉醇(eudesmol),棕櫚酸(palmiticacid),茅術醇(hinesol),β-芹子烯(β-selinene)等。還含倍半萜內酯化合物:蒼朮內酯(atractylenolide)-Ⅰ、-Ⅱ、-Ⅲ及8β-乙氧基蒼朮內酯-Ⅱ(8β-ethoxyatractylenolide-Ⅱ)。又含多炔類化合物:14-乙醯基-12-千里光醯基-8-順式折術三醇(14-acetyl-12-senecioyl-2E,8Z,10E-atracetylentriol),14-乙醯基各里光醯基-8-反式白朮三醇(14-acetyl-12-senecioyl-2E,8E,10E-atractylentriol),12-千里光光醯基-8-順式白朮三醇(12-senecioyl-2E,8Z,10E-atracetylentriol),12-千里光醯基-8-反式白朮三醇(12-senecioyl-2E,8E,10E-atractylentriol),12α-甲基丁醯基-14-乙醯基-8-順式白朮三醇(12α-methylbutyryl-14-acetyl-2E,8Z,10E-atractylentriol),12α-甲基丁醯基-14-乙醯基-8-反式白朮三醇(12α-methylbutyryl-14-acetyl-2E,8E,10E-atractylentriol),14α-甲基丁醯基-8-順式白朮三醇(14α-methylbutyryl-2E,8Z,10E-atractylentriol),14α-甲基丁醯基-8-反式白朮三醇(14α-methylbutyryl-2E,8E,10E-atractylentriol)。另含東莨菪素(scopoletin),果糖(fructose),菊糖(inulin),具免疫活性的甘露聚糖AM-3,以及天冬氨酸(asparticacid),絲氨酸(serine),谷氨酸(glutamicacid),丙氨酸(alanine),甘氨酸(glycine),纈氨酸(valine),異亮氨酸(isoleucine),亮氨酸(leucine),酪氨酸(tyro-s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賴氨酸(lysine),組氨酸(histi-sine),精氨酸(arginine),脯氨酸(proline)等胺基酸。

顯微鑑別

根莖橫切面:木栓層為1~5列木栓細胞,其間夾有1~2列斷續的石細胞帶。皮層、韌皮部及射線中散有油室,長徑180~370μm,短徑135~200μm。表成層環明顯。木質部外側的導管1~3列徑向排列,基旁無木纖維束,內側的導管周圍有較發達的木纖維束。薄壁細胞中含草酸鈣會晶和菊糖。

理化鑑別

(1)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5ml,振搖浸出15min,濾過。取濾液2ml,置蒸發皿中,待乙醚揮散後,加含5%對二甲氨基苯甲醛的10%硫酸溶液1ml,則顯玫瑰紅色;再於100℃烘5min即變成紫色。(檢查蒼朮酮)

(2)薄層色譜按蒼朮頂下的方法進行薄層色譜,噴顯色劑后蒼術酮即顯紅色,烘後變紫色。

品質標誌

(1)本品總灰分子得過5.0%。

(2)色度取本品最粗粉,精密稱取2g,置100ml玻璃燒瓶中,加55%乙醇50ml,用稀鹽酸調節pH至2~3,連續振搖1h,用每分鐘4000轉的離心機,離心15min,吸取上清液10ml,置比色管中,與此同時量的對照液(取比以用三氯化鐵液5ml,加比色用氯化鈷液3ml與比色用硫酸銅液0.6ml,用水稀釋至10ml製成),同置白紙上,自上面透視,顯色不得較深。

中草藥大盤點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中國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讓閭
阿育魏實 埃蕾
矮腳龍膽 矮腳羅傘 矮
凹朴皮 八哥
白飯樹葉
阿膠 阿里紅
白萆粟
讓閭子
白花菜子
白花菜根
白蘇梗
白松塔
白朮-白及
矮人陀
白薯莨
白鶴藤根
白鶴藤
白荷花露
白石榴花
白石榴根
白升麻
巴豆油
白山苔
白沙糖
白沙蟲藥
白三七根
白屈菜根
白果葉
白槍桿
白果樹皮
白千層葉
白果根
白皮
白牛膝
白牛膽
巴豆葉
白飯樹根
白飯豆
巴豆樹根
白茅針
白鵝膏
白豆蔻殼
芭蕉子
白毛藤根
白毛藤
芭蕉油
白地紫菀
白螺螄殼
白刺花葉
白龍頭
白刺花
白蘞子
芭蕉葉
白欖根
白側耳
白蠟樹葉
白蠟樹皮
白蠟花
白克馬葉
白草莓
白菊花根
白金古欖
白補藥
巴豆殼
白接骨
白背葉根
矮腳楓葉
白背楊
白背三七莖葉
白雞屎藤
艾納香根
白花映山紅
白花夏枯草
白花射干
白花蛇頭
巴茅果
白花蛇目睛
白花龍膽
白花灰毛槐樹
白花果
白花丹
庵摩勒
霸王根
拔毒散
白馬陰莖
白馬骨根
八角香
白粱米
巴山虎
白綠葉
白郎花
艾實
白苣
八角楓葉
八角楓花
阿利藤
矮楊梅
白梅
白茅花
白背葉
白毛夏枯草
白樺皮
艾片
白丁香
芭蕉花
白千層
白降丹
白木
白扁豆
霸王七
白蘭花
霸王鞭
白礬
安息香
白僵蠶
白及
白菖
白木耳
白蘇子
白蘇葉
八仙花
白首烏
白石脂
白石英
八仙草
白屈菜
八目鰻
白梅花
艾納香
白芥子
白芥
八角茴香
矮腳苦蒿
白花菜
白蒿
白附子
阿爾泰紫菀
菝葜葉
菝葜
芭蕉根
桉葉
阿魏
巴旦杏仁
八月札
白朮
白芍
白前
白茅根
白膠香
白花蛇舌草
白豆蔻
巴戟天
巴豆
八角蓮
八角楓根
鵪鶉
艾葉
矮地茶

白花菜目(二)

鼠耳芥屬
歐洲油菜
歐洲庭薺
歐洲山芥
歐亞香花芥
歐洲菘藍
歐亞蔊菜
匍匐南芥
匍匐桂竹香
匍匐葶藶
披針葉屈曲花
匍匐彎蕊芥
屏邊山柑
缺刻葉諸葛菜
球莖甘藍
全緣獨行菜
球果庭薺
琴葉南芥
青海肉葉薺
群心菜
群心菜屬
球果群心菜
球果葶藶
缺柱山萮菜
全緣葉山萮菜
淺黃花半脊薺
屈曲花
屈曲花屬
淺紫花高河菜
球果薺屬
球果薺
全葉大蒜芥
芹葉薺屬
芹葉薺
旗桿芥屬
旗桿芥
青皮刺
肉葉薺屬
柔彎曲碎米薺
柔毛高原芥
絨毛高原芥
銳棱岩薺
柔毛岩薺
日本山萮菜
柔毛半脊薺
柔毛連蕊芥
絨毛念珠芥
柔毛鼠耳芥
蘿蔔屬
蘿蔔
辣根屬
辣根
綠獨行菜
卵葉硬毛南芥
卵葉彎曲碎米薺
裸莖碎米薺
露珠碎米薺
離子芥屬
離子芥
蓮座高原芥
卵葉岩薺
兩節薺
兩節薺屬
麗江葶藶
輪葉無隔薺
裸莖條果芥
遼東蔊菜
螺喙薺
螺喙薺屬
連蕊芥屬
連蕊芥
棱果芥
棱果芥屬
蓮座念珠芥
辣木
辣木屬
雷公橘
蘭嶼山柑
卵葉鼠耳芥
毛果諸葛菜
密花獨行菜
毛果南芥
毛果碎米薺
毛果群心菜
毛果苞序葶藶
毛果蒙古葶藶
毛葉葶藶
毛葶藶
蒙古葶藶
毛果喜山葶藶
馬塘葶藶
棉毛葶藶
綿果芝麻菜
蒙古糖芥
密序山萮菜
毛果菘藍
綿果薺
綿果薺屬
毛萼條果芥
毛萼單花薺
綿毛叢菔
木犀草屬
木犀草
馬檳榔
毛果山柑
毛蕊山柑
勐海山柑
毛葉山柑
美麗白花菜
扭庭薺
南芥屬
扭果花旗桿
扭果葶藶
扭果四齒芥
念珠芥
念珠芥屬
牛眼睛
湖北諸葛菜
花椰菜
哈密庭薺
寒原薺
寒原薺屬
賀蘭山南芥
紅花肉葉薺
華中碎米薺
紅紫桂竹香
河岸岩薺
花旗桿
花旗桿屬
厚葉花旗桿
灰岩葶藶
焊菜
灰白葶藶
黃花糖芥
灰毛糖芥
灰毛彎蕊芥
厚壁薺屬
厚壁薺
灰白芹葉薺
旱生叢菔
灰毛棒果芥
黃木犀草
黑葉山柑
紅果魚木
芥藍菜
芥菜
芥菜疙瘩
家獨行菜
鹼獨行菜
尖果寒原薺
尖果南芥
箭葉南芥
基隆南芥

薺屬
堇色碎米薺
堇葉碎米薺
假彎曲碎米薺
具葶離子芥
具苞抱莖葶藶
具苞糖芥
卷果澀薺
堇葉芥屬
堇葉芥
近長角條果芥
距果沙芥
雞冠沙芥
睫毛叢菔
具苞念珠芥
節蒴木
節蒴木屬
莢蒾葉山柑
苦芥
寬葉獨行菜
寬翅南芥
寬絲高原芥
喀什高原芥
寬葉葶藶
寬葉雲南葶藶
寬翅菘藍
寬翅彎蕊芥
寬框薺屬
寬框薺
寬翅沙芥
寬果叢菔
寬葉叢菔
苦子馬檳榔
耳葉南芥
峨眉碎米薺
洱源碎米薺
二行芥
二行芥屬
粉綠垂果南芥
伏水碎米薺
福地葶藶
複合葶藶
斧翅沙芥
風花菜
甘藍
光果寬葉獨行菜
高山南芥
古銅色肉葉薺
高山碎米薺
光頭山碎米薺
桂竹香
桂竹香屬
高山離子芥
高原芥屬
高原芥
剛毛蛇頭薺
廣州焊菜
光果葶藶
光果棉毛葶藶
光果西藏葶藶
高山葶藶
高莖葶藶
剛毛葶藶
光錐果葶藶
光果毛葉葶藶
光果伊寧葶藶
剛毛澀薺
高河菜屬
高河菜
灌叢條果芥
廣州蔊菜
高蔊菜
高山芹葉薺
光果叢菔
革葉薺屬
革葉薺
溝子薺屬
溝子薺
光果舟果薺
甘新念珠芥
廣州山柑
弓葉鼠耳芥
阿拉善獨行菜
阿玉碎米薺
矮高原芥
阿爾泰葶藶
矮阿爾泰葶藶
矮葶藶
矮喜山葶藶
矮糖芥
矮高河菜
卜藍花子
白菜
抱子甘藍
白花菜目
抱莖獨行菜
北方庭薺
抱莖南芥
白朮
白花碎米薺
鞭枝碎米薺
寶島碎米薺
播娘蒿
播娘蒿屬
白毛花旗桿
寶興葶藶
抱莖葶藶
北方葶藶
變光剛毛葶藶
半抱莖葶藶
苞序葶藶
苞葉阿爾泰葶藶
波齒葉糖芥
北疆山萮菜
半脊薺屬
半脊薺
北香花芥
薄果薺屬
薄果薺
白花彎蕊芥
白芥
白芥屬
棒果芥
棒果芥屬
白木犀草
薄葉山柑
白花菜屬
白花菜
斑果藤
斑果藤屬
長羽裂蘿
菜薹
川鄂辣根
蔥芥屬
蔥芥
粗果庭薺
齒葉南芥
垂果南芥
長角肉葉薺
匙薺
匙薺屬
長梗亞麻薺
長白山碎米薺
草甸碎米薺
叢生高原芥
藏北高原芥
長毛高原芥
叉毛岩薺
翅柄岩薺
臭薺屬
臭薺
叉毛蛇頭薺
長纖毛喜山葶藶
草原葶藶
粗球果葶藶
長果抱莖葶藶
長角糖芥
粗梗糖芥
川滇山萮菜
藏薺
藏薺屬
長圓果菘藍
長柄芥
長柄芥屬
長瓣高河菜
粗壯單花薺
藏芥屬
藏芥
簇芥
簇芥屬
垂果大蒜芥
長果叢菔
叢菔
叢菔屬
齒葉菥蓂
長果念珠芥
川犀草屬
川犀草
長刺山柑
赤水鼠耳芥
粗根鼠耳芥
大葉芥菜
多裂葉芥
豆瓣菜屬
大葉香薺菜
獨行菜
獨行菜屬
鈍葉獨行菜
大葉蔥芥
短梗南芥
大花南芥
大果團扇薺
短葶肉葉薺
鈍葉碎米薺
鈍齒四川碎米薺
東北小花碎米薺
大葉山芥碎米薺
多葉碎米薺
單莖碎米薺
鈍圓碎米薺
大葉碎米薺
彈裂碎米薺
大頂葉碎米薺
多花碎米薺
鈍葉雲南碎米薺
單葉臭薺
多年生花旗桿
多葉葶藶
短錐果葶藶
短莖葶藶
大花山萮菜
大花彎蕊芥
短梗澀薺
大果高河菜
短羽高河菜
多蕊高河菜
短果小柱芥
墊狀條果芥
單花薺屬
單花薺
多型大蒜芥
短瓣大蒜芥
大蒜芥
大蒜芥屬
大葉大蒜芥
短果大蒜芥
短柄叢菔
多花叢菔
倒毛叢菔
大花棒果芥
大果棱果芥
大果溝子薺
大花蚓果芥
多花山柑
多毛山柑
獨行千里
滇白花菜
鈍葉魚木

姜目百科

阿寬蕉
阿希蕉
矮山姜
矮砂仁
凹唇姜
凹唇姜屬
矮姜花
閉鞘姜屬
斑葉竹芋
芭蕉屬
芭蕉
白朮
波翅豆蔻
白豆蔻
閉鞘姜
碧江姜花
白花山柰
白象牙參
長柄山姜
垂花山姜
脆果山姜
草豆蔻
草冠
長柄豆蔻
長序砂仁
草果藥
長果砂仁
長花豆蔻
長穗姜花
長柄象牙參
藏象牙參
長果姜屬
長果姜
川東姜
匙苞姜
短柄直唇姜
大花美人蕉
大蕉
島山芭蕉
地涌金蓮屬
地涌金蓮
大頭山姜
短穗山姜
大花山姜
敦六山姜
多花山姜
德保豆蔻
豆蔻屬
大苞姜
大苞姜屬
多花距藥姜
滇姜花
大豆蔻屬
大豆蔻
大葉山柰
大象牙參
大花象牙參
滇象牙參
多穗姜
莪術
耳葉象牙參
鄂川姜
粉美人蕉
腐花豆蔻
革葉山姜
高雄山姜
高良姜
光葉山姜
光葉雲南草蔻
光葉球穗山姜
廣西豆蔻
光葉閉鞘姜
廣西莪術
廣西姜花
高山象牙參
高雄姜
桂姜
骨碎補
鶴望蘭科
花葉竹芋
海南柊葉
海南蘭花蕉
黃花美人蕉
紅蕉
茴香砂仁
紅茴砂
茴香砂仁屬
花葉山姜
紅豆蔻
紅豆冠
海南山姜
華山姜
滑葉山姜
黑果山姜
紅草果
紅花砂仁
海南砂仁
紅殼砂仁
海南假砂仁
黃花大苞姜
紅苞距藥姜
黃姜花
紅姜花
海南三七
喙花姜屬
喙花姜
華象牙參
紅球姜
紅冠姜
姜目
尖苞柊葉

芋[植物]
蕉芋
蕉麻
距花山姜
靖西山姜
假益智
節鞭山姜
九翅豆蔻
距藥姜
距藥姜屬
薑黃屬
薑黃
姜花
姜花屬
姜屬

開南山姜
寬唇山姜
旅人蕉科
蘭花蕉屬
蘭花蕉
蘭花美人蕉
綠苞山姜
菱唇山姜
美人蕉
美人蕉屬
密穗山姜
毛瓣山姜
馬藺
美山姜
密苞山姜
密毛山姜
蒙自砂仁
麥氏舞花姜
毛舞花姜
毛薑花
密花姜花
偏穗姜
偏穗姜屬
球穗山姜
全唇姜
絨葉肖竹芋
柔瓣美人蕉
日比野山姜
少花柊葉
樹頭芭蕉
山姜屬
疏花山姜
扇狀山姜
水山姜
縮砂密
砂仁
疏花草果藥
雙翅舞花姜
山柰
山柰屬
雙唇象牙參
梭穗姜
珊瑚姜
台灣芭蕉
田林姜花
頭花象牙參
土田七屬
土田七
台灣姜
蘘荷
萵筍花
溫鬱金
舞花姜屬
舞花姜
無絲姜花
烏姜
蠍尾蕉
肖竹芋
肖竹芋屬
象腿蕉
香蕉
小果野蕉
象腿蕉屬
蠍尾蕉屬
香姜
小草蔻
小花山姜
狹葉山姜
細砂仁
香豆蔻
心葉凹唇姜
小珠舞花姜
小花姜花
小苞姜花
小毛薑花
西藏大豆蔻
象牙參
象牙參屬
襄荷
雲南柊葉
野蕉
益智
艷山姜
雲南草蔻
銀葉砂仁
野草果
疣果豆蔻
鬱金
圓瓣姜花
陽荷
直唇姜屬
直唇姜
竹葉蕉屬
竹葉蕉
竹芋屬
竹芋
紫葉美人蕉
紫紋山姜
柱穗山姜
竹葉山姜
爪哇白豆蔻
紫花山柰
早花象牙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